词条 | 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 |
释义 | 2、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的媒体特点((1)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综合呈现 (2)强烈的受众交互性 (3)读者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定制 (4)低廉的制作成本 (5)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体验 (6)传播时间长、空间大 (7)安全绿色) 1、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的定义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简称电子杂志(E-magazine),又称网络杂志、多媒体互动杂志等,通常指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数字化杂志。这里,“电子杂志”的概念严格意义上指的是第三代电子杂志——通过互联网进行出版,使用计算机设备阅读,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电子杂志。其表现形式综合了动画、声音、视频、超链接及网络交互等手段,效果犹如一本在计算机屏幕上展开的书,文字、声音与图像相得益彰,内容丰富生动,再加上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电子索引、随机注释等,电子杂志非常具有互联网时代的气息,被人们誉为“21世纪的代表性数字媒体”。 2、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的媒体特点(1)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综合呈现美国新媒体研究家约翰·帕夫利克曾说过:“多媒体产品的发展将会推动新媒体和传统提供商探索新的出版领域。”出版商同时也是“内容提供商”。电子杂志相对于平面媒体而言,特点尤其明显,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声音震撼力是报纸、杂志、书刊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而其他同样作为新媒体的博客、移动电视、手机报等,却没有哪一样像电子杂志一般具有如此明显的丰富性和集成性,将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的特点熔于一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电子杂志才是集多种媒体特性于一身的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 (2)强烈的受众交互性读者在欣赏电子杂志的同时,可以直接进行联网互动,随时随刻与杂志制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意见、观点反馈给杂志制作者,或者向其他用户推荐杂志内容,传播信息。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发行平台,电子杂志的信息传播和反馈都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延伸。 (3)读者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定制通过电子杂志的互动设置,读者可以只选择和订阅自己喜欢的杂志内容,杂志制作者也可以就读者的反馈信息进行沟通和完善,推出满足目标受众口味的制作精良的电子杂志,从而尽可能达成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4)低廉的制作成本电子杂志无需印刷,网络出版、发行还节省了这个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同时,“电子杂志依托互联网发行的特点还决定了它对读者几乎是完全免费的,读者只需要支付在线阅读或下载的上网费用,而极少数需要读者付费阅读的杂志较之传统的印刷杂志价格也更为低廉,定价往往只有同类印刷杂志的几分之一。”而传统杂志,则需动辄几亿元的投资运作成本,制作和发行均非常不易。 (5)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体验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曾提出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信息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这个公式说明,只要受众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容易,那么他们就乐于获得更多的信息。而阅读电子杂志就不需要花费过大的力气,只要你打开电脑,用鼠标轻轻一点,杂志内的信息即轻松呈现在你眼前。电子杂志的专业化、个性化定位也使你不必使用搜索工具在浩如烟海的各类网站上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读者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也能通过手机、PDA等方式阅读电子杂志。此外,还有一项重大的变革,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传统杂志无法摆脱购买这个环节,而电子杂志的免费发行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便捷的阅读体验,将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大大降低。 (6)传播时间长、空间大传统媒体的出版物和节目都有一定的发行和播出时间,错过了时间就难以再寻。而数字化了的电子杂志发行平台在理论上是没有时限的。电子杂志的过刊和现刊都在电子杂志的发行网站上可以查询得到,并且可以随时下载,令读者轻轻松松地从创刊号收集到现时最新一期。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往往都受到地域、区域限制,但电子杂志立足互联网,可以轻松跨越国界发行,传播空间相当大。 (7)安全绿色电子杂志的文件格式是“exe”,读者只要像收集自己的音乐、电影、文档等文件一样,就可以轻松将其“据为己有”,直接打开观看,无需任何阅读平台或插件支持,更不会更改系统及注册表,让用户使用更放心。 此外,传统媒体杂志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破坏大,而电子杂志倡导无纸化的绿色理念,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是绿色环保的新型杂志。 总而言之,电子杂志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受众与传播者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传统的传播理念受到挑战。受众不是作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体验作为传播者的角色和职责,这必将改写旧有的传播理念,推动传播理论的新发展;另一方面,“人类‘人人办报的理想和梦想’终于在电子杂志面前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受众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拥有了史无前例的话语权,便于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3、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如同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一样,电子杂志起源于欧美。国外的电子杂志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Slate》和《Salon》等,并发展成为著名的网站。 我国的电子杂志诞生于21世纪初,当时的杂志也不过是用邮件发送的网络页面而已。索易和博大等公司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电子杂志制作者,它们规模不大,现在也大多已经消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从2005年开始,电子杂志在中国异军突起,上百家企业和公司纷纷涉猎电子杂志制作领域如iebook杂志网。电子杂志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电子杂志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简单的传统杂志的数字化,主要代表有《时尚Man》《瑞丽Pretty》《瑞丽Goo》等,这类杂志有很好的平面内容作为后盾,但这种电子版的杂志形式其实只能说是印刷杂志的扫描版。它们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被阅读,但没有任何多媒体效果,并没有将数字化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 第二代电子杂志是数字媒体的杂志化,如一些网站筛选出有主题的内容,定期以杂志的形式发布,主要代表是新浪网发布的《游牧民族》《车行天下》,博客网发布的《博客周刊》等。这类杂志以网页上的内容为主,通过进行多媒体重新编排,形成杂志化的阅读方式,虽然添加了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但它还不是真正的电子杂志,而是比较接近网络专题,是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内容汇总。 当前,这两代电子杂志虽然还大量存在,并有一定的发展,但它们只是平面杂志或网站的内容变版和延伸,在内容上不能独立,编排和发行也不能自主,只能依附和受制于平面杂志或网站,使其在互动性和个性化上大打折扣,只能算作是电子杂志的雏形。 真正能称得上是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的是第三代电子杂志。互动性、多媒体、个性化和利用P2P平台发送是第三代电子杂志的四大标签。“它们有专门的公司独立制作杂志内容,发行渠道全新构建,服务于全新的用户需要。基于宽带的内容和集Flash动画、视频和背景音乐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令它们完全摆脱了传统杂志的束缚,为读者创造出全新的阅读体验,并且具有了更多的互动性。”它们的主要代表有:女性时尚杂志《瑞丽》的电子杂志版,以摄影等视觉艺术为主题的电子杂志《Inter Photo印象》,以时尚、旅游为主题的电子杂志《Poco Zine》等。 4、电子杂志与传统媒体的“离”与“合”既然早期的电子杂志来源于传统杂志的数字化,那么电子杂志注定与传统媒体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如果要创办一刊杂志,除了投资成本和市场饱和之外,刊号也是一个问题,成事谈何容易?然而,借用互联网无限的发挥空间,借助多媒体丰富的制作手段,电子杂志人想办多少本都不会有问题。“传统媒体有其限制。电子杂志制作费用相对低廉,不用承担印刷成本等,网上的空间也相对宽广很多,更能通过博客群体发掘更多优秀写手,所以能制作出一些比较另类有趣的内容……”《外滩画报》网络版编辑王晓光如是说。电子杂志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集合显现出的可视性、交互性、多样性、娱乐性、传播速度快等新特性相对于传统杂志来说,无疑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优势。从这一点上来说,电子杂志与传统媒体是绝然不同的,是走向“离”的。 但电子杂志唯有把页面设计得精美生动并确保内容的扎实,才能有效地维持读者的忠诚度。当前,内容单一、滞后且缺乏原创性还是电子杂志在内容方面的软肋,用传统杂志阅读者的眼光来审视电子杂志,往往会发现不少电子杂志徒有形式,内容却十分单薄,不具有说服力。因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杂志对内容日益重视,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人加入到电子杂志的制作队伍中来,这正是电子杂志与传统媒体走向“合”的一种象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