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
释义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地处疏勒河流域,紧挨着罗布泊,紧连着古楼兰。始建于1992年的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原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内陆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66.34万公顷,湿地总面积11.35万公顷,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独特

地理位置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位于敦煌城西120km处,西接库姆塔格大沙漠,南与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相邻,北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接壤。保护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的敦煌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92°45′—93°50′,北纬39°45′—40°36′。包括的主要地理范围有湾腰墩、大马迷兔、小马迷兔、土豁落、天桥墩、后坑子和火烧湖等。总面积663400公顷,占敦煌地域面积(312万公顷)的20%,其中核心区面积19.8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4.575万公顷,实验区面积为31.625万公顷。保护区湿地面积为11.35万公顷,其中芦苇沼泽3.428万公顷。

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内陆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自然环境

简介

保护区地处库姆塔格大沙漠东沿,与罗布泊相邻。敦煌的西湖,又名“哈拉湖”,以“哈拉诺尔”得名;“哈拉诺尔”蒙语为“黑海”之意。古老的丝绸之路曾经从保护区内穿过,保护区内现存的11.3万多公顷的季节性和永久性湿地,位于中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每年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大量候鸟都要在这里停歇。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物种野骆驼及其湿地生态系统,如高山寒漠、草甸草原、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

面积

保护区总面积66.34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9.8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4.575万公顷,实验区面积为31.625万公顷。保护区湿地面积为11.35万公顷,其中芦苇沼泽3.428万公顷。

海拔

保护区所在的地区南高北低,南部阿尔金山平均海拔3100米以上;敦煌市平均海拔1138米;

保护区是本地区海拔最低的地区,湾腰墩一带海拔最低,平均为960米,最低处820米。

气候特点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属暖温带极干旱区。由于本区远离海洋,深

居内陆,常年受高空西风带与青藏高原动力磨擦而产生的一系列反气旋性高压脊下沉气流作用。气候干冷、多风。 夏季则处在青藏高原北侧下沉气流范围之内,气候燥热。冬季处在西伯利亚—蒙古高压腹地,加之南北高、中间低并向西敞开的喇叭口地形,成为极地寒流和向南疆倒灌气流的主要路径和加速通道。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度高;多大风和沙尘暴。

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3000—3300h,年平均气温为6.9~9.3℃,无霜期为182~1

98天。日照长,光热资源丰富对农作物和天然植被的光合作用有利,而夏季气温日差较大也有利于植物干物质积累。

地形地貌

地形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地褶皱带、北部的马鬃山块断带、中部的河西走廊拗陷带三个地貌单元。本区属河西走廊西段盆地地形。

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翠绿葱郁的湿地植被和风蚀形成的雅丹地貌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

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据《辞海》解释,“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罗布泊洼地的东部、西部和北部,都分布着大量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的壮丽、雄浑、怪异和神奇,不亲临其境,无法领略。

土壤情况

保护区内土壤为灰棕漠土和棕漠土,灰棕漠土呈片状或斑块状分布于保护区内。非地带性土壤面积虽小,但类型较多,如草甸土、沼泽土、荒漠河岸林下发育的荒漠林土、盐生和沙生植被覆盖区分布的盐碱土和风沙土,以及绿洲灌溉耕作土等。

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在罗布泊干涸,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即将合拢的今天,敦煌西湖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内大面积荒漠森林与湿地植被,是敦煌绿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绿色屏障,它的存亡关系到敦煌的生态安全,对保护敦煌乃至中国西部生态平衡,改善区域生态气候,保障敦煌工农业的生产和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被资源

保护区植被为暖温带荒漠植被。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面积原始天然植被、野生动植物和天然湿地,湿地总面积26万公顷。有裸果木、胡杨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4种,有罗布麻、锁阳、麻木黄等多种药用经济植物。

主要植被类型有黑柴、红砂、珍珠、膜果麻黄、木霸王、裸果木、泡泡刺、齿叶白刺、梭梭荒漠等,广泛分

布于洪积倾斜平原和干燥剥蚀低山。其中特别是红砂、黑柴和珍珠,经常构成特有的红砂—珍珠荒漠群落或红砂—黑柴荒漠群落。但结构简单,覆盖稀疏。隐域性植被分布范围较小,但类型多,生物产量高。草甸和沼泽植被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湖盆滩地及洪积扇缘地下水溢出带,主要类型有芦苇草甸、芨芨草甸、拂子茅草甸、赖草草甸、马蔺草甸及芦苇沼泽、莎草沼泽和香蒲沼泽等;

盐生植被多分布在洪积扇缘洼地、河流下游河湖滩地和农区干排积盐区,其类型有柽柳灌丛、西伯利亚白刺灌丛、苏枸杞灌丛,盐爪爪、碱蓬、盐角草群落,盐穗木、碱蓬群落,骆驼刺群落,胖姑娘群落和大花罗布麻群落等;

荒漠河岸林分布于疏勒河下游河滩地,残存树种主要有胡杨和沙枣等;

沙生植被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内部斑块状积沙地段,如油蒿、白刺、柽柳等;栽培植被主要分布于绿洲内人工种植的农作物、林果树及牧草地段。

裸果木

裸果木属于石竹科。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孑遗种。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地区、甘肃河

西走廊、青海、内蒙古,生于海拢800-2200m处的荒漠地带。蒙古南部也有少量分布。落叶小灌木,高20-80cm。多分枝。叶近无柄,线形,稍肉质。花苞片白色,无花瓣。瘦果包于宿存萼内。

胡杨

胡杨属于杨柳科,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成分。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亚洲中西部、北非和欧洲南端也有分布。

落叶乔木,高25—30m,胸径1.3—1.5m。萌枝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钱形,全缘,短

枝上叶卵状菱形,圆形至肾形,先端具2—4对楔形粗齿,正、背面灰绿色。常生于海拔较低处的干旱荒漠地区,也可达2400—2900m。可耐极端最高气温45°C和极端最低气温—40°C。

植被作用

在罗布泊干涸,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即将合拢的今天,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面积荒漠森林与湿地植被,是敦煌绿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绿色屏障,它的存亡关系到敦煌的生态安全,对保护敦煌乃至我国西部生态平衡,改善区域生态气候,保障敦煌工农业的生产和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资源

区内有黑鹳、丹顶鹤、野骆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尤其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黑鹳、白鹳;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白琵鹭、灰鹤、大天鹅等,在迁徙飞越干旱荒漠、

草原的过程中,保护区是它们获得丰富食物和水源。野骆驼

别名:野驼,真驼属骆驼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不到一千只,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其中中国大约有七八百只,其余二三百只在蒙古国。

野骆驼现主要分布在中国阿尔金山北麓(包括新疆和甘肃阿克塞安南坝)、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罗布泊北部嘎顺戈壁地区及蒙古国的中蒙边境外阿尔泰戈壁4个片块。此外,甘肃马鬃山一带也发现有百峰左右存在。

大型偶蹄类,体躯高大,和家养双峰驼十分相似。胸部较宽,背具双驼峰,下圆上尖,呈锥形直立驼峰,坚实硬挺,不倒垂,尾较短;生活于戈壁荒漠地带;

骆驼性情温顺,机警顽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较快且有持久性,能耐饥渴及冷热,故有“沙漠之舟”的称号;主要采食红柳、骆驼刺、芨芨草、白刺等等很粗干的野草和灌木枝叶为食,喝又苦又涩的咸水。野骆驼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现象;

野骆驼的繁衍是在自然的优胜劣汰中进行的,能够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的个体存活下来,其它的便自然死亡被无情淘汰;野骆驼的寿命一般在30岁左右。

旅游季节

最佳旅游季节:春季、夏季、秋季旅游资源: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在保护内也分布着大量的形态各异的雅丹地貌。

森林景观:主要是胡杨和柽柳在区内有大面积分布。在低洼处,还分布1万多公顷的胡杨疏林。

胡杨是荒漠地区的宝贵森林资源,是该区唯一的天然乔木树种。每到秋季,胡杨的叶子一片金黄,伫立在西北的大漠中,非常壮观。湿地与荒漠镶嵌分布,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芦苇沼泽景观:高山上大量融化的雪水渗入地下,经过地下径流,在敦煌市低海拔的湾窖地区渗出,形成大小不等的沼泽。保护区的芦苇沼泽形成非常典型的芦苇沼泽景观。

春夏时节,在浩瀚沙海和茫茫戈壁中,这里的湿地碧波荡漾,植被繁茂,百鸟汇集,生机盎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