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敦煌乐伎
释义

中国古代把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会,其从事演奏乐哭 为主的艺人称乐会,从事歌唱舞蹈为主的艺人称舞伎。 音乐舞蹈界的研究者们,把敦煌壁画中以演奏乐器为主的人物形象称为敦煌乐伎。

敦煌石窟壁画中有极其丰富的古代乐伎形像和乐器图像。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近年来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绘有乐伎形像的洞窟就有200多个,乐伎3400多身,大小不同的乐队490多个,共有乐器44种,4300余件(大型经变画中有一批不鼓自鸣的乐器飘浮在空中,没有伎人演奏,所以乐器比乐伎多)这样多的乐伎形像和乐器图像,可以称得上世界上保留音乐资料最丰富的博物馆。 国内研究敦煌石窟乐舞资料的专家和学者,经过多年来的考查、研究,把敦煌壁画中的乐伎分为两大体系:佛国天界中的乐伎和世俗人间中的乐伎 。每一体系中又包括几个类型,现将每个体系中小类的名称由来简述如下。 (一)佛国天界中的乐伎 1、天宫乐伎 从广义上讲,依据佛经的廉洁,凡在佛国天界中,一切从事乐舞活动的菩萨、天神、天人都可称之为天宫乐伎。但敦煌壁画中的天宫乐伎,特指画在北朝时期洞窟顶部藻井中和四壁上层的乐舞天人。根据敦煌研究院万庚育、郑汝中先生的研究,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天宫乐伎,由两大内容组成: 一是表现《佛说弥勒上生经》中,兜率天宫在神劳度跋提为供养弥勒菩萨,发弘誓愿。造善堂。所造善法堂中“一一天子手中,化生无量亿万七宝莲花,一一莲花上,有无量亿光。其光明中,具诸乐器,如天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演说十善四弘愿誓,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的内容。 二是表现佛国世界护法天龙八部的乐神----乾达婆、歌神----紧那罗为天宫 中的诸佛、诸菩萨、诸神众奏乐歌舞的内容。《大智度论》卷10中云:“乾达婆是诸天伎人,随逐诸天作乐。”表现这两大内容的乐舞天人形像称之谓天宫乐伎。 2、药叉乐伎 药叉乐伎亦是敦煌北朝洞窟壁画艺术的表现内容。药叉,佛经里也称作夜充满、罗刹、捷疾鬼,分为地行夜叉和飞行夜叉。地行夜叉能土遁,飞行夜叉能空飞。夜叉外形丑陋,面目狰狞,长发黑身,红须绿眼。隐身疾行,伤人勾魂,属于佛国世界里的天龙八部神众之一。他们有时是佛法的护卫者,扬善惩恶,镇压坏人;有时是佛国的捣乱分子,为非作歹,伤害好人。北朝洞窟四壁下层和中心塔柱下层,锯齿形须弥山间,画一周药叉,与四壁上层的天宫乐伎相对应。这些夜叉形像丑陋,有时对打角斗,有的持带狂舞 ,有的持乐演奏,形像各异,千姿百态。对这些药叉形像,众说不一,体育界研究者,把对打角斗者说成是相朴武术;舞蹈界研究者,把持带狂舞者说成是力士狂舞 ;音乐研究者把持乐演奏者,定名为药叉乐伎。 3、飞天乐伎 飞天乐伎是乐神--乾达婆和歌神---紧那罗的复合体。乾达婆和紧那蜀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神中的两部小神。他们最初的职能是有区别的。乐神乾达婆因周身散发着香气、亦名香间神。他的任务是在佛国 世界里,为佛陀、菩萨献花、布香、从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云霄。歌神紧那蜀的任务是在佛国世界里,为佛陀、菩萨 、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达婆和紧那罗的职能随着古代画师们的艺术创作、逐步混为为一体:乾达婆抱持乐器在空中,且歌且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楼阁,飞翔于去年霄。两位天神,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音乐界的研究者,把敦煌飞天中抱持乐器的飞天, 定名为飞天乐伎,据郑汝中先生在《敦煌壁画乐伎》中统计:仅莫高窟就绘有飞天4500余身。其中所抱持乐器的飞天乐伎有600余身。 4、化生乐伎 化生是一佛教常用术语。佛教宣扬人有四生:“一曰胎生,二曰卵生,三曰湿生,四曰化生。”化生是指无所依托 ,借业力而出现者。佛教所指的化生就是从莲花中所生。“化”与“花”同义,“化生”就是“花和”的意思。佛教“净土三经”中宣扬,只要闻听佛经佛法,口诵阿弥陀佛,心想西方净土的人,其寿命终时,阿弥陀佛和八大菩萨就会接引他往生西天极乐净土。他的生命会在西方净土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中育化后,从莲花中化生出世,但他化生出世的时间,由前生修行的业力而定,分为“三辈九品”,即“三等九级”。敦煌壁画中为了形像地表现这一内容,在莲花含苞或刚开的莲花中画一些或坐或立的童子,人们称之为化生童子,在已开放的莲花上画一些或坐或立的菩萨,人们称这为化生菩萨。化生童子和化生菩萨中,有许多抱持乐器的形像。音乐界的研究者,把这些持乐器演奏的化生童子和化生菩萨,定名为化生乐伎。 5、菩萨乐伎 菩萨乐伎实际上就是供养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化、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即礼敬、朝拜、赞叹、歌颂的从养;三是行供养,即敬奉三宝(佛陀、佛法、佛僧),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供养菩萨的修行层次和地位低于协侍菩萨,是为佛陀和弘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在敦煌壁画里供养菩萨形像众多,姿态丰富:有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贡宝菩萨、奏乐菩萨、歌舞菩萨 、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这些菩萨都可以说都是供养菩萨。音乐界的研究者,把供养菩 萨中的持乐演奏的菩萨定名为菩萨乐伎 。菩萨乐伎 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说法图中,画在佛陀座下,或画在协侍菩萨和佛弟子两边,为佛陀廉洁、作礼赞的持乐演奏供养菩萨,这种供养乐会菩萨数量少。 二是经变画中,画出佛殿前沿两侧的礼佛乐队,或画在以佛陀、菩萨说法会场前面大型歌舞场面中的乐队。这些乐队中的持乐演奏者实际上也是供养菩萨。经变画中的礼佛乐队和歌舞场面的描绘,一方面是表现对佛陀的礼赞,另一方面是表现佛国净土极乐世界中欢乐自由的情景,这种供养乐伎菩萨数量大,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壁画中大小乐队就有490余个,其中乐菩萨约在2000身以上。 6、迦陵频伽乐伎 “迦陵频伽”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思为妙声鸟或美音鸟,是佛国世界里的一种神鸟。《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歌神)等无能及者,唯除如来(佛)言声。”佛经故事传说;当年释迦牟尼在精舍修行,为弟子传经说法时,迦陵频伽飞来,环绕释迦身边,且歌且舞,其声美妙无比。妙音天摩(佛国音乐天神)摹拟迦陵频伽歌声,演奏“迦陵频伽曲”。释迦牟尼涅磐后,多闻弟子阿难传之后世,成为“林邑八乐”之一。这个故事传说后来也成为佛教壁画的题材之一。迦陵频伽常绘在佛陀廉洁图下边,或大型经变画报歌舞场面中,一方面譬哈佛陀讲经廉洁的声音无比美妙,一方面烘托佛国天界的欢乐和神奇。 敦煌壁画中的迦陵频伽形像,常是人首鸟身,形似仙鹤,彩色羽毛,翅膀张开,两腿细长,头戴童子冠 或菩萨冠,立在莲花或乐池平台上,有的张翅引颈歌舞,有的抱持乐哭演奏。音乐办的研究才,把其持乐演奏者,定名为迦陵频伽乐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