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校法 |
释义 | 定义陈垣:“对校者,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 也称为"版本校",是最基本的校勘方法.是在广泛搜集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个错误较少的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进行校勘的方法。 特点也指根据底本内容校对样稿。对校法的特点是“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式录之”。这样简便、稳妥,不参己见,平实可靠,无妄改之弊。但因不校是非,不能为读者提供正误。 对校的主要方式对校法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点校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平行点校将原稿折叠后,覆在校样需校对的文字或图表上进行点校。 折校把校样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并把原稿上的字句对准校样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读校两人以上合作的校对方法,即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或两人)对照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