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二氯苯 |
释义 | 即1,4-二氯苯 , 分子式 C6H4Cl2。 白色结晶,有樟脑气味 。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杀虫剂、防腐剂、分析试剂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致肝、肾损害。 中文名:对二氯苯 外文名:1,4-dichlorobenzene 别名:1,4-二氯苯 分子式:C6H4Cl2 相对分子质量:147.00 化学品类别:有机物--苯的衍生物 管制类型:不管制 储存:密封保存 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樟脑气味。 熔点(℃):53.1 相对密度(水=1):1.46 沸点(℃):173.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08 分子式:C6H4Cl2 分子量:147.00 饱和蒸气压(kPa):1.33(54.8℃) 燃烧热(kJ/mol):2931.3 临界温度(℃):407.5 临界压力(MPa):4.11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3.37 闪点(℃):6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化学性质进行氯化、硝化、磺化、水解等反应。可燃。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作用与用途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合成染料(大红色基GG以及红色基3GL、活性嫩黄和红色RC)及农药中间体,用作熏蒸杀虫剂、织物防蛀剂、防霉剂、空气脱臭剂,65%-70%用于制造卫生球,少量用于特压润滑剂,腐蚀抑制剂。该品也用于医药,也可作溶剂,诱变剂。 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该品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致肝、肾损害。人在接触高浓度时,可表现虚弱、眩晕、呕吐。严重时损害肝脏,出现黄疸,肝损害可发展为肝坏死或肝硬化。长时间接触该品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性,引起烧灼感。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铝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500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和兔接触5.23g/m3,69次,见颤、虚弱、减重、眼刺激和毛蓬乱,肝肾发生病理改变。 致突变性:姊妹染然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0ug/L。精子形态学:大鼠腹腔800mg/kg。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7500mg/kg(孕6~15天用药),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辞癌性评论:对人可能致癌。 污染来源:对二氯苯污染物来源于生产抗蛀剂、空气脱臭剂、染料、药剂、土壤消毒剂、酚、氯代硝基苯等车间或工厂。 由于对二氯苯具有升华作用,通常在水和土壤中的1,4-二氯苯会较快的挥发到空气中。因此,受对二氯苯污染的水和土壤能较快地得到恢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可发生生物蓄积。 制备1.苯定向氯化将苯置于氯化反应器中,加苯重量的0.1%-0.6%的硫化锑,通入氯气,控制氯化温度在20℃左右,氯化30-45分钟,加入苯磺酸定向催化剂,然后再通入氯气,当二氯苯晶体析出时,将反应液加热到50-60℃,再缓速通氯气直到反应液增重理论量的95%左右为止,收率70%-75%。由于苯氯化产物组分较多,工业制备的关键是对二氯苯选择适当的分离,精制方法。分离和精制对、邻位二氯苯的方法较多。精馏法较结晶法难度大、能耗高,不利于产物的稳定和设备的防腐蚀。重结晶法已发展到连续分级结晶法。乳化法利用表面活性物质进行乳化而分离,此法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效率高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对其研究日见增多,发展较快。 2.回收法由氯苯生产过程中回收将氯苯精馏塔底物,经真空蒸馏蒸出混合二氯苯,在结晶器中进行结晶而得较纯的对二氯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