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短须海鲱鲤 |
释义 | 形态特征躯体延长而稍侧扁,呈长纺锤形。头稍大;口小;吻长而钝尖;上颌仅达吻部的1/3处;上下颌均具单列齿,齿中大,较钝,排列较疏;锄骨与腭骨无齿。具颏须一对,末端达眼眶后缘下方。前鳃盖骨后缘平滑;鳃盖骨具二短棘;鳃膜与峡部分离;鳃耙数6-8 + 23-27。体被弱栉鳞,易脱落,腹鳍基部具一腋鳞,眼前无鳞;侧线鳞数28-30,上侧线管呈树枝状。背鳍两个,彼此分离;胸鳍软条数15(少数为14);尾鳍叉尾形。 体色多变,灰白色至淡红色,除腹部外,各鳞片具红褐色至暗褐色;自吻经眼睛至背鳍软条基有一深色纵带,纵带上下各有一白色带;背鳍软条后部有一白斑或不显,白斑后另有一鞍状斑或不显;背鳍与尾鳍灰绿色至淡红色;背鳍及臀鳍膜散布淡白色斑点有时不显;胸、臀与腹鳍黄褐色至淡红色;颏须淡褐色至黄褐色。体长可达38公分。 栖地生态主要栖息在近海沿岸及海湾等沙泥底质水域,栖息深度在2-91公尺之水层。夜行性,主要以泥地中的甲壳类、软件动物及多毛类等为食。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 西起西印度洋,东到莱恩、马贵斯及土木土群岛,北起琉球群岛,南至澳洲及拉帕岛。台湾新北市、台东县、屏东县、澎湖县等海域均有分布。 经济价值可食用,可以煎煮、红烧等方式食用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