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端村 |
释义 | 河北省安新县端村镇,位于河北省中部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北岸,是安新县12个乡镇行政单位之一。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4.30万(2006年数据)。镇政府驻东堤村。绝大部分为汉族,另外有满族、回族、壮族等三个少数民族村民。 行政区划辖21个村委会:东堤、西堤、中后街、大河南、西前街、边村、马村、马家寨、马堡、寨南、西淀头、东淀头、大淀头、东垒头、西垒头、东李庄、西李庄、关城一、关城二、关城三、关城四。 历史沿革根据《安新县志》记载,端村于明初年间形成,从湖北地区迁来的一支屯兵在白洋淀边屯田筑城,生息繁衍,形成了最早期的村落。当时的白洋淀扼守大清河水路要道,航船东去,可直达今天的天津塘沽,西北方向可沿府河到达保定府。明政局稳定后,特别是在朱棣迁都北京后,大清河及其沿线水陆交通逐渐繁忙,这里成为大清河漕运一站落脚点。有来自山西、山东、河南的人口流入。明洪武年间建制,当时称“段村”(村名来源不可考)。 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0年,几乎每年夏天都要到到白洋淀巡幸、水围,并在段村建立水围行宫。乾隆皇帝也多次巡行段村行宫,并作诗慨叹:“万柳跋长堤,江乡景重题。谁知今赵北,大似向杭西。” 因为段村“在水之端”,段村二字同调,读起来绕口,乾隆皇帝遂下令改“段村”为“端村”。 抗日战争时期,端村渔民组织“雁翎队”,利用白洋淀中迷宫般的芦苇荡,组织偷袭从天津沿大清河水路增兵冀中地区的日本兵船。恼羞成怒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端村惨案”,杀死几百端村村民,并放火烧毁了半个端村。 但“雁翎队”继续活跃在白洋淀的青纱帐中,坚持打击日本侵略者。孙犁先生在奔赴延安前曾在端村小住,后以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为背景创作了《荷花淀》《芦花荡》等小说,中国文坛以文笔优美温婉著称的“荷花淀派”由此诞生。雁翎队的抗日故事还催生了《小兵张嘎》这部给无数中国人的童年带来快乐的影视作品,其中的部分场景就选在端村拍摄。但抗日战争时白洋淀人所付出的牺牲远比文艺作品来的惨烈。 建国后保定地区历经行政区划改革,端村曾先后隶属于白洋县、新安县、安新县、徐水县(1959年安新县与徐水县合并)、安新县(1961年析出至今)。由于早先的市井繁华,端村曾在民国三十八年(即1948年)称为端村市。 端村的漕运一直兴盛到文革早期,几百年间,许多端村人从事船工漕运,走出了小村庄到保定、天津去闯荡、落户。至今清明时候回端村老家扫墓祭祖的天津人、保定人仍络绎不绝,他们的祖上都是从端村走漕运出去的。清同治年间发源于此的西河大鼓也沿大清河东去,先在天津,后在北京,逐渐繁荣兴盛,成为重要的曲艺艺术。70年代由于大清河水运条件破坏,白洋淀不再和下游天津地区通船。端村不再船来客往。 自然环境端村镇大部分在白洋淀北岸,邻着白洋淀的开阔水面。从淀中流出的西河、朱家河穿过村庄,村中有水、有桥,颇有江南风韵。端村镇东、西李庄两个自然村在白洋淀淀中,芦苇包围、绿树荫映,需要坐船才能到达。建国初,端村镇围绕着白洋淀建起了十里四门堤,对白洋淀北岸形成防洪保护。今天四门堤下是条块状的苇塘和十里荷花地。淀中有青鱼、草鱼、罗非鱼、白洋淀青虾、苍鹭、黑头鸥、大雁等多种水生生物。早年曾盛产中华鳖、河蟹,但是1982年到1988年的六年干旱使得这里的中华鳖灭绝,大清河下游修建的堤坝工程阻挡了河蟹通往海河河口洄游产卵的路径,河蟹灭绝。偶有大天鹅落脚,但是没有成为其迁徙的固定驻扎地。伴随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白洋淀的污水污染问题不容乐观。华北地区连续十多年的干旱也使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河北省政府开始了引滦济淀、引黄济淀工程,情况有所好转。 经济种植业: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在当地都有种植,关城稻在保定地区小有名气。但今年因为水量减少,当地人很少再种稻。 养殖业:草鱼、青鱼、白鲢、河蟹养殖繁盛。主要通过河塘和网箱两种方式养殖。所以白洋淀中好多网箱。当地养鸭业发达。 渔 业:捕捞业是当地传统产业。下网捕捞、鱼鹰捕鱼一直是当地祖祖辈辈的“手艺”。但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捕鱼业受到限制。 餐饮业:当地水产品丰富,过去又是船来客往之地,所以端村人很会做菜很会吃。并发展出了自己的菜谱,酥鱼片、小虾糊饼、炸虾酥等美食你在别处肯定找不到。当地人在县城、旅游区等地开的分号一般都打出端村的牌子。很吃得开。端村的厨子一般都有自己祖传的拿手好菜。(这里是笔者搜到的一篇回忆端村小吃的文章 另外:席子、苇箔是当地的特产,主要用于建筑装修。但主要是传统的家庭作坊式,你可以翻看《荷花淀》里水生嫂编席子的情景,当地的妇女同志们现在依旧那样织席。近年来,当地的芦苇工艺画方兴未艾,正在形成产业。 特别值得说的是,早年能闯荡的端村人把水里捞上的鱼鳖背到保定、京、津等地去卖,今天他们已经成为这些城市中水产供销、副食品加工产业公司的老板,端村人分别合伙去长春、成都、甚至乌鲁木齐等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点,倒卖海鲜(不再是白洋淀的水产品),蔚然成风。如今全国水产商会中很多会员都是端村人。现在许多不上学的男孩子都会考虑走上他们叔叔哥哥走的这条路,去外面闯荡和发展。 旅游业:安新县的旅游规划并没有把端村划为旅游区,村容规划欠佳,旅游业不发达,到端村旅游的外地人并不多。主要老家是端村熟门熟路的人。 交通:位于是安新县12乡镇正中,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码头通往淀南、圈头等地,很繁忙,安新县的NO.1路车从端村镇至大王镇,穿过县城。 民俗像北方其他的村庄,端村也有自己的庙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用正拔节的芦苇叶子包的粽子、艾草、香包、社戏、集市都相当讲究,白洋淀“庄子”(小岛)上的人都赶到端村赶集看戏,热闹的乡村嘉年华。 当地最受欢迎的的社戏是保定老调,一种唱腔铿锵婉转的地方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外, 端村是西河大鼓的发源地。西河大鼓开山鼻祖马三峰是端村人。以前有一个绰号“小麻疑”的老人在端村街上给孩子们边拉洋片,边唱西河大鼓。于2008年去世,尽管是西河大鼓的发源地,但现在当地人很少知道。 人物马三峰男,西河大鼓创始人。绰号马三疯子,小名马大河,生于保定高阳教台村。后来马大河随母亲改嫁到安新县端村。自幼家贫,无力求学,生性爱唱,看戏学唱戏,听书学说书,天资聪颖,一听就学,一学就会,学会后就当众说唱。本村的新闻事件和道听途说的趣闻轶事,都能现编现唱,村里人都非常爱听。小的时候为村里一家开面铺的富户当童工,常常是一边蹬罗床一边唱。但凡能听到他唱的人,无不说他是个天生的说书材料。村里人看他真是个说书的材料,就建议大河的母亲,让他去学说书。不久,他就拜当地有名的说书艺人田东文为师学习木板大鼓。学成后与师兄马瑞林搭档说书。此时的大河已经改名叫马瑞河。他的演唱风格泼辣、奔放,妙趣横生,人们送他绰号“马三疯子”,慢慢地这一绰号就成了他的说书艺名。而他的师兄马瑞林也当仁不让,表演稳重、深沉,人送绰号“马大傻子”,这“三疯大傻”,二人联袂演出,相得益彰,轰动当地。 马三疯子在说书的途中,结识了雄县韩西楼村的韩云甫、韩云亭兄弟俩,韩氏兄弟,一个是秀才,一个教私塾,两兄弟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皆通,特别喜欢马三疯子的说书艺术并与他结为挚友。马瑞河经常住在韩家,通宵达旦地与韩氏兄弟切磋说书艺术和技巧。马三疯子所说的《响马传》、《少西唐》、《前后—亡国》等中篇—书和短段子,都是经过韩氏兄弟加工、整理、润笔、完善。他又从韩氏那里学到了《骂城》、《宁武关》、《火烧绵山》、《听琴》、《挥琴》等许多书段。马三疯子原来演唱重用的是中三弦,因为感觉着中三弦不如韩家的大三弦音域宽广、音色悦耳,也不如大三弦适合农村街头、广场的演出,以后便改为用韩家的大三弦伴奏。因为自幼家贫,马三疯子文化不高,但是他多才多艺,不仅会说书,还会唱坐腔老调梆子、昆腔戏等,而且还会吹唢呐、拉板胡、弹三弦,又能粗通音律。在长期的说唱演出中渐渐萌发了改革唱腔的想法。从中三弦改为大三弦,到把木板击节改为铁板击节,将木板大鼓的单一板式改为头板、二板、三板多种形式。后来又增添了头板中的“一马三跳涧”和紧五句,以及二板中的“双高”和“反腔”等花腔和曲牌,又吸收了戏曲、民歌的唱调,演出后均获得巨大成功,大受听众欢迎。许多木板大鼓书艺人争相习仿。就连成名于马三疯子以前的梅门木板大鼓书名家孙池海的传人也改新唱腔了,由此形成了西河大鼓书的雏形。所以后辈西河大鼓书艺人普遍认为,马三疯子是首推西河大鼓的奠基人、创始人。 马三疯子是最早进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演唱西河大鼓的说书艺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北京云游客著的《江湖丛谈》中说:“平津等地唱大鼓书最早的是胡十、霍明亮和刘宝全、白云鹏,此外还有唱西河调的名人马三峰。”由于执笔者的失误,误以为马三疯子这一艺名就是他的真名,后人也就这样认为。江湖艺人常言道:唱大鼓书最好的“南有何老凤,北有马三峰。” 后辈艺人马连登说过:“西河大鼓本发扬在保定、河间之间。大致在清末同治年间,第一位唱西河大鼓的就是马三峰老先生。那时候马三峰就在北京西城一带书馆说唱西河大鼓……听的人特别多。”马三峰的徒弟继承了师傅的锐意改革创新的精神,特别是朱化麟,艺名朱大官的“朱派”创始人,他自幼从马三峰学艺,擅拉二胡,曾为河北梆子须生大吉高伴奏多年。他嗓音宽美、吐字清脆,腔调豪放,善于白唱间用,不断对腔调和演唱技巧进行改革。再有就是善于说吴书的“王派”创始人王振元,艺名老毛贲。后来老毛贲的儿子王魁武,艺名小毛贲继承了西河大鼓的演唱艺术。(如果您对西河大鼓感兴趣可以听一下马淑芬老师的《玲珑塔》) 冯秉铨中国电子学家、教育家。1910年10月20日生于河北省安新县端村镇西堤村冯里庄。卒于1980年3月6日。193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任岭南大学物理系助教。1932年入燕京大学深造,193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岭南大学任讲师,后任副教授、物理系代主任。1940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3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讲师、研究员。1946年回国后,任岭南大学物理系、电机系教授、系主任、理工学院院务主任。1948年任岭南大学教务长,1951年兼物理系主任。1952年任华南工学院筹委会委员、教授。1955年任华南工学院第一任教务长。1962年和1979年先后两度任华南工学院副院长。冯秉铨在广播发送技术、电声、水声等学科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他发表的重要论文有20余篇。如《强力振荡器的板极效率》、《强力振荡器的相角补偿》、《测定强力管静态特性的一个新方法》、《互感耦合双回路振荡器的一些特性》等。他的专著《电声学基础》、《无线电发送设备》(上、下册)被用作全国通用教材。1965年,编写出重要著作《振荡理论》。他于1975年编写的《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近年来的发展》一书,曾获1983年世界通信年全国优秀通信科技图书一等奖。冯秉铨曾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线路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广东省电子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等。冯秉铨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杨福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1990.3~1994.1)。1932年生人,祖籍河北省县安新县端村镇。历任驻摩洛哥使馆随员、外交部翻译室副处长、驻阿拉伯也门使馆二秘、外交部亚非司处长、副司长(1982.7~1984.1)、司长(1987.7~1988.6)、外交部部长助理(1988.6~1990.3)等职,1984年1月~1987年6月任驻科威特大使,1994年1月~1998年12月任驻埃及大使。1999年3月任外交学院院长。1990年至1994年任副外长期间,主管西亚、非洲地区事务及新闻、礼宾工作,出访过上述地区的四十多个国家。1990年8月率团出席在博茨瓦纳举行的南部非洲发展组织成立十周年庆典。1991年2月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就海湾危机问题出访南斯拉夫、土耳其、叙利亚、伊朗四国。1992年1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东问题多边国际会议。1993年5月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参加厄立特里亚独立庆典,并代表中国政府与厄外长签署中厄建交联合公报。1994年5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开罗召开的不结盟运动国家第十一届部长理事会。1994年9月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出席在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王余庆民国将军,(1879-1919),字兰普,直隶安新县人。1879年生于直隶(现河北省)安新县端村镇。早年入直隶优级师范学堂学习,考取秀才。1904年入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步兵科学习。1906年毕业后留学堂任步兵科学兵长。1908年后任东北奉军连长等职,1914年任豫南剿匪总司令部二等参谋官。后调任广东混成协步一标教练官,后任本协二等参谋。后又任江南先锋队帮统。后任九江镇守使署一等参谋官、江西陆军第六混成旅步兵十二团团长、江西省督编第二步兵团团长。1916年8月2日,黎元洪发布大总统令:任命王余庆为江西陆军步兵第二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后三等文虎章。1918年末,任江西九江镇守使(因病未到任),授陆军中将衔。1919年元月病逝于赣州。王余庆及同族其他五兄弟王桐庆、王麟庆、王凯庆、王都庆、王藩庆都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并在军中担任要职。六人被合称为“王氏六将军”() 王志刚(1942年9月7日-)现任台北世贸中心(台北101)董事长,王志刚祖籍河北省安新县端村镇,王余庆之孙,1942年出生于北京,1950年赴台,1967年毕业于台大农业经济系,1975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经济管理系获硕士学位,1978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行销学博士。王曾任台大国贸系系主任。1996年至2000年,出任台经济部门首长。2008年起,以学经专长,出任台外贸协会董事长等职务。2010年7月王志刚到祖父王余庆学习过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凭吊,并回乡考察。() 尹泽源少儿演员,专长:表演、体育舞蹈 祖籍:端村东堤 代表作:电影:《阳光》《蜻蜓》电视剧: 2008年3月《无敌三脚猫》主演:机器人 2008年6月《兵圣》饰演:宗北子 2008年6月《真假儿子》饰演:陈刚 2008年7月《家有儿女新传》饰演:郝超 2007年8月《北京欢迎你》饰演:明明 2008年10月《滴泪痣》饰演:浩二 2008年12月《乐活家庭》饰演:哈利波特 广告:伊利早餐奶、电视购物并友情拍摄奥运宣传片 所获奖项: 曾经获得由“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颁发的“体育舞蹈技术等级证” “第三届全国艺术人才选拔”活动北京选区中,荣获“表演类”小学B组小品一等奖。 2007年7月内蒙古第三届“驰园”杯全国部分城市“体育舞蹈”公开赛获得“拉丁舞”新人A组第七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