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渡蛟村
释义

浙江省云和县大源乡渡蛟村:

现在的渡蛟村人口106人,38户,按1个村民组织小组分布。全村有80%人口外出打工、经商,留守在村的大多是老人。有低保户、五保户2户2人,中共党员8名,村民代表24人。全村耕地0.0042万亩,林地0.8977万亩,水面面积0.0825万亩,以发展水产养殖、油茶和柑桔种植为主。

原来的渡蛟村是瓯江沿岸的古村,文化古迹众多,在1986年被紧水滩水库淹没。

淹没前的渡蛟村 村景描述:

渡蛟村,一支溪流汇入瓯江之处,地面宽阔,良田百顷,而成村居。古云:“一条蜿蜒小溪流向瓯江,形似蛟龙,人们出入须经此涉渡,故名渡蛟。”渡蛟坑,发源于菖蒲尖东南麓,过千年古刹经堂下,三望排,流经坑尾头、兰蓬、桃子坑,纳大南山水系,折向东南。雍正岁贡生柳士枢有《宿渡蛟汤时霖先生书楼有感》:“滩濑忽高何处雨,松涛惊震五更风,莺啼旧怨藏低绿,花吐新欢斗晓红。”

一条石板道贯穿全村。石板道之首,是一座古老的木桥,两头是石砌的桥墩,中间是两架木制的桥柱。每年大水咆哮,维系大桥安全的是两支铁链,大水过后,村民只需将木桥重新支起。

过了木桥,就是大源中学。一座五直三进两厢房的大房子,在白粉墙上没有“毛泽东思想万岁”之前,是富人的大宅院,俗称地主房子。从大门进去,一个巨大的天井,两边是对称的厢房,已成为两间宽阔的教室。楼上一排窗口,是教师宿舍,从窗口飘出的是口琴声和歌声,因为声音是从高处发出的,盖过了学生们的吵闹声。挂在屋檐最高处的绳拉手摇铃铛,一天到晚定时响起,是那样的清脆悠扬。所有的这些,构成了标准的学校,从未有人感觉到它是地主的宅院。

走过学校,是一间较大较高的房子,俗称“油车下”,它虽有两层楼的高度,却没有分层,虽有三间房的宽度,却没有分间。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约三米高的竖立水车轮和一个约三米大的平放磨盘,它们之间的转动连接是木制的锅轮,它们的转动轴是两支巨大的圆木。右侧横卧着打油车,在两根巨大的圆木中心镂空,塞入油茶饼,用斜面木块挤入,用力挤压,土法榨油,就是最原始的油车。在高高的横梁上,挂了两支绳子,绳子上挂了一支巨大的圆木,圆木顶端装了铁块,用于冲击榨油的斜面木块,俗称油杖。冬天到来,村民从溪坑上游引水,这里的水车轮开始转动,磨盘也开始转动,乌黑的山茶籽变成了粉末,经过蒸熟后,用稻草绊成了茶籽饼,塞入油车。十几号人推动油杖,整个空间响起“嘿哈”声的同时,油车下面流出了黄灿灿的茶油,整个空间也充满了特别的清香。

村中心是一个巨大的戏园子,石板道在其中心横穿而过,建于何年,已无考,据老人们传说,是船帮、盐帮等各种商业帮会集资而建。在记忆中,它非常的大,放16mm电影时,在戏台中央挂了银幕,只占了其三分之一。戏台的三面都建筑了酒楼,传说当年各商会巨头皆在此饮酒看戏,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二月出头,戏尚未演完。戏台的正对面,有一尊不知名的菩萨,不知菩萨看了几个世纪的戏,见过多少戏子。由于戏园非常长,我们小孩子来回跑一趟,就气喘吁吁了,所以我认为菩萨距离戏台太远了。

戏台的后面是一个深潭,因其中间较深,称为“锅头潭”,该潭曾夺去许多顽童的性命,可是顽童还是抵不住戏水的诱惑,脱了衣服短裤钻入水潭中。男孩在水下时,是不穿短裤的,所以只有在没人时才能上岸。女孩子们也不甘示弱,穿着衬衣直接跳入水中,那年月,人们从未见过游泳衣,所以,当女孩子们从水中钻出来时,胸前的衬衣绷得特别紧了,甚至还有小点点。

戏台的上方就是供销社,二层七直的砖木结构房子,有了它,整条石板道上就整年飘着煤油、烧酒、酱油、糖果的混合气味了。戏台的下方有一间肉铺和一间理发店。记忆中,肉铺的板凳上也只有零星的几块猪肉,当背木头的村民手持撑竿返回时,都投过了渴望的目光,最终也只有少数村民停下了脚步,提走了一小块肥肉。理发店内,一个发黑的小转椅,一面发黄的镜子,一个跛脚的理发师傅。跛脚师傅只有一个固定的笑脸,每次看到他,都一样的笑容,从未改变,而坐在木转椅上的老人或小孩,笑声千差万别,于是,理发店内就充满永久的安详与和谐,一直到大水淹没了它。

石板道上,走得最多的是背木头的村民,滴下汗水最多的是他们,留下笑声最多的也是他们,祖祖辈辈,年年月月,最后,大水带走了他们的笑声。(选自《乡土云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