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杲 |
释义 | 1 南宋抗元名臣杜杲(1173-1248年),字子昕,宋邵武城关人(今属福建),是南宋战功显 赫的爱国将领,且有文才。 杜杲出身官宦之家,荫补入仕。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军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等地,杜杲时任江淮置司幕僚,率军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宋史》载,杜杲盛富文才,是难得的文武全才。 中文名:杜杲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宋邵武城关人(今属福建) 出生日期:1173年 逝世日期:1248年 职业:军人 ◎ 简介杜杲是南宋抗元名臣。字子昕。邵武县(今属福建)人。出身官宦之家﹐荫补入仕。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军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等地﹐杜杲时任江淮置司幕僚﹐率军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宋理宗绍定时﹐杜杲历任濠州(今安徽凤阳)通判﹑知州等﹐为江淮制置大使赵善湘献策﹐断盱眙军(今属江苏)浮桥﹐迫使金枢密副使纳合买住以盱眙军等地降宋。端平元年(1234)﹐金亡﹐杜杲任安丰军(今安徽寿县)知军﹐迁淮西转运判官﹐上奏反对出师河洛﹐“虚内事外”。端平三年至嘉熙元年(1237)﹐时杜杲再任安丰知军﹐蒙古宗王口温不花所部攻城﹐杜杲率军民固守﹐在余玠等军的支持下﹐击败蒙古军。迁庐州(今安徽合肥)知州﹐升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判官。二年﹐蒙古大将察罕率军猛攻庐州﹐杜杲率军民英勇抵抗﹐待敌军攻势衰竭﹐乘胜出击﹐追奔数十里而还﹐以功升兵部侍郎﹐淮西制置使兼转运副使。安丰军和庐州两战﹐为宋元战争初期的著名战役﹐是城市保卫战的成功范例﹐蒙古军在此两战中伤亡甚重。淳佑二年(1242)﹐杜杲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知府﹑沿江制置使﹐兼节制和州(今安徽和县)﹑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安庆府(今安徽安庆)﹐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击退来犯之蒙古军。六年﹐请老致仕。八年﹐病卒。 ◎ 生平杜杲(1173-1248年),字昕,宋邵武城关人,是南宋战功显赫的爱国将领,且有文才。《宋史》载,杜杲盛富文才,是难得的文武全才。 杜杲之父杜颖,官至江西提点刑狱。杜杲因父亲的关系被安排在海门盐场供职,未上任即被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召去代理闽尉,之后又被江滩制置使李珏聘为幕僚。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兵围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他带兵救援。在激战中,他面部被射中二箭,不但没有下战场,而且方寸不乱,沉着指挥战斗,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打退了金兵的进攻。金兵久攻不下只好退兵。此役,显示了他出众的军事才干,调任江山县丞。淮西制置使曾式中担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节度推官时,当地发生兵变,杜杲单骑前往平息了叛乱。此后,又先后担任六安(今安徽六安)、定远(今安徽定远)知县,均有政绩。这时,叛将李全犯边,因他熟悉边防事务,朝廷又提升他为濠州(今安徽凤阳)知州。制置大使赵善湘欲收复盱眙(今江苏盱眙),密访杜杲,杜杲说:“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赵采用他的建议,果然成功。其时,驻在榆林埠(今陕西榆林)的数万金兵请降,有人建议在金兵投降后杀之,夺取辎重。杜杲认为:“杀降不仁,夺货不义,纳之则有后患”,主张对金兵进行教育,后悉数遣散。 端平元年(1234年),金为宋、蒙所灭。朝廷要收复金人所占据的“三京”(今开封、洛阳、商丘),庐州守全子才和大将赵葵、赵范将出征。杜杲任淮西转运判官,他认为“江淮灾荒连年,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反为可虑了”,上奏朝廷极力反出师河洛。理宗不听,结果兵败洛阳,大家才服杜杲有先见之明。 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宗王口温不花部攻安丰,时杜杲知安丰军,他先把军民迁到淮城,命儿子杜庶押运银粮接应,设伏兵于城的四周。蒙古军扑了个空,杜杲即率军穷追猛打,大获全胜,蒙古军败退。蒙军又利用火炮攻城,把安丰城的城楼全部摧毁。杜杲一开始也是一坏即马上补上,后来杜杲发明了一种用木材搭构起来的移动木楼,因为很高,可以放到护城壕沟的旁边,上面开有箭窗可以射击,楼与楼之间用横木连接,可以如同城墙上一样的调动兵力,这种楼的坚固度是普通城楼的三倍,而且制作方便,杜杲一下子就做了几百个,布置成防线,哪个楼被蒙军击毁了就同位置换一个新楼上去,就如同一道移动城墙。 因为安丰城有宽广的护城壕沟,蒙军便发明了当时的新式战术,用木石去填平壕沟,杜杲有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平底船,来往于壕沟上,击杀蒙军的填壕沟士兵。除此之外,根据史料的记载,杜杲还发明了鹅梨炮、三弓弩炮等武器帮助守城,杜杲的儿子杜庶也发明了一种排杈木帮助守城,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不清楚这些武器到底起什么特别的用途。当时,有一种新发明的用木头撑开网罩在城墙上,以网的弹性和韧性以及网与墙间的空隙来消弭抛石器投来的扔砸城墙的大石头,以保护城墙的做法,应该也已被使用在安丰城墙上。 经过长时间的围攻,蒙军终于用石头在安丰的护城壕沟河上填出二十七道坝桥,可以直接攻击安丰城,但杜杲马上派宋兵攻夺并扼守住护城壕沟内侧的二十七个桥头。蒙军又组织了一批敢死勇士,身批十余层牛皮做的厚甲,连面部都罩住,向宋军发动冲击。杜杲又利用再严密的铠甲也不能完全遮住眼睛的特点,挑选了一批宋军中的神射手,使用一种特制的小箭,专门射击蒙军的眼睛,杀伤了许多蒙军中的敢死勇士。 随着蒙军攻城时间的拖长,各路宋军援军也接近安丰,池州都统制吕文德便是第一个率援军到达安丰城外的宋将。他用计一举突破蒙军包围圈,杀入安丰城中与杜杲会合。宋军士气大振,并且获知了外围宋军的部署和作战计划。 于是,在又一次蒙军借助风势进行火攻失败之后,杜杲招募敢死勇士向蒙军反攻,夺得一些蒙军填住护城壕沟河的坝桥,并在随后约定的时间里,安丰城里的杜杲军、吕文德军,与安丰城外的余玠军、赵东军、夏皋军等内外夹击蒙军,击退蒙军,并把蒙军的火炮、攻城器械等来不及撤走的器具全部摧毁,蒙军遭受严重打击,遗尸一万七千多具后仓皇撤退。安丰三个月的坚守,是宋军在两淮战场取得的又一个重大胜利。战后,杜杲升任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庐州。 1238年秋,也就是蒙军在安丰失败半年多之后,蒙古大帅察罕率蒙军再次大举进攻两淮,蒙军号称80万大军,包围了庐州(今安徽合肥),意图攻破庐州,然后以巢湖为基地训练水军以渡过长江。 这一次蒙军作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攻城的器械是数倍于当初进攻安丰时候的器械。然而,注定蒙古得不到好处的就是,杜杲因守安丰有功,升任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庐州,制置副司的衙门,就设在庐州。 如同半年多前安丰之战,蒙军与宋军都兵来将往地斗着攻守器械,蒙军为了阻止宋军增援,筑了一道六十里长的土墙将庐州围起来,但最终也给杜杲毁去,蒙军继续用炮攻击庐州,但是杜杲这次利用庐州城内充足的物资,再上次设计的木楼的基础上加设炮楼,与蒙军展开炮战。如此这般的攻守战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蒙军知道无法攻下杜杲防守的庐州,只好撤围转而向东进兵。 然而这时的杜杲手中的兵力,已经不是安丰时候的那点兵力了。杜杲等蒙军撤走大半后,乘胜开城门袭击蒙军后军。宋将陆旺、李威率两百敢死将士直插蒙军后军,打败了蒙军。杜杲指挥其他宋军追杀了数十里才回军。又派吕文德、聂斌等率水军扼守淮水,使蒙军无法继续南下。此战之后,杜杲因功升淮西制置使。 第三年,蒙古军又大举进犯,杜杲趁其征途疲乏,命子杜庶及统制吕文德、聂斌监军,自外出击,连传捷报27次。朝廷得报惊喜,升杜杲为权刑部尚书,他恳辞。淳祐元年(1241年),杜杲再三请辞,朝廷授予工部尚书,以直学士职退休。 淳祐二年(1242年),蒙古军又大举南侵,杜杲应诏为官,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不久提拔为华文阁学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今江苏南京)府,行官留守,节制安庆(今安徽安庆市)、和州(今安徽和县)、无为(今安徽无县)三郡。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又大败元军。淳祐四年(1244年),杜杲进敷文阁学士,升为刑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升宝文阁致士,最后进龙图阁。杜杲晚年专意理学。淳祐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岁。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 ◎ 杂谭逸事杜杲守庐州 嘉熙二年(1238)、窝阔台汗十年九月,蒙古大帅察罕率领大军号称八十万,围攻淮西腹心重镇庐州(今安徽合肥),企图攻破庐州后,造舟巢湖进军江左。察罕合围庐州后,在城外筑土城六十里,又筑高坝窥视城中。宋将杜杲组织军民竭力守御,派兵焚毁敌坝,又在串楼上立七层雁翅,居高临下,炮击蒙军,屡次挫败蒙军进攻。宋宗子赵时哽遣民兵增援,杜杲乘胜出战。蒙军在庐州死伤二万六千余人,只得败退。杜杲追击数十里。然后练舟师扼守淮水,并派其子杜庶和吕文德、聂斌等率精锐在要害处设伏。蒙军不能取胜,只好撤军。杜杲以功升为淮西制置使。 ◎ 政治才能杜杲之父杜颖,官至江西提点刑狱。杜杲因父亲的关系被安排在海门盐场供职,未上任即被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召去代理闽尉,之后又被江滩制置使李珏聘为幕僚。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兵围攻滁州(今安徽兴滁县),他带兵救援。在激战中,他面部被射中二箭,不但没有下战场,而且方寸不乱,沉着指挥战斗,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打退了金兵的进攻。金兵久攻不下只好退兵。此役,显示了他出众的军事才干,调任江山县丞。淮西制置使曾式中担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节度推官时,当地发生兵变,杜杲单骑前往平息了叛乱。此后,又先后担任六安(今安徽六安)、定远(今安徽定远)知县,均有政绩。这时,叛将李全犯边,因他熟悉边防事务,朝廷又提升他为濠州(今安徽凤阳)知州。制置大使赵善湘欲收复盱眙(今江苏盱眙),密访杜杲,杜杲说:“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赵采用他的建议,果然成功。其时,驻在榆林埠(今陕西榆林)的数万金兵请降,有人建议在金兵投降后杀之,夺取辎重。杜杲认为:“杀降不仁,夺货不义,纳之则有后患”,主张对金兵进行教育,后悉数遣散。 端平元年(1234年),金为宋、蒙所灭。朝廷要收复金人所占据的“三京”(今开封、洛阳、商丘),庐州守全子才和大将赵葵、赵范将出征。杜杲任淮西转运判官,他认为“江淮灾荒连年,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反为可虑了”,上奏朝廷极力反出师河洛。理宗不听,结果兵败洛阳,大家才服杜杲有先见之明。 ◎ 军事计谋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宗王口温不花部攻安丰,时杜杲知安丰军,他先把军民迁到淮城,命儿子杜庶押运银粮接应,设伏兵于城的四周。蒙古军扑了个空,杜杲即率军穷追猛打,大获全胜,蒙古军败退。蒙军又利用火炮攻城,把安丰城的城楼全部摧毁。杜杲一开始也是一坏即马上补上,后来杜杲发明了一种用木材搭构起来的移动木楼,因为很高,可以放到护城壕沟的旁边,上面开有箭窗可以射击,楼与楼之间用横木连接,可以如同城墙上一样的调动兵力,这种楼的坚固度是普通城楼的三倍,而且制作方便,杜杲一下子就做了几百个,布置成防线,哪个楼被蒙军击毁了就同位置换一个新楼上去,就如同一道移动城墙。 因为安丰城有宽广的护城壕沟,蒙军便发明了当时的新式战术,用木石去填平壕沟,杜杲又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平底船,来往于壕沟上,击杀蒙军的填壕沟士兵。除此之外,根据史料的记载,杜杲还发明了鹅梨炮、三弓弩炮等武器帮助守城,杜杲的儿子杜庶也发明了一种排杈木帮助守城,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不清楚这些武器到底起什么特别的用途。当时,有一种新发明的用木头撑开网罩在城墙上,以网的弹性和韧性以及网与墙间的空隙来消弭抛石器投来的扔砸城墙的大石头,以保护城墙的做法,应该也已被使用在安丰城墙上。 经过长时间的围攻,蒙军终于用石头在安丰的护城壕沟河上填出二十七道坝桥,可以直接攻击安丰城,但杜杲马上派宋兵攻夺并扼守住护城壕沟内侧的二十七个桥头。蒙军又组织了一批敢死勇士,身批十余层牛皮做的厚甲,连面部都罩住,向宋军发动冲击。杜杲又利用再严密的铠甲也不能完全遮住眼睛的特点,挑选了一批宋军中的神射手,使用一种特制的小箭,专门射击蒙军的眼睛,杀伤了许多蒙军中的敢死勇士。 随着蒙军攻城时间的拖长,各路宋军援军也接近安丰,池州都统制吕文德便是第一个率援军到达安丰城外的宋将。他用计一举突破蒙军包围圈,杀入安丰城中与杜杲会合。宋军士气大振,并且获知了外围宋军的部署和作战计划。 于是,在又一次蒙军借助风势进行火攻失败之后,杜杲招募敢死勇士向蒙军反攻,夺得一些蒙军填住护城壕沟河的坝桥,并在随后约定的时间里,安丰城里的杜杲军、吕文德军,与安丰城外的余玠军、赵东军、夏皋军等内外夹击蒙军,击退蒙军,并把蒙军的火炮、攻城器械等来不及撤走的器具全部摧毁,蒙军遭受严重打击,遗尸一万七千多具后仓皇撤退。安丰三个月的坚守,是宋军在两淮战场取得的又一个重大胜利。战后,杜杲升任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庐州。 1238年秋,也就是蒙军在安丰失败半年多之后,蒙古大帅察罕率蒙军再次大举进攻两淮,蒙军号称80万大军,包围了庐州(今安徽合肥),意图攻破庐州,然后以巢湖为基地训练水军以渡过长江。 这一次蒙军作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攻城的器械是数倍于当初进攻安丰时候的器械。然而,注定蒙古得不到好处的就是,杜杲因守安丰有功,升任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庐州,制置副司的衙门,就设在庐州。 如同半年多前安丰之战,蒙军与宋军都兵来将往地斗着攻守器械,蒙军为了阻止宋军增援,筑了一道六十里长的土墙将庐州围起来,但最终也给杜杲毁去,蒙军继续用炮攻击庐州,但是杜杲这次利用庐州城内充足的物资,再上次设计的木楼的基础上加设炮楼,与蒙军展开炮战。如此这般的攻守战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蒙军知道无法攻下杜杲防守的庐州,只好撤围转而向东进兵。 然而这时的杜杲手中的兵力,已经不是安丰时候的那点兵力了。杜杲等蒙军撤走大半后,乘胜开城门袭击蒙军后军。宋将陆旺、李威率两百敢死将士直插蒙军后军,打败了蒙军。杜杲指挥其他宋军追杀了数十里才回军。又派吕文德、聂斌等率水军扼守淮水,使蒙军无法继续南下。此战之后,杜杲因功升淮西制置使。 第三年,蒙古军又大举进犯,杜杲趁其征途疲乏,命子杜庶及统制吕文德、聂斌监军,自外出击,连传捷报27次。朝廷得报惊喜,升杜杲为权刑部尚书,他恳辞。淳祐元年(1241年),杜杲再三请辞,朝廷授予工部尚书,以直学士职退休。 ◎ 发明创造在对抗蒙古入侵时,杜杲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平底船,来往于壕沟上,击杀蒙军的填壕沟士兵。除此之外,根据史料的记载,杜杲还发明了鹅梨炮、三弓弩炮等武器帮助守城,杜杲的儿子杜庶也发明了一种排杈木帮助守城,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不清楚这些武器到底起什么特别的用途。当时,有一种新发明的用木头撑开网罩在城墙上,以网的弹性和韧性以及网与墙间的空隙来消弭抛石器投来的扔砸城墙的大石头,以保护城墙的做法,应该也已被使用在安丰城墙上。 ◎ 杜杲家族祖父杜铎(1真1—1170年),字文振,自幼读书习礼,天 资聪明,敬老亲友,迁邵武时年15岁。他成人后,以博学多才闻名。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他相继任右修职郎,政绩优异,迁任提点坑冶铸钱司检踏官。之后,他离开临安(今杭州),出任永春知县,再任万载知县,清廉爱民。父亲杜颖(1142—1209年),以才学著名,历任尤溪主簿,知建州瓯宁(今浙江建瓯),知吉州(今江西吉安)龙泉,皆有政绩,升任通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县)知府。他平定叛乱,组织军民生产,兴办学校,得到百姓称赞,升任户部郎中,寿终于任所。 儿子杜庶(1211—1261年),字康侯。他十五六岁时就随父从军打仗,未人仕就立下战功。人仕后知和州,兼淮西提刑。他修城池,加强军事防御,又修学校,使吏民子弟读书,有政绩,直人秘书阁。后又出任淮西兼庐州安抚副使,政绩突出。再升任两淮制置使、知扬州、知隆兴府、江西转运副使等职,寿终。 ◎ 文武全才的杜杲杜杲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大将,他英勇善战,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但是他出生官宦之家,本身就非常有修养,在政治方面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在端平元年(1234年),杜杲任淮西转运判官,他认为“江淮灾荒连年,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反为可虑了”,上奏朝廷极力反出师河洛。在担任六安(今安徽六安)、定远(今安徽定远)知县期间,均有政绩。这时,叛将李全犯边,因他熟悉边防事务,朝廷又提升他为濠州(今安徽凤阳)知州。制置大使赵善湘欲收复盱眙(今江苏盱眙),密访杜杲,杜杲说:“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赵采用他的建议,果然成功。淳祐四年(1244年),杜杲进敷文阁学士,升为刑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升宝文阁致士,最后进龙图阁。杜杲晚年专意理学。《宋史》载,杜杲盛富文才,是难得的文武全才。下面是杜杲的诗文: 【诗文】: 父子俱开国,朝廷不负人。 ◎ 杜杲之死淳祐二年(1242年),蒙古军大举南侵,杜杲应诏为官,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不久提拔为华文阁学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今江苏南京)府,行官留守,节制安庆(今安徽安庆市)、和州(今安徽和县)、无为(今安徽无县)三郡。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又大败元军。淳祐四年(1244年),杜杲进敷文阁学士,升为刑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升宝文阁致士,最后进龙图阁。杜杲晚年专意理学。淳祐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岁。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 ◎ 《宋史·杜杲传》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父颖,仕至江西提点刑狱,故杲以任授海门买纳盐场,未上,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民有甲之子死,诬乙杀之,验发中得沙,而甲舍旁有池沙类发中者,鞫问,子果溺死。 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提偏师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 调江山丞,两浙转运使朱在辟监崇明镇,崇明改隶淮东总领,与总领岳珂议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书一卷,曰:“举状也。”杲曰:“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强者杜杲。”珂竟以负芦钱劾,朝廷察芦无亏,三劾皆寝。 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郑准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 知六安县,民有嬖其妾者,治命与二子均分。二子谓妾无分法,杲书其牍云:“《传》云‘子从父令’,律曰‘违父教令’,是父之言为令也,父令子违,不可以训。然妾守志则可,或去或终,当归二子。”部使者季衍览之,击节曰:“九州三十三县令之最也。” 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金众数万驻榆林阜请降,辎重甚富,或请诱而图之。杲曰:“杀降不仁,夺货不义,纳之则有后患。谕而遣之。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奉崇道祠,再知濠州,未行,改安丰。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杲者。”诏以安抚兼庐州,进太府卿、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使。复与大元兵战。累疏请老,不许。权刑部尚书。 淳祐元年,乞去愈力,擢工部尚书,遂以直学士奉祠。帝欲起之帅广西,以言者罢。帝曰:“杜杲两有守功,若脱兵权,使有后祸,朕何以使人?”乃起知太平州。俄擢华文阁学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节制安庆、和、无为三郡。 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首谒程颢祠。总领所即张栻宦游处,陈像设祀焉。置贡士庄,蠲民租二万八千石。复与大元兵战于真州。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引见,帝加奖劳。乞归不许,兼吏部尚书。杲随资格通其碍,铨综为精。梁成大子赂当国者求铨试,杲曰:“昔沈继祖论朱文公,成大亦论真文忠公,皆得罪名教者,子孙宜废锢,安得仕?”进徽猷阁,奉祀。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赠开府。 杲淹贯多能,为文丽密清严,善行草急就章。晚岁专意理学,尝言吾兵间无悖谋左画,得于《四书》。子庶。 2 北周义兴县公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也。祖建,魏辅国将军,赠豫州刺史。父皎,仪同三司、武都郡守。杲学涉经史,有当世干略。其族父瓒,清贞有识鉴,深器重之。常曰:“吾家千里驹也。”瓒时仕魏为黄门侍郎,兼度支尚书、卫大将军、西道行台、尚孝武妹新丰公主,因荐之于朝廷。永熙三年,起家奉朝请,累迁辅国将军、成州长史、汉阳郡守。世宗初,转修城郡守。属凤州人仇周贡等构乱,攻逼修城,杲信洽于民,部内遂无叛者。寻而开府赵昶诸军进讨,杲率郡兵与昶合势,遂破平之。入为司会上士。 初,陈文帝弟安成王顼为质于梁,及江陵平,顼随例迁长安。陈人请之,太祖许而未遣。至是,帝欲归之,命杲使焉。陈文帝大悦,即遣使报聘,并赂黔中数州之地。仍请画野分疆,永敦邻好。以杲奉使称旨,进授都督,治小御伯,更往分界焉。陈人于是以鲁山归我。帝乃拜顼柱国大将军,诏杲送之还国。陈文帝谓杲曰:“家弟今蒙礼遣,实是周朝之惠。然不还彼鲁山,亦恐未能及此。”杲答曰:“安成之在关中,乃咸阳一布衣耳。然是陈之介弟,其价岂止一城。本朝亲睦九族,恕己及物,上遵太祖遗旨,下思继好之义。所以发德音者,盖为此也。若知止侔鲁山,固当不贪一镇。况鲁山梁之旧地,梁即本朝蕃臣,若以始未言之,鲁山自合归国。云以寻常之土,易己骨肉之亲,使臣犹谓不可,何以闻诸朝廷。”陈文帝惭恧久之,乃曰:“前言戏之耳。”自是接遇有加常礼。及杲还,命引升殿,亲降御座,执手以别。朝廷嘉之,授大都督、小载师下大夫,治小纳言,复聘于陈。中山公训为蒲州总管,以杲为府司马、州治中,兼知州府事。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及华皎来附,诏令卫公直督元定等援之。与陈人交战,我师不利,元定等并没。自是,连兵不息,东南骚动。高祖患之,乃授杲御正中大夫,使于陈,论保境息民之意。陈宣帝遣其黄门侍郎徐陵谓杲曰:“两国通好,本欲救患分灾,彼朝受我叛人,何也?”杲答曰:“陈主昔在本朝,非慕义而至,上授以柱国,位极人臣,子女玉帛,备礼将送,遂主社稷,孰谓非恩。郝烈之徒,边民狂狡,曾未报德,而先纳之。今受华氏,正是相报。过自彼始,岂在本朝。”陵曰:“彼纳华皎,志图吞噬。此受郝烈,容之而已。且华皎方州列将,窃邑叛亡。郝烈一百许户,脱身逃窜。大小有异,岂得同年而语乎?”杲曰:“大小虽殊,受降一也。若论先后,本朝无失。”陵曰:“周朝送主上还国,既以为恩;卫公共元定渡江,孰云非怨。计恩之与怨,亦足相埒。”杲曰:“元定等兵败身囚,其怨已灭。陈主负扆冯玉,其恩犹在。且怨繇彼国,恩起本朝,以怨酬恩,未之闻也。”陵乃笑而不答。杲因谓之曰:“今三方鼎立,各图进取,苟有衅隙,实启敌心。本朝与陈,日敦邻睦,輶轩往返,积有岁年。比为疆场之事,遂为仇敌,构怨连兵,略无宁岁,鹬蚌狗兔,势不俱全。若使齐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陈国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张旃拭玉,修好如初,共为掎角,以取齐氏。非唯两主之庆,实亦兆庶赖之。”陵具以闻,陈宣帝许之。遂遣使来聘。 武帝建德初,为司城中大夫,使于陈。陈宣帝谓杲曰:“长湖公军人等虽筑馆处之,然恐不能无北风之恋。王褒、庾信之徒既羁旅关中,亦当有南枝之思耳。”杲揣陈宣意,欲以元定军将士易王褒等。乃答之曰:“长湖总戎失律,临难苟免,既不死节,安用以为。且犹牛之一毛,何能损益。本朝之议,初未及此。”陈宣帝乃止。及杲还至石头,又遣谓之曰:“若欲合从,共图齐氏,能以樊、邓见与,方可表信。”杲答曰:“合从图齐,岂唯弊邑之利。必须城镇,宜待之于齐。先索汉南,使者不敢闻命。还,除司仓中大夫。 后四年,迁温州刺史,赐爵义兴县伯。大象元年,征拜御正中大夫,复使于陈。二年,除申州刺史,加开府仪同大将军,进爵为侯,邑一千三百户。除同州司会。隋开皇元年,以杲为同州总监,进爵为公。俄迁工部尚书。二年,除西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寻以疾卒。子运,大象末,宣纳上士。杲兄长晖,位至仪同三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