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叶锡恩 |
释义 | 杜叶锡恩(Elsie Hume Elliot Tu,1913年-),丈夫是教育家杜学魁。她是香港著名的社会运动家及教育工作者,四十年多年来一直服务香港和为社会基层争取权益。她虽然生于英国,但操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和普通话。叶锡恩生于英国纽卡斯尔,1948年被普利茅斯弟兄会派往中国江西省南昌传教。1951年杜叶锡恩前往香港,在香港创立慕光英文书院,为1950年代的香港市民提供教育。 生平简介1963年至1995年,叶锡恩出任市政局议员。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她为民请命,积极与当时的报章合作,利用传媒的压力逼使殖民者正视当时政府部门日益严重的贪污问题(尢其是警务处的反贪污部);并且为社会基层争取权益。可是,叶锡恩正义凛然、不畏强权的作风,令她被当时贪污腐败的港英政府视为眼中钉。1967年,天星小轮因加价而引发“六七暴动”,她被港英政府施压,迫至落泪。不过,“六七暴动”令英国人意识到只有廉洁和社会安定才可确保港英政府在往后三十年能够长治久安。因此,英国人开始改善香港的施政。1976年,港英政府在叶锡恩的倡议下成立了香港廉政专员公署,令贪污问题逐渐绝迹香港。 1985年,叶锡恩与杜学魁结婚,并改名为杜叶锡恩。1988年至1995年,她曾多次获委任为立法局议员,亦被中共委任为港事顾问。 1995年3月5日,司徒华与杜叶锡恩竞争市政局观塘北议席。票站外,杜叶锡恩因为不认同泛民主派对民主的立场而拒绝与司徒华握手。最后司徒华胜出选举。杜叶锡恩得6778票,42.3%得票落选。 1997年至1998年,获委任为临时立法会议员,在深圳及香港出席会议,直到199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她不再连任,并从此引退。1997年获前行政长官董建华授予大紫荆勋章(GBM),成为香港首批大紫荆勋章得主之一。 2002年12月9日,杜叶锡恩发表公开信支持《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明确指出条例比美国和新加坡宽松,并质疑泛民主派反对立法的居心。 2007年11月,杜叶锡恩公开支持叶刘淑仪参加立法会港岛选区补选,并赞扬她正直诚恳。同年12月,杜叶锡恩不但批评刚刚当选为立法会议员的陈方安生对民生一窍不通,也批评她出任布政司和政务司司长期间对教育不闻不问;杜叶锡恩更力斥她在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期间便应掌握到基层市民的苦况,而不应在参选立法会时才了解到基层市民的苦况。 相关评价杜叶锡恩服务香港四十多年,为基层市民争取权益,敢于揭露港英殖民政府的贪污问题,被很多超过50岁的香港市民视为真正的“香港良心”;她在民意未受尊重的七十年代愿意聆听市民的意见,并呼吁推动民主政制,因而被很多老一辈的香港人视为真正的“香港民主斗士”。她指出民主自由的真正意义是要包容不同的声音和政见,所以她对泛民主派有关民主的立场并不认同。她亦质疑泛民主派为何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仍然贫穷和贪污腐败时没有出来为基层市民争取权益;相反,由八十年代至今、香港社会经已变得富裕和廉洁时才出来争取普选。此外,她对美国的所谓民主和人权加以鄙视,批评美国的人权纪录差强人意。 个人荣誉勋衔 大紫荆勋章 G.B.M. (1997年) 荣誉博士学位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1988年) 香港理工大学法学(1994年)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