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松虔巴 |
释义 | 简介第一世大宝天王,噶玛巴 德松钦巴(“德松”意思是三时,或译三世;“钦巴”意思是知者),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四大支系之一噶玛噶举的创始人。于第二绕迥之金虎年(1110年)生于康区朱倭下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境)。 其父亲是一位修大威德瑜伽士,名贡巴多杰贡波(意为多刚怙主),其母是一位自性瑜伽,名拉萨岗夫人。德松多巴幼名为格佩(意为善增)。他在十一岁时祈请父亲授吉祥天母法,修行之时,亲见吉祥天母,征服鲁如之魔鬼。十六岁时,在噶扎寺中随从堪布乔拉大师恰森格扎出家,取法名“却吉扎巴”(意为法称)。后又从阿底峡的三传弟子札惹哇西昆仲二师聆习了阿底峡所传的“胜乐灌顶”和许多密咒修法及不动如来等许多法门。十九岁时到期前藏,二十岁时到达多隆地区,在觉隆·嘉玛哇及其弟子日季巴和智青恰巴等师处聆习《慈氏诸法》及《中观论》三遍,反复研习成为精通者。此后六年多时间里,又从侠尔巴及其弟子伦觉巴·喜饶多杰二师闻习噶当派许多教法;还在巴察译师处进一步学习“中观”理论。这时他的佛学知识已大有长进,由玛·杜增巴作亲教师,益喜洛哲作羯摩师,玛·杜增巴的弟子作屏教师而受比丘戒,并精研《毗奈耶》,开始讲经说法。在此之前,他学的是噶当派的教法。三十岁时,来到岗波和塔波拉杰叔侄相见而求教,当即聆听了噶当派的《噶当道次第》,塔波叔侄并要求他苦修。过了一段时间,塔波拉杰给他作了灌顶,向他传授了噶举派的“方便道”和“拙火定”修法,连续精修了9天,依强制法而燃起暖乐,只著单衣而不寒,他这样坚持苦修9个月而手中不离拂尘,因此传称他是大修士,具有三摩地的无量功德。德松钦巴的学习范围很广泛,他在塔波拉杰上师处苦修了3年后,又找到了热琼巴,跟热琼巴闻习《六法》和《座中修法》等那若麦哲的所有教授,并撰写出《方便道直观教导》。又从绒巴嘎格哇的弟子本普巴·敦嘉学习《金刚亥母》、《行法》、《六种庄严大宝释》、《四灌顶修法》等;从辛巴多杰僧格求得《道果》教授;从江莫邦喀哇求得《喜金刚教授讲 说》;依乍嘎莫哇学到《那若耳传教授》,还从达域巴·热久敦次听受《胜乐》、《喜金刚》、《玛哈玛那》等密续讲义及许多教授。此后他依塔波拉杰授记的预言,带了五升食盐到门隅王②所辖嘎通地区,请门隅王作施主来到侠乌达果(后藏一佛教圣地)住下来静修,获得轮回涅磐无别的证悟,尔后征得上师同意到各地云游;云游期间在彭域区夏桑岩上住了3年,据说示现出进出岩石毫无阻碍的神通,以此皆称他为喇嘛札巴(岩上师)。德松钦巴在前后藏云游了30年,一力面传经布道,一方面广学各门派的教法,一直专注于精勤闻、思、修三业之中。 第三绕迥之火兔年(1147年)于西藏昌都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兴建了噶玛丹萨寺,形成噶玛噶举派。德松钦巴成名后,不忘上师恩德。有一次,他将7块大松耳石、许多茶叶以及70头牛派人送往岗波,作为对恩师塔波拉杰的供礼。还有一次又复供金书《十万般若波罗蜜多经》4部,全部经藏计110函,以及10块大松耳石、牛马50头(匹)等。土鸡年(1189年)在拉萨附近的西北楚普地方又修建了楚普寺,与噶玛丹萨寺并称为噶玛派上、下二寺。 第三绕迥之水牛年(1193年,宋绍熙四年)圆寂,卒年84岁。从德松钦巴开始的噶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各派中最早采取活佛转世制承袭的,而且也是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今的一个支派。 学习经历十六岁,和“嘉玛瓦恰巴却吉辛给”格西处受戒,接受剃度进入僧团,并且领受了一个新的法名-却吉达巴。 此后杜松虔巴即随“恰巴却吉辛给”格西,学习“无著菩萨”的种种教典。同时,他也随“帕察尼玛扎译师”学习“龙树六论”和“月称”的中观教典,杜松虔巴根据阿底峡的教授方法修习上乐金刚仪轨。 十八岁那年杜松虔巴至头珑向格西贾玛哇学法,并成为他的弟子。此时杜松虔巴学习了弥勒菩萨的教导及有关Prajnamula的教法。之后的一年,杜松虔巴四处参访名师,最后遇见了格西“札拉瓦”,学习了噶当派的教法。喇嘛帕擦宁玛创巴是位著名的译师,他教导了关于中观的教法,而杜松虔巴同样很快地便圆满了这些教法。在定中,杜松虔巴见到了弥勒菩萨,并接受了五项重要秘密修习的灌顶。 二十岁那年,杜松虔巴受俱足戒成为俱足比丘,并且成为堪布“马都钦”及“乐洛依喜罗竹”座下弟子。这两位教师交付杜松虔巴努力地学习“毗奈耶”(戒律,律藏)。又从“嘎大译师”获得印度密教圣者“毗鲁巴”的时轮金刚和道果的教法。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