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003年甘肃民乐地震 |
释义 | 2003年10月25日20点41分、20点48分,甘肃省民乐、山丹两县交接处相继发生了MS6.1级,MS5.8级双地震,地震震中位于民乐县永固镇和山丹县霍城镇交界处,震源深度距地表面18KM,震中地震烈度为8度造成10人伤亡、46人受伤,近5万人失去住所;村镇民用房屋、水利、生命线工程和学校、卫生院所等公共设施严重破坏,也造成大量牲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基本简介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36.3秒,在北纬38.4°、东经101.2°,即甘肃民乐至山丹交界地区 发生一次MS6.1级地震,20时48分零2.6秒,在北纬38.4°、东经101.1°再次发生一次MS5.8级地震。 截止26日13时,共发生大于MS1.0级余震181次,其中最大余震震级为MS4.8级。据初步确定,本次地震宏观 震中位于民乐县永固乡姚寨子村附近。甘肃的武威、张掖、金昌、兰州、景泰、嘉峪关、酒泉等地普遍 有震感,张掖市的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临泽县、高台县震感强烈。 截至15时统计,地震已造成民乐、山丹、肃南3县、2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4.59万户、13.7万人。地震还 造成1万多户居民房屋倒塌,大量房屋受损,并导致灾区交通、通讯、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甘肃民乐、山丹地震灾区已发生零级以上的余震422次。 甘肃民乐-山丹间发生Ms6.1地震,震前在兰州地震研究所明确的预报意见指导下就派出4台数字流动强震仪 到甘肃省河西地区进行流动观测,其中民乐流动台获得近场主震记录。震中距为12.6km,EW向加速度峰值为 33lcm/s^2,NS向加速度峰值为332cm/s^2,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为209cm/s^2,其它固定自由场数字强震台山 丹、肃南、武威也获得记录。 地震特征以往记录中国地震局分析与预报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说,上世纪十二年的时间内 ,祁连山地震带区域内就发生过三次大地震。 1920年,一场里氏8,5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宁夏海源县,造成20万人死亡。 1927年,另一场里氏8级的大地震袭击了甘肃省古浪县,所幸由于地震发生在人口稀少的山区,因此伤亡不 大,但具体数字 没有文献记载。 五年之后的1932年,又一场7.6级的大地震发生在甘肃省昌马县,囿于当时条件,也 没有文献记载伤亡情况。 20世纪初的这三次大地震分别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东段、中东段和西段,是祁连山地震带最活跃、最具破坏 性的证明。 据地质资料显示,民乐、山丹均位于祁连山地震带区域内。地震带内最近的一场大地震发生在 1954年,震中在山丹境内。这一场里氏7.25级地震造成50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发生在民乐、山丹县之间的6.1级和5.8级地震的震中分别位于北纬38.4度、东经 101.2度,北纬38.4度、东经101.1度。 形成原因据中国地震局专家介绍,此次地震发生地位于祁连山地震带,历史上这一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大地震,地震的 发生与其所处的地震带位置和地质作用有关。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解释:这次地震发生位于中国大陆非常著名的地震带上,叫祁连山地 震带。从他100年来的活动来看,还是比较频繁的,从1986年开始,这个地区陆陆续续发生了一些6级以上的地 震。 在总结甘肃民乐-山丹6.1级和5.8级地震现场考察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地震的发震特征,结合区域构造研究的最 新成果,提出本次地震是位于大黄山隆起南缘的民乐-永昌隐伏断裂的民乐-大马营段与大黄山隆起西缘的童子 坝河隐伏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震机制主要受大黄山隆起向南西推挤的影响,是隆起区上拱作用的结果。 山丹地电阻率台站距离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Ms6.1地震震中仅43km,在震前1年尺度一短期阶段前兆性变化 突出,属于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的典型前兆性变化。应用“异常一震源地点一活动断层一发震机制”之 间的特定关系,分析震前山丹地电未检测到明显临震信息的原因,可能是由本次地震的发震应力场 分布和山丹地电相对于本次地震的位置决定的。 张晓东还介绍,今年全球地震活动频繁,由此产生的地质作用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张晓东解释:地震与地质作用有关,当积累的能量比较多的时候,他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 其中地震就是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2003年以来,全球包括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全球已经发生7级以 上地震15次。总体来讲,在中国大陆周边,与我们有动力作用关系的地方发生比较显著的地震,对中国大陆还 是有一定影响的。 震害特点一、绝大多数农房在第二次5.8级地震中倒塌机理探讨? 经在地震现场详细考察分析,民乐、山丹两县 6.1级、5.8级双地震绝大多数农房在 第二次地震中倒塌的主要原因是: 土坯承重农房采用的土坯及泥浆强度很低、墙体抗剪能力差且刚度大又延性差、墙角无拉 结,故在第一次地震时大部农房即发生墙面开裂(斜裂缝及竖向裂缝)、转角开裂、墙面外 倾、墙角V形裂缝或V形局部塌落等震 害,结构的构件相互拉结依存作用大为降低,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大大削弱,紧接着第二次强地震时,结构构件 的相互拉结依存关系丧失,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已失去,使各个击破,农房全部或部分倒塌。 年久失修的木骨架承重农房因木梁柱连接处榫键腐朽、断面削弱、抗剪能力大为降低、并已有松动;卯口腐 朽劈裂、木柱木梁开裂严重、并有断面局部缺损,故在第一次地震时即发生部分梁柱连接处榫卯松动、个 别拔脱、木骨架倾斜、填充墙外闪、个别木柱木梁断裂等现象,梁柱连接处摩擦滑移耗能降低,梁柱构件的相 互拉结依存关系大为降低,结构抗震能力大为削弱,紧接着第二次强震时,即发生梁柱接头处榫卯拔脱或断裂 ,失去摩擦滑移耗能功 能,结构丧失整体拉结作用及抗震能力,骨架散架而倒塌。 砖柱土坯墙农房采用砖 柱和土坯两种力学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二者之间又无拉结措施和合理构造,转角处应力又集中,材料强度及延 性较差,故在第一次地震时即发生长细比较大的砖柱与土坯墙体开裂,砖柱失去约束,局部扭转错位,墙也成 无拉结独立墙,故结构整体拉结及抗震能力己大大削弱,第二次强震时结构即丧失整体抗震能力,发生砖柱的 局部或全部倒塌以及土墙的倒塌。 ? 二、木骨架农房震害较轻机理探讨? 新建的以及使用年限不长的半新木骨架农房,地震中很少发生倒塌,震害比较轻微,其主要原因为: (1) 木骨架梁柱连接为榫卯连接,这是一可变约束,连接处不依材料破坏而靠摩擦滑移耗能,地震能量主要 通过榫卯连接耗散,从而保证了结构骨架的安全。 (2) 柱根置于经夯实地基处理的基础之上,其受力特点是地震时弹性转动及弹性滑移,可使结构周期延长,自 振频率减小,从而降低结构地震加速度效应。 (3) 房屋平面均为矩形,布置规整,扭转效应小。? (4) 屋面有檩子、椽子、柳笆等与木梁层层搭接,构件间形成空 间连接,保证了屋面具有一定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震害比较损失及援救损失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山丹县二十五日晚发生六点一、五点八级地震。地震已造成十人死亡,四十三人受伤 ,经济损失 严重。 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受灾村一百七十五个;受灾户四万六千四百九十一户;倒塌房屋一万四千三百二十二 间;受损房屋四万五千九百五十间,还有三十四幢楼房不同程度受损;倒塌畜棚一万三千二百八十九间;损坏桥梁四十七座;倒塌围墙十一万 五千二百九十七米;死伤牧畜一万六千二百一十九头(只)。民乐县损坏渠道四万六千五百二十米;损坏水库三 座;损坏输电线 路三万四千米;损坏通讯线路一万六千五百米;损坏道路一万六千六百米;损坏农田八万七千亩。民乐县 双树寺水库大坝出现五厘米裂缝;瞿寨子水库大坝出现长四百一十米、宽一厘米裂缝。 地震发生时,甘肃张掖市各县(区)均有强烈震感,该市市内部分旧民宅损坏程度加剧,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 、肃南县部分民宅和畜禽圈棚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 初步统计,此次地震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仅民乐、山丹两县就达三点二七亿元人民币。详细的损失情况正在 进一步调查核实。目前灾区的救济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各地救援情况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在下拨700万元中央救灾应急资金,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还向灾区紧急调 拨了2000顶救灾专用帐篷;铁道部捐款100万元;甘肃省政府下拨300万元救灾款;甘肃省民政厅向灾区运送320顶救灾专用帐篷; 兰州市向灾区人民捐助50万;受灾的张掖市紧急拨款550万元抗震救灾款,并同各县向灾区投放方便面6万袋、 帐篷42顶;兰州军区、甘肃省军区捐献30万元和一批救灾物资;武警甘肃总队捐献5万元现金和 一批价值18万元的棉衣、被褥;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向受灾群众捐赠人民币300万元;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分别向甘肃地震灾区捐赠10万斤大米和人民币100万元;江苏省委、省政府捐款 300万元;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价值30万元的帐篷、食物等物资;上海市红十字会发往甘肃省30吨救灾物 资;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向灾区发来慰问电和10万港币捐款。 地震发生后,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搜寻遇难者,帮助受灾群众搭建帐篷、搬运物资、拆除危房。灾区各族干部群众感慨地说,危难时刻,更显 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大地还在晃动,驻军某部千余官兵就赶到灾情最重的民乐县永固镇姚寨村。官兵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冒着被 地震损毁的房屋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在废墟里搜救被埋群众,帮助群众抢运粮食、牲畜和生活用品。 地震发生的 当天,共发生余震60多次。接二连三的余震让严重受损的房屋不断倒塌,可官兵们全然不顾,用双手刨开废墟 搜救群众和物资。许多官兵的双手磨破了,但没有一人喊苦叫累。经过官兵们的不懈努力,埋在废墟中的5名群 众被成功救出,并及时被送往医院。 通过逐家逐户清查,确信被埋人员全部被救出后,官兵们开始为群众转移 牲畜、搬运粮食、发放生活用品。为不让灾民挨冻受饿,官兵们用双手一把一把地从废墟中把粮食捧出来;抬 起木椽,搬起砖块,把压在下面的被褥清理出来,完整地交到住户手中。 2003年甘肃民乐地震 地震发生后,兰州军区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当地驻军全力投入抢险救灾 。武警甘肃总队长高文华连夜从兰州出发,赶赴救灾现场,指挥部队抗震救灾。解放军某旅卫生队、武警张掖支队分别 组成两支医疗队来到灾区后,立即为群众治伤看病,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心理疏导,让灾民尽快摆脱地震带来的心理恐 惧。10月27日上午,一位老大娘来到医疗队,说她女儿生孩子的第二天就赶上地震,由于惊吓和颠簸,加之受 了风寒,产后大出血,生命垂危。医疗队长郑万山立即带人赶去为产妇紧急止血,随后又用救护车将产妇送往民 乐县医院。经医疗队官兵和县医院的共同抢救,这名产妇终于转危为安。 连日来,部队医疗队员深入到群众家 中,一人不拉地为群众检查身体,向他们发放药品,指导做好防病和自我保护工作。目前,医疗队 已为数千人检查了身体,发放了上万元的药品。 在这次地震中,有不少民兵、预备役人员在自家受灾的情 况下,仍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他们与部队和武警官兵协力奋战,使4个受损最严重乡镇的公路很快通车。10月28 日下午,兰州军区、甘肃省军区捐助的30万元现金和6500套御寒衣物已运抵灾区。武警甘肃 总队将价值18万元的棉被、棉衣和毛毯等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与此同时,当地驻军部队捐助的面粉、棉被、衣 物和现金也源源不断地运到灾区。 灾后预防工作在甘肃民乐、山丹两县25日晚发生地震后,当地医疗卫生系统连日来组织医护人员奔赴灾区一线,全力救治 伤病人员并为灾区村民发放药品、消毒液和漂白粉,以有效防治疾病,预防疫 情。 张掖市和民乐、山丹两县卫生系统目前已组织了17个医疗小分队、210名医护人员奔赴灾区一线,在灾区 现场设置32个救护点、10个流动医疗点。 截至10月29日,两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共接诊伤、病员4121人,免费为灾区民众发放了价值11万元的 药品。两县医疗救护组和卫生防疫组的工作人员这几天连续作战。全县210名灾区一线的医护人员现在最大的愿 望就是能好好睡上一觉。 两县卫生部门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伤病员的抢救处理、护送、卫生防疫、水源保护、食品卫生监测等工作,预防疫情 。由于受天气寒冷、居住条件差的影响,两县灾区患呼吸道、肠道疾病和感冒的人数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有所增加,这方 面的药品消耗量将增大,急需社会援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