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读史管见 |
释义 | 《读史管见》·三十卷(内府藏本) 宋胡寅撰。寅字明仲,号致堂,崇安人。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忠。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乃其谪居之时读司马光《资治通鉴》而作。前有嘉定丙寅其犹子大壮序,称“书成於绍兴乙亥”,又称其父安国受知高宗,奉诏修《春秋传》。宏纲大义,日月著明,二百四十二年之后,至於五代。司马光所述《资治通鉴》,事虽备而立议少,实因用《春秋》经旨,尚论详评云云。案,胡安国之传《春秋》,於笔削大旨虽有发明,而亦颇伤於深刻。是以《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於其已甚之词,多加驳正,以持褒贬之平。寅作是书,因其父说,弥用严苛。大抵其论人也,人人责以孔、颜、思、孟;其论事也,事事绳以虞、夏、商、周。名为存天理,遏人欲,崇王道,贱霸功,而不近人情,不揆事势,卒至於窒碍而难行。王应麟《通鉴答问》谓,但就一事诋斥,不究其事之始终。诚笃论也。又多假借论端,自申己说,凡所论是非,往往枝蔓於本事之外。赵与旹《宾退录》曰:“胡致堂著《读史管见》,主於讥议秦会之,开卷可见也。如桑维翰虽因契丹而相,其意特欲兴晋而已,固无挟敌以自重,劫国以盗权之意,犹足为贤。尤为深切。致堂本文定从子,其生也,父母欲不举,文定夫人举而子之。及贵,遭本生之丧。士论有非之者(案,寅以不持本生之服遭劾,见《宋史》本传,其自辨之书则见所撰《斐然集》中),考汉宣帝立皇考庙,晋出帝封宋王敬儒两章,专以自解。而於汉哀帝立定陶后一节,直谓为人后者不顾私亲,安而行之,犹天性也。吁,甚矣!首卷论豫让报仇,曰无所为而为善,虽《大学》之道不是过。若致堂者,其亦有所为而著书者欤?”则在当时论者,亦有异同者矣。至国朝朱直作《史论初集》,专驳是书。其间诋诃之词,虽不免於过当,然亦寅之好为高论有以激之,至於出尔反尔也。 原文: 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钟伯敬谓,二人皆古大臣风,斯足以知廉蔺者也。篇中写相如智勇,纯是道理烂熟胸中,其揣量秦王情事,无不切中者,理也。措辞以当秦王,令其无可置喙者,亦理也。卒礼而归之,非前倨而后恭,实理顺而人服耳。观其写持璧睨柱处,须眉毕动;进缶叱左右处,声色如生。奇事编得奇文以传之,遂成一段奇话,琅琅于汗青隃糜间,千古凛凛。廉将军居赵,事业甚多,《史》独纪其与王诀及谢如二事而已,非略之也。见此二事,皆非常事,足以概廉将军矣。读此可悟作史去取之法。 译文: 人们只是因为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两件事情,就用美好的言辞来称赞蔺相如,不知道这些事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能做到的,这些事情不能完全表现蔺相如的特点;只有看他避让廉颇的一段议论,才明白蔺相如心中只知道有国家,不知道有自己,很得古人的尽心为公,尽心为国的思想,这番话,不是有大学问的人,是看不到,也说不出的,廉将军听说后心悦臣服地请罪的确是应该的。人们只知道廉颇善于用兵打仗,能够战胜敌国攻取土地的,这些事情也不能完全表现廉颇的特点;看他和赵王诀别时,说到了约定的时间赵王不能回来,就请求立太子为赵王,而断绝秦国的企图的话,也是深得古人以国家为重的宗旨,没有大胆识,也不敢说出这番话,不是大忠勇也不敢承担这件事。钟伯尊敬地称赞他们,这二人都有古代大臣的风范,这足够用来让人明白廉、蔺二人了。篇中记叙了相如的机智勇敢,全是因为道理烂熟于自己胸中,他揣摩估量秦王的心情和事由,没有不十分符合的,是因为道理明确啊。准备好言辞来应对秦王,让他无处插嘴,也是道理明确啊。最终完成礼仪而回到赵国,并不是先前倨傲而后来恭敬,实在是道理合适而让人佩服啊。看作者写他持璧睨柱的地方,胡须眉毛都似乎在颤动;进献缶而呵斥秦王左右的地方,声音脸神色都是活生生的。奇特的事迹编纂成奇特的文章而流传,于是就成就了一段奇话,精彩纷呈地显现于史书之中,千古以来还是凛凛生威。廉将军在赵国,事迹功业非常多,《史记》单单只记载他和赵王诀别以及到蔺相如门前谢罪两件事,这并不是要略述。看这两件事,都不是寻常之事,都是足够用来概括廉将军品质的。读这些地方,可以悟到写史书写人叙事的抛弃和选取的方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