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独脚戏 |
释义 | 曲艺曲种。又称“滑稽”。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一带,以方言演出。独脚戏兴起于1920年前后,早期多由一人演出,艺术上受到江、浙、沪一带流行的“小热昏”、“唱新闻”、“隔壁戏”等说唱形式的影响。独脚戏创始时期的艺人王无能,曾演过文明戏的丑脚,江笑笑、刘春山也各有专擅,当时称为“滑稽三大家”。他们的表演也吸收了文明戏和相声的一些表现手法,形成“说唱”与“滑稽”的拼档演出,在剧场、游乐场和广播电台表演、播音,迅速受到群众的欢迎,遂使独脚戏形成独立的曲种。 独脚戏简介独脚戏早期以口技、杂学唱一类的节目为多,以后又发展了以“学”为主的《学电台》、《学话剧》、《各地堂倌》、《关店大拍卖》及以“说”为主表现人物故事的《金蛤蟆》、《七十二家房客》、《阿福上生意》和以“做”为主的《钉巴》、《关亡》等节目,使独脚戏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说、学、做、唱”四类。“说”、“学”、“唱”近似于北方相声之处较多,“做”则以直接扮演人物,在舞台上表演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表演的夸张幅度大。角色的语言、对白,又以相同于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法,来产生笑料,喜剧效果强烈。这种“做”的手法已逐渐渗入到以说、学、唱为主的节目当中,成为重要的艺术手段。 表演形式独脚戏现在一般以二人合作演出为主,也有一人和三人合演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独脚戏演员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改革和实践,整理了一批优秀传统节目,如《调查户口》、《宁波音乐家》、《水淹七军》、《拉黄包车》、《七十二家房客》等,多已收集在1963年编辑出版的《独脚戏选》一书中。同时还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如《看电影》、《两个理发员》、《啼笑皆非》、《啥人嫁拨伊》等。独角戏是指单人直接面对观众的演说式的幽默表演形式。一个公开的独角戏通常是现场喜剧(暂译自Stand Up Comedy)的一个环节,正如"今夜秀"开场那样。 在一个独角戏里,演员是不能单枪匹马的。当然后援团(戏院或电影里的)是不会说话的。当演员单枪匹马时,思想或许很尖锐,但这是自言自语,不是独口。 艺术形式独角戏独立构成一种艺术形式,但是通常附属于一个大一点,以对话为基础的节目,起到提供事物与观众发生关系的另外一个角度并用以剖析一个事物的本质的作用。独脚戏原有的“做”(起角色作夸张的表演)的特色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强化;另一方面,一些滑稽戏的优秀片断又成了独脚戏新曲目的来源。笑笑剧团成了培养独脚戏演员的摇篮,几年中,滑稽演员在其中进进出出,络绎不绝。这一阶段,唐笑飞、朱翔飞、包一飞、笑嘻嘻、袁一灵、杨笑峰、朱培声、王森、筱咪咪、筱快、杨柳村等受到观众瞩。姚慕双、周柏春、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祥明、田丽丽、张醉地等也脱颖而出。这一批有成就的艺人,在1945年抗战胜利,市面复兴百戏纷呈后重新回到曲艺阵地。从抗日演剧队经过多年磨炼的张樵侬、杨华生在抗战胜利后几年也来到上海,入了独脚戏出的队伍。不少独脚戏演员有过几年的“戏剧生涯”,便滋生了演剧感情,于是以演独脚戏为主,间或演出滑稽戏,成为曲、戏剧两栖演员。 历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独脚戏演员不仅编演了大量宣传抗日和爱国的曲目,如《包公阴审白川》、《西洋景》等,还参加了多次全市性的赈灾义演等慈善活动,如“救济水灾游艺会”(1936年)、“江苏救会劝募播音会”(1938年)、为上海救济儿童教养院落成举行播音宣传大会(1939年)、救济中山难民慈善播音大会(1940年)、‘沪福利协会筹募公益经费’滑稽大会串”(1944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姚慕双、周柏春,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祥明,以及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成了独脚戏的三红档。姚慕双、周柏春的节目追求新潮,台风具有书卷气,编演或继承前人的代表作有《英文翻译》、《宁波音乐家》等,程笑飞唱功突出,九腔十八调学得惟妙惟肖,代表作有《开无线电》、《绍兴小姐》等。杨华生、张樵侬的作品注重入崭新内容,从内地带来了《西洋景》,还有笑嘻嘻、沈一乐的《钉巴》等。 当时,一些有成就的独脚戏演都以民电台为第一阵地,堂会、酒楼为第二阵地,很少去游乐场演出,仅在义演时才以著名演员身份到大世界等处露面。“唱电台”使演员与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演员天天播音,听众日日闻声。 传统曲目独脚戏曲目涉及的面更开拓更广泛了。有痛骂卖贼与歌颂战英雄的《汉奸一百另八将》、《抗日英雄马占山将军》、《抗战八年》、《汪家大出丧》;有讽刺“接收大员”与假公济私的《五子登科》,鞭鞑社会黑暗的《骂米蛀虫》、《竞选总统》。一些专为演员编写脚本的职业写作者,或由演员兼作的作者也逐一出现,较著名的有沈菊隐、于斗斗、裴凯尔、王剑心等;有些著名演员还有了自己的“私房编剧”。 这一时期,滑稽界各派各系开始广收门徒,不少中学生弃笔投艺,也有一些职工改行从艺。独脚戏一下子遽增新人,至上海戏剧改进协会成立时,从事独脚戏的会员达五百人左右。这一时期,电台、堂会、游乐场、茶室、咖啡馆、舞厅、餐馆……皆有稽足迹。尤其是民营电台,竟出现好几家全天传播独脚戏的,从早上八时起一直播到次日凌晨二时。 曲目伴奏1948年左右,独脚戏在电台演出时,唱的段子曾出现过用钢琴伴奏的形式,1949年后,伴奏的乐队基本稳定,一般采用二胡、扬琴、琵琶、鼓板;基本曲调有【小鼓调】、【苏赋调】、【宣卷调】、【青年曲】、【妈妈不要哭】、【探亲相骂】、【节节高】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中,一些青年演员迅速成长,吴双艺、童双春、王双庆、翁双杰、筱声咪、李青、叶一青、徐双飞、李九松、余觉飞、方艳华、沈少亭等崭露头角,有的还剧团开始“挑大梁”。这一段有影响的独脚戏节目有《全体会》、《普通话与方言》、《看电影》、《对歌》、《打电话》、《有这么个会议》、《三斤米》、《五分硬币》、《包侬意》、《满面春风》、等,经过整理加工的优秀传统独脚戏节目有《水淹七军》、《逼煞》、《金铃塔、《汉朝》、《大明伦堂》、《大阳伞拔牙齿》、《白相大世界》、《十三个人搓麻将》、《绍兴人乘火车》、《黄鱼掉带鱼》、《骗大饼》、《亡》、《关店大拍卖》、《调查户口》、《剃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改人、改制、改戏的“戏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办多次“研究班”,组织独脚戏演员学习政治和党的方针,一批较好的曲目逐渐问世。1952年后,各民营电台销声匿迹,独脚戏演员大多参加了剧团,以演出滑稽戏为主,但各剧团仍不定期地举“滑稽大会串”或“滑稽广播会”。在工厂、街道、机关、部队、农村、学校的一些庆典动、联欢会上依然能见到流光溢彩的独脚戏身影。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为独脚戏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阵地,它们经常举办的“滑稽广播会”,不断推出独脚戏新曲目,也为独脚戏新人的成长起了促进和推动。1957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行“青年独脚戏演员大会串”,有力地扶助新人成长。 发展历程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初,独脚戏的“唱”派得到较大发展。不少独脚戏演员经常以“说”或“说说唱唱“的名称,在电台说唱新人新事,或演播独脚戏“唱”派的节目。以黄永生为代表的一些业余演员弘扬独脚戏“唱“派中唱时事新闻的传统,于1964年左右脱标出“上海说唱”名称。虽然此时有了专门从事上海说唱的个别演员,但独脚戏中以“唱”为特色的表演一直没有间断,他们较多的在电台演唱新人新事,如周柏春、杨华生、袁一灵、田丽丽、沈一乐、吴双艺、王双庆、童双春、张醉地等,他们一直兼演独脚戏的唱的段子,直到“文革”开始。 演员及作品那个时期一些青年演员迅速成长,吴双艺、童双春、王双庆、翁双杰、筱声咪、李青、叶一青、徐双飞、李九松、余觉飞、方艳华、沈少亭等崭露头角,有的还剧团开始“挑大梁”。这一段有影响的独脚戏节目有《全体会》、《普通话与方言》、《看电影》、《对歌》、《打电话》、《有这么个会议》、《三斤米》、《五分硬币》、《包侬意》、《满面春风》、等,经过整理加工的优秀传统独脚戏节目有《水淹七军》、《逼煞》、《金铃塔、《汉朝》、《大明伦堂》、《大阳伞拔牙齿》、《白相大世界》、《十三个人搓麻将》、《绍兴人乘火车》、《黄鱼掉带鱼》、《骗大饼》、《亡》、《关店大拍卖》、《调查户口》、《剃头》等。 上海发展史1960年6月,上海市文化局在文化广场连续二天举行“传统独脚戏大会串”,挖掘传统,推陈出新,繁荣笑苑,不少经过整理比较优秀的独脚戏节目如《剃头》、《白相大世界》、《春到人间》、《十三个人叉麻将》、《戏曲杂谈》,受到观众欢迎,传媒欢呼“独脚戏的春天”。独脚戏的业余演出活动也相当活跃。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市青年宫,以及各区(县)工人俱乐部、文化馆都有演出独脚戏的团队组织。业余创作演出的独脚戏《上海》、《王金龙与祝英台》等都很受群众欢迎。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期在极左路线影响下,独脚戏也走过弯路。强调正面歌颂、“大写十三年”,使独脚戏的一些作品丢弃了自己艺术特长,内容缺乏个性,演出生命短暂。到了“文化大革命”,更是“彻底砸烂”了独脚戏。 粉碎“四人帮”后,独脚戏起死回生,重新焕发青春。在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的扶植下,许多优秀曲目萌生。揭露“四人帮”倒逆施的《看风使舵》、《啼笑皆非》、《贴标语》等寓庄于谐,引起观众极大的共呜;讴歌劳动模范的《选择》,宣传法制的《现身说法》,以及《头头是道》、《啥人嫁拨伊》、《邻隔壁》、《新红》、《繁花似锦》、《各派越剧》等已成为流传甚广的保留节目。 1978年起,一些专演独脚戏和兼演独脚戏的滑稽剧团逐渐恢复建立,它们是:上海曲艺剧团(后改名为上海滑稽剧团),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曲艺队,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上海市青艺滑稽剧团。不少中青年演员挑起了独脚戏演出的大梁,有影响的有吴双艺、童双春、王双庆、翁双杰、李青、筱声咪、孙明、方艳华、郭明敏、刘福生、姚琪儿、姚勇儿、沈少亭、蔡剑英等。人民滑稽剧团充实了大量的业余演员,王汝刚便是其中佼佼者。上海滑稽剧团在1981年起办起了培养滑稽演员的学馆,新人有钱程、胡睛云、秦雷等。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上海人民播电台、上海电视台等单位,为繁荣独脚戏而常常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会演、展演、巡回演出。1979年,上海市文化局举办了“曲艺汇演”;1982年,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办了“迎春曲艺大会串”;1984年,上海市文化局、上海曲艺家协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上海市青年演员独脚戏会演”;1985年2月,由上海艺家协会联合《舞台与观众》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江苏人民广播电台、苏州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图片中心、新民晚报举办了“1985年迎春曲艺交流演出”,六个专场,独脚戏占了四场,一些新作和勤奋的新人脱颖而出,独脚戏因而走上了另一个全新发展的时期。 在游乐场、堂会、剧场等,多为站立表演。在电台演播时多为坐演。分单档(单口)和双档(对口),两人以上,称为“大独脚戏“。双档多为男性,少数也有男女档的。 表演时,舞台上常用堂幔(或以屏风替代),堂幔前置一横放的半桌,半桌左右各有一张椅子。早期,半桌和椅子上都有桌披和椅披,桌披上还常绣上演员艺名或本档独脚戏的滑稽名称,如“社会滑稽”、“醒世谈笑”等。半桌上放置常用道具,如春锣、木鱼、三巧板等。半桌和椅子可随表演内容而移动,变成“象征性”的实物道具,如将半桌代柜台、代墙,将椅子代黄包车、轿车等。 独脚戏有说、学、做、唱四大表演技巧,说、学、做、唱都绕产生噱头进行;表演注意制造笑料。常用简易的化妆和各地方言在表演(起角色)时区分各种不同人物;表演动作大,语言和表演都追求夸张。 著名人物比较著名的独角戏艺人包括Jack Parr, Bill Cosby, Lord Buckley, Spalding Gray, Eric Bogosian. Mike Albo, 和 Greg Walloch等。 歌曲独脚戏 歌手:许茹芸 歌词: 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 对白总是自言自语 对手都是回忆 看不出什么结局 自始至终全是你 让我投入太彻底 故事如果注定悲剧 何苦给我美丽 演出相聚和别离 没有星星的夜里 我用泪光吸引你 既然爱你不能言语 只能微笑哭泣 让我从此忘了你 没有星星的夜里 我把往事留给你 如果一切只是演戏 要你好好看戏 心碎只是我自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