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毒药猫 |
释义 | 又称“毒咩(mie)瓜”、“犊疫”。羌族宗教信仰的一种邪神。多为女人,有家室,为母女相传或媳妇继承。午时和人一样生活,一般人甚至其丈夫也辨认不出。 在诸种邪神之中,羌人最惧怕。常在夜里睡着之后,魂出走作祟。羌区如遇人非正常死亡,小孩于瘦或患胀鼓病,羊失踪等灾祸或异常之事,便认为是其所害。毒药猫本领高强,吃羊之后能有羊皮和羊骨做成与活羊一样的羊形。它身上能藏秘不示人的毒药。毒药猫多为老妪(yu),有专门的技能,如从青稞苗上走过却不会踩倒庄稼;能立于烧红的盘子上,等等。此邪神虽然连正神也难治,但羌人又认为离不开它,某地如果没有毒药猫,人吃水也要毒人。毒药猫虽然害人,作弄人,但也专门惩罚那些为非作歹的坏人。毒药猫能够改邪归正。 “毒药猫”这个词是岷江上游当地汉语称谓, 有的资料上也写作“犊疫”, 这大概是羌语音译的称呼。在羌语中”毒药猫”普遍称为 du,茂县、汶川、理县多数地方是这个称呼。du 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毒的意思, 另一层是活鬼的意思。在羌语中活鬼叫作 du; 死人, 死鬼叫 sha- mu 或者 ce- bea。du 是民众对“毒药猫”的较为普遍的称呼, 汶川县、茂县以及理县的部分地区和黑水县的部分地区都是这么称呼的。但是有些称呼还是有差异的。理县下孟到嘉绒藏族地区称“毒药猫”为da- duo- ke- la,黑水县麻窝叫 ho- zay, 松潘藏语叫 ala-bye- hwo.理县薛城叫 se- ee- nar.因为羌语在各沟各寨的细微差别, 当地四川汉语土话反而成了大家沟通的重要工具。”毒药猫”这个汉语地方词汇在当地几乎是尽人皆知。 “毒药猫”的地区分布主要在汶川县、茂县和黑水县。这三个县的民众相信“毒药猫”的程度比较深,而在其他县, 如果问年轻人, 他们多数都不知道“毒药猫”, 甚至很多老人都不知道了。其中汶川县和茂县“毒药猫”的含义是完整的, 即是包括了“毒药猫”毒人和变化动物两层含义。以汶川县和茂县为起点向北至松潘县,“毒药猫”的含义只包括了人变化动物的一项。向西, 至理县, 一直到嘉绒藏族地区,“毒药猫”的含义倾向于指甲放毒。而金川县,“毒药猫”则会变化为动物。向东北, 由于汉化的程度更高, 特别是北川县,“毒药猫”相应的羌语词汇罕有人说, 老人也只会少许的羌语单词, 至于“毒药猫”的传闻就很少有人提及了。向南, 到汶川县银杏乡, 笔者曾听人谈论过“毒药猫”, 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毒药猫”了。这是“毒药猫”神话、故事、传说地区分布的大概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 地区内部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城乡和山村, 城里居民相信“毒药猫”的程度比乡村居民淡薄, 各沟各寨民众相信“毒药猫”的程度偏高。因此, 在岷江上游 地区,“毒药猫”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价值信仰圈。这个信仰圈, 以汶川县、茂县和黑水为中心, 散至松潘县, 理县, 金川县, 北川县; 在各个县, 山村的信仰又比城里的浓。尽管如此, 各个地方“毒药猫”信仰表现出了基本相同的叙述结构。 在民众的心目中,“毒药猫”会变化。晚上睡觉的时候,“毒药猫”就从她/他神秘的口袋里取出一根动物的毛, 吹一口气儿就变化成相应的动物, 如猫, 牛,马, 羊, 狗, 猪等家畜, 也变獐子, 野猪, 熊, 野羊, 岩驴,蛇, 鹰等野生动物, 甚至变树木, 石头, 应有尽有。但是变成猫最多, 其次是野生动物。汶川县龙溪乡巴夺寨的一个老人告诉笔者:“‘毒药猫’祖传有一种小口袋,叫 ru- gu- bea, 里面有各种动物的毛。她取啥子毛, 哈一口气就变啥子。就像孙悟空, 取出毫毛吹一口, 摇身一变, 就变成若干个孙悟空。学精了, 可以变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任何动物。只要在口袋里摸出那根毛, 摇身一变就可以飞、可以跑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