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都杨镇
释义

都杨镇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东北部,地处西江中游南岸,东接高要市大湾镇,北与高要禄步、德庆悦城隔江相望,南连思劳镇、河口街,西与云安六都相接,是云城、云安、高要、德庆四地构建经济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金三角”。现辖都骑、杨柳2个居委会和仙菊、降水、六合、山口、三合、洞坑、榃容、桔坡、联合、大播、石巷、蟠咀、降面、西坑、都友、官坑、珠川、南山、大乐、金鱼沙20个村委会,全镇总面积249平方千米,总人口4.55万人。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都骑、杨柳都,清乾隆五年(1740年)设都骑、杨柳堡,民国15年(1926年)改堡为乡,民国36年(1947年)当时杨柳与方平乡合并为方杨乡,1958年方杨乡并入都骑乡成立太阳升人民公社,1963年再设都骑、杨柳乡,1992年10月设都骑、杨柳镇,2003年云城区将杨柳镇与都骑镇合并,取两镇首字命为都杨镇。

自然资源

都杨镇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常年温和多雨、光照充足,年光照时间1700多小时,平均气温22.2℃。镇内有花岗岩、高岭土等矿藏,已探明的花岗岩储量超1亿立方米,高岭土储量达2000万吨。

主要农产品有稻谷、蔬菜、水果、玉桂、大冬瓜等。水力资源丰富,有大涌河堤、蟠咀大堤及大洞水库等多宗水利工程,现建成小水电站13座(装机总容量达3000千瓦)。

交通条件

都杨镇水陆交通便利,省道河杨公路通过镇中心直达都骑港,并与国道324线相连,镇通村公路基本实现硬底化。长达30公里的西江河岸线均适宜建港口码头,常年可停泊500-1000吨的船舶,现已建成都骑码头、煤码头及水口渡口等,客货运输十分方便。各村均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有线电视。镇内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拥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及河杨公路两大交通主干线,省道河骑线与河杨公路经镇中心直达都骑码头,并与国道324线及广梧高速公路河口段相连,河杨公路扩建工程和在镇内经过并设站的南广高速铁路已开始动工建设,沿江公路也即将进行建设,镇通村公路也日趋完善,基本实现硬底化;水上交通方面,长达37公里的西江河岸线有30公里适宜建港口码头,常年可停泊千吨的船舶,现已建成的有都杨杨柳客运码头、都骑码头,煤码头、水口渡轮码头等,即将进行建设的有都杨通用码头。

地理位置

云浮市都杨镇口工业区位于云城区东北部,西江中游南岸,东接肇庆市高要大湾镇,北临西江黄金水道与肇庆市高要禄步、德庆悦城隔西江相望,南连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河口街,西与云浮市云安县六都相接,是云城、云安、高要、德庆,新兴五地构建经济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金三角”。距云浮市中心10公里、广梧高速公路12公里,为云浮市沟通中国外的主要交通枢纽。市区将会规划一条新的快速干线与新建的南广铁路云浮站相接。同时市政府正在规划在都杨镇打造一个滨江新城。形成新旧两个城区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

2006年经济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5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86%,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8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5%,农业总产值完成26946万元,比上年增长6%;工商税收入库完成937万元,比上年增加25.27%;农民人均纯收入4135元,比上年增加6.79%;外经贸工作成效显著,今年1-12月,全镇新增利用外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额124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6.36%,完成区计划的103.7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02.46万美元,同比增加68.71%,完成区计划的101.23%。

南广高速铁路都杨新火车站选址地、南山河二期防洪工程等地实地查看。黄强要求有关部门做好城市控制性规划,预留发展空间,在规划道路和建设用地时要做到“依山而建、绕山而行”,保持云浮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于2008年底启动,对云浮市规划和建设思路进行一次突破性的调整,在现有城区规模基础上,以位于云城区都杨镇的南广高速铁路云浮火车站为中心,将都杨、西江沿岸地带整合一体发展,规划建设一个新城区,形成新老两个城区统筹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把都杨镇发展成为一个集商业、旅游、工业为一体化得新城区。

都杨镇旅游资源丰富十分丰富,境内有“西江第一滩”之称的金鱼沙和风光旖旎的大洞水库、珠川河滩等。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有铁、花岗岩、高岭土等,尤其是花岗岩、高岭土储量极大,目前已探明沿江的花岗岩储量超1亿立方米,高岭土储量达4000万吨,主要分布在都友、西坑、珠川、洞坑等村。镇内有降水河、珠川河和大涌河,目前全镇建成小水电站16座,装机容量1800千瓦。镇内农业特产有杨柳大冬瓜,属市农业名牌产品。镇内的主要工业园区有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主要企业有嘉能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博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永利坚塑料餐具制品有限公司等。

并镇以来,都杨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重要战略发展机遇,真抓实干,克难奋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今后,都杨镇党委、政府将继续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庶文明和谐新城区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稳定为前提,以干部作风转变和组织建设为保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工业兴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云浮市都杨镇口工业区按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门道路,实现和谐稳定、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园区的开发经验丰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与产业群培育相结合”的策略。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陶瓷、家具、新型材料及研发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力争形成集港口、物流、工业等产业为一体,云浮市最大的临港生态工业区。工业园区具有规划起点高、设计水平高、管理标准高、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畅通无阻、水电供应充沛、项目办理周期短等优势。

2010年经济

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91060万元,比2005年增长123.73%,年均增长24.75%,其中工业总产值59758万元,比增291.06%,年均增长58.21%,农业总产值31302万元,比增23.14%,年均增长4.63%;第三产业7903万元,比增91.12%,年均增长18.22%;工商税收1732万元,比增131.55%,年均增长26.3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146元,比增58.73%,年均增长11.75%。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五年来,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加大支农工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我镇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下达的各年度粮食生产任务。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初步形成了水果、玉桂、冬瓜、养殖、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农副产品的产量逐年增加,成功把杨柳大冬瓜申报成为“绿色无公害”农业产品,组建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与温氏等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养鸭项目,增加群众增收渠道,当前已发展合作鸭场10个,待建8个。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46元,比2006年增加58.73%。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五个村委会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完成了降水村“大禹杯”农田改造项目和省人大议案珠川村农田治理项目;对降水大堤、大涌河堤、蟠咀湾边段排洪渠、大寮水库、三坑水库、大牛栏水库等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2个电灌站扩容技改工程项目和3个水轮泵站的建设,总投资708万元的蟠咀电排站重建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首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2311人饮水难问题,建设沼气池263个,农村改厕1000座,顺利完成了村级经济组织组建工作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五年来,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突出以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为载体,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队伍,拓展招商引资渠道,积极组团参与各类经贸活动等措施,着力引进更多效益好、规模大的项目。五年来共引进项目79个,竣工投产项目62个,累计完成投资18.02亿元,被区评为2010年度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积极配合市政府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园区“三纵两横”路网架构已初步形成,自来水厂正在进行试运行,施工用电线路已架设好,地下供电管线正在铺设,通信光缆、燃气管道等正在施工,污水处理厂、防洪排涝等工程建设正按计划向前推进。

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推进。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把征地拆迁工作作为近年全镇中心工作来抓,团结带领征地组人员充分发挥“顽强拼搏、连续作战”工作精神,按照“先急后缓,集中力量,逐个击破”的工作思路,齐心协力,攻坚破难,分层次、分步骤、分重点开展各项工作,共完成了征收土地近2万亩,为园区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税和外贸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五年来,通过强化税源增收,优化纳税环境等措施,确保应收尽收,实现了财政税收的较快增长。2010年,全镇工商税收实现1732万元,比2006年增长131.55%,年均增长26.31%,外贸进出口实现零的突破,2010年达160万美元。

五年来,共完成了18条(段)村道硬底化建设,建设总里程达30多公里,全镇通行政村公路百分百实现硬底化。积极配合公路部门完成了河骑公路全线的改造建设,争取投入资金130多万元完成了仙菊大桥建设,解决了困扰仙菊村民多年行路难的问题。河杨公路扩建二、三标段已完成,南广铁路、沿江公路、河杨公路四标段正在加快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亮化工程建设,投入40多万元在镇圩、麦杨公路沿线安装了路灯,解决群众晚上出行难问题。三是扎实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切入点,切实改变农村面貌,共创建生态文明村40条和1条和谐宜居示范村,完成了仙菊至降水段9.5公里的“福道”首期慢行绿道建设。

债务负担

据了解,总人口5.1万,面积249平方公里的都杨镇,2003年由都骑镇和杨柳镇两镇合并而成,与此同时也继承了上述两镇合并前欠下的所有债务——20910万元(其中本金11585万元,利息9325万元)。

按照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在20910万元的负债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公路类债务共2302万元,其中本金1784万元,利息518万元;二是建筑工程类债务共1168万元,其中本金668万元,利息500万元;三是学校类债务共527万元,其中本金505万元,利息22万元;四是公司贷款发展乡镇企业、农田水利建设等债务16913万元,其中本金8628万元,利息8285万元。

2011年37岁的吴战江尽管1998年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乡镇工作,深知乡镇工作的艰难琐碎,然而自从担任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分管经济的常务副镇长以后,每天必须面对从几大银行到60多个个体老板组成的庞大债主以及天文数字般的欠款时,即使有再好的心理准备,心情也难得轻松起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吴战江说,但是,对于一个每年财政收入只有50万元的乡镇来说,要偿还两个多亿的欠款,即便不考虑利息因素,也需要400年的时间,“更何况利息一刻也不会停止增长”。

吴战江表示,造成债务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贯彻国家“普九”政策,都杨镇确立了“再穷都不能穷教育”的思想,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改造中小学校,导致支出超前规模过大。

其次是,都杨镇既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远乡镇,又是一个革命老区,行路难、水利建设滞后、乡镇企业效益差等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困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经济发展,都杨镇在乡镇建设、道路改造、发展乡镇企业和水利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后来,由于取消了教育附加费的征收,致使教育欠债越来越大,再加上落实上级关于资源型企业“上大压小”的政策,都杨镇大多数乡镇企业因此关闭停产,在失去经济来源之后,历史欠债不断加大。吴战江表示,无可否认,都杨镇政府自身财力严重不足,上述投入又远远超出了都杨镇财政所能承受的能力,使得上述绝大部分工程不得不由都杨镇经济发展总公司靠贷款和借款完成,由此形成大规模的负债。

吴战江表示,现在都杨镇一年的税收在2000多万,原则上除了正常的运作资金以外,剩余资金都会用来还债,一年下来大概有五六十万的样子。一般情况下,镇里逢年过节都会向所有债主还款,比如中秋节、春节等等节日,每个债主从几千块到几万元不等,如果有小孩需要上学或者家里有病人需要用钱的就优先考虑。“目前,都杨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对到期债务一时没能全面还清的,均与债权人协商、签订了分期还债协议。”吴战江说。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说,像广东云浮市都杨镇这样的财政实际上是一种“破产”财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2: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