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都塘坑 |
释义 | 简介都堂坑,是赣南地区的一个小村落,位于康唐公路旁,距南康中心城区十五华里,是市二路公交车的终点站,行政区属南康市镜坝镇联民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公路两旁还是茂密的松林,间或有几丘稻田或山塘,现在已被嶙次栉比的建筑物所取代,南康的支柱产业之一——家具业的生产,就分布在公路沿线。都堂坑是个萧姓屋场,据其族谱记载,公元一七0四年,萧荣忠带领其子显忠、显恭来到这柴近水便的丘岭山地定居,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在家具产业兴起之前,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农耕,近十多年来,大多数强劳动力都在家具厂工作,农业、工业两不误,人民生活水平正从小康逐步迈向富裕。 在老屋场的南面巷子口,原有两棵大樟树,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砍了一棵炼钢铁,现在保存下来的一棵,仍然青苍翠绿,谷萝大的树枝伸延四周,形成一把巨大遮阳伞。每当盛夏时节,人们来到大树底下纳凉,谈天说地,成为都堂坑的一处人文景观。二00五年,这棵大樟树被南康市人民政府列为“国家三级古树”,挂牌保护。 历史源流春秋时, 周僖王(公元前六八一年)以大夫叔太心平宋乱有功,封以萧邑,以国为姓。叔太心三传至闵公,只立十二年,即周定王五十年(公元前五九七年),楚庄王兴兵攻之,闵公被杀,国亡,共八十一年。子孙逃亡,散居丰、沛间。 战国时,十三世孙不疑(丹公)为楚相春申君上客,生子琳,为徐州刺史。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二五七年)琳生何公,长为秦沛主吏掾。汉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汉高祖为亭长时,常左右之。楚汉相争时,佐汉高祖刘邦成帝业(公元前二0六年),元功第一封酂侯,为相国。 西汉时,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何之孙彪公(十七世孙)官汉侍中谏议大夫。免官后,居东海郡东兰陵中都里(古属楚地,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为兰陵萧氏始祖。 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六十二年),二十一世孙望之官御史大夫、太子太傅,自兰陵迁居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其孙绍公,汉哀帝时(公元前六年)官御史中丞,由杜陵复还兰陵,直至西晋末,凡三百年,繁衍生息十一代。 两晋时,三十四世孙整公官淮南令(有说淮阴令、汝南令)。东晋永嘉二年(公元三0八年)因避苏峻之乱,举家渡江居南兰陵之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常州西北一带)。南北朝时,齐、梁两朝均建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其宗均系出兰陵,故有“望出兰陵”之说。整公生子三:长曰镌,为郎丘令;次曰鎋,为济阴太守;三曰烈,为济阳太守。此镌、鎋、烈三公者,即吾萧氏齐、梁、皇三大房别之分支。镌生乐子,为辅国参军。乐子生承之,为冠军。承之生三子:长道度封衡阳王,次道生封安贞王,三道成为齐太祖,是为齐房。鎋生副之,副之生道赐,道赐生顺之,顺之生子十:懿、敷、衍、畅、融、宏、伟、秀、憺、恢。衍为梁武帝,生子八:统、续、纲、综、纶、纪、绎、绩。统即昭明太子,生子五:懽、誉、詧、警、临。詧为后梁宣帝(号中宗)生子四:岿(明帝)、岌、岩(安平王)、岑(吴王)。明帝岿生子五,其第五子瑀相唐太宗,封宋国公,敕名凌烟阁。自瑀而后,凡八叶宰相,是为梁房。烈生子卓,为洮阳令。其女萧文寿嫁于宋武帝刘裕之父(称孝懿萧皇后),为宋高祖继母。卓公子孙仕宋,高官显爵,故为皇舅房。吴王岑生子三:长曰球、次曰瓒、三曰瑁。球袭吴王爵,今长沙萧氏皆球之裔也。 球次子镜(四十四世),传七世至悉公(五十世)。悉公生子三:洵、淮、涛。洵生玄、玄生缮、缮生暠,暠生恢,恢生绘。绘生三子:觉、学、黉。觉公(五十七世)字睿明,号文元,研究六经,世称儒宗。唐五季时(公元九0七年),楚王马殷授军谘祭洒、军巡大判官,署兵部尚书事。殷死后,其子希广、希萼争位,国内大乱,兄弟三人挈家避难,迁居江西泰和高行乡早禾渡。年余,学迁龙泉之上州,黉徙抚之临川,独觉喜早禾渡土俗之美,定居立业。觉公长子茂贞(五十八世),仕楚任专知大判官。宋乾德二年(公元九六四年),由早禾渡迁泸源之水口庄。宋熙宁五年(公元一0七二年)其孙萼公(六十世)迁龙泉上州。萼公生子六:应琛、应琏、应球,应玘、应琳、应琅。应琛(六十一世)字文昌,行二十一承事,宋嘉祐贡士,官抚州司农卿。居庐陵曲山,为曲山萧氏始祖。应琛生兆基,兆基生六子,长曰汝贤(六十三世),字廷珣;五曰汝砺,字廷珦。珣、珦二公分乾坤两派,衍传神州。 汝砺为坤派,传七世至应元(六十九世),於元末明初(公元一三二0至一三九五年间)徙居江西会昌湘乡萧屋场。应元生兴宗,兴宗生崇吾(七十一世),自会昌徙居信丰十里堡罗坑,后又于明永乐年间(公元一四0三至一四二四年间)迁居信邑赤土堡。崇吾生四子:明一、明二、明三、明四,分为四大支系。明一、明二、明四大部分迁广东南雄、江西大余右源、南康城埠丫叉塘等地;明三部分迁广东南雄,大部分居住在信丰斜塔坝(今九渡水坝上)。明弘治年间(公元一五00年),明三玄孙仲道(七十五世),由信丰迁居广东南雄保昌、杨律二都春坑山孜下。清康熙年间(公元一七0四年至一七二二年),仲道传六代至显忠、显恭(八十一世),兄弟俩跟随其父荣忠移居南康城埠都堂坑。显忠立业永居;显恭徙南康黎边佃仔上(现龙岭镇龙岭村)居住。自显忠在都堂坑定基,已传十三代。 历次修谱查曲山萧氏族谱,应琛讳文昌公之嗣孙仁化令耕道,於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一二0五年)创修谱牒。尔后,在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一三六五年)左都御史乐存、明永乐十四年(公元一四一六年)大殿钦点状元时中、明弘治十五年(公元一五0二年)桃源丞一道、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一五六0年)长泰尹孟敕,曾分别重修过四次。 清朝至民国期间,坤派之裔曾重修过五次:第一次乾隆辛巳(公元一七六一年)、第二次嘉庆丙子(公元一八一六年)、第三次道光丙午(公元一八四六年)、第四次光绪壬寅(公元一九0二年)、第五次民国辛巳(公元一九四一年)在信丰斜塔坝神岗堡,由鍟祺公主修(称神岗谱)。公元一九九八年(戊寅)汇集赣、粤两省的九县(市),六十三个乡镇村庄之同宗,在康邑岭背进行联修族谱。 联谱新立派行歌余 自 叔 公 立 豫 商 族 望 兰 陵 衍 齐 梁 恢 展 柏 叶 佐 唐 季 弘 扬 千 秋 绪 纲 常 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塘坑人才辈出,农工商医教,在国家建设的各领域发挥聪明才智。 政府官员 萧国信萧国信,生于一九二九年二月,江西省立赣州中学高中毕业,正处级调研员。历任赣西南行署教育处干事,赣南行署秘书室副主任,中共赣州地委办公室副主任,赣州地委、赣州行署信访办主任,赣州地委党史办主任,赣州地区档案处处长。统稿编纂《中国共产党江西省赣州地区组织史资料》,并任《赣州地区志》副总纂。 企业领导 萧致和萧致和,谱名国彬,生于一九三二年三月,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结业,政工师,正处级调研员。历任下垄钨矿副坑长,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革委会秘书科长,党委宣传部长,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受聘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党组特邀纪检员、监察员。连续四届任下垄钨矿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 大学教授 萧 华萧华,谱名国俸,1959年毕业于南康中学,南昌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报主编,兼任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高等学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西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著有《社会主义当代的命运》,主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10多部教材和论著,在省级以上学术理论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江西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全国优秀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一项。 高级农艺师 萧福三萧福三,谱名国葵,生于一九三六年八月,一九六0年在江西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在江西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工作。是都堂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是第一个进入省府机关工作的人。高级农艺师,省农业厅副处级调研员,全国棉花学会会员,江西省棉麻学会理事、副理事长,江西省农学会会员和江西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著有《江西棉花》、《江西棉花栽培技术规程》、《棉花硼硼肥试用高产经验》等论著,参与编写的有《江西国土资源》、《江西特产》、《江西农业品种和名特新资源概要》。荣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各一项、突出贡献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为发展江西棉花生产和提高科技兴棉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业能人 萧清远萧清远,生于一九五一年十月,高中文化。一百多年前,先祖由都堂坑徙居黎边佃仔上(现龙岭镇龙岭村)立业永居。虽久徙异地,但永记根基,不忘祖德,不舍亲谊。二00四年祖宅修缮厅堂,清远慷慨解囊,主动资助,以表崇敬祖先之孝心。 一九八0年辞去公职创业,开始经营小商品、矿产品,后从事布匹、鞋业、成衣等。他的人生体会是:胸怀大志,敢于闯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勤俭持家,奋斗在别人的前头,享受在别人的后头。 今昔都塘坑我的家坐落在南康市镜坝镇联民村都堂坑,这里,绿树成荫,交通便利,门前山脚下的小溪河长流不息,记述着我祖父萧鍟祺辛勤的汗水,记述着历史的磨难,也记述着小山村的变迁。 祖父是个忠厚老实的庄稼人,他勤劳朴素,乐以助人,生有五男一女,并抚养着一个侄孙儿。由于家里人口多,田地少,生活非常艰难。那时,只能靠租种田地以及借债来维持生活,一年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年收获的稻谷,向地主交租以后,所剩寥寥无几,来年春天又要去求地主借债,历尽剥削。有一次祖父向一家地主借谷,地主叫祖父早晨去挑,去了以后,先干上两三个小时的农活,才将谷子借到。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只有忍气吞声,去替他做。祖父就是这样靠租田借债,日夜操劳,将儿孙们抚养长大。祖父祖母将自种的棉花,利用农闲和夜间,纺成纱团,织成布匹,每逢唐江圩日便拿去出卖,赚点小钱,维持家里的开支。大伯父清汶和二伯父清润长大以后,他们俩人都没有上过学,为了减轻祖父的负担,大伯父在家织布,二伯父长年外出打肩担当挑夫,贩运油盐,每日肩挑步行,往返于广东兴宁、遂川草林和本县的唐江圩等地。三伯父清淋和我父亲清海在家耕田,农闲时去矿山挖采钨砂。国辉兄十三岁离开家门去大余县城拜师学艺,学打白铁皮。致和兄十五岁跟随三伯父和我父,自带被席和工具,肩挑步行七天,行程七百多华里,去广昌县的古竹矿山挖采钨砂。国俊兄十三岁在家学织布,国元兄十五岁跟随师傅去广东南雄学木匠。由于全家男女老少勤奋努力,奋发努力,生活有了改善。但是,在旧社会我们穷人是没有出头之日的,伯父们长大以后,乡公所抓我大伯父去当壮丁,因大伯父小时出麻疹,手腕受伤,右手伸不直,兵营不接收,后又把我二伯父抓去,二伯父当时身患肺病,被抓到乡公所以后,因他说了自己有病,结果痛遭一顿毒打,当场口吐鲜血。最后,家里花了十担稻谷(一千斤),请了一个人去替代,才被过关。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日本帝国主义终于投降,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在败退时闯进我们家抢劫财物,用刺刀刺伤了隐蔽在草堆中的我父亲。同时,把我二伯父抓去当挑夫,前后两个日本鬼子夹住,当行至屋背樟树下塘坳上的时候,二伯父计上心来,先把跟在后面的日本鬼子推下水塘,接着迅速转身,把前面的日本鬼子也推入水中,飞快逃走,脱离险情。 一九四七年,南康县选举国大代表,我们家隶属连城乡第七保选区,二伯父参加了这次选举大会。旧社会帮派势力斗争严重,两个候选人都有钱有势,拉票竞选非常激烈,二伯父考虑,为了不介入地方帮派斗争,采取中立态度,不参加投票。当时有一帮派头目威胁二伯父说:“老二,你若是弃权,以后就有好戏看”。二伯父没理他这一套。结果,在当年冬天,本地帮派头目纠集社会黑势力,从我们家后墙挖洞而入,打开大门,一伙歹徒化装蒙面,将家里财物抢劫一空。一九四九年春,他们又一次破门而入,家里财物再次遭抢劫,家人遭到毒打,并到处搜寻我二伯父,把我们全家男女老少全锁在一个房间里,威迫全家要交出二伯父来,强拉我三伯父要跟他们出去。由于众多家人拉住,未被带走。后将三伯父拳打脚踢一顿,并扬言要放火烧屋,后扬长而去。四伯父清波躲在下厅墙角的谷砻底下,未被发现,但被歹徒的刀棍刺伤,也不敢动弹一下。两次劫难,二伯父都不在家,才免遭灾难。 经过几次劫难,祖父和二伯父几经思考,认为在这黑暗的社会里,我们在都堂坑难于居住,今后还要吃亏。于是,决定迁往信丰九渡水坝上,并联系好了住房和耕地。但是天无绝人之路,“雄鸡一唱天下白”。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南康解放,人民当家做了主人,那些恶贯满盈的地主恶霸,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昔日的苦难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祖父放弃了搬家的计划,从此在家乡安居乐业,遗憾的是祖父只过上了一年安乐祥和的生活,就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年七十岁。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父名下分立出五个家庭,大家互竞互助,生活越过越好,事业逐渐发展,人丁兴旺发达。务农、务工、从医、从教、经商、求学,大家奋斗在各行各业。从祖父距今六代,已发展到二百多人,有的已在南昌、赣州、广州等地成家立业。大中专毕业生、硕士、博士生等数十人,处级职位也有四人,都堂坑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如今,一幢幢砖房拔地而起,低矮的山岭瓜果飘香,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溪河依然蜿蜒,今昔相比却是天壤之别。(萧美南叙、萧勇整理)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