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豆苗
释义

豆苗俗称豌豆苗。豌豆苗为豆科植物豌豆的嫩苗。豌豆苗的供食部位是嫩梢和嫩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其叶清香、质柔嫩、华润爽口,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且是绿色无公害,吃起来清香脆爽,味道鲜美独特。

中文名:豆苗

口味:叶清香、质柔嫩、华润爽口

俗称:豌豆苗

主要营养: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简介

豆苗俗称豌豆藤,是豌豆的嫩茎和嫩叶,豆苗的颜色很鲜明,质地又很柔软,含有极丰富的钙质、维他命B&L、胡萝卜素的含量也不少。

豆苗性清凉,是燥热季节的清凉食品,对清除体内积热也有一定的功效;原因是豆苗性滑、微寒,对因多吃煎炒热气食物及烟酒过度而引致口腔发炎、牙龈红肿、口气难闻、大便燥结、小便金黄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除具有清热的功用外,,豆苗也可使肌肤光滑柔软。豌豆又名澡豆,可令人面色光泽。所谓澡豆,即是将豌豆放入洗澡盆中,作为去皮肤上油脂之用,因为它含有幼嫩滑润的维他命B,可以作为润肌肤之用。不妨试下,将豆苗磨碎而涂在皮肤上,即可去掉肌肤上的油脂,使肌肤光滑,又可防止夏季阳光之晒黑。

豆苗的独特气味,无论作为主菜或配菜,都是十分美味可口的,如鲜菇扒豆苗、蟹肉扒豆苗、清炒豆苗等均是菜馆中的隽品。

功效及营养价值

豆苗的频色很鲜明,质地又很柔软,含有极丰富的钙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利尿、止泻、消肿、止痛和助消化等作用。豌豆苗能治疗晒黑的肌肤,使肌肤清爽不油腻。在乡间,女子没有什么化妆品,经常在烈日之下工作,极易使肌肤黝黑,民间用豆苗打汁,涂擦肌肤,可使面部油脂消除,保持肌虑幼嫩。除具有清热的功用外,,豆苗也可使肌肤光滑柔软。豌豆又名澡豆,可令人面色光泽。

豌豆苗含有胡萝卜素、抗坏血酸、核黄素等营养物质。豆苗性清凉,含有维他命C的成份,是燥热季节的清凉食品,一部份小孩不爱吃蔬菜,但是往往对豌豆相当爱好。因为豆苗色泽青嫩,爽脆可口,可以诱导不爱吃蔬菜的小孩们多吃一些。豌豆的幼苗。在烹饪时,即使用沸油煎炒,苗叶并不吸收油质,熟後颜色依然苍翠欲滴。

同时,豆面与猪肉同食对预防糖尿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栽培方法

豆苗

一、

选择土壤及茬口

豆苗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为宜。要求土壤PH值6.0—7.5为好,茬口一般以小麦、洋芋、非豆科其它蔬菜茬为主,切忌连作。

二、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灭茬,晒垡熟土,封冻前灌足冬水,土壤解冻后及时耙耱收墒,播种前结合浅耕整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吨,磷酸二铵12公斤,尿素7公斤,硫酸钾12公斤,钼酸铵0.5公斤。

三、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的专用品种。

四、

种子处理

播前选晴天晒种2-3天,用种子重量0.3%的磷酸二氢钾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适量清水拌种后闷种18-24小时后播种。

五、

适期播种

豆苗苗期较耐低温,土壤解冻后要适期早播,播期以4月中旬为宜。播种用处理过的种子直播,为便于采收,采用宽窄行开沟点播,播种沟方向与当地主风向相同,便于通风降湿和预防病害,一般宽行50厘米,窄行20厘米(即播4行窄行加一行宽行,交替播种),株距5厘米,播种深度4—5厘米,亩用种量约为12-15公斤。

六、

加强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在豆苗出苗后结合除草及时浅中耕(深度3—5厘米)一次,加速地温上升,促进根系发育。

2、肥水管理。豆苗灌水视降雨和土壤墒情决定,一般每采收一茬浇水一次,追肥一次。否则不浇水,以防烂根和诱发病害,全生育期可灌水4-6次。追肥主要用氮肥,每亩每次5公斤尿素,叶面肥每5-7天一次,主要是叶霸、绿叶金刚等。

七、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枯萎病和潜叶蝇等。锈病可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萎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田间喷雾防治,一般7—10天一次,连续用药2—3次。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田间喷雾防治,一般10—15天一次,连续用药2—3次。枯萎病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4小时预防。田间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田间喷雾防治。潜叶蝇可在初发时用1.8%集琦虫螨克2000倍液或20%斑潜净2000倍液田间喷雾防治。无论防虫或防病须在豆苗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八、

采收

1、采收时间。晴天早上6—10点,天阴时8-12点,雨天不能采收。

2、采收方法。主茎长至15—20厘米时,离地面10—15厘米采收,但必须使所采部分达到两叶一心。每年可采收3—4茬。

3、存放运输。最好用专用菜筐,可用纸箱、竹箱等层层自然堆放,忌挤压,不能过夜,及时交售。

生长环境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 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 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 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 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 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3.大豆对水分的要求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 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一 140%。适宜的土壤最大持水量为50%一60%,土壤最大持水 量低于45%,种子虽然能发芽,但出苗很困难。 种子大小不同,需水多少也不同。一般大粒种子需水较多,适宜在雨量充沛、土壤湿润地区栽培;小粒种子需水较少, 多在干旱地区种植。 大豆幼苗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如果土壤 水分偏多根系人士则浅,根量也少,不利形成强大根系。这时以土壤增加温度,通气性好于根系生长有利。 从初花到盛花期,大豆植株生长最快,需水量增大。要求 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但又不要雨水过多,气候不湿不燥,阳光充足。 初花期受旱,营养体生长受影响,开花结荚数减少,落花、 落荚数增多。 从结荚到鼓粒时仍需较多的水分,否则会造成幼荚脱落 和秕粒、秕荚。 大豆从初花期到鼓粒初期长达50多天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吸水能力。农谚有“大豆于花湿荚,亩收石八;干荚湿 花,有秆无瓜。”说明水分在大豆花荚、鼓粒期是十分重要的环 境因素。 大豆成熟前要求水分稍少。而气温高,阳光充足则能促进 大豆子粒充实饱满。

4.对土壤及养分的要求 大豆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几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长, 对土壤的碱度适应范围(pH值)在6—7.5之间,以排水良好、 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性强的壤土为最适宜。 大豆在田间生长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 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比生产等 量的小麦、玉米需肥都多。大豆不同阶段吸肥速度和数量与干物质积累相适应。初花期一鼓粒期的50多天中,大豆一直保持较高的吸肥能力。从分枝期到鼓粒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95.1%,每日吸氮量以盛花到结荚期为最高。这个时期吸收磷也是最多,达全生育期吸收磷总量的 l/3,其次吸磷多的时期是苗期和分枝期,占总量的 l/4。因此在大豆栽培中除了播种前在土壤中增施磷肥外,在生育期间叶面喷磷肥,增产效果很明显。对氮肥的供给则应以有机肥作底肥,并在始花期(大豆吸氮高峰开始时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豆苗烹饪

鲜虾扒豆苗

特色:此菜鲜香可口。

原料:豆苗400克,腌虾仁25克,绍酒。湿淀粉各0.5汤匙,精盐3茶匙,味精、胡椒粉、麻油各1)、5茶匙,植物油1汤匙。

制作: 1)、将豆苗放在锅中干炕,加入一些油、姜汁酒,加入滚水(以辟其腥味),倒在漏勺里,沥干水分; 2)、炒锅内放油0.5汤匙烧三成热,将豆苗放回锅里抛匀; 3)、炒锅内放油0.5汤匙烧至三热,将虾仁放入炒至刚熟,倾在漏勺里,滤去余油。将锅放回炉上,烹入绍酒,注入上汤,用精盐味精调味,撒上胡椒粉,用湿淀粉打芡,再将虾仁放入锅中,加入麻油和匀,扒在豆苗上。

清炒豆苗

主料:

豆苗、姜丝、蒜末、盐、香油、糖、鸡精。

制作:1、豆苗摘去硬茎,洗净沥水。

2、热锅下油,将姜丝放进去煸朝炒,用猛火炒豆苗至软,下盐、鸡精、蒜末、糖兜匀,出锅前淋上少许香油即可。

豆苗蘑菇汤

原料

豆苗、口蘑、金针菇。

做法

1、水中放姜片煮,水热后加入口蘑。

2、水开后,加入金针菇、豆苗。加一些盐。

3、水再开后关火。

上汤豆苗

原料:

豆苗、皮蛋、蒜、盐、鸡精。

做法:

1、皮蛋去壳压粒,蒜剁成茸备用;

2、豆苗洗净,沥干水份待用;

3、锅下油烧热爆香蒜茸;

5、倒入碎皮蛋炒香;

6、加入适量的清水;

7、汤烧开煮至汤色变白时,放入红豆苗;

8、豆苗煮软,放入适量的盐和鸡精即可。

豆苗鱼丸汤

原料:

白鲢鱼肉。

辅料:

豆苗、熟笋片、鸡油。

调料:

鸡汤、精盐、味精。

做法:

1、将白鲢鱼肉剁成肉泥,加清水、精盐、味精搅拌,用手挤成鱼丸;

2、将鱼丸放入冷水锅中,然后放置中火上,水近沸时加入冷水,如此三四次,鱼丸捞出沥水;

3、另用砂锅将鸡汤煮沸,将鱼丸放入鸡汤中,加精盐、味精及豆苗;

4、再放入熟笋片,淋上鸡油即可。

豆苗鸡片

原料:

鸡脯肉、豌豆苗、熟冬笋片、鸡蛋清、精盐、绍酒、水淀粉、芝麻油、酱油、白糖、味精、香醋、花生油。

做法:

1、将鸡脯肉筋膜剔除,切片,放入清水中浸泡,捞出沥干,加精盐、绍酒、鸡蛋清、水淀粉搅匀,再加入芝麻油拌好。

2、炒锅上火烧热,放入花生油烧至四成热时,投入鸡片划油,至鸡片呈乳白色后倒入漏勺沥油。

3、炒锅再次上火,放油,投入冬笋片,豌豆苗煸炒,加绍酒、酱油、白糖、味精,用水淀粉勾芡,随即倒入鸡片,烹入香醋,淋入芝麻油,翻锅装成。

酒香豆苗

材料:豆苗。

调味料:盐、鸡精、绍兴酒。

做法:

1、锅内热油,六成热时,倒入洗净摘好的豆苗,大火翻炒。

2、调入适量酒、加适量盐、鸡精,炒匀即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0: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