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ECMer |
释义 | ECM是英文Editions of Contemporary Music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当代音乐集锦",她是一家独立的德国唱片公司的名称,出版以爵士乐为主的多样性音乐。她并不是一家刚刚出道的新公司,自1969年创立至今,这家小公司已经在音乐大海中傲然挺立了三十多年了!长期以来,ECM出版的唱片一直给人品位过高,亲和力不够的感觉,加上独立发行的市场销售方式,不依傍大公司极具煽动力的广告宣传,除了少数几张比较通俗之外,敢于进口ECM的人很少。 ECM当然不是一家热门唱片大牌,但她绝对是一最勇于创新的公司。充满活力不拘一格的音乐;欧陆色彩浓厚的美术设计;特有的录音取向---构成了ECM唱片最吸引人的特征。而这一切,则与公司老板兼创始人制作人Manfred Eicher密不可分。 Manfred Eicher1943年出生于德国林德,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后来进入柏林音乐学院完成了大提琴及作曲学位,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乐手,并担任室内乐及管铉乐的录音助理。这些经历为他今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很多古典音乐演奏家一样,Eicher对爵士乐非常感兴趣,经常穿州越境地去欣赏一个又一个爵士音乐节,由此认识了一些很有才华但又不受主流唱片公司重视的爵士音乐家。1969年,Eicher筹借了一万六千马克,租用录音室,录下了ECM的第一张唱片,推出市场后的销售情况号到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从此,ECM陆续出版录音,给全世界的唱片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创立唱片公司的动机有很多,有人为了名成立就,有人则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一份音乐人对乐迷的责任感,Eicher无疑是后者。从ECM公司的名称来看,可以发现Eicher是要出版富有创意的音乐,这些音乐并不局限于爵士乐,可以是民族音乐,可以是世界音乐,甚至是前卫音乐,实验音乐等多样音乐。可能你想不到,从公司创立至今,Eicher几乎包办了所有ECM专辑的制作。难道说Eicher是一专制霸道的人吗?当然不是,原因是Eicher有非常独到的制作理念。事实表明,Eicher不但十分尊重每个音乐家的人文背景,而且这些这些音乐家更在Eicher的启发下,共同创造了ECM独一无二的美学。ECM的本质特点是绝不与主流为伍,坚持非主流的出版态度。原来曾在ECM,现已跳槽到美国GEFFEN的著名吉他演奏家Pat Matheny,如今已是一位主流爵士音乐人,他说当艺人想跳槽到主流唱片公司的那刻起,他就已经不属于ECM了。由此可见ECM的一贯作风:不流于俗,宁缺勿滥。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唱片业间的无硝烟战争也很激烈。厂家不光在音乐内容和价位上打仗,在唱片的封面设计也费劲心机,以争取买者最好的第一印象。一时间,唱片货架上五颜六色,花花绿绿晃人眼。在一大版唱片中,只要有一张ECM的唱片,我保证你能毫不费力的把它挑出来,因为ECM的设计风格与众不同,ECM唱片爱用单色作为封面的色调,就算增加其他的彩色也只是极少的点缀。有很多ECM唱片封面只有一张黑白照片,极富生命力的层次感;有的ECM唱片干脆就是雪白的底子上写上专辑和作曲家的名称,或是一种粗犷的线条,让人感到一种淡雅的凄清。 与其说ECM是一家唱片公司,倒不如说它是一个由许多艺术家在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识相适中所构成的音乐生态。 Jan Garbarek是自吉普赛音乐大师Django Reinhrdt以后欧洲最重要的爵士乐手之一。这位优秀的挪威萨克斯风手1968年与Eicher在意大利一见如故,从此开始了与ECM的合作。爵士乐向来是美国站主流地位,绝大多数欧洲爵士乐手不是被淹没在主流大潮中,就是被美国风格同化,很少有坚持本身的背景文化,创作出反映自我生命的作品。Jan Garbarek无疑是个例外。他的作品充满一种北极凛冽的气息,更像一座冰雪覆盖的火山,冷中藏热,这来源于他挪威家乡的纯朴民谣,加上印地安旋律,加上印度,南美的民族音乐,从而使他的音乐风格丰富多彩。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你或许可以说在精神上与我环游了整个世界......“ Keith Jarrett也是ECM旗下一位重要的音乐家。这位戴眼镜,留小胡子的“不老实“的钢琴家向来就让人说不清楚他是属于哪一类音乐的音乐家,因为他总游走在古典和爵士之间。有时,他会出版萧斯塔克维奇的前奏赋格曲;有时确是正宗的爵士三重奏;下次他却走得更远,对巴赫的奏鸣曲发生兴趣。不管怎莫说, Keith Jarrett1975年出版的《The Koln Concert》科隆演唱会现场演奏专辑是ECM历史上最畅销的唱片,堪称是即兴钢琴独奏的典范。1994年出版的专辑《Bye Bye Blackbird》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969年由德国的曼弗雷德·艾歇尔(Manfred Eicher)创建的唱片公司。艾歇尔是一位喜爱古典音乐的爵士乐贝司手,20世纪70年代,爵士乐经历了一场短命的电子化革新,乐手们纷纷把乐器连上功率巨大的扩音设备,并模仿摇滚乐的演奏方式,后人称之为爵士的融合(Fusion)时代。就在爵士乐手们追求这种哗众取宠的效果时,艾歇尔开始进行相当反潮流的尝试,他将爵士乐与古典音乐融和起来,把爵士音乐从小酒吧请进以前专供古典音乐使用的音乐厅,并成立了一家唱片公司,取名为 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 ,即“现代版音乐”,简称 ECM。他把乐器上的电插头通通拔掉,让乐器还原为自然的原音,同时改进录音设备,力图使乐器定位更准确,延长残响时间,造成音乐厅的效果。他贾勒特签订了录音合同,并出版了一张钢琴独奏的录音室专辑《面对你》(Facing You),这张专辑在欧洲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当时ECM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艾歇尔身兼制作人和录音师和编辑,但由于他对即兴音乐的前瞻眼光及唱片制作手法,与当时前卫爵士乃至於古典乐现代流派的发展不谋而合。当时爵士乐唱片唱片市场冷淡,老牌唱片集团不敢冒然出版不断变化的前卫乐手的唱片。而ECM的高度宽容,则成为前卫爵士乐手延续创作活力的实验室,它的唱片品牌,则几乎成为雅皮士的专用品。在 New Age 音乐的发展中,ECM 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旗下的艺人,很多是 New Age 雏形期的代表。 1997年,EMC在挪威的代理鲁内·克里斯托弗森(Rune Kristofferson)成立了以电子乐为主的公司 鲁内唱片公司(Rune Grammofon)。2000年,ECM收购了鲁内唱片公司。由于位于挪威,因此旗下多为北欧乐团。 ECM的产量不大,每年出品20多张唱片,但制作比较严谨,在艺术家的选择、作品演绎及CD封面设计诸方面,都体现出前卫的风格,与传统精神不同。在古典音乐方面,他们选择了古典作曲家的现代诠释。因此,坚持传统的爱乐者对此并不赞同。也有人评价说:ECM的唱片,垃圾和经典一样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