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洞穴
释义

中国数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北自黑龙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岛的三亚市,西起西藏狮泉河,东到通化、杭州。而且,历史上对它们的科学记载和论述甚为悠久。早在《山经》( 春秋战国时代)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西汉时代) 中就有关于岩溶洞穴及其内化学沉积物的记载。

自然洞穴

洞穴洞窟),是指一个地底的通道或空间,可进入其中,形成方式可能是水的侵蚀作用,或是风与微生物等其他外力的风化作用,许多自然界的洞穴是形成於石灰岩地带,为溶洞(钟乳洞),另有一种相似的地形,称为石棚

简介

中国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大,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公里,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粤诸省区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中国数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北自黑龙江的伊春,南到海南岛的三亚市,西起西藏狮泉河,东到通化、杭州。而且,历史上对它们的科学记载和论述甚为悠久。早在《山经》( 春秋战国时代)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西汉时代) 中就有关于岩溶洞穴及其内化学沉积物的记载。不少洞穴在隋唐之前就已有游人参观、探险,留下大量石刻、题记等文物。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亲自探查了南方300余个岩溶洞穴, 成为世界洞穴探险和考察的先驱。近代,以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为代表的我国岩溶洞穴考古和洞穴文化研究举世瞩目。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中外联合洞穴探险活动的开展,探测了一批探测难度很大的巨型洞穴系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越来越多的岩溶洞穴被发现、被探测、被开发。据初步统计,目前已调查的洞道长度超过500米的岩溶洞穴在400个以上。截至2002且5月,我国实测长度超过3000米的洞穴有108个;被开发的游览洞穴总数约3000个;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洞穴近百个。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洞穴系统是广西乐业百朗地下河洞穴系统,已探测到总长达75公里的洞穴通道;其次是湖北省利川县腾龙洞,水洞和旱洞总长度为52.8公里;贵州省修文白龙洞洞穴系统、镇远聋子河大溶洞、绥阳双河洞和多缤洞的洞道长度都超过20公里。许多洞穴中有巨大的洞穴厅堂,全世界已知平面面积大于30000平方米的单个厅堂共有24个,中国就占有7个,贵州格必河洞穴系统中的苗厅面积11.6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二。从单个大厅的体积看,广西乐业县大槽洞穴中的红玫瑰大厅体积为7百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二。

长洞穴、大洞穴最为发育的地区为南方湿润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 最为集中的发育在黔、桂、滇和四川、湘西、鄂西和粤北等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皖、赣、苏、浙、闽、海南、台湾诸省,碳酸盐岩呈岛状或条状零星分布,气候条件有利,洞穴亦较发育, 但其规模和发育密度远逊于西南地区。过去认为岩溶洞穴不发育的北方地区,近年来也不断有洞穴被发现,大部分是地下水位型洞穴,有不少洞穴长度超过千米,如辽宁本溪水洞(长3134米),北京房山县石花洞(长2500米)等。

名词解释

[白云石]即白云岩的矿物名称,其化学成份为CaMg(CO3)2。

[边石]水流过积水池边缘形成的碳酸钙沉积。边石的边为花边,有的成小坝,边石内常积水成塘。边石是地下水沿不平坦洞穴底部流动时由于二氧化碳散逸,碳酸钙沉淀形成。

[边石坝]横过水流方向形成的凸向下游的坝状边石。

[穿洞]沿地下河道或脱离地下水位的河道的两端开口、洞内透光的洞穴廊道。

[洞穴]英文cave,自然形成的人可进入的地下空洞,通常由水的溶蚀、侵蚀和风蚀作用而成。

[洞穴沉积]由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的洞穴机械沉积、流水沉积以及次生化学沉积物沉积的通称。

[洞穴系统]特定区域由人可进入的或具有水力联系的相互连通的洞穴管道,也指具有复杂洞穴通道和洞厅的洞穴。

[洞穴探险]英文caving,即进入洞穴进行探险活动。

[洞厅]具有较大洞长和洞宽的洞中空穴。

[落水洞]由流水沿裂隙进行侵蚀、溶蚀以及塌陷作用形成的消泄地表水的垂向洞穴,常与地下洞道或洞厅相连,深度可达百米以上。

[洞穴崩塌堆积]从洞顶、洞壁、洞口伴随崩塌作用形成的块石、碎石和角砾石堆积物的统称。

[洞穴生物堆积]主要由动物粪便、骨骼所形成的土状洞穴堆积物。

[地下河]又称暗河,具有河流特性的地下通道。

[洞穴生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洞穴生物只能在洞内特定环境中繁衍,在洞外已失去生存能力的生物,故又称真洞穴生物。如低等植物藻类、微生物、脊椎动物盲鱼、盲鳅,无脊椎动物蜘蛛、马陆、班灶马、蜈蚣等。洞穴动物眼睛明显退化,缺乏色素。广义洞穴生物指洞内分布的所有生物种群。

[洞穴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只在洞口附近出现一些特殊植物,向内随着光的强度减弱,植物种类迅速减少,植物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化。它们主要有羊齿植物、苔藓和地衣、藻类。

[洞穴动物]包括真洞穴动物、喜洞穴动物和寄居性洞穴动物。a.真洞穴动物,只生存于洞内黑暗世界中,不能生活于洞外环境的动物,体内通常缺少色素,完全没有眼或仅有很小的眼,但触角很长,嗅觉灵敏,具有低消耗能量的新陈代谢。如洞穴鱼、洞螈、洞穴蜘蛛、尺蛾和膜足硬肢马陆。b.喜洞穴动物,在洞穴内完成生命循环、能在洞外黑暗潮湿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如蚯蚓、某些蝾螈。c.寄居性洞穴动物,临时寄居于洞内的动物,如蝙蝠。

[地下水示踪]检测流水或土壤水消失点与地表或地下水出露点之间的水力联系的方法。[地下水面]地下水的潜水水面,地下水完全充填所有的地下空间。

[鹅管]洞顶向下生长的上下基本一致的细长中空的钟乳石。

[方解石]碳酸钙最常见的矿物形式,也是灰岩的主要组分。

[伏流]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它与地下河的主要区别在于伏流有明显的进出口,而地下河没有,而且伏流进口水量为出口水量的主要来源。

[峰林]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分散或成群出现在平地上,远望如林。

[峰丛]联座的峰林,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形马鞍地形。

[方解石]即碳酸钙的矿物名称,其化学成分为CaCO3。

[虹吸管]即siphon,一段充水的、呈倒“U”形,在一定距离露出水面的、进出口有水位差的地下岩溶管道。

[脚洞]沿地下水面发育形成的水平性洞穴。多由泛滥的洪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于石峰脚下。

[卷曲石]螺旋状或扭曲向上的钟乳石。由饱含碳酸钙的水从洞顶或洞壁的毛细管渗出而沉积的,可以沿任意方向生长。

[喀斯特]即karst,是岩溶的同义词,原是斯洛文尼亚西北部石灰岩台地的地名,当地称kras,德语叫karst,后被借用为石灰岩地区的溶蚀作用的名称。

[流石]洞内流水形成的碳酸钙沉积。形成洞顶的称顶流石,形成于洞壁的称壁流石,形成于洞底的称底流石。

[莲花盆]又称云盆,由中心向外、向上生长所形成底小面大的盆状碳酸钙沉积物,呈圆形或浑圆形盘状。它有环形中心,大部分与洞顶的钟乳石对应。分布在洞底较为开阔的溶洞中,盘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外围总有封闭的边石坝,能蓄水。

[流痕]由水流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在洞壁上形成的波状凹凸的形态。通过它可鉴定形成时的水流流向。

[落水洞]消泄地表水的近于垂直的或倾斜的洞穴。

[锚点]即英文belay,系单绳或保险绳或梯子的地方。

[迷宫]由各种方向、规模、并相互连通的溶洞所组成的近乎水平的洞穴系统。

[潜水坑]即Sump,地下水淹没洞顶的地下水洞段。

[泉]从岩石或土壤向地表流出的水的露头。

[溶潭]可溶岩地区呈潭状、井状水深较大的天然地下水露头。[石珊瑚]在钟乳石表面,下滴水流和水花溅出的水珠在毛细管水作用下粘附在洞壁或石笋、石幔的表面而形成的珊瑚状碳酸钙沉积物。

[石膏]即硫酸钙,CaSO4.2H2O。

[石盾]又称调色板,由上下两块平行的板组成的外形似盾状的碳酸钙沉积物。石盾是由略具承压性质的渗流水沿某一裂缝以一定角度渗出,从裂缝口部开始形成上下两个板面并向外呈环形逐层生长沉淀成盾状沉积物,盾体的直径从10多厘米至4或5米,厚度一般为2~10厘米,当渗流水较多时,便在盾面的下部形成石钟乳或石幔。

[石幔]洞壁或洞顶流出的饱含碳酸钙的薄层水流沉积形成褶状流石,形如布幔,又称石帘、石帷幕。

[石旗]有洞顶或内侧洞壁上连续性水流形成的薄而透亮的旗帜状流石。

[竖井]直径比烟囱大的深井状的垂向洞道,深数十米至数百米。

[石钟乳]自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圆锥或圆柱状碳酸钙沉积物,形如钟乳而得名。渗流水流入洞顶后因温度、压力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碳酸钙过饱和沉淀形成。开始以小突起附在洞顶,以后逐渐向下增长,具有同心圆状结构,洞口部位的石钟乳,因有藻类等低等生物附着生长,生物有向阳性,所以这种石钟乳向下生长时往往斜向洞外,属于生物喀斯特。

[石笋]溶洞洞顶滴水落到洞底后,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经水的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形成由下而上增长的碳酸钙沉积物,形如笋状,具有叠帽特征。

[石柱]石钟乳与对应生长的石笋连接后形成的柱状体。

[石花]呈丛花状散布在洞壁或其它洞穴堆积物表面的非重力水(雾水)沉积。

[石灰华]又称钙华,在地表由岩溶河、泉、湖水沉积形成的大空隙性次生碳酸钙。

[溶蚀]由流动的介质尤其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化学侵蚀作用。

[天坑]四周岩壁陡立(而不是任何形式的缓坡但不包括后期改造)深度与宽度均大于50m的地表陷坑。

[天生桥]地下河与溶洞的顶板崩塌后,横跨河谷的残留顶板。其两端与地面相接,中间悬空而呈桥状。

[天窗]地下河或溶洞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7]。[穴珠]即洞穴珍珠,在地下河溶洞滴水坑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碳酸钙沉积物。小的为鲕粒,大的呈球状和饼状。

[悬吊岩]洞内位于洞顶、洞壁的基岩突出物。

[烟囱]从洞口往里垂直或近乎垂直的洞穴,洞体狭窄,仅靠人体支撑才得爬行,相应的攀行方法称作烟囱式攀爬。

[岩层]沉积岩的层或一层一层的沉积岩。

[岩溶]水对可溶岩如石灰岩、白云岩和盐岩的溶蚀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质现象。

[岩溶漏斗]又称斗淋,即doline的音译,呈碟状、圆锥状或烟囱状的封闭洼地,由垂向裂隙的溶蚀作用或洞穴顶板的崩塌作用,漏斗多形成于岩溶地区,漏斗个体变化也很大,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

[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由岩溶作用造成的地貌。在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地层中分布最广,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嶙峋,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岩溶形态,由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等各种洞穴系统。

中国研究会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成立于1991年,会长:朱学稳教授。现有团体及个人会员1000余人,在广州、重庆、贵阳、柳州等地都有本会的团体会员。

本会成立以来,在普及洞穴科学知识、组织中外探险力量对我国洞穴资源的调查,开展学术活动和国内外交流,以及在保护洞穴资源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显著的成绩。特别在推动我国岩溶与洞穴旅游事业的发展方面更是成绩卓著。自1993年以来,在重庆、广西、湖南、湖北、海南、贵州、辽宁、山东等省(区)完成洞穴旅游开发的前期科学论证、规划设计、灯光施工等数十项。在开发部门有着广泛的信誉与威望。本会还从旅游资源的发现与评价,开发项目的科学调查论证与规划设计等工作上,系统而全面地启动了重庆的武隆县和广西的乐业县旅游业的发展,所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在当地广大群众中有口皆碑。

中外探险

1、中英洞穴联合考察

时间: 1987年12月21日至1988年元月27日及1989年2月23日至4月2日

地点: 广西马山、都安、巴马、凤山诸县

英方人员:Andy Eavis 等22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等16人。

探险成果:1987年12月21日至1988年元月27日共测绘了洞穴29.687公里,其中巴马县15.735公里,马山县13.952公里。

1989年中英双方第四次合作,实际测绘和探测了洞穴26个,总长度达40公里。

2、第五次中英洞穴联合考察

时间:1991年3月17日至4月21日

地点:云南蒙自、四川兴文

英方人员:Andy Eavis 等11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等21人。

探险成果:第五次中英洞穴探险在南洞地下河流域范围内实测了洞穴和竖井13个,大庄、草坝盆地周边岩溶丘陵地区考察了小型洞穴十余个,总长度约400—500米。

3、第六次中英洞穴联合考察

时间:1992年8月16日至9月29日

地点:西藏、四川兴文、筠连、珙县、高县、重庆

英方人员:Andy Eavis 等25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等5人。

探险成果:在西藏发现西藏规模最大的洞穴—布玛村查贡契木(大洞之意)洞穴。洞口宽11米,高8—10米,洞内一般宽高也在4—5米左右,全长约50米。 在四川兴文县石林、四龙、兴晏、仙峰、周家五个乡2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探测15个主要洞穴系统,新测洞穴总长度24.8公里。

4、第一次中澳联合洞穴探险

时间:1992年12月30日至1993年2月6日

地点:重庆南桐、统景、广西桂林

澳方人员:Rauleigh Webb等5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等6人

探险成果:在南桐矿区丛林、关坝、万东、景星、南天、青年、万盛等约2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调查了磨子洞玉皇宫洞猴子洞兴无厂洞玉竹龙宫洞皂角洞大佛洞寨子洞老龙洞凉风洞金鹅洞大龙洞筲萁口子洞王家坝水洞等19个洞穴,并对其中10个洞穴进行了测绘,测绘长度逾10公里。

在统景风景区前后三天共探测猴子洞仙女洞杨家洞吊岩洞竹林洞砖房子竖井大塘竖井等大小10个洞穴。

5、中意联合洞穴探险

时间:1993年8月9日至1993年8月28日

地点:四川华蓥、广西桂林

意方人员:rosario Ruggieri等10人

中方人员:朱德浩等6人

探险成果:在华蓥市探险工作中,共探测洞穴22个,多数为垂直竖井。测绘的洞穴总长超过4公里,垂直竖井总深度为616米。

6、第七次中英联合探险

时间:1994年7月27日至9月9日

地址:长江三峡地区

英方人员:Mr. Andy Eavis等13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等6人

探险成果: 探险工作自8月14日至24日,共探测7个洞穴系统,制图洞穴长度达15公里。深度居世界第一,体积居世界第二的小寨大漏斗(小寨天坑)。

7、第八次中英联合探险

时间:1996年7月26日至9月21日

地点:重庆、万县、巫溪、奉节、云阳和武隆(长江三峡地区)

英方人员

布朗小分队:Brian Judd等12人

安迪小分队:Andy Eavis等15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潭开鸥等7人

探险成果:考察了高原型岩溶地貌的整体发育特征。共探测了31个洞穴,测绘总长近24公里。考察了工作地区的岩溶旅游资源。探明了瞿塘峡黄金洞,确认了该洞的考古价值。

8、中英第九次联合探险

时间:1997年12月1日至12月19日

地点:重庆万县、奉节、涪陵、南川

英方人员:Andy Eavis等18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等12人

探险成果:共探测了5个岩溶洞穴,测绘总长大于2000米。

进一步考察了工作区的岩溶旅游资源。

9、中英第十次联合探险

时间:1999年8月23日至9月25日

地址:重庆奉节小寨天坑、武隆、巫山、云阳

英方人员:Andrew James Eavis 等10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 、张远海等4人

探险成果:确认了天坑地缝在世界的地位。

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间的地下河探测完成1800米。

10、中英第十一次洞穴联合探险

时间:2000年10月1日至10月19日

地点:广西凌云、乐业

英方人员:Gerard Campion等16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韩道山等4人

探险成果:在凌云县探测了6个洞穴,总测绘长度10公里。

马王村的沙洞和弄银村的彭家湾洞具有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

探测了大石围天坑及地下河段风岩东洞西洞,测量制图洞穴总长度6公里。

11、中美洞穴联合探险

时间:1988年3月7日至3月19日

地点:湖南郴州万华岩

美方人员:Ron Bridgemon 等。

中方人员:汪训一等

探险成果:探明了万华岩充水溶洞长度达4500米,主洞长2245米 ,探明了地下河的沿伸方向。

12、中南(南斯拉夫)洞穴联合探险

时间:1988年11月

地点:四川兴文

13、90’中日洞穴联合探险

时间:1990年2月19日至4月1日

地点:广西天等县(龙茗乡、都康乡、福新乡、宁干乡、向都乡) 山东淄博(博山区朝阳乡、土门乡)

探险成果:测洞6个(中方测2个,日方测3个,共同测1个。)测洞总长度为1527.6米。

在16个洞穴中分别采集了10多种类91块洞穴沉积标本。

14、92’中日洞穴联合探险

时间:1992年2月20日至4月1日

地点:广西恭城(西岭乡、嘉会乡、粟木乡)、平乐(护城乡、二塘镇、福兴乡)

日方人员:有关谷光等8人

中方人员:王福星 等7人

探险成果:共探洞30个。其中竖井10个,总长度13.3公里,竖井总深度402.1米。

共在23个洞穴中采集洞穴生物标本30多个大类,500多个标本。

15、中日97洞穴联合探险

时间:1997年2月18日至3月24日

地点:贵州仁怀(三合、火石岗、长岗、合马)

探险成果:共探测竖井8个,累计深度约1100米,累计长度5730米。

16、中日98洞穴生物考察

时间/;1998年10月13日至10月27日

地点:贵州大方县、六盘水、罗甸、荔菠、广西巴马、风山。

探险成果: 共考察16个洞穴,发现了许多的甲虫群,采集了大量标本,其中有不少新种新属。

17、中日99洞穴联合探险

时间:1999年8月15日至1999年9月20日

地点:广西乐业

日方人员:山田亮二等6人

探险成果: 成功地探测完成了广西乐业同乐镇白岩脚屯垂直深度大于350米,口部直径500米×380米,口部面积190,000平方米,总容积30,000,000~50,000,000立方米的大型岩溶漏斗。

探测了周围的顷斜洞穴和水平洞穴近20个,累计长4000余米。

18、南丹·中意洞穴联合考察

时间:2001年12月26日(10天)

地点:广西南丹

意方人员:Rosario Ruggieri等4人

中方人员:韩道山、张远海

探险成果:探险队在南丹至里湖公路中段塘前村考察时,发现了石林群和天坑。

此次调查竖井有18个。实际测量2个。

19、中英第十三次洞穴联合探险

时间:2002年3月8日至4月14日

地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

英方人员:Androw James Eavis 等21人

中方人员:朱学稳等5人

探险成果:探测并制图的洞穴总长度近40公里。探测垂直竖井四十多个。确定大石围洞穴的实测最大垂向深度为820米。在该岩溶系统的上游和下游洞穴中,发现了大量的(近30种)地下真洞穴生物种类,包括多种盲鱼和盲蟹等罕见种。

世界七大洞穴

墨西哥“水晶洞” -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水晶洞

墨西哥奇瓦瓦的奈卡矿(CuevadelosCristales)又被为“水晶教堂”,包含着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水晶体——长36英尺的半透明石膏柱。这个洞穴位于地下950英尺处,蕴藏着大量的铅、锌、铜、银和金,蜿蜒在地下长达0.5英里。在奈卡矿更深处水晶洞里,石灰石岩空穴中呈现一个马蹄印形状,宽30英尺,长90英尺。

2600万年前,奈卡山脉出现火山活跃,充满了高温硬石膏灰。当山脉之下的岩浆冷却,以及温度下降,硬石膏便开始溶解。硬石膏缓慢地将水和硫酸盐、钙分子浓缩,数百万年以来沉积在这个洞穴里,进而形成了巨大透明石膏水晶体。

阿曼MajlisalJinn洞穴:世界第二大洞穴

这是世界上第二大洞穴,位于苏丹苏尔塔娜特地区1600米海拔的塞尔玛高地,这个洞穴是于1983年被研究水资源地质学家唐-戴维森发现的,他通过一条绳索抵达洞穴底部,洞穴内部高度为120-150米,洞穴底部长300米、宽200米,相比之下,吉萨金字塔可以完全放置在这个洞穴中。

怀托摩萤火虫洞:萤火虫的天堂

怀托摩萤火虫洞位于新西兰北岛的一个洞穴中,该洞以其萤火虫数量而闻名于世,萤火虫盘旋在洞穴顶部垂下的丝团上,然后这些萤火虫发出光吸引猎物粘到丝团。因此,洞穴顶部覆盖着大量的萤火虫使得洞穴看起来像是一个夜晚的天堂。而饥饿的萤火虫所发出的光要比所吞食的虫子所发出的光线更明亮。

比洞穴顶部更低的数百个硅质石串遍布洞穴之中,外表看上去非常美丽的丝团却有更阴险的用途,萤火虫可以通过丝团线诱捕洞穴发光虫。它所发出的怪异蓝光是尾部特殊囊结构发生的化学反应,许多昆虫都无法抵抗地朝向它们飞去,却最终落入陷阱之中。一旦这些昆虫被粘住就无法逃脱。通过诱捕在洞穴里孵化的虫子,荧火虫能够解决规律且可靠的食物来源。

艾斯瑞塞威尔特冰洞:对男人而言最大的冰洞

在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冰洞,但是奥地利的艾斯瑞威尔特冰洞对男人而言是最大的冰洞。它位于奥地利萨尔茨保市Tennengebirge山脉,冰洞延伸长达40公里。虽然目前仅有像迷宫般的冰洞一部分对游客开放,但这足以让具有挑战性的男子体验超越极限的乐趣。冰洞与正常的洞穴存在很大的差异,人们进入之后会产生很奇特的感觉,就好像它并非来自地球。

委内瑞拉的“魔鬼洞”:其宽度可使两架直升机在洞穴中飞行

“CuevadelFantasma”在西班牙语中是“魔鬼洞”的意思,其洞穴宽度可使两架直升飞机顺利地飞行,然后穿越一片瀑布。这处瀑布像一面墙一样,从洞穴顶部落入洞穴底部的一个池塘。近期,研究人员还在该洞穴中发现了新的青蛙物种。

美国奇异洞穴深渊:美洲大陆上最深的洞穴

奇异深渊深586米,是目前美洲大陆最深的洞穴,这个洞穴足以装下华盛顿纪念碑(高555米),一般探险者是通过绳索从洞口降落至洞底,据称,从洞口掷一块石头抵达洞底需要8秒时间。

中国东中洞穴:竟是一所学校

并不是所有的洞穴都是景致奇特,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的东中洞穴,却容纳着一所小学,洞穴里每天有数十名学生在这里上课学习。这所学校建立在像飞机修理库大小的天然洞穴中,该洞穴是由于数千年来的风化、流水冲刷和地震变化导致的。

最新动态

越南发现世界最大洞穴

最近研究调查表明,不久前在越南的一个偏远丛林中发现的那处大规模洞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单个洞穴。

这处大规模洞穴被命名为Son Doong洞穴,洞穴内部的大部分地区的宽度和高度都能达到262英尺(即80米)左右。这么宏大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最大洞穴得主,坐落在马拉西亚地区的婆罗洲岛的“鹿洞”。曾为“最大洞穴得主”的“鹿洞”确也不容小觑,“鹿洞”洞穴内部的宽度和高度甚至都达到了300英尺(折合约91米),但是它的深度却只有一英里左右(大约1.6千米)。

相比之下,坐落在风芽国邦国家公园周边的Son Doong洞穴则要深得多。探测者沿着洞穴走了2.8英里(差不多4.5千米),直到被季节性洪水所阻挡,却仍未走到尽头。因此,他们认为该洞穴的深度应该远大于2.8英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来自英国洞穴研究协会科考队的亚当·斯皮兰尼透露说,在这个大规模的洞穴内部,甚至有超过两英里的地方的宽度和高度远远超过了460英尺(折合约140米)。

进入该洞穴的队伍分为前后两批,斯皮兰尼是第一批队伍中的一员。他所在的小组在沿着洞穴探索的时候,遇到了一堵高约46英尺(大约14米高)的墙。斯皮兰尼说:“第二批队伍在进行探索的时候遇到了季节性洪水,不得不退出洞穴。我们将于明年再度探索,并将翻阅那道阻挡我们的墙壁,好对这处洞穴做更多更深的探寻。

洞穴的类型及成因

名称 成因 中国分布特征

碳酸盐洞穴 由岩溶作用形成 在中国分布广泛,数量最多,规模最大。

石膏洞 由于其力学强度低造成的,同样是溶蚀成因。 在石膏岩溶区分布较多,但洞体不大。

砾岩洞 对可溶性的砾石或胶结物的溶蚀而成。 在中国数量很少,一般长度不大。

玄武岩洞 岩浆喷出后,由于表面和底部岩浆冷却速度的差异形成。 在中国东北、云南等近代火山喷出区均有分布。

砂岩洞 砂岩的抗风化强度的差异形成。 

花岗岩洞 一般由构造运动或块体移动而形成。

游戏

游戏名称:洞穴/时空枪

英文名称:Portal

游戏制作:Valve Software

游戏发行:EA Games

游戏语种:英文

游戏类型:Sci-Fi First-Person Shooter

游戏简介

《洞穴Portal》是一款以HL2引擎制作的FPS游戏,该作与其他FPS在游戏方法上有很大不同,以往的FPS都是以使用各种武器屠杀敌人为主,而《洞穴Portal》在游戏方式上显得非常聪明,他不追求杀戮的快感,也不追求画面的华丽。游戏的关键在于利用空间传送,打开空间入口,完成各种迷题。

本作强调解迷,挑战玩家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游戏中,主角的武器就是一把可以打开通往任意空间入口的传送枪,传送枪不但可以打开空间入口,还可以挪动地上的物品攻击敌人,空间将再也无法束缚你的脚步,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消灭敌人!

《洞穴》新版

基本信息

作 者: (西)索莫萨 著,李继宏 译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字 数: 215000

版 次: 1

页 数: 312

印刷时间: 2009-10-1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08086203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定价:¥25.00

内容简介

你可以去猜测结局,但你得到的从不是真相!

古希腊,雅典,一宗连环凶杀案。死去的三个学生来自柏拉图的学园。第一起死因是遭到饿狼的利齿咬啮。

授命寻找凶手的“解谜人”在第一起案件发生时就认定:死者必定是死后才受到饿狼的攻击。随后而至的另两起凶案,却让他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

与此同时,在这桩古代谜案的脚注文本中有另一个故事并行展开。一位现代译者意识到原稿中包含有巨大的秘密,更是惊觉自己翻译出的文字与自己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惊人的相似……

作者简介

何塞·卡洛斯·索莫萨,1959年生于古巴哈瓦那,1960年随全家迁往西班牙,现居马德里。他最初是一位精神科医生,自1996年起转为全职作家。2000年,他荣获西班牙最重要的文学奖项“纳达尔奖”提名。《洞穴》一书于2002年出版英文版,当年即获金匕首奖,并获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提名。 索莫萨是当今西班牙文坛顶尖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受到全球出版商与书店的关注,已印行超过30种语言。目前他已有13部作品问世。

图书信息

书 名: 洞穴

作 者: 傅国栋 著 出 版 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1

字 数: 130000

版 次: 1

页 数: 272

印刷时间: 2010-7-1

开 本: 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7401200

包 装: 平装

定价: 31.00元

内容简介

《洞穴》收录了作者创作于2005年至2008年的部分文字和油画作品。作者未曾习画,文字亦无章法,作品以自动书写和自动绘画的方式呈现。

作者简介

傅国栋,女,生于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居济南。图书目录

小说

洞穴

酒窖

粒子基本运动

宇宙发声运动

骇闪

随笔

梦境

喧闹

大雾

小兽房间

魔屋

回环楼梯

诗歌

第一部分黑时刻

第二部分转时刻:龙卷光

第三部分火时刻

内容节选

洞穴

一 变形操场

我越来越活在恐惧的中心。

——里尔克

广播都说了,操场改建,课间操取消。原每天十点很热闹的操场,这会儿应该清净,没人。这么想着,我溜出教室,偏要这时候去转转,就赶着没人的时候去,不让去才去,让去还不去呢,窝教室里吃香蕉也不去。一下楼,锲而不合某班级正在班主任带领下,花园旁空地里伸拳踢腿做课间操,人站队列尾,人站队列端,一二三四还喊口号。

我穿过一列列类似的队伍,迎着众人好奇的目光,喘气儿跑到操场门口。看门的中年人坐门口晒太阳,翘二郎腿。刚要往里迈脚,被他喊住,喂,这位同学,干嘛呢?课间操取消,操场改建,不让进。

我说哎呀让我进吧,跑两圈就两圈。

不让进没听见?两圈当然不行啦,一圈都不行,何况两圈。没见里面施工吗。

……

电影《洞穴》

基本信息

片名:洞穴

又名:3D惊天洞地/圣地

英文片名:Sanctum

国家/地区:

区域:欧美

出品:美国/澳大利亚

年 代 2011

语 言 英语

片 长 104 Mins

发行:环球 Universal Pictures

类型:动作 惊悚

导演: 艾里斯特·格雷尔森Alister Grierson

编剧:安德鲁·韦特Andrew Wight 约翰·加尔文John Garvin

主演:理查德·劳斯伯格Richard Roxburgh 瑞斯·维克菲尔德Rhys Wakefield 伊安·格鲁福德Ioan Gruffudd 爱丽丝·帕金逊Alice Parkinson 丹·怀利Dan WyllieDaniel Wyllie ....George Christopher Baker ....J.D.

Allison Cratchley ....Judes

Sean Dennehy ....Chopper Pilot

约翰·加文 John Garvin ....Jim Sergeant

艾恩·格拉法德 Ioan Gruffudd ....Carl Hurley

分级:美国R

上映时间:2011年2月4日

简介

影片根据安德鲁·韦特个人的一次探险经历改编,当初他曾潜水深入水下洞穴数英里,结果一场强烈的风暴让他进来的地方塌方,把他困在了水下洞穴中,他后来获救,这段经历也就成为他创作剧本的素材。

拥有丰富潜水经验的弗兰克·麦克盖尔数月以来都在南太平洋的沿岸几内亚的埃萨阿拉附近潜水探险,兼带进行一些洞穴探险。不过这些小打小闹的探险无法满足麦克盖尔的雄心壮志,因为当地有一个尚未被探明的巨大洞穴。这个被人尊称为“洞穴之母”的洞穴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结构最为复杂、最危险,也是最雄伟、最美丽的洞穴。为了成为名垂历史的探险家,并创造人类洞穴潜水的世界纪录,麦克盖尔拉来了投资,找来了一批精兵强将,准备下洞穴探险。

开始的一切非常顺利,所有的队员都显示出了良好的专业素质,所有的装备都是顶级的,所有的计划看上去都天衣无缝。不过随着探险小队的深入,大自然开始渐渐发威--路越来越狭窄、水流越来越湍急、水下的地形也越来越复杂。这时候,几内亚计入了雨季,强热带风暴袭击了这个国家。连续的大雨致使河水上涨,地下的水位也随之上升。雨水倒灌进洞穴深处,在地底形成了“洪水”。巨大的洪水成为了探险小组的障碍,在失去几名队员之后,麦克盖尔和队内的乔什以及他们的资助人卡尔·何雷面对着食物和饮用水的短缺,不得不改变原先走回洞口的逃生计划。他们只有通过潜水的方法,在复杂如迷宫搬的洞穴水体中,找到通往海洋的道路。

这时候,麦克盖尔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主宰着人类性命的什么?是人类自己还是伟大的自然的伟力?或许在洞穴的处境里,人类只是匆匆而渺小的过客。

编剧之一的Andrew Wight曾在澳洲纳拉伯平原(Nullabor Plain)一个地下洞穴潜水探险时,不幸遇上山泥倾泻险遭活埋,几经辛苦靠水路逃出生天,并写下这个生死一线的真人真事:电影讲述潜水专家Frank率领探险队深入巴布亚新畿内亚的不毛之地,正当队员潜入地底水洞时,却遇着倾盆大雨,沙石雨水滚滚落下并封死了唯一的出口。要自救,就要利用手上仅有的器材,潜入错综复杂的水底迷宫,找出连接大海的秘道!

详细剧情

南太平洋伊沙阿拉洞穴,是地球上最庞大、最美丽、最神秘也是最险峻的洞穴系统。它的纷繁复杂和秀美壮观,吸引了由潜水专家弗兰克·马奎尔(理查德·劳斯伯格)率领的探险队。这支包括弗兰克年仅17岁的儿子乔什(瑞斯·维克菲尔德)和探险赞助人卡尔·赫利(伊安·格鲁福德)在内的探险队伍,在南太平洋附近一逗留就是数月,流连忘返。

终于到了探险小队结束探险的最后一天,队员们都在准备把装备送回地面。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把氧气瓶送出去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热带风暴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一瞬间,洞穴里洪水汹涌,脚下的地面开始颤抖,一块块巨大的碎石从岩壁上坠落,截断了他们的原逃生路线。时间无情地一分一秒过去,不晓得过了多久,队员们渐渐面临食物短缺、氧气不足等等危机。风暴和洪水都没有退却的迹象,如果光在洞穴里等待救援,那无疑是坐以待毙!

权衡利弊,弗兰克果断决定,与其原地被困而死,不如铤而走险另寻出路,往洞穴更深处下潜,或许还能在地下水系中找到通往大海的出口。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确也是他们唯一一线生机。在巨大的水下迷宫中,在危险的海底地形中,这一支并非完全专业的探险团队,能否靠着仅存的一点氧气,战胜内心的恐惧和大洋的无情,逃出生天?

影片看点

澳洲,昆士兰,黄金海岸。蓝天碧海之中,影坛大鳄詹姆斯·卡梅隆的身影,尤其耀眼。以《阿凡达》称霸武林之后的老卡,难道又打算回归水下深渊?非也,非也!虽然老卡现场督战,挂名制作人,还献上两样“秘密武器”——实时电脑合成技术和《阿凡达》中使用的同一款3D立体摄像机,但影片的主心骨,却是他的老友安德鲁·韦特。韦特其人,本身就是知名的水下探险家、潜水教练兼纪录片导演,此前曾监制过卡梅隆执导的多部水下纪录片:《重返俾斯麦战舰》《深渊幽灵》和《深海异形》。而本片中惊险刺激的逃生故事,居然还来自于韦特的一次洞穴探险的亲身经历。

未知的冒险、真实的惊悚、极具戏剧性的传奇经历、前所未见却又真实可信的地下世界,让本身就是潜水探险迷的卡梅隆很是着迷。在他看来,与几乎完全由电脑技术搭建的潘多拉星球相比,每一幕都来自于自然真实的洞穴探险,必须达到更逼真、更惊险、更有感染力的效果。身为技术狂的他,虽然只是作为监制,却在百忙之中专程前往澳洲,与导演艾里斯特·格雷尔森会面探讨拍摄细节。如果《洞穴》摄制组在设备的使用上有什么疑问,他也是不遗余力地解决,没有一点大牌的架子。而本片最终使用了包括步幅融合摄影机在内的两台摄影机同时拍摄,能在后期对3D效果进行更为精确的校对和控制,这比起卡梅隆之前拍的3D水下纪录片,无疑更为精进。

虽然影片的投资仅仅三千万美元,不过是许多视效大片的凤毛麟角,但面对水下拍摄的艰难挑战,制作团队却丝毫没有放弃精益求精。由于卡梅隆的3D摄影机非常庞大且沉重,加之影片本身题材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所以即便有时候连续拍上12个小时,能够使用的镜头仍然只有40秒到1分钟。也正因为水下拍摄的危险性和偶然性,和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背景,演员从一开始就被要求亲自上阵完成所有特技镜头,并接受严格的潜水以及身体训练,确保万无一失。

相关资讯

幽暗,神秘,没有任何光线,无法预知的危险。洞穴,虽然可算是地球上最有探险价值的地方之一,但探索者寥寥无几。而如果这洞穴深藏于辽阔的海域中,它的危险系数便更是惊人。这也许也是为何人类征服了世上最高的山脉,对于多变的汪洋和汪洋中的洞穴却几近未知的原因。用3D技术把一个真正的水下探险环境再现给观众,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因为卡梅隆3D领军人物的身份,由他幕后技术支持的本片,要在立体环境中完美无瑕地做出IMAX(巨幕)投影,并不是什么难事。但众所周知,技术和新研发的设备可以带来视觉风暴的冲击,但电影制作的优劣却取决于创意、画面和想象等等。毫无疑问,身兼编剧和制作人两职的韦特,他本身的脱险故事相当惊心动魄。但或许是出于商业考虑,影片虽然打上了“纪录水下洞穴求生”的招牌,却找来一群既非专业探险人士又并不算大牌的演员演戏,真实性已然大打折扣。而如果无法逼真再现水下洞穴幽闭恐惧症的感官体验,本片便只不过是又一部中规中矩的户外探险之旅而已。

幕后制作

来自现实的惊险故事

探险的故事不少,洞穴探险的影片也有,但那些大多是一些虚构出来的故事发生在一些虚构的洞穴中。虽然有的影片很精彩,但却缺少了一些真实性,以及人类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洞穴》这部电影虽然主打的是探险故事和惊悚情节,但故事主题却来自于编剧安德鲁·韦特的一次洞穴探险之旅。

数年前,安德鲁·韦特联合了另外15个探险家一起下到诺拉波平原的一个洞穴深处探险,但是却不幸遭遇到了暴风雨,他们被困在地下很久。随后,韦特带领这群人摸索出了一条路,回到地面。安德鲁·韦特说:“我们那次所探险的洞穴和影片中的洞穴非常相似,都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洞穴。我们遇险的时候是探险的最后一天,当时我们都在准备把所有的装备送到地面,因为那个时候地面上的气象条件已经不算好了。就在我们准备把氧气瓶送出去的时候,风暴来了,一瞬间洞穴里发了洪水。我们能听到洪水冲来的轰隆隆的声音,然后能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在颤抖,随后一块一块的碎石头开始从岩壁上剥落。最后,掉下来了一块足足有一辆SUV那么大的石头彻底堵上了出口。眼看事情发生了突变,我们只有在洞穴内自救。当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说食物短缺、氧气不足等等。不过好在我们这15个人比较团结一致,最终终于在地下水系中找到了通往大海的出口。靠着仅存的一点氧气,我们搀搀扶扶地回到了地面。”

由于安德鲁·韦特本身就是一个纪录片导演,再加上他的这次传奇经历有具有相当的戏剧性,所以他便想将其改编成一部电影。为此,安德鲁·韦特联系到了自己的老搭档詹姆斯·卡梅隆,卡梅隆听到这个计划后,欣然表示同意,因为卡梅隆本人首先是一个冒险家,其次他又是一个潜水爱好者,最后,他对这种要在“水池”中拍摄的影片充满了兴趣。卡梅隆说:“韦特的经历实在是太让人着迷了,我有时候也非常渴望自己也有这种非同寻常的经历。现在,他提供了故事的蓝本,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搬上银幕呢?”

卡梅隆的支援

有了卡梅隆的支援,这一切似乎开始变得简单而明朗起来了,而且在他的帮助下,剧组搞到了两样“秘密武器”:3D和实时电脑合成技术--这两样东西的实力,我们已经在《阿凡达》中有所领略。卡梅隆说:“《阿凡达》是一部发生在纯粹的电脑技术搭建的场景中的影片,可以说这是仙境,也可以说这是技术。而且,我个人的感觉是,每一帧画面的成本越高,它距离真实生活也就越远。所以,对于《阿凡达》来说,2D还是3D的差别没有那么大,但是在《洞穴》中,因为一切的场景都来自于自然而不是想象和设计,所以3D将成为一种表现力,而并非像以往的3D那样,只是作为技术而存在的。和《阿凡达》相比,《洞穴》的3D更逼真、更有感染力。”

为了能让影片的导演摆平这两个技术,卡梅隆专程前往惠灵顿,和导演阿里斯特·格里尔森(《大战科科达》)会面,教会他如何使用自己的3D摄影机以及实时电脑合成技术。格里尔森说:“卡梅隆在惠灵顿呆了一个星期,主要就是教会我去用那些高科技的设备。看到那些设备的时候,我惊讶的不得了,虽然对它们早有耳闻,但是见到实物还是吓了一跳。因为我们在监视器上看到的东西都是实时合成后的图像,它们几乎颠覆了以往拍电影的习惯。由于和拍摄《阿凡达》使用的是一样的系统,所以我们也遭遇到了很多卡梅隆碰到的问题。不过,卡梅隆是一个技术狂型的工程师,只要我们在设备的使用上有什么疑问,他都能给予100%的解答。”

在惠灵顿期间,卡梅隆给格里尔森放映了一小段他和安德鲁·韦特拍摄的水下片段,这个小片段是3D的。看多之后,格里尔森说:“观赏水下的3D影片是一种奇妙的感觉,那种感觉让人恨不得马上拿起手中的机器到水下去拍电影。与他拍的那些3D水下纪录片不同,我们在影片中使用了两台摄影机同时拍摄,一台叫做步幅融合摄影机,它能让我们在后期对3D效果进行校对和更为精确的控制

精彩剧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