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洞头县 |
释义 | 洞头县是浙江省温州市辖县,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由103个岛屿组成,故有“百岛县”之美称。全县总面积8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万人,设4街道1镇1乡。 中文名称:洞头县 外文名称:Dongtou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浙江省 下辖地区:北岙镇、大门镇、东屏镇 政府驻地:北岙镇镇前路12号 电话区号:0577 邮政区码:325700 地理位置:浙江省东南部 面积:892平方公里 人口:12.5万人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洞头列岛、大沙岙海滨浴场、石佛观海等 行政区划代码:330322 行政区划(北岙街道 东屏街道 霓屿街道 元觉街道 大门镇 鹿西乡) 经济发展(仙叠岩 大沙岙海滨浴场 大沙龙海滨浴场 半屏绝壁 大石滩 石佛观海 鸟岛 佛掌峰 马岙潭沙滩 龟岩峰 小荆山 望海楼) 区域概况洞头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0°59′45″-121°15′58″,北纬27°41′19″-28°01′10″之间。 洞头县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渔、港、景、油等优势,围绕建设海上国家公园目标,全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洞头渔场是仅次于舟山渔场的浙江省第二大渔场,面积4800平方公里,常年洄游的鱼、虾、蟹类达300多种,10米等线以内浅海26.6万亩,潮间带滩涂10.16万亩。洞头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东沙港是国务院批准的活海鲜锚地,鹿西港是东南海上最大的水产品市场。全县建有五个海洋捕捞基地,六个海水养殖基地,拥有机动捕捞渔船1200多艘,其中渔轮170多对,海水养殖面积3.0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浙江省紫菜养殖基地。围绕“海字”做文章,继续发展具有海岛优势的临海型经济,初步形成了水产品加工、鱼粉饲料、医药化工、建材制品、电子电器等工业体系,海洋化工、海洋食品和花岗岩开发已成规模,羊栖菜、水产品、医药、化工产品已成为主导性出口产品。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8.44亿元, 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和渔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6360元和3206元。 洞头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30℃,是温州市唯一一个以县名冠名的省级重点风景区,有石奇、滩佳、礁美、洞幽之特色,富有“海外桃源别有天”之意境。全县开发7大景区,推出4条旅游专线,建有3个旅游度假村和2家旅游涉外饭店。旅游项目极具特色,民俗旅游丰富多彩,妈祖文化亘古流芳,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名扬中华,海洋文学、海洋艺术闻名全国。浙江省洞头县的海洋动物故事,已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6。 洞头列岛海岸线曲折,境内良港众多,可建造1至20万吨级泊位90多个,是温州深水大港的重要港口。洞头距离正在开发的东海油田最近勘探点仅10多公里。以建设温州(洞头大门)省级“蓝色工程”示范园区为重点,以一期投资3.5亿元的小门岛液化石油气中转站及5万吨级深水码头建成投入使用为标志,洞头县综合开发港口、建设石化储运中转基地战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今日洞头,水、电、路、通讯、码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温州(洞头)半岛工程、五岛相连工程等进展顺利,“小岛变大岛、大岛变半岛”这几代海岛人的梦想将变成现实;汽车轮渡和一批高速客轮投入营运,海岛交通大大改善;新建、扩建一批蓄供水设施;温州至洞头第二回35KV输电工程竣工;在温州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程控、村村通电话;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海岛环境进一步改善;灵霓北堤顺利通车,洞头成为了东海之滨的经济前线,滨海城市的最前沿。 地名由来几百年前,洞头还是一个无名岛。那时,岛上都是树木,满海鱼虾无数。南边的讨海船常到这一带讨海。 有一只“得利”字号讨海船,是福建惠安的,舵工叫陈得利。这只船,几次从福建驶到我们这一带。过远洋讨海不方便呀,有时缺水,有时没柴,碰到风呀,雨呀,也没有一个地方避。 有一次,“得利”号船又来讨海了。他们想想,这个无名岛究竟有多大,有没有避风的港?有没有淡水?总得探一个明白呀。就绕着这个岛驶。从现在的洞头和东岙海口开始驶,顺着岛的边岸,慢慢驶,慢慢驶,一边驶,一边看着岛上。有一个伙计打水洗碗,绳断了,盘斗落下海,一下就被流水冲走,冲入崖边的洞里去了。 船接着驶,驶到管财岙(现今胜利岙)口海边,有个伙计叫起来:“哈嘁,盘斗、盘斗!”大家一看,真的,一只盘斗,从一个黑罗索的崖洞顺水流出来。伙计把盘斗捞起,嗨,奇怪,盘斗刻着“得利”字号,噢,是自己船上头先被流水冲入洞的那一只! 船上的舵工和伙计欢喜呵,都讲了,这个崖洞和原先的洞是两头通的,把盘斗冲入的是洞的头,流出来的是洞的尾。他们想想,这个岛没名字,就自己号了:掉盘斗的岙口叫做洞头。把拾盘斗的地方叫做洞桥尾。以后七叫八叫,就把整个岛都叫做洞头岛了。 行政区划洞头县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 6个社区、3个居民区、84个行政村。 北岙街道面积24.28平方千米,人口4.73万人。镇政府驻镇前路1号,邮编:325700。辖6个社区(上新、城中、银海、岭背、城南、新城)、23个行政村(小三盘、大朴、小朴、东郊、隔头、九仙、白叠、大长坑、小长坑、风门、打水鞍、东沙、海霞、柴岙、大王殿、九厅、双垄、鸽尾礁、大岙、擂网岙、西山头、阜埠岙、下尾)。 东屏街道面积14.48平方千米,人口2.10万人。镇政府驻中仑村府前路51号,邮编:325700。辖16个行政村(中仑、洞头、东岙、东岙顶、垄头、后寮、寮顶、惠民、岙仔、后坑、金岙、大北岙、松柏园、外埕头、大瞿、南策)。 霓屿街道面积11.50平方千米,人口1.22万人。乡政府驻布袋岙村滨海北路2号,邮编:325702。辖10个行政村(布袋岙、桐岙、上社、下社、石子岙、同兴、正岙、下郎、郎等、长坑垄)。 元觉街道面积7.84平方千米,人口0.94万人。乡政府驻状元村繁府路15号,邮编:325703。辖7个行政村(状元、活水潭、沙角、花岗、沙岗、深门、小北岙)。 大门镇面积35.80平方千米,人口2.53万人。镇政府驻镇中路4号。邮编:325701。辖3个居民区(兰湖洞、大溪、朝阳)、22个行政村(甲山、岙底、岙面、大荆、小荆、长沙、乌仙头、豆岩、东屿、小门、仁前涂、美岙、寨楼、营盘基、杨梅田、西浪、东浪、石浦、潭头、沙岙、枫树坑、观音礁)。 鹿西乡面积10.06平方千米,人口0.80万人。乡政府驻鹿西村海景街92号,邮编:325704。辖6个行政村(鹿西、口筐、山坪、东臼、扎不断、昌鱼礁)。 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洞头县侵蚀丘陵地貌分布广泛,约占全县陆地面积的91%。其中高丘陵(海拔250m以上)主要分布于大门岛以及鹿西、霓屿、状元岙等岛的中部和洞头岛的西部,山坡较陡,一般30~40°,特别是边缘地带,常有大于40°的陡坡或陡崖出现;顶部较平缓,坡度一般15~25°。最高山峰烟墩山位于大门岛,海拔高391.8m。高丘陵以凸型坡及直线型坡为主,部分地段为复合型坡。低丘陵(海拔<250m)主要分布于洞头岛、半屏岛、三盘岛、小门岛以及鹿西、霓屿、状元岙等岛的边角部位,山顶部较平缓,为10~25°,山坡坡度25~35°,局部坡麓地带有超过35°的陡坡及陡崖。低丘陵的山坡地形以凸型坡和直线型坡为主,局部为阶梯状复合型坡。 堆积地貌主要分布于大门、洞头两岛,面积小,分布零星。其中洪积平原零星分布于大岛屿的沟谷及山麓地带,上游坡度10~15°,下游坡度3~10°。海积平原主要分布于洞头岛、大门岛及小门岛,在霓屿岛及半屏岛亦有小块分布,地势平坦。 气候洞头县属亚热带海洋型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温年月差较小,冬暖夏凉。据1971年以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7.5℃,年平均降雨量1319.4mm,年平均总蒸发量1538.3mm,年总日照1932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自西北向东南由高到低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最大年降雨量为1990年的1822.7mm,最小年降雨量为1971年的647.9mm,降雨多集中在3-6月和8-9月。每年7-10月,是台风频繁影响的季节,台风及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是影响本县最主要的灾害性气候。2005年5号台风“海棠”在县境内的过程降雨量为472.5mm,24小时降雨量372.2mm(7月19日12时至20日12时),1小时降雨量76.3mm(7月20日1时),均创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水文洞头县境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常年流水的山间溪流稀少。全县有小(二)型水库6座,正常库容总量185.95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洞头县虽是一个陆域小县、人口小县,但却是一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县,主要表现在"渔、港、景、油、涂"等海岛海洋资源方面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渔"方面,全县海域面积达792平方公里。洞头渔场是浙江重要渔场,渔场面积达4800多平方公里,常年洄游的鱼、虾、蟹类达300多种,其中常见的鱼类有40多种,渔业生产历史悠久。现在正逐步形成以羊栖菜、紫菜、网箱养殖为特色的养殖基地。 水产品总产量13.82万吨,实现人均一吨水产品。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1.86万吨,海水养殖产量0.74万吨。渔业机动船1349艘,总吨位40697吨,其中渔轮279艘(含外海单拖),19895吨位。海水养殖面积发展到2.8万亩,有5大类28个养殖品种。羊栖菜养殖面积4200亩,总产2014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栖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渔业总产值54911万元。 在"港"方面,该县水道纵横、港湾多,建港条件比较优越的主要有六大港址,具有良好建港条件的岸线长达三十余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达十五公里,可建各种泊位数百个,泊位吨级包涵瓯江小型船舶至10万吨级以上的巨轮,且水域条件十分理想,集疏运条件相当好,横穿洞头列岛中部的北水道是巨轮进出温州港的咽喉,南面黑牛湾是瓯江口外靠近远洋航线的最大天然锚地,上述深水港群地处温州港的外延位置,是温州市建设深水大港不可多得的港址。 洞头县是全省唯一以县冠名的风景旅游名胜区,冬暖夏凉,风光旖旎,有石奇、滩佳、礁美、洞幽、岛多、鱼丰之特色,富有“海外桃源别有天”之意境,全县共有7大景区300多个景点,与温州雁荡山、楠溪江形成山、江、海旅游金三角。洞头县立足于海岛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加大旅游引资和景区开发力度,先后建成3个旅游度假区和仙叠岩娱乐活动中心、半屏山探险猎奇区、大瞿岛渔乡风情基地、竹屿岛野外生存旅游区以及具有军事旅游特色的国防教育基地,逐步形成吃、住、游、购、娱一条龙配套服务,2000年全年接待旅客16.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社会旅游总收入6750万元,增长11%。洞头还具有对台方面的优势,洞头与台湾地理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似、人缘相亲、民间贸易源远流长。目前洞头设有活海鲜出口、对台贸易、劳务输出锚地,并有对台专用港区以开展对台转口贸易为主的保税仓库,建立了台商投资贸易启动区。 在"油"方面,洞头距正在开发的东海油田最近勘探点仅10多公里,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深水港口资源,决定了洞头在东海油田勘探及开发方面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我县小门岛上建有亚洲最大的天然液化石油气储运基地。 在"涂"方面,浅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26.6万亩,潮间带滩涂10.16万亩,发展浅海滩涂养殖潜力很大,也为滩涂围垦拓展国土面积提供了条件。 另外,在对台贸易方面,洞头与台湾地理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似、人缘相亲、民间贸易源远流长。目前设有活海鲜出口、对台贸易、劳务输出锚地,辟有对台专用港区。 全县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温州(洞头)半岛工程,成为温州市深水港区和旅游休闲基地,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海上国家公园。 历史沿革洞头置县历史短,但开发历史悠久。据九亩丘出土文物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洞头列岛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为瓯越之地。 秦,属闽中郡。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属回浦县,隶会稽郡。 东汉,建武元年至三年间(25-27),改回浦县为章安县,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遂为永宁县地,仍隶属会稽郡。 三国,属吴国,仍为永宁县地。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永宁县属之。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立永嘉郡,以永宁县为郡治。宁康二年(374)分永宁县置乐成县,今洞头县境遂为乐成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处州,今洞头县境为永嘉县地。开皇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 唐,武德五年(622),分括州置东嘉州,分永嘉县复置乐成县,今洞头县境又为乐成县地,隶东嘉州,武德七年(624),又撤乐成县并入永嘉县,今洞头境地复为永嘉县地。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永嘉县隶括州。高宗上元二年(675),分括州置温州,设州治于永嘉。载初元年(689),复置乐成县,隶温州,今洞头县境复为乐成县地。 五代十国时,乐成县属吴越国。后梁开平二年(908)改乐成为乐清,今洞头县境为乐清县地,仍属温州。 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瑞安府。 元,属温州路。 明,属温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置玉环厅,隶温州府。今洞头县境划玉环厅第二十都。 民国元年(1912),改玉环厅为玉环县,隶瓯海道,今洞头县境为玉环县第四区。民国25年(1936),今洞头县境建政为三盘区。1949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五)洞头境首次解放和1952年1月15日洞头全境最后解放后,均仍属玉环县。 1953年6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洞头置县,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洞头县建制,当年7月1日起划归玉环县。1959年1月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玉环县建制。当年4月1日,洞头划归温州市。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洞头县建制,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 。1965年3月1日起,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对外办公。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与温州市合并,洞头即改隶浙江省温州市。 1996年,全县总面积89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0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792平方千米。人口12.5万。辖3镇8乡:北岙镇、东屏镇、双朴乡、北沙乡、半屏乡、三盘乡、元觉乡、霓南乡、霓北乡、鹿西乡。县政府驻北岙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洞头县总人口96435人,其中:北岙镇16919人,大门镇16542人,东屏镇15504人,双朴乡12595人,北沙乡6334人,半屏乡3458人,三盘乡3318人,元觉乡5542人,霓南乡4420人,霓北乡4457人,鹿西乡7355人。 2001年11月16日,浙政函[2001]240号批复同意洞头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双朴乡、三盘乡、北沙乡建制,并入北岙镇。北岙镇辖27村、7居,驻镇前路1号(原址)。撤销半屏乡建制,并入东屏镇。东屏镇辖17村,驻府前路51号(原址)。撤销霓南乡、霓北乡建制,合并设立霓屿乡。霓屿乡辖10村,驻滨海北路2号(原霓北乡址)。调整后,洞头县辖北岙、东屏、大门3个镇和霓屿、元觉、鹿西3个乡。12月4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洞头县行政区划的通知》(温政发[2001]191号)。年底,全县总人口1255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41人,辖3镇、3乡,11居委会、89村委会。 2006年末,全县面积100平方千米,总人口1244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602人,辖3个镇、3个乡,6个社区、3个居民区、84个行政村。2008年末,全县陆地总面积103.96平方千米,总人口12.5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52万人。辖3个镇、3个乡:北岙镇、大门镇、东屏镇;元觉乡、霓屿乡、鹿西乡。共有7个社区、2个居民区、84个行政村(本年新增1个社区,减少1个居民区)。【总人口126334人】 2011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洞头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1]207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洞头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温政函[2011]81号)精神,洞头县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北岙镇建制,在原北岙镇的行政区域内设立北岙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北岙街道办事处辖6个社区、23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镇前街1号。二、撤销东屏镇建制,在原东屏镇的行政区域内设立东屏街道办事处。调整后,东屏街道办事处辖16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府前路51号。三、撤销元觉乡建制,在原元觉乡的行政区域内设立元觉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元觉街道办事处辖7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繁府路15号。四、撤销霓屿乡建制,在原霓屿乡行政区域内设立霓屿街道办事处。调整后,霓屿街道办事处辖10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滨海北路2号。调整后,洞头县辖北岙、东屏、元觉、霓屿4个街道办事处和大门镇1个镇、鹿西乡1个乡。 特色文化史书称洞头“外载海洋,内资三江”(即瓯江、鳌江、飞云江)“盗得之可以为巢,我得之可以堵守”,故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南宋以来各个朝代都在洞头诸岛设兵寨,建在几个山头的烽火墩遗址至今尚存。农民起义军元代黄岩的方国珍、清代福建的蔡牵都曾在此设寨驻扎,屡败官兵。明末郑成功从厦门率师北上抗清,曾在洞头的大、小门和大瞿岛备战休整7个多月。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人民解放军曾先后四出五进上岛进剿国民党残余部队,1952年1月5日,由铁道游击队组建的团队攻占胜利岙的观潮山,是洞头解放的最后一仗。此后,岛上军民联防共守海疆蔚然成风,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闻名全国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以该连的成长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海岛女民兵》、电影《海霞》风靡全国。洞头所处的特殊战略地位和渔民长年经风搏浪的生涯,造就了洞头人民尚武卫疆、爱国爱岛的品格,凝结了“海霞”精神,其中详情,参观女子连纪念馆时再作介绍。 同时,由于不同地域移民的共住,洞头成了闽南文化和东瓯文化的交汇地,长期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如船上敬妈祖,出海迎“头鬃”,祈佑放水灯,节庆赛灯会等,独具浓郁的渔乡风味。岛上文艺工作者搜集的海洋鱼类故事,创作的反映渔村民情风俗的歌舞,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游客们身临其境,定会有深切的感受。近些年,以弘扬海洋特色文化,促进百岛旅游发展为主旨,创办了“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已举办四届。节庆期间进行的活动丰富多彩;民俗踩街展示、文艺演出、绝技绝活表演、风光摄影展览、文化名人采风活动、渔乡美食菜肴评选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经济发展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7.60亿元,人均产值6078元。财政总收入7251万元。全年工业产值8.09亿元,医药、鱼粉饲料、电子电器、水产品加工、化工和汽车配件六大行业的工业产值8.1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4.3%。全社会外贸出口供货值1.18亿元。外派劳务580人次,营业额48.38万美元。 水产品总产量13.82万吨,实现人均一吨水产品。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1.86万吨,海水养殖产量0.74万吨。渔业机动船1349艘,总吨位40697吨,其中渔轮279艘(含外海单拖),19895吨位。海水养殖面积发展到2.8万亩,有5大类28个养殖品种。羊栖菜养殖面积4200亩,总产2014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栖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渔业总产值54911万元。 全年城乡集市贸成交额12778万元。利用海岛风光建设海上国家公园,旅游创收1200万元。 举办了’97温州洞头“渔家乐”民俗风情节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全年共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115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935元,贫困村基本消除。金融系统年末存款余额51314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240元,各项贷款余额37227万元。 旅游资源 洞头列岛位于温州市区东南方,距市区33海里,由168个岛屿和259座礁石组年平均气温17℃,为海上风景旅游与避暑度假胜地。有仙叠岩、半屏山、大瞿岛、霓屿岛,大门岛等景区,具有石奇、滩佳、礁美、水清的独特景色,以及云霞、大海、海鸟、船帆、日出的旖旎多姿海上风光。海产资源丰富,是全国十大重点渔业县之一,可垂钓尝鲜。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里西湖"垂钓区 位于北沙乡九听村后海,游人可泛舟"湖"中垂钓。 仙叠岩海滩、礁石、巨岩浑然一体。传说巨石为神仙所叠,,故名。泛舟海面,可见十八钓鱼台、蛤蟆欲仙等景观。仙叠岩下鼓浪洞,系一条狭长深邃海沟,大浪冲刷,波涛上涌,声如巨雷。仙叠岩景观富有层次,有"海上盆景园"之美誉。 大沙岙海滨浴场位于南炮台山景区。大沙岙沙滩,长450米,宽400米,三面环山成凹形。沙质细腻洁净,海水澄碧,滩平浪缓。游泳时尚可在礁石嶙峋崖边拾螺捉蟹,钓鱼烹食。 大沙龙海滨浴场位于半屏西北侧,与洞头渔港码头相对,又称百步沙,水浅沙细,沙层厚达数米。滩上多贝壳,漫步沙滩伸手可拾,也可戏水踏浪。 半屏绝壁在半屏山东侧,断崖峭壁屏立于万顷波涛之旁。崖壁中截,有岩景如黑龙腾海,崖 下有龙宫门洞穴,东侧有孔雀屏。乘船绕行,可见渔翁扬帆、泥牛入海、虾将岩、八仙过海、听潮屏等众多岩石景观,船移景换。 郑成功练兵场遗址 位于大瞿岛顶峰。系清顺治年是(1644~1661),郑成功战清兵曾在此休整而开壁的操练场地。 大石滩在大瞿岛东面有一片海岸开阔的石滩,面积约0.6公顷。滩上堆满各种巨型卵石,石滩附近有宋人面壁、白龙吸水、海径天门、佛手掌、卧牛石等景观。 石佛观海为大瞿岛东海岸的一块高约10米的礁石,兀立海边,酷似一尊拱手趺坐于莲花台上观音像,正对波涛万顷东海。 鸟岛双峰岛、北摆岛、南摆岛为候鸟栖息地,夏秋间鸟类成行成队飞抵鸟岛,生育繁殖,有海鸥、白鹭、海燕、赤嘴鹭鸶等,其数量达万只以上,或成群飞翔,或扑击捕食,或吱吱鸣叫,可搅胜猎奇,可摄影作画。 佛掌峰位于大瞿岛景区,一堵高30多米的山峰在海边突兀而 立。附近有老僧接客、青蛙聚会、白象吸水等到景点。 马岙潭沙滩位于大门岛美岙村景区。长约700米,宽400米,沙质为铁板沙。港湾开阔,沙滩平坦,海水清澈。 龟岩峰位于大门镇龟岩岙山上,地处岙底村、沙岙村、石浦村三村交界。海拔335米,由两块巨石天然合成,屹立在大门岛山巅,形似向前爬行的乌龟。龟背有一潭,潭水清碧,长年不涸。两面为悬崖峭壁,南面为平地,建有寺庙。 宁海禅寺,别称“和尚寺”,位于洞头县霓屿乡长坑龙村田岙自然村,建于清末民初,黄墙青瓦,呈古朴典雅气象。 杨陈二府侯王庙位于洞头县霓屿乡正岙村,建于清末民初公元一八九五年,经老一辈祖先从永强北山引入,建造了黄墙青瓦的庙. 小荆山位于大门黄岙镇以西约2公里处,奇石林立,树木成荫,俨如海岛绿园。循石级而上,穿梭于奇石绿荫之间。令人心旷神怡。 小霓屿岛是所霓屿岛旁边的无人小岛,是霓屿乡正岙村管的。以前是正岙渔民出海打鱼住和晒鱼的地方。岛上水,也有码头,船可以停泊,到正岙码头叫一艘船到小霓屿岛和船老大说好明天早上过来接你们。到了岛上后,可以吹吹海风,看看大海,晚上可以夜炊等等! "外西湖"海上运动区 位于洞头岛北部三个屿附近海面,海面积2.8平方公里,海面平展旷阔,风平浪静,可开展帆船,帆板、摩托艇等到水上运动。湖上设有海鲜楼、卡拉OK厅、舞厅等。 望海楼望海楼建在洞头本岛最高处,海拔227米,整个景区占地140.9亩,主楼2700平方米,楼层明三暗五,高35.4米,坐北朝南。楼的三层和五层设有观景廊,登楼远望,可看到洞头的概貌,南边是洞头渔港、半屏山,东边是新老城区,西面是七座跨海大桥,北面是大海与岛屿。 一楼: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浮雕展和城市总规模型 二楼:渔船模型厅 三楼:渔区生活风俗厅 四楼:渔业生产风俗厅 望海楼是洞头标志性建筑,洞头旅游第一景,历史悠久,几经沧桑最早建于1500年前的南北朝。 特色小吃洞头有着悠久的文化背景,而在以前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岛上的人多以捕鱼为生,因此也就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以鱼为主的饮食文化,下面介绍几种: 鮸鱼丸:首先将鮸鱼骨与鮸鱼肉分离,之后将鮸鱼肉中的鱼刺分离,再将鮸鱼肉细细剁成泥状,加入淀粉以及调味料搅拌均匀,之后将锅中水烧开,左手持一汤匙,右手抓取鮸鱼泥,将右手稍微挤压,再以汤匙分离,入水汆熟即可,煮熟后的鮸鱼丸香气诱人,颜色晶莹剔透,令人胃口大开。 。敲鱼:过去都选用黄鱼来制作,而今因其价格昂贵,所以采用大的、刺少、肉厚细嫩的鲩鱼代替,其做法是先把鲩鱼对剖分成两片,拆去头、尾、脊背并去皮,先在砧板上抹上一些干淀粉,鱼片也滚上淀粉,然后放在砧板上用木棰敲烂,边敲边撒干淀粉,经常翻身防止鱼肉粘在砧板上,直至敲成薄饼大小,再用开水烫熟,过冷水漂凉,拿出对开切,再顶刀切成1—1.3厘米宽的长条状,配上火腿丝、鸡丝、肉丝、香菇丝少许,菜心几根,再加鸡汤、盐、味精、少许鸡油、绍酒精心调制,便成了滑爽、崩脆、细腻鲜甜的三丝敲鱼了。品味再三,发觉佐料中的诸般滋味已尽在其间:甜中透辣、辣里溢香、香中渗鲜、鲜里含酸、酸中有咸、咸里带甜……简直妙不可言。 猫耳朵:许多人初见这个小吃名时认为这就是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猫耳朵揪片,其实不然,这里的猫耳朵使用番薯粉加入糖等调料制成的食物,首先将番薯粉及调味料拌匀,之后加水,揉面,待面揉完,再将以芝麻白糖等做成的馅儿包入其中,捏成三角形,高度大约一厘米,下锅煮熟之后为绿色透明状,甚至可以看到面中的气泡与馅料,甚是诱人。 番薯制品洞头海岛山丘多平地少,农作物以番薯为主。番薯除加工成番薯丝、番薯片作为海岛人家常年的主食外,还能提取淀粉。把洗净去皮后的番薯搅磨成碎末,装入纱袋内压洗,把其中的淀粉挤榨入水中,然后经过沉淀、凝结、晒干,即成番薯淀粉。这种淀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溶水性强,且营养丰富,是制作鱼丸、鱼饼等的基本原料。 墨鱼饼墨鱼饼是以墨鱼内囊的精华加工而成的鱼饼类食品。墨鱼原是洞头渔场四大经济鱼类之一(另三种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是春汛的主捕鱼类,农历二三月旺发。渔谚“清明加三月节,墨鱼无处叠”,说的便是墨鱼旺发时的盛况。 墨鱼加工后晒成的干品叫螟蜅鲞,远销全国各地。剩下大量内囊,渔妇们便会选取雄墨鱼的精巢和雌墨鱼的卵巢、缠卵腺,合在一起捏碎搓拌成浓胶状,然后每次取适量在热油锅里摊煎成圆饼形,以慢火双面翻煎,待色泽微黄时取出,入笼蒸熟后晒干备用(现在大多在蒸熟冷却后入冰箱冷藏)。墨鱼饼因选料精心而营养丰富,因制作精究而色味俱佳。优质的墨鱼饼,外观微黄,入嘴后韧脆适度,鲜香盈口,很受人们喜爱。 墨鱼饼可制作多种菜肴,冷热皆宜,炒煲均可。作冷盘,只需把墨鱼饼加热后切片,即可装盘;作热炒,切片后加白菜梗、黑木耳或菜椒,色泽分明,相得益彰;如煲汤,既可与小排骨合煲,也可与花菜合煮,都鲜嫩可口。尤其是后者,洞头的花菜,茎细长,质细嫩,味微甜,与墨鱼饼共煲,那真是地道的洞头渔家菜,绝配。 番薯粉芡番薯粉芡系闽南语称谓, 以番薯粉为基本原料,属糊食类食品。 番薯粉芡的做法是 :先把番薯粉与水按比例调好搅匀成稀糊备用;再把花生、鳗鱼鲞、瘦肉等同煮,制成配料汤;然后把搅匀的番薯粉稀糊倒入配料汤中,用锅铲飞快地旋搅,直至搅熟。做成的番薯粉 芡呈糊胶状,可即食,也可待冷却后切片油煎,滋味更好。 番薯粉芡的制作,需较高的技巧,火候、配料汤的调味、旋搅力度等都需得当。其风味主要在配料汤的用料上,考究的,用墨鱼须、鳗鱼鲞、鱼籽、墨鱼饼等。 民俗风情洞头八大巧洞头八大巧,指的是:“木船用火烤,驾舟靠双脚,纸灯水上飘,动物满船跑”;“生米锅中炒,熟饭用粉包,猫耳朵下水煮,美人儿任你咬”。 前四巧是渔业生产习俗,后四巧是渔乡吃食习俗。 【木船用火烤】 游客们到岙口滩头,常会看到渔民把木船斜倾后,在船的底部燃起熊熊大火。这时你可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喊救火,渔民们是在给木船“美容”哩!木质船在海上航行一段时间后,船底会附生一些海贝如牡蛎、藤壶什么的,如果不及时清除,不但影响航速,还会腐蚀船板,后患无穷。所以每隔一定时间,渔民们会把船搁上滩头,先清掉贝类,再用火烤过,等于给船底表面涂上保护层,使海贝不易附生。 【驾舟靠双脚】 洞头县有10万亩的海涂。每当潮水退后,大片大片的海涂像黑色绸缎坦露出来。这时人们纷纷下涂,有的抓蛤蜊、捡蛏子,有的捕捉扦网拦住的鱼虾。海涂广阔,涂泥深陷,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劲。于是下海人便发明了“泥涂船”。这种小舟一米多长,80cm左右宽,既不用桨也不挂帆,只要双手紧握小舟中部的横档,一脚半蹲船内,一脚在涂泥上蹬,那小舟便快速地前进,比在泥涂上行走,不但快得多,而且省力气。所以便有“驾舟靠双脚”的说法。 【纸灯水上飘】 过去每逢农历的七月二十九,洞头各地有放流纸水灯的习俗。水灯用彩色油光纸裁成7cm×10cm大小,折糊成小碗形状,用菜油浸透的毛边纸搓成上尖下大如锥状的灯芯,粘贴在小碗当中;然后把小碗依次排列在一块块薄木板上。入夜退潮时点燃灯芯,放木板下水,纸灯便趁着潮流飘出海口,渐渐远去。这种水灯虽是纸做的,却因是油光纸,不轻易透水,所以可以在海上飘很长时间。放这种纸灯,最早是为了送走“孤魂野鬼”,后来改称“海蜇灯”,祈愿海蜇生产丰收。现在已改成民俗灯会活动娱乐项目了。放流水灯时,灯多,人更多,场面十分壮观。 【动物满船跑】 渔民一年到头在海上奔波,以海为田,以船为家,渔船不仅是生产工具,也是生活场所。可是过去的渔船上,既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报刊书籍,除了同船的伙伴,找不到别的生物,生活极为枯燥。聪明的渔民便在渔船上动起脑筋,用十二生肖和其它动物来称呼船的部位和渔具。如把船底脊最粗长的木料叫“龙骨”,船尾部和龙骨的交接处叫“虎尾”,船桅系风向标的绳索叫“牛鬃”,升降篷帆用的滑轮叫“猴头”,还有鼠桥、蛇索、狗腿、鸡旗、鹿角、龟壳等等。这么一来,拿用具也好,干活也好,叫出口的都是动物,犹如动物满船跑,不但显得亲切温馨,又便于记忆,新下船的年轻人能尽快熟悉掌握。真是凝聚了打鱼人的聪明才智啊! 以上讲的是生产方面,下面是生活方面的。 【生米锅中炒】 生的米放入锅中炒,就成“炒米”了,这种最简单方便的吃食,我们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打仗的文章中读到过,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行军,吃的是“一把炒米一把雪”。不过,在我们海岛,这种加工炒米的做法早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就有了。那时渔村穷,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没什么补品可滋养身子,有点大米算是很不错了。可熬米饭时间长,吃了又怕虚寒,于是就先把大米炒熟装罐备用,需要时倒出一些下锅熬粥,速度快,味道也好。炒熟后的大米气味挺香的,大家就把这种米叫“米香”,是产妇的专用品。现在时尚的称谓,应该归入方便食品类,叫“方便饭”了。它出现的时间可比“方便面”早多了。 【熟饭用粉包】 与生米锅中炒相反,洞头有一种特色小吃,是以煮熟的饭作馅,外面再用生粉包起来,你觉得这种制作方法巧吧?它叫“红圆”,做法是:先把糯米煮熟成饭,加进花生、芝麻、糖等佐料;另把糯米与梗米成一定比例磨成粉,掺入红的色粉加水调和揉匀,以生粉为皮熟饭为馅,包搓成半椭圆形,蒸熟备用。“红圆”的块头一般都比较大,底部直径大多在20cm左右;它主要用在喜事上,女儿出嫁头次回娘家、孩子周岁、老人祝寿、重大的佛事活动等,分送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象征圆圆满满,红红火火。这种粉包饭的吃食,比一般饭食保存的时间长,食用时可再次蒸热,也可切片油煎,甜糯可口,不粘不腻。 【猫耳朵下水煮】 这可不是真猫的耳朵噢!它是用番薯淀粉为皮,芝麻、花生、糖拌和后为馅做成的甜食,形状如猫的耳朵,故而称之。“猫耳朵”宜煮汤,烧熟后入口,外皮微韧,内馅香脆,清汤滋甜。三者相得益彰,回味悠长。一般的汤圆,远不及它。 【美人儿任你咬】 “美人儿”又叫“巧人儿”,是一种特色小吃,你可千万不要想偏了。洞头岛上讲闽南语的居民,每逢农历七月七,都要制作甜食“巧人儿”,用米粉揉合在木刻模板上印制出人和动物的形状,蒸熟后在“七夕”夜祭拜七仙女,然后再分食。这习俗源于一个传说。王母娘娘化装成乞丐下凡间查看善恶,看到财主家用糯米饭捣灰浆来砌坟墓,便上前讨吃,被财主管家一顿斥骂。王母娘娘回天庭禀告,玉皇大帝大怒,凡人如此糟蹋五谷,该严惩!下令降灾人间,寸草不长,让他们“人吃人”去!七仙女得知后也扮成乞丐下到凡间,向一打鱼老汉讨吃的,老汉把仅有的两个糠饼让给了她。七仙女咽不下这种粗食,便问:“你们用糯米饭砌坟墓,怎么反倒吃这种东西?”老汉告诉她,用糯米饭砌坟墓的是黑心的财主,天下穷人多,过的是苦日子。王母娘娘听七仙女把实情一说,知道自己偏听偏信了,可玉皇大帝的旨令又不能更改,怎么办呢?聪明的七仙女想出个好办法,和众姐妹下到凡间,教大家用米粉制作人形饼充饥。这样一来,饥荒度过了,“人吃人”的旨令也照办了。这方法多巧呀,就把这种人形饼取名“巧人儿”了。百姓感念七仙女的恩德,每年七月七,都要做“巧人儿”,还用竹篾扎成凉亭形的“七星亭”,一并祭拜七仙女,让她再次下凡间时可以遮风挡雨。“巧人儿”印制的饼有动物也有美女,你就尽管咬吧。 灯会【龙灯】 洞头的龙灯活动,始于清道光年间,已有近200年历史。制作龙灯,龙头龙尾大多以篾编纸糊彩绘而成,龙身则用布制,彩绘龙鳞。龙灯内原用蜡烛点燃,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改用干电池照明。龙灯队以龙为中心,辅以各种彩灯,也有扮古代戏剧人物的,组成浩浩荡荡的舞龙队,走乡串户,时游时舞,所到之处,观众如潮,有的家庭还焚香燃鞭炮相迎,热闹异常。 【鱼灯】 洞头的鱼灯活动历史悠久,普及面广。操闽南语的区域所扎的鱼灯,大多为写实型,按海生动物的形状,扎成各种鱼、虾、蟹、海蜇、螺贝等,大小各异,形象逼真。操温州方言的区域所扎的鱼灯,主要为神幻型,如三盘岛大岙村的神鱼灯,始于清雍正年间,以龙、虎、豹、狮、象等陆上动物的头面替代鱼头,扎连在鱼身上,色彩斑斓,神趣十足。 洞头的鱼灯,大多用竹篾扎系,纸糊彩绘而成,中间插蜡烛以照明。也有少数以铁丝扎成鱼虾轮廓再用布缝制,以期保存得长久一些。鱼灯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元宵节,其形式有单独组织鱼灯会的,也有配合龙灯、马灯、狮灯进行游舞活动的。三盘大岙村的神鱼灯,发展到30多种,按“牌九”名称来“布阵”表演,分别有元宝阵、梅花阵、吆五阵等多种阵式,表演舒展,场面活跃。 【马灯】 马灯活动从福建永春县传入。永春县建有白马寺,庙会时有马灯游艺,以纪念为当地百姓祈得甘霖解除干旱的白色神马。清乾隆年间,颜、林两姓从永春迁到洞头的小朴村,沿袭老家习俗,也建造了白马寺,举办马灯游艺。邻近的小三盘村也有马灯活动。 马灯原用篾扎纸糊而成,现已改为竹扎布缝;马头和马尾分为两部分,分别捆缚在舞马人的腰前和背后;马队原为8匹马,6匹白色,2匹胭脂色;现增至16匹,以白色为主,辅以其它色彩的马匹,再加上各式鱼灯、锣鼓队和腰鼓队,约150多人。舞动时有龙滚水、马蹄奔、五角花等多种舞阵,变化多端。马灯活动在除夕夜的称“迎春发财灯”,在元宵夜的叫“风调雨顺灯”,在八月初六配合白马寺庙会活动的叫“逢凶化吉灯”,也叫“化马平安灯”,活动后焚化祭庙。现在改用布缝后,只象征性焚化纸扎的马灯,其余的作保存,来年再用。 【水灯】 水灯又称海蜇灯,从福建泉州传入,约有200多年历史。其活动形式已在《洞头八大巧》中介绍。 【空明灯】 空明灯也从福建传入,迄今约有200多年;二十世纪20年代后经本地人改装创新,成为大型灯艺活动。空明灯高1米余,宽60cm,用有色油光纸严密折糊,不留漏缝,也不扎骨架,仅在下部预留一个小碗大的圆孔,孔口以铅丝扎成圆圈,圈上紧扎一上尖下大的铅丝三脚架,以备点燃火种。灯的下端扎一条纸带,使空明灯升空后,重心能得到固定。放灯时,把经过菜油浸泡的毛边纸叠放在三脚架上,点燃火种,待灯内空气饱和,灯即冉冉上升。空明灯放飞活动大多在广场、旷野或海港,以避开树木和线杆,由于空明灯像风筝一样飞得高,如一颗颗星星在夜空游动,看到的人多,所以受到人们喜爱。空明灯传说为诸葛亮首创,所以有的地方也写成“孔明灯”的。 【迎火鼎】 “迎火鼎”系闽南语,“迎”为游、巡;“鼎”即锅子。迎火鼎是渔村特有的与灯会一起进行的祈祥活动。 在大铁锅内盛放柴爿,以火点燃即成“火鼎”。活动时,两人抬火鼎,后随的人时而添柴,使火不致熄灭。元宵佳节,扮古代戏剧人物的戏队、各种灯彩队与火鼎队一起巡游,鼓乐相配,鞭炮助兴;游到群众门前,人们自动往火鼎添柴。火鼎象征兴旺、红火,通过迎火鼎活动,祈求吉祥、平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