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动物骨折 |
释义 | 骨折总论动物四肢伤,在室内外跃跳中占70%,其中骨折约占60%,在平时,户外运动、交通事故、训练场、打猎追物意外事故等骨折也很多见。正确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若处理不当,可以导致残疾和死亡。 定义骨质的连续性发生完全或部分性中断称骨折。 原因主因1.动物直接由外力骨折发生在外力直接的部位。如动物互打成伤、车祸撞伤等。多为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常较重。 2.间接外力 骨折距外力接触点较远。大多为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例如跳跃行走不慎扭伤时,以前后肢掌撑地(如图3-1),根据跳跃行走时上肢掌与地面所成不同角度,可发生桡骨远程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或锁骨骨折等。 (1)挤压作用 体身自高处跌下,与地面接触,如足肢部着地,外力集中作用于脊柱或跟骨等,可发生脊柱及跟骨压缩骨折。 (2)折断作用 跳跃时,如肢掌着地,通过传导(或杠杆)作用,依不同角度及各部承受力量的大小,可发生不同的上肢骨折,如桡骨下端及肱骨髁上骨折等。 (3)扭转作用 如肢体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被强力扭转,可发生骨折。如一足突然踏进坑内,体身因行进的惯性继续向前,在踝部形成扭转力量,可引起踝部骨折。 (4)肌肉收缩 肌肉强力收缩,在肌内附着处发生骨折。如追逐运动及骤然扭伤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折。 诱因1.与疾病的关系 全身及局部的疾病,可使骨结构变脆弱,较小的外力即可诱发骨折,称之为病理性骨折。 (1)全身性疾病 如软骨病、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脆骨症、骨软化症等。 (2)局部骨质病变 如骨髓炎、骨囊肿、骨肿瘤等。 2.运动过量劳损 长期、反复的直接或间接外力(如竞赛劳损),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如第二、三跖骨及胫骨或腓骨干下1/3的疲劳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3.与年龄关系 骨折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幼畜骨质韧性大而强度不足,易发生青枝骨折。老年畜骨质疏松,脆性大,加上年龄大行走协调性差易发生Colles骨折及股骨颈骨折,且骨折后不易愈合。 分类脊椎压缩性骨折、不完全骨折、横形、紏型、螺旋、粉碎性、青枝骨折、骨凹陷骨折、 嵌人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骨折类型(一)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因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 2.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二)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幼畜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 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 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 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 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 多发生在幼畜,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9.骨骺分离 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四)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五)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 1.外伤性骨折 骨结构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其特点是在发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发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六)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既是横骨折,因受肌肉强大的牵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也属不稳定骨折。 (七)依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 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动物,2~3周以内的骨折。 2.陈旧性骨折 伤后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时限并非恒定,例如幼畜肘部骨折,超过10天就很难整复。 四、骨折段的移位 (一)骨折段移位的原因 大多数骨折均有移位,其发生的因素有: 1.外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和性质。 2.肢体远侧段的重量。 3.肌肉牵拉力,此种力量经常存在,可因疼痛肌肉发生泾挛而增强。 4.运动及治疗不当。 (二)骨折段移位的类型 一般有五种不同的移位。临床上常合并存在。 侧移 成角 旋转 短缩 分离 骨折段移位的类型1.侧方移位 远侧骨折端移向侧方。一般以近端为基准,以远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 2.成角移位 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 3.旋转移位 骨折段围绕骨的纵轴而旋转。 4.分离移位 骨折段在同一纵轴上互相分离。 5.缩短移位 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骨长度因而缩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