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最红 |
释义 | 个人简介董最红,男,中共优秀党员,人大代表,浙江大学特聘讲师。196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萧山区河上镇凤坞村一户贫寒家庭,父母皆勤劳本分务农。15岁因家庭贫困辍学外出学徒;17岁到水电十二局丽水工地打工,后考入水利水电技校,毕业后任工程管理干部;1989年从丽水回到家乡,进入当地一家乡镇企业任经营管理人员;23岁和妻子创办河上镇最红酒家,1996年创立浙江最红控股集团,现任浙江最红控股集团董事长。浙江最红控股集团现为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包委副主任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五星级企业、浙江省管理创新成果示范企业、浙江省企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单位、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杭州市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杭州市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杭州市社会责任先进企业等等。2010年,公司产品荣获“杭州市名牌”产品称号,公司商标荣获“杭州市著名商标”称号。 创业之路“健康的环境可以培养健康的心境,好的心境就会养成好的习惯,而有了健康的好习惯,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和学习。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其实很少很少。董最红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健康的生活方式。长在萧山农村的他,18岁时就和老乡一起去丽水的水库工地打工谋生,干得是最苦最累的体力活。“在丽水打工的那段日子很艰苦,为了解闷,其他工友都去录像厅看片子,可我从来不去,一有空就到水电十二局的图书馆看书。”董最红说,“只有勤奋地工作和学习,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那一年,董最红在众多工友中脱颖而出,考上了水电技校,开始系统地学习水电专业及管理知识。毕业后,他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家央企的水利工程管理科干部,成为水电十二局1万多名正式工人中,惟一一名当上工程管理施工干部的农民合同工。可以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 最红集团董事长董最红先生。在他身上有着白手起家的勤奋与坚毅,在他身上有着敢为人先的激情和勇气,他是一个踏踏实实一路走来的实干者,他是一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学习者,也是一位正视自我勇于反思的思想者。2011年,他作为随行商务(经贸)团代表与胡锦涛主席、习近平主席访美、访意大利、希腊,他是浙大特聘讲师、也杭州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戴着浙江省团委发起的2010十大浙商新锐的光环,他一路走来,奋力向前。 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让董最红保持了强壮的体魄,形成了敏捷清醒的思维方式。他奉行“开卷有益”,因此什么书都看,任何学习的机会都不放过。创业初期,他硬是在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每周赶到萧山电大进修法律。之后又去复旦、清华等高校听课研习,学习成了董最红的一大生活乐趣。 创业十五年,董最红先生对于最红企业文化精髓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管理在人,育人为先。 思想有多远,脚步就能走多远。最红企业在成立之初,董最红就十分注重对于员工的培训教育。无论是六个人时的坐在拖拉机上的会议还是油毛毡车间里的探讨,到19人时请镇学校的老师来给大家教英语,学普通话直至在公司大演艺厅里全员学习企业执行力,董最红都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即便是在2008年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我们仍旧花大力气来做好干部员工队伍的培训,坚持总经理值班制,坚持每周一次的总经理及公司高层领导的集体办公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全体员工大会,坚持定期的员工肯谈会,让大家在民主融洽的氛围中来互相真诚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2、以人为本,文化领航。 最红一直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最红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精髓,以“民主”管理、“家”文化理念、“博爱”思想为三大核心。公司始终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成长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共同发展的事业平台来打造所有员工的核心价值观。“最红靠我来发展,我靠最红来发挥”现在是员工们的共识。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员工的工资福利年年增长。在公司,工作满一年以上的老员工每年都能享受一笔几百至几千元不等的老员工奖;外来员工子女在河上读书,借读费都由公司补贴;员工家庭困难我们有专项补助;员工子女求学高中及以上学业,公司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2000元不等的奖学金;夏季,我们不仅每天给员工发放清凉饮料,董最红先生还十几年如一日地在最酷热的日子里深入车间慰问,将慰问费送到每一位员工手中,与每一位员工握握手,道一声“辛苦了”;公司每年还组织一次以上全体员工的旅游,每年一次的工龄满六年老员工境外游。在节假日还组织丰富多彩的员工联欢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人员的稳定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最红集团还被评为《萧山日报》和谐企业样本。 3.感恩社会,和谐发展。 最红在自身发展中还以回报社会为企业的社会使命,在公司规模还较小的时候,最红就组织员工成立了“最红志愿队”,经常性地清洁厂区周边环境,挑土累石拓宽乡村小道,帮助村里的五保户做农活,干家务,帮扶贫困村浇筑道路等,这种有益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在河上镇“两校合一”工程中,公司一次性捐助100万元支持地方教育事业。现在公司和周边的村结成对子,共同开展党建为民活动,不仅每年拿出钱来资助村里老年人丰富文化生活,年底还出资20万元对周边企业4个村6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老党员进行慰问,创建了村企和谐良好风气的形成。08年汶川地震,董最红先生不仅以身作则,带头捐款,还积极发动公司员工为灾民募捐。集团下属最红服饰公司员工还连续工作几日,赶制一批衣物,送往灾区。董最红先生还非常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2009年董最红先生出资承办萧山区“最红杯”少儿主持人大赛,并支持组建萧山少儿广播艺术团。 董最红先生在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始终抱着感恩之心,努力以己之力回报社会。08年,董最红先生在集团董事会上力排众议,决定从集团自有资金中拿出3000万元,由政府来协调调配,作为萧山河上企业转存贷信用保证金,帮助资金困难的企业度过艰难,摆脱困境。 董最红先生还把这种先进的思想理念通过不断地实践融汇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又将实践经验总结成论文《用“M”效应理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实践研究》,这个研究成果获得了2009年浙江省企业管理创新示范成果三等奖。 董最红的健康之道董最红以讲求诚信、健康向上的企业管理理念赢得了无数赞誉。不过熟悉董最红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马术运动发烧友。不仅自己骑马、打马球,还不遗余力的将自己全家亲朋好友都发展成了骑马运动爱好者。从马球运动中,他收获的不仅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一种健康的人生理念。09年董最红还被国家马术协会评选为马球大使以及出任杭州市马术运动协会委员会主席。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董最红惊喜地发现马球运动与企业管理是相通的。打好马球需要有出色的领导才能、冷静的判断力、果断的决策力,还要有和谐的合作精神,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从创业到守业所应该具备的大将之风。“自信、谨慎、激情一样都不能少,一旦决定就放手去做。这是我做企业的信条,也是打好马球需要牢记在心的精神。” 除了骑马,他还喜欢赛车。“希望自己永远保持青春的激情,用飞驰的速度提醒自己永不落后。”他感叹道,“发动机的轰鸣声让我为之振奋,让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可以去闯。” 他经营着同样成功的婚姻及家庭。豁达、诚恳、脚踏实地、平易近人、为人低调却情感丰富,喜欢摄影、马术、法拉利,简简单单这就他,“开心果”是他朋友圈里对他最贴切评价。 1985年,还是水电十二局单位职工的他,爱上了摄影创作,他那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带着自己的相机去拍美景。他曾去过比利时,在残垣断壁间寻找让自己心动的画面;也曾一个人爬过浙江省内大大小小的奇山、挖掘掩藏在山中的奇特美景……他意气风发,单纯而执着,只想要寻找最有意境的画面,想要创作出最有感觉的作品——这样的创作灵感和冲动就算是从商之后,也没有渐渐淡忘了,他像从前一样用镜头表达自己心中的感觉。关于未来,他也在心中种下一个浪漫的梦想——带上妻子、朋友,一起去周游世界,边走边拍,边走边爱。 董最红的企业管理之见解获2009年浙江省企业管理创新示范成果三等奖 主要思想论文曾获浙江省企业管理论文三等奖 《用“M”效应理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实践研究》“M”定律:“RI、qЯ、KЯ、RЯ” v RI代表遭遇观察 v qЯ代表认同遵从 v KЯ代表抵触排斥 v RЯ代表沟通共生即和谐相处 v “RЯ”的组合恰恰如同字母“M” v “M”是“满意”这个词语第一个字“满”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在中国的文字释意中,“满意”就代表着和谐共生 。 “RI、qЯ、KЯ、RЯ”所代表的过程能很好的解释企业与社会、企业内部的怪圈现象。从企业与社会的角度讲,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每一次,每一点变化都会有上述四个不同的认识过程。 成就及荣誉2009年度浙商新锐榜年度十大新锐浙商 中国马球大使 劳动模范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包装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青年创业成长型企业创业导师 浙江省企业发展研究会特邀会长 浙江省首批和谐劳动关系特约研究员 浙江大学企业家经理人同学会江南分会副会长 浙江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 浙江大学特聘讲师 杭州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杭州国际机场服务质量十大社会监督员 杭州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 杭州市萧山区慈善总会副会长 萧山区工商联(总商会)执委 杭州市萧山区青商会副会长 萧山区尊师重道奖获得者 萧山区优秀党员 萧山星都社区第一届议事协商委员会主任 最红集团发展目标品牌文化——品牌战略之魂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 品牌需要文化锤炼,最红把创意和文化、生态及经济融合在一起。 前方,一个最红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最红品牌王国的梦想也即将吹响号角,“我将不懈努力愿成为您永远的朋友”正如一份隽永的笔迹,一笔一笔的勾勒出最红的锦绣前程,最红也在时刻为这个梦想而策马奔进,永不停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