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遇三馀 |
释义 | 董遇三馀是一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作品名称:董遇三馀 创作年代:三国时期 作品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作者:董遇 董遇简介董遇,三国时著名的学者,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纳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翻译一个叫董遇的人,字季直,性格质朴,迂腐而又好学.有人想跟着他学习,他却不肯轻易去教,说:”必须把书读够百遍.”说是书读够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跟从他学习的人说:”想学习却没有时间.”董遇说:”应该做到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由于这样,很少有跟从董遇学习的学生了. 字词解释性:秉性,天性 讷:木讷 好:喜欢 苦渴:偏义副词,偏苦。苦渴无日,相当于“苦无日”,意即苦于没有时间 岁:年 见:明白 或:有人 稍:很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