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皖农 |
释义 | 人物简介:董皖农,男,1957年4月出生安徽,南京人,自幼学习书法、篆刻,现拜于著名金石书法家言恭达先生门下,虚心求教。原本初学秦汉,再研明清诸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入室弟子、中国书画院江苏分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中国铁路书协会员。 1978年开始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书法篆刻作品,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篆刻展。出版有《奇山掌上琢》《铁笔喜耕田》等作品集。 艺术特色:董皖农兄和我,已结识了三十年了。三十年,计一万零九百五十天,皖农兄早课不辍,其勤学苦练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皖农兄是从学习隶书而开始书法艺术追求的。很多初学者大都取这一路径,或许人们觉得这是一条学习的捷径吧。其实,沿隶书的陡坡登书法的高峰,道路是坎坷而崎岖的。 我们知道,隶书是承上启下的一种书体,它从篆书发展而来,又为楷、行、草奠定了发展基础,具体的说,这种书体改变了甲骨文、金文、秦篆的转角婉通,创造出了波折和出峰两种崭新的笔法,这种笔法集中地表现在捺书和作为全字重心承托者的一横竖上。这种笔画的末尾处,将以前诸书体的向内,向右下方收敛的笔迹变为向外,向右上方挑出,从而,改变了中国文字结构和形态,丰富了中国书法点画的装饰性和表现力。 隶书发展到东汉,已经登峰造极。《文心雕龙》有云:“自后汉以来,碑碣方起。”我们现在见到的碑碣,大部分是东汉中晚期的作品,如《石门颂》、《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张千碑》、《封龙山颂》等等。在这样蔚为大观的书法巨作面前,学习故有丰富资源,创造自己面貌的隶书艺术作品,则何其难哉! 皖农兄看来是知难而进的。他的字出于汉隶,讲究中锋用笔,兼用方圆两种笔法,笔意左右开张,形成左掠右波的张力和上下紧凑、左右舒展的字貌,造成字体骨力内含,沉稳扎实而有立体感;字的间架结构严谨有度,知虚守实,计白当黑;墨法讲究枯湿浓淡相背,形成渐变的层次,色阶和对比关系;笔画粗细变化,则对比强烈,错落有致,点画间不时出现风剥雨蚀的艺术效果,使单体的字呈现苍劲的面貌,章法上规整而不拘,特别是一些百字以上的长篇书轴,谋篇布局排列谨严,特别注意照顾单体字或跌宕的差异,放荡于点画而收敛于字形,因而,显示出沉稳,郑重的审美意向。 文/毛贵民 艺术评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记得若干年前,见到一幅此内容的隶书作品,吾被其精道的用笔,雄浑的气韵所吸引。在朋友的引见下,见到了这位自称是“安徽农民”的董皖农先生。可谓是一见如故,吾又多了一位同道知己,良师益友也。皖农亦深谙书法之道,“深沉之中饱含着丰沛的柔情”,“雄浑中蕴籍着博大的气势”。故而他几十年来一直沉醉于历代碑刻、法帖之中,终练就了较为深厚的书法之功底。 皖农擅篆刻之事,始于三代,经秦历汉,法度渐备。历史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今人已不再可能完全按照“规定”的模式去“精仿”。要有创新、要有个性、要有风格,这本是印学发展的必然,也是篆刻艺术多元化的必然。可是一种流行书风、印风悄然横流,一时间可谓千姿百态。正值此时,皖农拜于著名金石书法家言恭达先生门下,虚心求教。原本初学秦汉,再研明清皖渐诸家的皖农。此刻他更是细致的梳理印学发展之经纬脉络,反复的探索,或朴茂沉雄、或凝重静穆、或浑然天成、或严于法度,,无论如何在其字形把握处理上既能体势一致,又不随意杜撰,是为参古而定法,推陈乃出新,熔百家之长,吸古今之理。方寸之间,始发于毫端,知守于刀勤,确实难能可贵,真可谓善学者也。这与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丰富的学识修养,名师的严传教诲密不可分。同时艺术更讲究其“真性、情感”,人的审美观各有不同,艺术观也因人而异。同样的人,同样的景致,而每个人的感受、悟性皆有不同。修养学识亦有高低之分。故而所得到的艺术成就亦有不同也。只有深入学习古今最为优秀的艺术精华,才能开创演绎出新的思想、新的艺术风貌。 皖农正是一位待人情真、尊师好学之人。其具有温柔敦厚谦谦君子之风,亦有至臻化境雄奇磊落之貌。不随世俗勇于进取,重传统而不被其所囿。取之精华,而化为己用的务实者、探索者。正是如此,渐而形成了浑穆安祥,出古入新,寓变化于方寸之间,藏奇崛于白朱之中的“董式”一格。 皖农的艺术所走的是一条“兼容并蓄”的道路,这条道路上并不平坦。凡成功者将是大智大勇者,将是勤奋努力者,将是善学善悟者。吾有理由相信在这条道路上,皖农将会踏踏实实、勤于笔耕、乐于刀耘,得法新进,循径探幽,必当成大器也。 文/邾耷 作品欣赏:董皖农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