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董当乡 |
释义 | 董当乡位于贵州省罗甸县东北部,距离县城20公里,东与平岩乡接壤,南连沫阳镇,西靠云干乡,北邻董架乡与平塘县。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特征,全年无霜期330天,平均气温19℃。国土面积7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39亩,其中:田面积8319亩,土面积1520亩。 地理位置全乡辖11个行政村、88个村民组、3320余户15964余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4%,具有浓厚而质朴的布依族文化生活气息。高峰、勇进、跃进、先锋等村盛产的“羊场大米”全县有名,是全县粮食主产区之一。 历史沿革董当乡在清代光绪年间,归属罗斛州判(厅)内外甲哨,设坡龙亭(今红星村、勇进村、高峰村)、宽驮半亭(今先锋村、跃进村)、罗牙亭(今罗牙村、大井村、董望村、坡木村、拉良村、梅坡村)。 1949年解放初董当乡归属第四区,1953年5月乡镇改制,设董旺乡、羊场乡、拉良乡、宽驮乡,归属第四区,1955年4月,各区称谓更改,第四区称为沫阳区。1956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设为董当乡,归属沫阳区。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0月,建立董当管理区、羊场管理区,归属沫阳公社。1962年初,恢复区级建制,董当管理区与羊场管理区合并为董当公社。同年6月,调整董当公社归属县直辖。1963年2月,调整为董当公社和羊场公社,归属沫阳区。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各区、公社、生产队相继统称革命委员会。1969年秋,调整为董当公社和羊场公社,归属沫阳区。1979年底,各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0年1月,撤公社管委会。1984年,调整为董当乡和坡共乡,归属沫阳区。1990年,董当乡和坡共乡合并为董当乡至今。 经济发展2007年底,董当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4625万元,较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产值1669.5万元,劳务输出1206.8万元,养殖业1284万元,工业产值145.2万元,第三产业85万元。完成税收3.5万元,较上年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9元,较上年增长364元,增幅22.1%。“十一五”初,省、州委将董当乡大井村列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试点”建设,乡党委、政府紧抓机遇,以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大井新农村为契机,开发好乡村旅游业,全力打造羊场优质大米和布依特色产品,力争用5—10年时间把董当建成一个具有浓郁布依民族特色,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旅游乡镇。 自然资源乡境内有融竹、水、洞于一体的省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小井风景区,共由99个溶洞群和天坑组成。景区内清澈碧绿的河水碧波荡漾、遮天蔽日的古榕树盘根错节、清翠欲滴的凤尾竹绿竹环抱、错落有致的布依族栏杆农舍古朴典雅、鬼斧神工的溶洞群景色奇特、神秘莫测的天坑妖娆幽雅、纵横交错的地下暗河喷珠吐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森硕果累累、绿毯似的草地独放异彩,数千种珍珍稀动植物繁衍生存。其中,石芽、石笋、峰林、峰丛等随处可见,可与世界著名游览胜地法国南部的伏克留兹泉相媲美,被中、法两国地质专家誉为“东方洞穴博物馆”,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区域内有近11000亩天然灌木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洞穴和岩溶泉综合开发的旅游胜地,又是洞穴探险的最佳区域,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