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D优527
释义

水稻品种。(D62A×蜀恢527),连续两年在该区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2001年区试亩产656公斤、高产600公斤以上。

基本信息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05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亲本来源:D62A×蜀恢527

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2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1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0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在长江上游平均153.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8天;在长江中下游为143.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1天。主茎叶片数17-18叶,植株松散适中,茎秆粗壮,叶色深绿,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力强;穗型中等,长粒型,后期转色好,叶鞘、颖尖紫色。株高长江上游平均114.1厘米;亩有效穗17.6万,穗长25.4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54.6粒,结实率78.8%,千粒重29.7克;长江中下游株高平均120.6厘米,亩有效穗17.8万,穗长25.7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50.2粒,结实率82.4%,千粒重30克。抗性:叶瘟2.3级(变幅1-3),穗瘟4级(变幅3-5),穗瘟损失率3.9%;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1%,长宽比3.2,垩白率43.5%,垩白度7.0%,胶稠度5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

栽培技术

产量表现

2000年参加长江流域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71.6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达极显着水平;2001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稻区试,长江上游区平均亩产611.0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8%,达极显着水平;长江中下游片区平均亩产644.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1%,达极显着水平;2001年生产试验,长江上游片区平均亩产648.3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2%,长江中下游片区平均亩产567.3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9%。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早 ,早培育多蘖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秧龄40天左右;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宽窄行插植,(5+9)×4.5寸,或5×8寸,亩基本苗9-10万;3、合理施肥,重底早追。底肥占60%,蘖肥占30%,穗肥占10%。一般亩施氮量10公斤左右,氮、磷、钾肥比例为1:0.5:0.5。4、水浆管理。浅水栽插,深水护秧,薄水分蘖,湿润灌溉,够苗晒田或晾田;5、及时防治病虫。重点防治稻蓟马、螟虫、稻苞虫及稻瘟病。

制种技术要点

1、中稻夏制,叶差6.2叶左右,宜父母本同时抽穗;2、行比2:14-16,母本株行距一般3×5寸,插双株;3、“九二O”宜在母本见穗10%开始使用,见穗40%时重喷,随后隔开再补,总剂量15-17克/亩,遵循“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施用。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4天左右,高产稳产,米质中上,中抗稻瘟病,不抗白叶枯病和稻飞虱。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安徽、上海、江苏省的长江流域(武陵山区除外)和云南、贵州省海拔1100米以下以及河南省信阳、陕西省汉中地区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8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