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莞振华路 |
释义 | 位置振华路是东莞莞城的著名老街之一,向北可直通大西路、洲面坊,向南可达莞城大桥、西城楼,周边还有旨亭街、王屋街、马齿巷、阮涌路、平定里、平乐坊等老街巷。振华路上有许多骑楼,上面住人,下面经营商铺,时至今日依然有些特色商铺在经营。作为东莞旧城区核心,这条曾经是东莞最繁华的商业街,成为了莞城老街的代名词,留给莞人许多美好的记忆。 历史1932年,东莞人刘纪文任广州市长,在当时主持广东事务的陈济棠的支持下,将这种建筑风格引进广州。随着明末清初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特别是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进一步促进了莞城商业的兴盛繁荣。其时莞城一些街道已出现商品专业一体化,比如打锡街专营锡器,卖麻街专卖黄麻,文房街主营布匹,猪仔圩专卖猪仔,其他如卖饭街、皮鞋巷、果巷、葵衣街、床街、炉街、元宝街、钉屐街、纸扎街、豆豉街、道富巷、芽菜巷、油巷等均趋于专一化。旧时的麻石街巷既狭窄又挤拥,原来的坊式房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的需要。 时任东莞县县长兼明伦堂副会长的陈达材,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与刘纪文是同窗,而且常有往来,他自然把广州的“骑楼”建筑“借回”东莞,大兴建设。从民国19年(1930年)开始规划,但因种种原因,直到1931年,才正式下令拆街巷建马路。将迎恩街、打锡街、驿前街改建为振华路。在清朝末期,振华路是由三条路组成的,从北到南分别是驿前街、打锡街、迎恩街。上个世纪30年代才合并叫振华路。今天要拆除的范围,即当年的打锡街和迎恩街。 东莞骑楼是岭南骑楼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孕育了东莞早期的商业文化,承载着近代岭南的商业与民俗文化。不少老莞人都对她感情深厚,在振华路的鼎盛时期,东莞仅有的几间大商场就有一间在振华路——运河商场。全市各镇都有人到振华路摆摊或购物。振华路上还有不少兴旺的食肆如莞城饭店、江南酒家、华侨大酒店等。这就直接带旺了振华路一带的商业发展。 经历过70多年的风雨,有部分骑楼毁于战火,部分被拆除,部分因年久失修而倒塌。2000年东莞斥资重新装饰大西路、振华路、中兴路等旧城区,维护原有街道格局,希望让骑楼成为东莞打造全国旅游名城的新亮点,令振华路重现当年的辉煌。但在2010年,因旧城改造和建设可湖路的需要,振华路上的骑楼很多已被拆或损毁,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骑楼的保护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历史文物保护问题的讨论。 拆迁直接关系振华路部分骑楼拆迁的莞城可湖路规划,日前正式获批通过。目前从市城乡规划局获悉,可湖路市政工程项目批前公示和听证会期间一共收到了3份归属该局职责范围内的意见,目前该局已经拟同意可湖路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申请。莞城方面表示,这一工程只需拆除振华路上一段24米长的骑楼。 规划中的可湖路起于可园路,穿过可园北路、振华路、平乐坊路,终于光明路。道路呈东西走向,位于现在的运河西路西北方向约130米且平行于运河西路,道路全长约950米,宽24米,建成后为区内的交通主干道。由于涉及振华路部分骑楼拆迁,可湖路的选址规划曾经颇受争议。 争议之大促成了8月24日可湖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听证会的举行。当天,18名市民听证代表出席,其中8名发言的听证代表,一致性对可湖路选址投了“反对票”。 日前,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对可湖路选址项目规划进行了最后的批后公示。《公告》对收到的具有效力的5份意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释说明。对于其中关于土地性质、征地拆迁的问题,表示不属于城乡规划局职责范围,建议向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反映。 虽然整个过程中,市民与有关政府部门存在意见分歧。不过,东莞市城乡规划局最后审查认定,莞城可湖路市政工程项目符合有关规定,拟同意其申请。这也意味着,莞城可湖路拿到了正式的规划获批“身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