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下游村 |
释义 | 东下游村隶属莱城区雪野镇,位于莱城北35公里、北距雪野镇政府1公里处。北是上游村,南接雪野水库,东边是下东峪东站村,西边是西下游村。该村现有人口409户,1204口人,耕地面积583亩。 历史沿革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雪野保·东下游村。”据村碑记载:闫姓早居,后有毕姓迁此,因在通天河下游东岸,故名东下游。 抗日战争初期,沿袭旧制,雪野镇的大部分村庄分别属于莱芜县第七区和县第八区管辖,东下游村隶属第七区管辖;1941年,莱芜划分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东下游村属于莱北县雪野区;1945年10月,三县合并,复称莱芜县;1951年3月,莱芜县改地名区为数字区,雪野区为十二区;1955年10月复称雪野区;1958年3月撤区划乡,东下游村属于上游乡;同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东下游村划归上游公社;1985年11月,上游办事处分为上游、雪野、鹿野三个乡镇,东下游村属于上游镇;2001年,上游、雪野、鹿野三个乡镇合并为雪野镇,东下游村隶属雪野镇。 战争年代东下游村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全力以赴支前,为部队送给养,抬担架,封锁消息,堵截逃兵,打扫战场,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l941年12月25日日军到东下游村一带进行扫荡,我地下党获得可靠的情报后,组织群众转移。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气急败坏,对东下游村实施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当时,全村处于一片火海之中。日本鬼子退出后,在泰安专署派出的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全村人民开展生产自救活动,重建家园,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东下游村村西有一个水月庵,庵附近有2棵银杏树和抗日烈士纪念碑,此碑是原泰山区为纪念抗日烈士而建的。碑座高2米,碑身高5米有余,刻有3000多名抗日烈士的名字。这些名字是由刘国柱、欧阳平等人刻上去的。后来遭到破坏后,由武中奇、马登一负责重刻,现纪念碑已迁至莱芜烈士陵园。 经济发展东下游村交通便利,莱明路从村西侧经过,莱章路从村东侧经过。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力地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路边经济也蒸蒸日上,镇粮所、电信局、莱北供电所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村东侧,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顺河饭店、鑫源饭店生意兴隆,店内设施齐全,服务周到,令来往客人留连忘返。 东下游村两委为解决本村人畜吃水问题,于1988年修建了自来水工程,并完善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使村民足不出户,就可喝上干净醇甜的自来水。东下游村历届村两委始终把治水作为富民兴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上,相继修建了石门子水库、花园水库、大井水库,打机井6眼。其中石门子水库储水量20万立方,同时配套了1200米左右的水渠和郑家湾扬水站和寨前扬水站,有利地促进了全村农业结构的调整。2002年,全村种植生姜200亩,生姜已成为东下游村的支柱产业。 养殖业是东下游村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养殖大户有10多户。毕延民养鱼70亩,毕传思养鸡近3000余只,效益都相当好。如今东下游村基本上家家通了电话,接了有线电视,可足不出门,便观天下事。相信,在东下游村村民勤劳双手的打扮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东下游村的明天会更灿烂。 教育状况东下游村从村干部到一般群众,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该村曾多次获得“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已考取了90多名大中专学生。蒙山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台长都是东下游村的。东下游村小学合并于上游中心小学后,该村仍通过多种途径为校园建设出资出力出策。 历史人物一、烈士英名录 毕秋德 韩成木 韩贵祚 毕明思 耿林德 张太芳 二、历任村支书 1938年9月一1942年10月 毕于桂 1944年一1957年 耿有德 1958年1月一1958年12月 韩成业 1959年1月一1959年12月 毕于亮 1960年1月一1960年12月 毕华德 1961年一1966年 毕于之 1966年5月一1982年12月 毕于之 1983年1月一1999年10月 毕龙思 1999年10月一 耿呈泉 三、历任村主任 1938年7月一1942年10月 张春元 1943年1月一1943年3月 毕于桂 1943年4月一1943年10月 韩成礼 1943年11月一1944年12月 韩玉祚 1945年1月 耿君德 1945年一1948年 耿君德 毕于之 1949年lO月一1966年5月 毕于之 韩成君 张见元 1966年5月一1976年10月 张见元 1976年10月一1987年11月 张见元 (其中毕龙思1981年1月一1982年12月) 1983年1月一1988年12月 王更仁 1989年m1990年12月 耿呈泉 1990年一D1998年 韩召松 1999年一2001年 耿呈泉 2001年一 张伍芳 四、下游之战 1947年正月二十七日,在东下游及附近地区敌我双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天早晨,由口镇来的二队国民党兵向北进犯,其先头部队已到东下游村的村东头。早已等候在这里的鲁中军区警卫二团一营的战士们,已做好了战斗准备。二连埋伏在村庄里,一连埋伏在东下游村至上游村之间约3里长的章莱路两侧,三连则分别控制周围各制高点。 这时,只听东山指挥所一声枪响,阻击战打响了。顿时,枪炮声响成一片。敌人依仗兵多武器良,首先迅速拉网把东下游村团团围住。穷凶极恶的敌人开始放火烧庄,顿时,整个村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二连官兵组织突围,因敌我悬殊,寡不抵众,除少数突出重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漫过村庄,敌人又向北进犯,这里是一连的阻击阵地。敌人刚一露面,就受到了一连战士们迎头痛击。阵地前留下了几具敌人尸体,片刻敌人组织反攻,黑压压地向阵地冲来,情况万分危急。一连控制的几个火力点猛烈射击,上级没有下达撤退命令,决不能后退。敌人的机枪子弹打起坟堆上一串串尘烟,当时任一班班长的张太芳率领全班战士面对强敌,毫无畏惧,怒目圆睁,向敌人射出一串串仇恨的子弹。战斗持续了几个钟头,凭借的坟堆快要炸平了,枪弹也已耗尽了,打退敌人几次冲锋后,敌人又组织反扑,这时他负伤了,子弹穿透了大腿,鲜血直流。面对嗷嗷叫的敌人,他果断地对战士说:“我不行了,你们快撤,我来掩护。”他握紧枪栓,两眼怒火,机枪发出吼叫,阵地前又留下了一具具敌人尸体。 下午,枪声渐停,人们抬起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附近的烈士公墓里。解放后被迁至莱芜烈士陵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