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王家柳沟村 |
释义 | 自然资源东王家柳沟村位于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驻地大场村西北3.7公里,西与西柳沟、尹柳沟相接,西北与宋家柳沟、丁家柳沟相连,东北与刘家疃交界,南与凤凰庄相望,地处柳沟洼中心,西高东低,村前有前进河(白马河上游支流)经过,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果树、蔬菜等,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18亩。 历史沿革2005年,全村共有135户,总人口415人,姓氏有王、林、程、殷、丁、陈、沈、肖、杜等,其中王、林姓最多。 解放前,群众生活很困难,是出名的佃户村,解放后全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群众生活逐步提高。改革开放后,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全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1987年人均收入570元,2005年人均收入5453元,被大场镇党委政府分别授予过“花园式村庄”、“两个文明建设先进村”荣誉称号。 大事记1944年,解放 1946年, 运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全村80多人参加支前。 1953年,成立互助组和成立初级社 1953年,成立高级社(西柳沟、东柳沟、尹柳沟、宋柳沟四村组成)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66年,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6年,由海青公社划到大场公社 1977年,由公社统一在村东挖了一个面积3000平方米,深9米的大口井,是年又把土地进行了整改,使洼地成方成片,岭地成梯田 1981年 ,全村通电,安装了电灯 1983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1992年 ,村前前进河建桥1座,村内街道桥7座 1995年,全村土地承包到户 2000年,按上了自来水 2003年 ,大片地栽速生用材林200亩。 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建国初期,粮食平均产100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350公斤,总产30万公斤,此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粮食面积减少,但单产增加到650公斤,总产保持25万公斤。第三产业:1978年村里建代销店,随后个体相继办了两个小卖部和一个卖鱼专业户,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大户相继有20户,90年以来外出打工经商逐年增加,到2005年全村共有96人打工经商。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无上学的,解放后相继办起了识字班、小学、联办中学,至今入学率达100%,办起了学前幼儿班,大中专学生25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人民生活困苦,解放后人民生活逐年提高,由于缺吃少用到生活温饱到生活富足,1978年人均收入100元左右,1987年人均收入570元,2005年人均收入5453元,全村70%按了电话和有线电视,有摩托车63辆,拖拉机61台,6辆机动车,1部轿车。 村庄建设:建国初期村民以草房、土坯房为主。1975年开始规划建设新村庄,把村街道规划成为棋盘街,1992年村内两条东西大街的排水沟建桥7座,解决了村积水问题,2000年按上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用水困难问题,1980年农户开始建大房,至今有40户盖了大房。 组织建设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46年林运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公开建立支部,沈福元、丁洪喜相继任党支部书记,1959年林景明任党支部书记,1976年林荣芬任党支部书记,1987年3月王承柱任党支部书记,2000年12月王承北任党支部书记,2004年12月王承北任党支部书记、委员王贻法、林荣本。 1992年被大场镇评为镇“五好党支部”,2005年被胶南市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建国前分别由潘兆荣、沈福元、丁洪喜相继任农救会会长或村长,建国初期丁洪喜任村长,1953年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期间林福、王承志相继任村长或大队长,1963年王承财任大队长后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7年王承柱任大队长,后为村主任,1985年6月林荣本任村主任,1998年12月王承北任村主任,2001年12月林兆伟任村主任,2004年12月林兆伟任村主任、王承北任委员、王贻法任委员兼民兵连长、林荣本兼治安主任、调解主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