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王村 |
释义 | 东王村是一个村落的名称,在我国,不同的省市地区有同名分布,他们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经济、资源分布也不同。 2、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办事处东王村(概况 所授荣誉 大事记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组织建设 人物简介) 3、山东省即墨市王村镇东王村(村庄由来 政区人口 经济发展) 1、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村庄简介东王村有200户571人,耕地面积290亩,村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村紧邻37省道和甬金高速甘霖出入口。 2004年7月越剧诞生地标志碑在我村香火祠堂前建成,又在2006年3月27日越剧100周年华诞在我村隆重举行。从此我村越剧发源地名扬四海,也成为我村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和最大的一笔无形资产。 经济发展近年来,我村个私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丝织、蔬菜二大产业,成为我村优势产业。为做好做强越剧诞生地这篇文章,该村对香火祠堂农户老屋进行收回,拆迁祠堂边老房屋,在祠堂四周进行卫生整治,落实长效保洁机制。 今后依据我村的特色,继续深化越剧诞生地这篇文章,进一步加强团结,真诚合作,朝着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2、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办事处东王村概况东王村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村,由河北枣强县王氏兄弟偕北京南门外齐氏迁此定居,以姓命村,因村西已有王家,本村遂称东王。 东王村位于滨城区政府以北6公里处,隶属市东街道办事处。西邻205国道与西王相望,北靠滨海公路与北孟家相邻,东接侯家,村南有北杨村。东王村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800米,沿205国道和滨海公路呈三角型分布,村庄占地10万平方米,全村现有耕地25公顷。 东王村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发展农、牧、渔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境内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少量蔬菜,植被覆盖率30%以上。 205国道、滨海公路交叉贯境,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投资建厂、发展商业市场的首选黄金宝地。 解放初期,全村共有68户,281人。至2000年,全村共有116户,432人。现有王、齐两姓,均为汉族。 194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197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4.2万元, 人均纯收入3800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为10∶30∶262.4。 所授荣誉该村属滨城区经济发展强村之一, 1997年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小康村”。1998年被中共滨州市委、 市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村” ;被市东街道办事处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被市东街道办事处命名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0年被市东街道办事处命名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方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 大事记1947年,王德蒲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46年,进行地改革。 1951年,土地改革结束,进行土改复查,为各农户划定成份。 1956年,成立党支部。 1962年,建立小学。 1970年,全村通电。 1971年,全村接通有线广播。 1985年,投资5万元沿205国道和滨海路交会处建起鲁东大酒店。 1991年,投资1.5万元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 1992年,东王村小学实现了“六配套”,即:校舍、操场、校门、院墙、课桌凳、厕所相配套。 1994年,沿205国道规划建设饮食服务业26户。 1995年, 根据市东办事处教育调整方案, 东王村小学并入市东办事处第二小学(毕家以西)。 1996年,投资10万元,在村内铺设柏油路1000米,并进行绿化。 1998年,投资25万元,沿205国道建钢材市场1处。 2000年,沿滨海公路规划二层商贸楼29户。 2004年,迁入新建东王钢铁市场,投资700万,容纳商户50户。 2008年,原钢铁市场再次配套升级,投资2000万兴建东王钢铁市场,占地300亩。 2009年,205国道与220国道交叉口处东王钢铁市场投入使用。 经济发展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 全村共有土地38.7公顷,其中40%左右是盐碱地,再加上落后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粮食亩产不足40公斤,皮棉亩产不足5公斤,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建国后,东王村在党的领导下于1951年开始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1954年开始创办初级社,入社农户14户,至1955年村里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所有村民已全部入社。由于农业走上了集体化道路,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1956年粮食亩产100公斤,皮棉亩产20公斤,全村农业总产值2万元左右, 每个劳动日价值0.5元,人均纯收入50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业生产陷入低谷, 各项生产指标明显下降。据统计,1960年全村农业总产值1.2万元,每个劳动日价值0.3元,人均纯收入30元。1962年后,中共中央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生产指标开始回升。1970年以后,滨县八大排灌工程相继完工使用,东王村进行了沟、路、渠综合规划建设,从而优化了水利灌溉条件,确保了20公顷土地的顺利灌溉,为稳产、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780公斤,比1978年增长480公斤。 1995年以来,畜牧养殖和渔业也有了长足发展。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万余元,创利润5万元。 第二产业 东王村建筑业历史悠久,清末时期即负盛名。当时有一名叫王德温的人,技艺超群, 参与完成过许多技术难度大、做工复杂的建筑,在当地很有名气。196 4年, 村领导为发挥村民的一技之长,组建了2个建筑队,因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优而闻名周围各乡村。 现在东王村有4个建筑队,施工范围拓展到东营、沾化等地,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收入15万元左右。 第三产业 1978年村里投资1万元在205国道东侧兴建了1处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东王饭店, 开业当年就取得良好效益,年纯收入4000元。是年村里又投资5000元,临205国道建农机维修部1个, 由于维修水平高、服务热情周到而深受客户好评,当年创利2000元。 之后,还投资5000元在国道东侧创办了1个缝纫机组,从上海购进缝纫机等设备,聘请4名技术工人,投产后年出厂服装3000件,创利5000元。 1998年又沿205国道东侧新建钢材市场1处,经过2004年,2009年多次配套升级,村委会多次大规模投资建设新钢铁市场,现如今年成交额1.75亿元,已发展成为滨州市唯一大型钢材市场,坐拥市区,辐射鲁西北地区。钢材市场的兴起带动了钢铁运输业的发展,东王村现有大型运输车辆48辆。 通过几年的摸索,村领导班子认识到要想使村民的生活尽快跨入小康水平,必须充分利用东王村紧靠205国道和滨海路的优势,大搞沿路开发,促进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1985年村里投资5万元,在205国道及滨海路交叉处建起了1处集停车、食宿于一体的鲁东大酒店, 开业当年盈利2万余元。此外,党支部、村委会审时度势,积极鼓励村民兴办个体企业,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沿205国道集饮食、服务于一体的个体户共有26家。1998年又沿205国道东侧新建钢材市场1处,经过2004年,2009年多次配套升级,村委会多次大规模投资建设新钢铁市场,现如今年成交额1.75亿元,已发展成为滨州市唯一大型钢材市场,坐拥市区,辐射鲁西北地区。钢材市场的兴起带动了钢铁运输业的发展,东王村现有大型运输车辆48辆。在滨海路北侧又新建29户商品楼房,形成了一个集饮食、贸易、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市场。至2010年底,全村从事个体经营的有116户, 其中钢材市场业主50户、饮食服务26户、汽车修理2户、运输业48户、铝合金销售1户、加油站1户、从业人员共有400余人。短短几年内,东王村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社会进步新中国建立以来,东王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村民对旧房屋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改造。 1970年以后将土坯平顶房全面更新为土坯结构的起脊瓦房。至2000年,全村100%的住户,按规划建起了砖石结构的小康新居室,户均建筑面积136平方米, 人均占有34平方米,80%以上的住户进行了高档次的装修。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进入平常百姓家。 1992年, 村委会投资1.5万元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保障了村民的身体健康。1996年投资10万元,在村内铺设6000平方米柏油公路,并进行了绿化,从根本上解决了晴天黄土扑面,雨天道路泥泞的行路难问题。 随着村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和信息产业的兴起, 至2000年底,全村户均1部程控电话,运用电脑因特网谈生意、交流信息已成新的时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大小摩托车等平均每户1辆。 东王村“两委”在大力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失时机的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现村中建有图书阅览室1处, 年订报刊杂志35种,存有政治、历史、文艺、经济、致富信息等各类图书1000余册。党员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计划生育人口学校、老年活动室配备了多种学习材料和文体活动器材,供村民阅读使用。 1995年,根据市东街道办事处对中小学调整布局、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将村办小学合并到办事处第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中还有卫生室1处,实现了小病和防疫不出村。另外应由村民负担的“三提五统”(管理费、公积金、公益金;优抚款、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管理费、修筑道路费、乡村办学费)及水费、电费、治安费、教育集资等各项费用都由村集体承担,成为名副其实的“无负担”村。现在东王村民风良好,环境优雅,老有所养, 少有所教,生活富裕,村民安居乐业。 组织建设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7年王德蒲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王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50年党组织公开后全村有党员2名。1955年成立党支部,共有党员5名。2010年全村有党员23名,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之国。1998年被滨州市委命名为争创五好党支部“先进单位” ,自1993年以来,连续8年被市东街道办事处评为“先进党支部”。自1998年以来, 连续3年被市东街道办事处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方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1997年被滨州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53年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全村农民自愿走上了互助合作道路。在互助合作组织形式经过整顿提高之后,至1956年全村农民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任大队长王德欣。1967年,东王村成立革命委员会,王德峰任主任。1986年,东王村建立村民委员会,下辖两个村民小组。第一任村委会主任王星文,现任村委会主任王之国,妇女联合会主任赵艳青,团支部书记赵艳青,计划生育协会主任王星文(兼),民兵连长、治保、调解主任王之国(兼),村民理事会主任王星文(兼)。自1996年以来,行政及经济工作连年被市东街道办事处评为先进单位。 人物简介王德温(1850~?) 人送外号“小神仙”。青年时期从师张某学习瓦工手艺。此人性格内向,善于学习研究,不耻下问,乐于助人,是较为典型的工匠人才。一生中曾参加原滨县大戏楼的修缮及其他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多种建筑物的施工。滨县大戏楼是县城一景,建筑风格独特,据说戏楼内数根圆形柱子无一根挡着观众的视线。人到中年后, 自己在东王村以西修建微型土地庙1座,占地不足4平方米,高不足3米,庙内神像、贡品等物应有尽有,庙顶饰物用煤块雕刻而成。庙建成后,因其微小和造型别具一格引得方圆数十里的群众前来观看,后来县“大老爷”也来观赏,并传唤王德温以观其人,称道“真小神仙也”。 王星平 1935年10月生, 高中文化。1951年8月在郭集赵家供销社参加工作,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已退休。 王星平自1951年8月先后在赵家和北镇供销社工作; 1955年1月至1960年3月先后调任北镇人民公社和滨县人民政府建设科任会计辅导员;1960年3月至1961年1月调淄博专署任会计辅导员; 1961至1976年7月调任惠民专署农业局公社科任农经管理员;1976年7月至1984年2月任惠民行署农业办公室副主任; 1984年至1986年9月任惠民地委农工部体制政策科科长;1986年9月至1996年3月调任惠民地区林业局任党组成员、副局长(副县级)。 王星平同志数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后在《东岳论丛》和《哲学社会科学动态》等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篇,其中获奖论文有《谈农村小商品基地建设》和《谈谈惠民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问题》。王星平在工作期间大公无私,公正廉洁,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王星和 1947年生, 1958年小学毕业,197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1年、1985年至1988年两次出任东王村党支部书记。1978年至1979年任东王村大队长。 王星和早年学习木工技术,擅长根雕。其作品有:孔雀开屏、嫦娥奔月、凤凰展翅等。作品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深受业内人士好评。 王志云 1953年5月生, 女,1977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财政学校;1985年8月至1987年8月就读于北京函授学院;1988年9月至1990年7月就读于东北财政大学;1999年7月至2001年8月就读于山东大学研究生班。 1977年7月,在滨州地区财政局参加工作,1977年至1984年5月历任滨州地区财政局科长; 1984年5月至1994年8月任滨州地区税务局科长;1994年8月至今任滨州市地税局副局长。 王志云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同志,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在省级以上刊物多次发表有关财税论文。 王星文 1954年6月生, 1963至1968年就读于本村小学,1970年毕业于毕家高小,1973年毕业于郑王联中。 1997年毕业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大专文化。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任东王村委会主任兼鲁东大酒店经理,1989年至1990年任市东街道办事处电线厂业务员。1991年1月任东王村党支部书记。 王星文同志公正廉洁, 克己奉公,顾全大局,助人为乐,自1992年以来,连续10年被市东街道办事处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3次被原滨州市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志花 1957年9月生,女,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5年3月在市东街道办事处郑王管区参加工作。 1975年至1982年3月在郑王管区任计划生育工作员;1982年调任郭集乡计划生育办公室,历任会计、统计员等职;1993年任市东街道办事处民政助理员。 王志花同志多年来辛勤工作,廉洁奉公,顾全大局,助人为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多次被区、办两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个人。1992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表彰。 王志国1963年7月生, 1979年高中毕业,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至1988年在郭集乡历任郑王管区工作员、乡政府统计员、团委副书记。1987年12月参加滨州市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1993年任东王村村委会主任至今。2007年任东王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王志国同志多年来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团结同志,公正廉洁,克己奉公,顾全大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次被市、办两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工作先进个人。 3、山东省即墨市王村镇东王村村庄由来据吴、姜诸家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吴氏、姜氏自云南迁居王村。当时村中有马、陈、车、胡、张等姓定居(后此五姓均无)。王姓应是最早建村者。明万历《莱州府志》载,王村是即墨县13乡集之一。此村历来是王村半岛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村东有东周墓群。后分成五村,按方位分为东王村、西王村、南王村、北王村、中王村。 政区人口即墨市王村镇辖村。在城东北37.5公里,王村半岛中心点,是王村镇驻地。全村有耕地面积913亩。2006年,全村共有325户,总人口为100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63人。 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415吨,经济总收入为771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291元。 4、安徽省淮北市渠沟镇东王村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东王村 邮编:235000 区号:0561 东王村又名大王店子与旁边的西王村(小王店子)隔渠相望。东王村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地处安徽省淮北市的北端,属淮河流域。北靠山东、东望江苏,西依河南,南临淮河。东王村约有350户居民,村子共分6个组。 东王村建有小学负责周边村子的教学,电话:3034554;校长:丁仰明。小学简介: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5、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顾县镇东王村村庄简介东王村位于顾县镇东南的白云岭上。据传,埋葬唐太子李弘时,先遣人员在此等候灵柩,故为等王村,后转写为东王村。该村辖6个村民组,耕地1200亩,人口1844人,党员61名,两委干部7名,交叉任职3名。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按照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务实为民的工作思路,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村内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投资4万余元完善了党员电化教育基础设施,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对党员干部进行定期培训,使支部的战斗力不断培强。 发展壮大村内经济。对村办企业四方摩托车泥瓦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集体垫资5.6万元支持种植户发展红提葡萄150余亩,梨枣、牡丹、核桃等50余亩。 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先后投资35万元,硬化街道5000米;投资30万元,打深井一眼,对饮水工程进行了改造,免除群众饮水费用;铺设地埋管道1000余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学校购置电脑15台;补贴全村群众合作医疗款1.8万元。 村容村貌改善村容村貌。购置垃圾清运车一辆,建设垃圾池19个,成立了专业环卫队伍,确保了生活垃圾的定点堆放和定时清理。对新村进行合理规划,建起了风格独特的农民新居,对村内主干道进行绿化。投资80万元,建成了5000余平方米的村中心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投资30万元,建成15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为村民创造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所授荣誉近年来,该村先后被河南省委组织部、洛阳市委、偃师市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被洛阳市、偃师市授予“文明村”、“先进行政村”等荣誉称号。 6、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东王村东王村位于三乡乡北部山区,距乡政府10公里处。全村1340人,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850亩,是三乡乡主要的烟叶生产区,群众以种植小麦、谷物、烟叶农作物为主。 东王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群众以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烟叶是该村群众主要经济作物来源,烟叶常年种植面积在1500亩以上。结合东王村的实际情况及上级部门的要求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布置,计划对该村进行以下几方面建设:1、村内通组通户道路4公里;2、在原大队部新建集村室、卫生室和连锁超市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楼一幢及其附属设施;3、建设休闲娱乐广场一个,完善配套设施建设;4、对全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对土坯房进行改造;5、建设东王南岭烟水配套设施建设。 7、山西省万荣县王显乡东王村东王村位于王显乡中部,距乡政府3公里。全村1000人,8个居民组,耕地面积2000亩,主要农产品为苹果,其次有柿子、大枣、油桃和杏等。 东王村年产苹果500万斤,主要以富士、嘎啦、乔纳金和秦观为主,是全县全市重要的苹果基地。全村实现路面硬化,建立村文化中心,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出行方式以摩托车为主,农用三轮车的普及率为100%。 8、河北省隆尧县固城镇东王村固城镇东王村位于隆尧县城北12.5千米处距离宁晋25公里,柏乡6公里,107国道10公里,现有耕地7152亩,3820人。党员94年,两委干部8人,其中支部4人,村委6人,交叉任职2人。近几年来,东王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邻居下,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要求,着力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事实上成绩。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以汽车配件业为依托,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该村通过多方筹资新上变压器14台,帮助企业解决用电问题,加快汽车配件业在东王村的发展。截止2009年全村拥有汽车配件企业20多家,各种加工设备200余台。环保铸造高炉12座,中频电炉9个,环保冲天炉8台,小型环保热风炉8台,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产量300多万吨,产值1.05亿多元,创利润1000多万元,产品包括汽车转盘、曲轴、轮毂、制动鼓、车桥等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外,还部分出口美国和东南亚等国。通过汽车配件行业协会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品档次不断提升,特色产业集群日渐明显,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500余人,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