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平渔港
释义

东平渔港旅游区

东平渔港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是全国一类群众性渔港,是广东省重点渔港之一。也是渔港旅游区发展之路。港池面积2.2平方公里,水深5.5米以上,可泊1万吨级货轮,同时还可以容纳3000艘船只,成为省内集规划及设施建设两者俱佳的先进典型,融停泊、避风、补给功能于一体的渔业后勤服务基地。

港区配套设施完善,建设有造船厂、船排厂、渔机维修厂、冰冻冰厂、水产品加工场、储油库等渔港后勤服务企业。东平捕捞技术高超,刺钓作业闻名全国,是全国著名的鱼翅生产基地,鱼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鱼翅、鱿鱼、鳝胶等海珍品驰名中外。

渔港拥有渔船549多艘,马力6.8万千瓦,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发达,渔业产量产值历来位居阳江市首位。2004年全镇海捕产量8.5万吨,产值5.9亿元,水产品流通量8400吨,交易额2013万元。是拓展水产品加工,发展水产品贸易的理想之地。

全镇辖有17个村(渔)居委会,其中9个渔委会、1个渔业公司,总面积9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0公里。全镇总人口6万多人,渔业人口1.6万人。目前,全镇拥有机动渔船549艘。其中拖网10艘、围网57艘,刺网401艘。钓业61艘、拖虾20艘、拖、回、刺、钓四种作业齐全,作业范围遍布海南、南沙、东海等渔场。刺钓业是该镇优势拳头产业,东平是全国著名的渔翅产地,渔业是东平的支柱产业。2002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7.8亿元,其中渔业生产总值52亿元,占全镇农业生产总值的70%以上。

近年来,该镇在阳江市委、政府做优做强海洋渔业的战略指导下,立足于东平渔业发展、渔港建设、渔村建设及渔区深层次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协调解决好渔业、渔民、渔村“三渔问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渔区文化建设之路,使东平逐渐成为阳江市乃至粤西有名的渔船中转站及渔货销售中心,并且成为集渔船停泊、避风、补给口岸贸易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文明渔港。

优化体制,促进渔业稳步发展,东平渔业发展,经历过辉煌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初渔业体制下放后,渔民家庭成为渔船的权益者,充分调动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东平渔船从原来的100多艘增到现在500多艘,并且渔业产量、产值连续10多年位居阳江市前列,在全省也名列前茅。但近几年来,由于各地渔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渔船的发展壮大,与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柴油、渔需品、网具成本增加、鱼价不高等,导致渔船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差、渔船亏损破产严重。从1996年开始,就有30%左右的渔船陷于破、亏损边缘。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迅速恢复渔业生产力,使渔民走出困境。近年来,该镇增加投入,优化作业布局,合理调整作业结构,制定对内调整好、对外闯出去的渔业发展战略,努力均衡捕捞、养殖、加工三元海洋渔业,现该镇的渔业发展呈均衡稳步发展的态势。

政府引导,打开技改调整作业结构的新路子,使之成为东平渔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近几年因海洋资源衰退,渔业效益走下坡路。镇政府经过深入调研,果断采取措施:一是积极引导渔民进行渔业技术改造,合理调整作业结构和作业方式,淘汰一批靠资源吃饭的渔船,使之成功转产,走出困境;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改,凸现拳头作业优势。东平是全国有名的钓鲨之乡,刺钓作业是该镇的优势拳头作业。他们在进行调整作业布局时,鼓励和引导渔民发展不伤资源、效益高的刺钓作业。至2003年底,该镇共投入500多万元,对30多艘效益差、属淘汰性质作业的围网船和10艘拖网生产渔船进行转产和技术改造。目前,该批作业渔船经济效益可观,平均每艘改造渔船年单产值可达50~60万元。

稳住传统渔场,开拓外海渔场,实现“闯出去”战略。几年来,他们在稳定南海传统渔场同时,多方联系,加强合作,每年组织批量渔船开拓南沙和东海渔场,有效地减少南海传统渔场的压力。从20世纪90年代起,该镇就开始组织渔船赴南沙进行探捕性生产,并取得成功,开省渔船赴南沙渔场生产先河。近几年,他们每年还组织30~50艘大马力刺钓船赴浙江东海渔场生产,每年创造渔业产值4000多万元,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可观。

抓好海水养殖,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养殖方式。目前,该镇海水养殖主要有网箱养殖和滩涂浅海养殖。全镇网箱养殖面积3万平方米,全镇海水养殖年产值8500万元,发展海水养殖已成为该镇渔民转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该镇致力在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上进行改进,推广单一品种向名、优、特、稀多品种,粗养向精养迈进,发展落地围网、海水流箱和高位池养殖。另外他们还加大水域农业开发力度,推进返碱田、丢荒田养殖资源开发利用,近年开发山口洋五谷围、海蓢围,目前已进入招包阶段,标志着镇海水养殖业已进入一个新台阶。增加投入,完善渔港基础设施

东平渔港发展来源

东平渔港从原来的旧港沙咀港发展而来,沙咀港属河涌型港,由于河床浅窄只能停泊小船。1975年9月采用人工筑建防波堤办法,开辟葛洲新港。经过20多年的建设,累计投人建设资金5694.7万元,使东平渔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港,发展为今天拥有1.5平方公里港池的全国一类群众性渔港。目前建成主体工程有:防波大堤7条,总长2131米,护岸堤5条,总长2352米,渔业码头4座。渔业后勤服务设施;冰厂4间,渔船机械维修9间,船排厂3间,渔船修造厂4间,渔港的硬件基础设施和后勤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根据《东平渔港总体规划》和广东省《关于加强渔港建设的议案》要求,该镇加大对渔港建设的投人,积极开展东平渔港建设大会战,下决心用5年时间(从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分期分批完成防波堤、护岸堤,水产品交易市场、港池浚深、港区绿化、渔港消防等10项基础设施建设。10项工程建设项目预算资金5200多万元,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采取“六个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镇委政府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募捐活动自筹40%资金即2080万元;县财政配套安排资金30%即1560万元;市财政配套安排资金10%即520万元;争取市挂点领导和挂点单位帮助解决10%资金即520万元。争取国家、省对口支持10%资金即520万元。目前该镇已投人180万元,建设了“三点金”航标灯工程、渔港消防设施建设工程和沿岸灯光设备建设;其他7项工程将随着资金的落实逐步完成。目前,东平渔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总体规划第一、二阶段的建设项目。随着10项工程的逐已完成落实,东平渔港的硬件基础设施将日臻完善,东平将成为一个真正安全繁荣中心渔港,成为一个可辐射粤中、粤西地区的重要渔业生产基地。特色风情,开发渔家文化旅游

随着渔业资源减少,国家渔业政策的调整,渔业生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渔港功能也呈多样化,渔港作为渔区经济发展的载体被赋予新的内容。未来渔港的发展必须是以渔港为龙头、中心镇为依托,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水产品集散与加工、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城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为一体,产业层次高、辐射动明显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阳东县委、政府和东平镇委、政府,充分认识东平渔港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方向,着眼于东平渔港丰富的滨海资源和深厚渔家文化底蕴,从2001年7月开始,以发展休闲生态旅游渔业为目标,掀起新一轮以渔家文化为主体滨海旅游开发,充分挖掘独具特色的渔家民俗风情内涵。通过对渔村和休闲渔业区设施建设,发展渔家文化旅游业,树立阳东滨海渔家文化旅游品牌。政府在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他仍然拿出2500多万元,用于休闲渔业区的建设。目前,已建成的渔家旅游文化景点有大澳渔家民俗风情展览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澳古街、商会、珍珠湾五豚山公园等。休闲生态旅游渔业发展,大大丰富了渔港的综合功能,通过整合渔港资源,使渔港成为渔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临港产业多元化,渔业产业化的支撑平台,带动面和辐射力不断扩大。未来东卒的定位将是一个以渔业为龙头,休闲旅游业为主导,渔工贸并举的开放型海滨花园城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