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孔庄 |
释义 | 东孔庄位于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待王镇以东2公里,传说春秋时,孔子驾车周游列国到此,见三个小孩在路上筑土城,孔子叫小孩让路,一个叫李聃的小孩说:“自古只有车绕城走,哪有城给车让路的道理?”孔子无言对答,只好绕道而走。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到过此地,就将这里改为孔庄。 孔庄村位于焦作市的东南端,隶属于马村区待王镇。该村东、南均于修武县毗邻,人口1500人,耕地面积1100亩,共有7个自然村民小组组成。 改革开放以来,东孔庄村村委领导一班人,本着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着力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积极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集思广意,横向发展,拟定了《以农为本,以工补农"的战略方针,大力鼓励并扶持村民搞养殖业、大面积推广塑料大棚蔬菜种植等。特别是从1991年开始,又大胆地向更深层的探索,先后筹建了东星炭素有限公司、东星粮食机械厂、东星塑编厂、东星氟化铝厂等颇具规模的工业企业。 2001年,东孔庄村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000多元。截止2001年,东孔庄村累计上缴国家税金3000万元,全村的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名列马村区前茅。 东孔庄村多年来不断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及嘉奖。93年被焦作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93年被河南省委民政厅评为河南省先进村民委员会;95-99年连续被评为焦作市先进党组织;98年被焦作市委组织部命名为明星村党支部;2000年被焦作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被省人事厅十民政厅评为先进村委会,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五好党支部;2001年被省委命名为先进党支部,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 2004年,马村区待王镇东孔庄村成为焦作市四城区“纳税第一村”。这个村年产值达1亿元,年利税20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这里实行村集体机械化耕种,家家都有摩托车、手机、小楼房;这里的村民丰衣足食,与城里人相比,思想、观念、技术一样也不落后。究竟是什么让这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一个决定,诞生一个“名企” 每个村庄在发展的道路上都会遇上几次关键的机遇,何去何从、如何把握往往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1991年,同样的挑战也摆在了东孔庄人的面前:当时的焦作市铝厂易地扩建占用了东孔庄的几百亩地,作为补偿,市铝厂一次性补偿东孔庄400万元。400万元哪!在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眼中,400万元可是巨款,村民们眼睛都盯在钱上。怎么办?分钱、存银行、办企业,三项选择摆在东孔庄人的面前。当时,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赵立金也在苦苦思索:这可是用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换来的,是村民的命根子。经过多次酝酿,最终大家决定投资办厂,让钱生钱,以工富农!一个决定产生了,一个企业也随之诞生。上什么项目?村里以前办过螺丝厂、服装厂都没有成功,不仅没产生效益,连村里多年的老本也赔光了。赵立金,这个把村里的钱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村级“老总”冷静地说:咱不能拍脑袋上项目,拍胸脯建项目,上完项目拍屁股,咱要对1500多位村民负责。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一个依靠地域优势、依靠资源优势、依靠市场优势建设碳素厂的决定在东孔庄人的脑中挥之不去,于是东星碳素厂成立了。从此,河南碳素行业的一个“名企”诞生了。 一心技改,创建一个品牌 有人说企业不技改,跟不上形势只有等死;企业搞技改,贪大求全,弄不好就会被银行的利息拖垮,也就是“找死”。东星碳素厂却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该厂摸着石头过河,靠滚雪球式的发展参与市场竞争,把当年生产规模只有5000吨的小厂不断地扩大,形成了目前5万吨的碳素生产规模。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的技改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产品从阳极碳块到阴极碳块一步步走向成功。在技改的资金方面,东孔庄这些年是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时机不成熟时,宁愿不上,也要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东孔庄在依靠自身实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走双保险甚至是多保险的技改之路,打造了“东星”这一知名品牌。2004年4月,一项投资近1亿元的阴极碳块项目又拉开了东孔庄再次创业的序幕,技改为“东星”品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心发展,追求一种境界“东孔庄有钱了,东孔庄富了,东孔庄人该享受一下了。”为避免这种可怕的想法可能给村里带来的负面影响,东孔庄致力实施“富民、富脑、富心”工程,努力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融合的一种境界。为了进一步实施“富民”工程,该村先后办起了粮机厂、纺织袋厂、化工厂,村办企业的蛋糕越做越大,村民年均纯收入由过去的500元上升到5000元,资产总额由创业初的350万元发展到如今的1亿多元。“富脑”工程是该村的又一创举。村里发放“读书津贴”,凡具有初中文化者每月补助40元,高中文化者补60元,大专、本科毕业者补助80元、100元;村里学生考上一类大学学费全报,考上二类大学学费报销一半;投资70万元新建了村小学。“富脑”工程让东孔庄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富心”工程又让东孔庄村民走上了政治文明的康庄大道。东孔庄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建立村民日常行为道德档案,实行严格的计分制,每年评选出40户五好文明家庭,并挂牌奖励;村里还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制定完善了《村民公约》、《村民基本守则》,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分解到各党小组和每个村民代表身上,并落到了实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