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华大学
释义

东华大学位于上海,系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高校,正式创建于1951年成立的华东纺织工学院(简称“华纺”),后几经中国纺织大学(1985-1999,简称“中纺”)和东华大学(1999-至今)易名至今,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至清代实业家张謇于1912年在江苏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于1960年被正式确定为中国重点高校。现为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现代纺织为特色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同时也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 计划”)高校之一和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

学校主页:

中文名:东华大学

外文名:Donghua University

简称:DHU

校训:崇德博学 励志尚实

创办时间:1951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类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

现任校长:徐明稚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主要院系: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

硕士点:67个

博士点:35个

院士:8人

特色:纺织名校,一枝独秀

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目标定位:国内一流、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

学校概况

东华大学地处中国上海,两大校区分别位于长宁区和松江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融江南园林特色与现代建筑风格为一体,集繁华与宁静、现代与古朴于一身,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东华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外语、人文、理学12个专业学院,另有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体育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学科门类覆盖工、理、管、经、文、史、哲、法、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以及材料学、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培育)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设有11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科技部正式确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华大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东华大学为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40所重点高校之一。

东华大学为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

师资力量

现在校学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6700余人,本科生近15000人,继续教育学历生5

000人,各类留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8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院士8人,10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

聘教授、讲座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跨世纪人才培

养计划”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选等20多名,上海市“领军人才”、“东方学者”、“优秀学科带头人”、“浦江”、“曙光”、“晨光”、“科技启明星”等人才计划人选80多名,有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等荣誉获得者,高级职称教师700名。

历任校长

张方佐 1951~1952年 

盛 华 1952~1957年 

温仰春 1957~1977年 

钱宝钧 1978~1984年

蒋永椿 1984~1986年 代校长

蒋永椿 1986~1990年 

周永元 1990~1994年 

邵世煌 1994~2001年 

徐明稚 2001~ 至今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朱绍中

党委副书记:王以刚、 浦解明、殷耀

校 长:徐明稚

副校长:宋立群、俞建勇、陈招应、刘春红、邱高

纪委书记:王以刚(兼)

历史沿革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古代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辟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古老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旧中国,纺织工业是最大的工业之一,并且上海是旧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和沿海主要的重要通商口岸。建国前夕,全国有18所纺织大专校系,其中6所在上海,上海纺织高等教育有私立中国纺织工程学院、交通大学纺织系、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诚孚纺织专科学校、文绮染织专科学校等6 所纺织大专校系。她们在艰苦条件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纺织技术人才,为中国甚至世界的纺织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的经济和文教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50年6月,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华东纺织管理局主持,会同上海棉纺织业同业公会,将4所分散的私立纺织院校首先合并,定名为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为了使纺织高等教育适应全国纺织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纺织工业部在教育部的同意下,委托华东纺织管理局将上海的几所纺织院系进一步调整组合,于1951年6月决定以交通大学纺织系、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等3所院系合并为基础,建立一所新的纺织工学院,定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选定上海延安西路与中山西路交叉处、在抗战期间遭日机轰炸变成废墟的原光华大学校址及附近183亩农田为新校园基地。建校初,设纺织工程、机械工程、染化工程3个系,在校学生1178人。1952年开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大调整。从1952年到1956年,先后有6所校系(外省5所,上海1所)调整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按并入时间先后,依次是:南通学院纺织科、武汉中南纺织专科学校、四川乐山技艺专科学校印染班、苏州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上海华东交通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青岛工业学院纺织系,从而使学校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纺织高等学校。经商定,所有调入校系的原毕业生,都是华东纺织工学院的校友。1954年,学校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1956年,开办夜大学,并受纺织工业部委托,开办了三年制的专科老干部班,由各省市推荐纺织工业各级领导干部来校学习。195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60年10月,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

自1951年至1966年,经15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纺织高等教育的专业体系,在校生达4000余人,教师约600人,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国重点大学。 “文革”期间,华东纺织工学院和全国高校一样,遭到一场浩劫,停课和停止招生达5年之久。1969年学校下放到上海市,1972年4月更名为上海纺织工学院。“文革”后,特别是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在思想、政治、组织、教学等方面全面拨乱反正,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原纺织系、染化系、机械系的有关专业的基础上陆续建立了自动化系、企业管理系、化纤系和社会科学部,增设了一批新专业。1979年,学校重归纺织工业部领导,1980年恢复华东纺织工学院校名。1981年,国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85年,经纺织工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

1994年11月,中国纺织总会管理干部学院(在无锡市)并入中国纺织大学。1995年9月,学校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5月通过了“211工程”可行性论证和立项审核,确定了“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管、应用艺术类学科为主,兼有理科和人文、社会类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蓝图。1997年10月31日,中国纺织总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 9月1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深化,学校正式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和上海人民政府决定将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国纺织大学。

1999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

1999年9月,国家轻工业局上海玻璃搪瓷研究所并入东华大学。

到2000年底,学校已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点。本科生年招生规模已超过3000人,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超过500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12600人。除材料学、纺织、服装、染整、机械、自动化等传统学科专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外,计算机、通信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一批高新技术和艺术类、应用理科、人文社会类学科专业也蓬勃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多科性和颇具影响的理工类高等学府。

国际视野

东华大学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实施国际化战略。已与世界100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日本服装文化学院、德国劳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名校拓展了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并与美国纽约时装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法国鲁贝国立纺织学院、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法国里昂纺织化工学院(ITECH)等十余个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流项目。从1995年开始,东华大学每年承办上海市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2004年5月成功举办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还举办了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第25届国际数据工程大会、2009美国纤维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等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凸现着学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日益活跃的国际交流新局面。同时,学校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项目,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2010年,成为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单位,为非洲国家培养纺织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东华大学从1954年开始招生外国留学生,是第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东华大学不仅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奖学金院校,而且设有东华大学“校长奖学金”以奖励表现优秀的新生和在校留学生。2002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全面负责留学生的招生、培养与管理,自此留学生教育开始呈现跳跃式发展,连续几年成为全国高校留学生规模增长最快的院校之一。2009年有来自113个国家3140名留学生,规模位于全国高校第12位。2010年,共有来自12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在校留学生总人数列全国高校第11位。

科研实力

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五”“211工程”建设被“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正式确认为“优秀”。纺织科学与工程在全国81个一级学科评估中,两度名列全国第一。2009年,在邱均平等编著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学校48个二级学科中有18个学科比上年上了一个等级,优势级别学科从9个增加到15个。在2011年国际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中,学校工程、化学、材料、物理等4个学科入围世界前1%的学科领域。依托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八年获16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010年首次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拥有了第一位973首席科学家。学校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两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9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学校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也不断提升,有效专利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2位。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特别是为我国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截止到2011年,全国已开展十三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累计授予1279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约占全部博士学位获得者的0.33%;东华大学共获得8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学位论文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十,在上海部属高校中,总数仅次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与同济大学并列第三。

重点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中心及检测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眼镜玻璃搪瓷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轻工业珠宝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

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研究中心

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研究中心

纺织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研究中心

附1:2012中国大学ESI-TOP论文排行榜10强(中国校友会网)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第一作者top论文

论文 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次数

篇数 序 次数 序 次数 序

1 清华大学 北京 192 1 18767 1 97.74 24

2 北京大学 北京 168 2 15887 2 94.57 28

3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112 3 9484 3 84.68 34

4 中山大学 广东 71 7 8829 4 124.35 8

5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02 4 7912 5 77.57 40

6 复旦大学 上海 88 5 7890 6 89.66 30

7 南京大学 江苏 64 8 7091 7 110.80 14

8 东华大学 上海 51 11 5460 8 107.06 16

9 吉林大学 吉林 49 13 4653 9 94.96 27

10 东南大学 江苏 62 9 4245 10 68.47 5 附2:2012中国大学十大科技进展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合计

1 清华大学 北京 3 18 21

2 北京大学 北京 1 17 18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9 9 18

4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 9 10

5 中南大学 湖南 0 8 8

6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 4 3 7

7 西北大学 陕西 2 2 4

复旦大学 上海 1 3 4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 0 4 4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0 3 3

东华大学 上海 0 3 3

南京大学 江苏 0 3 3

天津大学 天津 0 3 3

同济大学 上海 0 3 3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0 3 3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0 3 3

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 0 3 3

中山大学 广东 0 3 3 附3:2010年度高校获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0名 (摘自《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10)》 )

序号 学校名称 发明专利授权量(项)

1 浙江大学 1062

2 清华大学 876

3 上海交通大学 748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651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92

6 东南大学 397

7 天津大学 333

8 华中科技大学 315

9 西安交通大学 310

10 华南理工大学 306

11 东华大学 291

12 山东大学 265

13 浙江工业大学 256

14 重庆大学 256

15 北京大学 235

16 中南大学 233

17 同济大学 230

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228

19 南京大学 224

20 北京工业大学 223

21 上海大学 222

22 四川大学 218

23 北京科技大学 207

24 江南大学 198

25 大连理工大学 195

26 中国农业大学 193

27 吉林大学 190

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85

29 北京理工大学 184

30 复旦大学 168

31 北京交通大学 167

32 电子科技大学 167

33 武汉理工大学 166

34 中山大学 166

35 厦门大学 159

36 北京化工大学 157

37 南京工业大学 152

38 武汉大学 152

39 湖南大学 142

40 华东理工大学 142

41 江苏大学 140

42 西北工业大学 137

43 昆明理工大学 134

44 东北大学 127

45 南开大学 123

4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16

47 北京邮电大学 114

48 浙江理工大学 112

49 宁波大学 103

50 苏州大学 103 附4:2011年度高校获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0名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序号 学校名称 发明专利授权量

1 浙江大学 1401

2 清华大学 1166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787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9

5 上海交通大学 632

6 东南大学 499

7 华南理工大学 495

8 天津大学 452

9 重庆大学 405

10 西安交通大学 376

11 山东大学 356

12 华中科技大学 345

13 东华大学 336

14 北京大学 332

15 同济大学 328

16 北京工业大学 327

17 上海大学 317

18 浙江工业大学 313

19 四川大学 299

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287

21 中南大学 283

22 复旦大学 269

23 北京化工大学 267

24 中国农业大学 263

25 吉林大学 262

26 南京大学 246

27 江南大学 244

28 中山大学 244

29 武汉大学 237

30 北京科技大学 237

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35

32 西北工业大学 230

33 北京交通大学 230

3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29

35 电子科技大学 216

36 南京工业大学 213

37 武汉理工大学 212

38 大连理工大学 208

39 华东理工大学 207

40 陕西科技大学 201

41 北京理工大学 195

42 昆明理工大学 194

43 江苏大学 192

44 厦门大学 186

45 北京邮电大学 160

46 苏州大学 155

47 湖南大学 153

48 东北大学 150

4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47

50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45

优势专业

东华大学的优势专业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一直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服装院校有密切合作。

东华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具有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服装学与其它工程学科相互交叉的办学特色,是全国最早建立的高等院校服装类学科之一,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为国家唯一的高校服装业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级特色学科,是上海市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毕业生就业方向为服装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国内外品牌企业、高等院校、外资机构等。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服装数字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零售管理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管理、质量控制与成品检验、功能防护服装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为100%,是服装界公认的品牌专业。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的合作方覆盖纽约、巴黎、米兰、伦敦、东京五大时尚之都的世界前十名艺术院校。

除了服装设计与工程和纺织类传统学科外,东华大学在材料学,机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等学科发展势头很好。在2011年国际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中,东华大学在工程、化学、材料、物理等4个学科入围世界前1%的

人才培养

学校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崇德博学、砺志尚实”为校训,推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和严谨求实的教学管理,面向全球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专门人才。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个性化教育”;并在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1至2年后可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我校艺术类招生享有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同等的自主权,并获得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试点。2007年,学校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入选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特色专业项目8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0项。学校首批试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之一,纺织工程、材料工程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近年来,学校有7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获得提名,优博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31位。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全国模特大赛、上海市发明创造三枪杯竞赛等重大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毕业生就业状况态势良好,2009年,在麦可思全国211院校就业能力排名中,东华大学名列第25位,同时在全国211院校薪资排名中也位列25位。并荣获当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杰出校友

程正迪: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81和1985年先后获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前身)化学纤维系硕士和美国RENSSELAER理工学院(RPI)化学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高分子物理学家Bernhard Wunderlich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国内多所大学或研究所客座和顾问教授。曾获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1991)、美国物理学会JOHN H. DILLON奖章(1995)、北美热分析学 METTLER-TOLEDO奖(1999)等多项奖励。现为AKRON大学Robert C. Musson & Trustees 讲座教授和高分子科学系主任、《Polymer》杂志北美资深主编、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长江讲座教授。

周翔: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9月生于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前身)染化系。先后任中国纺织大学化学工程系副主任、主任、中国纺织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周立功:毕业于东华大学自动化及计算机系,高级工程师,中国单片机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大学讲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与现场总线,目前正在从事80C51、ARM与Nios II等软核SoC的研究与开发。1994年11月创办了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除担任董事长与总经理之外,还继续从事实际的技术开发工作并任首席系统设计师和软件架构师,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推广及其产业化工作。

何吉欢: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应用力学学科研究员、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荣获首届“科学前沿——中国卓越研究奖”(何教授2005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上发表的论文“Homotopy Perturbation Method for Bifurcation of Nonlinear Problems”由于引用174次的被引数量而荣获该奖项)。汤森路透选出的2009年度全球12大最“红”的科学研究员,唯一入选的华人教授。根据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分析,在1997年1月1日 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何教授在该领域的21篇文章被引用次数达306次。此外,他在工程学领域发表的25篇文章被引用次数达881次,在材料科学领域的16篇文章被引用次数达87次。根据Web of Science的统计何吉欢教授迄今被收录137篇文章,总共被引用次数达3913次!

何鸣元:中科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 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李绥:上海爱登堡电梯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爱登堡公司是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服务诚信(AAA级)先进单位。公司拥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产品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被市科委列为上海市重点新产品。上海爱登堡电梯有限公司与德国KEB、英国CT、德国爱登堡、德国穆勒、德国阿尔法等欧洲著名厂商展开全面合作,专业从事高科技、数字化电梯的研究与开发,是世界电梯无机房、无齿轮高科技应用领域内的创导者。

厉无畏:全国政协副主席,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梅自强: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工程科技专家。1929年4月出生于江苏常州。国家纺织工业局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工,兼任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郜宏:华腾地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东华大学纺织工程本科专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华腾地毯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居全国前列,市场销售网络遍布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华腾地毯的产品品质通过了美国和欧洲最严格的评审、检测和认证,并因此畅通无阻的远销海内外。产业园现已聚集了近10家地毯相关厂商,公司目标是建设中国最大的地毯产业集群。

郝建秀:女,汉族,1935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参加工作,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棉织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1年至1982年纺织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至1987年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处书记。1987年至199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正部长级)。1998年至2001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正部长级)。2001年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吴文英:1963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1983年3月调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93年任中国纺织总会会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国仪征化纤集团董事长等职。1998年3月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丁晓东,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博士,教授。1986年8月至1988年7月攻读于中国纺织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88年8月至2000年12月任职于中国纺织大学,曾先后担任基础部党总支副书记、信息学院副院长等职务;1996年9月至2003年3月攻读于东华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0年12月任东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2000年12月至2007年11月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处长; 2007年11月起任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曾兼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产学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实验室管理研究会秘书长;“实验研究与探索”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电路设计竞赛上海组委会副主任等职。

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家。1977年毕业于上海纺织学院(现东华大学),后1981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198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华中工学院工作。

黄关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现任民建上海市委主委、民建中央副主委,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1963年1月与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毕业。1992年调中国纺织机械厂(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厂长、总经理、董事长。1994年后任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顾问。1997年六月至今任民建上海市委主委。1998年至今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97年11月至今任民建中央副主席。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唐葵:在中国东华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了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方源资本总裁 (淡马锡控股前高级董事总经理,美国高盛集团前董事总经理)。方源资本是专注中国市场的最大私募投资基金之一,其特点是全部由中国本土人才管理和决策的国际资本。2000–2002年期间,唐先生出任高盛直接投资部执行董事一职,其后被任命为高盛亚洲区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主管电讯、传媒和科技领域的投资银行业务。他现任上海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创业投资协会董事,中国2005委员会理事。

王天凯:东华大学化纤专业69届毕业校友。2000年,他出任中石油等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2003年,转任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于次年兼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2008年任中国工业协会副会长,党委副书记。

周永元:1958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原华东纺织工学院副院长,中国纺织大学副校长和校长。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纺织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技术顾问、上海服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邱冠雄:1962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曾任天津纺织工学院院长、天津工业大学校长。

谭茀芸:全国妇联第五届副主席。上海市人,汉族,现任杨谭顾问公司和杨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959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获纺织机械学士学位。1983年在上海市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上海市妇联主任,同年被推选为第五届全国妇联副主席。1985至1991年,调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助理兼经济部部长、经济工作小组副组长和妇女工作小组组长。自1992年与杨振汉先生共同组建杨谭顾问公司和华贤有限公司等企业,任董事总经理。目前兼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分会副会长和中国纺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妇女干部学校顾问教授,兼任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上海市妇联执行委员、上海市女工程师联谊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永久会员、福建省海外妇女联谊会副会长以及上海市海外联谊会理事、广东省海外联谊会理事和广州市公关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王锦萍 :原中国纺织大学宣传副部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贝聿泷:东华大学纺化61届毕业,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集团-恒天集团董事长 东华大学顾问教授。

李新贵:东华大学材料85研究生毕业,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199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为同济大学材料化学所所长。同济大学材料化学所所长和东华大学纤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理事。

沈光明:1989年东华大学管理系研究生毕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1994-1999年任浙江省外经贸厅处长、1999-2001年任海宁市副市长,现任浙江荣大集团监事、投资部经理,浙江荣大国际货运公司董事长。

朱勇:东华大学纺专机械83届毕业,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上海纺织控股 ( 集团 ) 公司副总裁、总裁,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董事、总裁、党委副书记,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克强:东华大学纺化79研究生毕业,武汉科技工学院院长。

徐佩莉:浙江绍兴人,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1977年1月 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化纤自动化及自动装置专业。现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女性人才研究中心主任。

曹成生:通纺50届校友,香港格致机械有限公司董事 原东华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中国纺织大学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黄茂福:民盟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任民盟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英国染色家及颜料家学会会员,上海纺织工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出版社编委会委员等职。曾任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副校长。

端小平:中国纺织大学化纤91届校友,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秘书长。

董炳根:华东纺织工学院纺机74届毕业。深圳华联发展集团董事长 东华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

朱晓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中国纺织大学电气自动化学士和工业管理硕士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及兼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国际管理学会(IAM)会员。

郜林:毕业于东华大学管理学院04届。现中国国家队主力前锋,广州恒大队主力前锋,2010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金靴奖得主。

排名

《世界经理人》周刊评选的“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2008年位列全国15位,居上海第2位,2009 年位列全国第14,居上海第3;2010年全国位列全国12,居上海第2位;

2009年,在麦可思全国211院校就业能力排名中,东华大学名列第25位;

2009年,在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中,列教育部直属高校第15位;

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挑大学选专业-2011志愿填报指南》中

"2011中国大学工学100强"位居全国第25名,居上海第4位;

"2011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全国第36名,居上海第4位;

"2011大学专利排名100强" 全国第25位,居上海第4位;

"211工程大学教师综合效率排名" 全国第7位;

"中国大学教师效率100强"全国第35位, 居上海第5位;

"2011中国华东地区大学师生科研效率排名"第9名;

"中国大学高端成果100强"全国第37位;

"211工程大学教师人均综合效率排名"位居全国第6名;

"2011中国大学科技奖排行榜" 全国第28名,居上海第4位;

2011年,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THE QS)“世界亚洲大学排名榜”中,列全亚洲第151,列中国大陆高校第26位;

2012年,中国校友会全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排名第43位;

2012年,在武书连的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全国排行第50位。

参考资料

1.数据真实性验证 

2.东华大学内容参考 

3.东华大学参考出处 

4.东华大学内容参考 

扩展阅读:

1

东华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dhu.edu.cn/

开放分类:
教育大学高校211工程上海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34次
最近更新:2012-05-18
创建者:xiaohui293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铿锵侠 

辛勤贡献者:

ideamaster 展开

1550911 展开

yjy_qwj 展开

tingle198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