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风村 |
释义 | 1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齐家务乡行政村东风村位于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齐家务乡,位于乡政府驻地齐家务乡西南3公里,二0五国道以西3公里,李杜路以北位置。 ◎ 简介东风村全村150户,603人。该村总耕地面积1401亩,主要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粮食产量在257吨左右。 东风村是远近闻名的五金配件专业村,全村共有小五金企业42家,主要生产纺织配件、汽车玻璃升降器、弹簧等,产品销往全国20个省市。 ◎ 社会发展该村社会综合治理方面成绩突出。成立了民事调委会,使村上的矛盾纠纷全部能够解决在萌芽状态。村庄生产生活秩序良好,多年来未发生一起恶性事件。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村两委认真宣传贯彻《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了村规民约,全村没有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群众在工作生产之余,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文娱活动。特别是逢年过节场面更加热闹。村上又组织群众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农业科学等知识提高他们的自身水平。 2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行政村东风村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南部,属王江泾镇双桥片,距嘉兴市区与王江泾镇区都在5公里左右。村域东面与双桥村接壤 。北面与范滩村。虹阳寻相邻,南面与宇四浜村。金鱼桥村相 连,西面。西南面靠紧虹南村。沈家桥村。村域总面积510.9公顷。 村域内无主干公路穿越,对外交通较为不便,现状以5米宽主干村道向东经双桥村与07省道连接。向北经范滩村与虹阳公路连接实现对外交通,主干村道从村域南部。西部和北部呈“C”字型穿越全村大部分用地。 3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行政村农业部“生态家园”示范村——东风村位于袁花镇北部,距市区东南10公里,01省道之北3公里,硖尖线在村中部南北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土地总面积5130亩,23个自然小组,726户,常住人口2755人。东风村是浙江省卫生村,嘉兴市卫生村、海宁市文明村、海宁市绿化示范村。全村基本以传统农业为主,果树、苗木、特种养殖为副。主要产业是灯泡、袜子等。 4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原香炉山村,五爪龙村合二为一,现改名为东风村,地处峰山足下,村委会距离镇政府2.6公里,现已硬化路面,东与峰山村交界,南与火燃村交界,西与埠上村交界,北与霞峰村交界,全村范围约32.82公里,山地面积为3480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779亩,共有22个村民小组,拥有农业人口2216人,农户共计605户,其中劳动力1208人。 东风村(香炉山村、五爪龙村),村地名取于清朝初期,香炉山此地点名称是根据地型而取真象一座香炉,坐落在半山腰间,有二座水库(中龙水库、米筛坑水库)其中有好几处有瀑布,另有狮子崖,撑腰石等许多开发的旅游景点。东风村处在大峰山足下,还有一大批半丘陵地带,山地肥沃具有开发价值,可开发千亩以上的果业基地。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农民爱好种养业,开发兴业。 5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寅街镇行政村该行政村隶属弥渡县寅街镇,地处寅街镇北边,距寅街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寅街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9公里。东邻武邑,南邻寅街,西邻勤劳,北邻大庄。辖8个自然村等2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014户,有乡村人口7870人,其中农业人口7870人,劳动力44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800人。 全村国土面积8.7平方公里,海拔1658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43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大蒜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784亩,人均耕地0.48 亩,林地4517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24.2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6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新营盘乡行政村该行政村隶属宁蒗彝族自治县新营盘,地处新营盘乡南边,距新营盘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15公里。东邻烂泥箐,南邻新营盘,西邻大兴,北邻大兴。辖拉巴河、百枝树、解放村等11个自然村。现有农户746户,有乡村人口3441人,其中农业人口3441人,劳动力161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21人。 全村国土面积19.67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年平均气温11 ℃,年降水量1750毫米,适合种植豆类薯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7919 亩,人均耕地2.3 亩,林地1676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4.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9.8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玉米豆类荞麦为主。 7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镇行政村原称黄墩,为黄姓人拴马墩处而得名。1967年,由本省沂水县马车岭移民至此,取吉祥意,称东风村。原属小埠乡,后小埠乡改名十里乡,现十里乡并入郯城镇,故称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东风村。 全村人口约400人,汉族为主,为全县的小康村之一,主要街道实现了硬化,街道两旁安装了路灯。收入以种植业、运输业为主。 8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上油岗乡行政村该村隶属河南省唯一直属县,潢川县边界,紧邻淮滨县,是上油岗乡的一个下属村,1991年之前属临近的唐楼村管辖,1991中旬划分出来,取名东风村,距上油岗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上油岗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城约25公里。京九铁路横穿村内,11个村民小组,农户178户,约3518人,以农业种植水稻小麦为主,从一个县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县先进农业村。 9 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时村镇行政村时村镇东风村地处是时村集北侧,占集市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横跨奎河两岸,由东风、梁桥、大桥三个自然庄组成,耕地面积3675亩,现有人口4492人,13个村民组,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3人,是埇桥区第三批选派村。建有全省第一家村级党员关爱中心,村集体经济积累已达近百万元。两年来,先后被评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全省平安村、全市美德在农户示范村、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全民创业先进村、全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及全区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 东风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宿州市百年老街—北横街位于该村,民风厚重,人情质朴,旅游开发前景广阔,近期该村提出“一抓种、二抓养、三抓融资建超市、办工厂,发展旅游奔小康”战略方针。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先后筹资百万元修建两千米长十米宽水泥街面、四公里长四米宽水泥环村路,争取并建成国家投资120万元自来水工程项目、18万元发改委百米深井项目,在时村中学门前建起由40多家村民参加的东风夜市中心,形成时村特色小吃一条街,筹资50万元重铺加高2400平米时村商城西侧水泥菜市街,安装玻璃钢瓦大棚,布置200个经营摊位,不断提高集镇品位。 东风村十分重视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双述双评双承诺双公开等十几项制度,规定村两委成员每月集中学习两次,每周与班子成员思想沟通,增强村干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意识,使村干部成为群众贴心人,致富路上的领头雁。通过安排42名党员成立治安巡逻、全程代理、红白理事、防汛抗旱等11支党员义务服务队,免费全方位为百姓服务。通过划分六大党员责任区,由5名领导干部包人、9名村干部包组、6名致富党员包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受到广大干群一致称赞。 10 山东省胶南市六汪镇行政村东风村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北1.7公里, 胶河西岸,地势以平原为主,水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瓜菜种植专业村。村域东西1.8公里,南北1.5公里,全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5亩。该村位于胶南、诸城、胶州三市交界处,向南4公里是泰薛省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据记载,明末赵姓由现在胶州市里岔迁至此地,起名为东龙王庙,1964年改名为东风村。该村现有住户200户,人口680人,除赵姓外,还有陈姓、管姓、高姓、周姓、刘姓等居民。 东风村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解放以前,因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方式原始,人们生活比较困苦。解放以后,该村农业生产逐渐发展,并相继兴办了工业、副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该村现有油料加工厂15家,日加工油料4万余斤,是远近有名的油料加工专业村。油料加工又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该村现有大小运输车辆100余台,个体运输已成为该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近几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车辆运输、油料加工、畜牧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一系列的增收项目,使该村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688元。 11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乡行政村东风村地处崇信县北部塬区,北距312国道仅6公里,西距县城25公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崇信县万亩苹果基地的主产地之一。现有果园面积800多亩,挂果面积500多亩,年产优质果品110万吨。畜牧业发达。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已建成草畜专业村,商贸和牲畜产品交易市场活跃,牲畜交易专业市场是崇信县重点畜产品交易基地之一,集日成交商品肉牛近100头、羊200多只,猪260头。 近年来,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做大做强。成立了劳务信息中心,采取提供信息、培训农民技术工以及亲友帮带等方式输出剩余劳动力。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外出务工人员遍布兰州、新疆、银川、北京等地,年实现经济收入500多万元。近年来把林果、草畜两大产业发展作为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的主要环节来抓,树立了“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重点突出了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建设和以肉牛育肥、奶牛养殖的草畜产业开发,建成了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和绿色奶源基地,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强化树立科技兴农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使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该村以新农村示范乡建设为统揽,坚持走林果、草畜、民营经济、基础建设四条发展道路,建设两大基地(即:草畜产业基地、无公害苹果基地),稳步推进四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巩固两个新农村建设成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建设小康东风、和谐东风、魅力东风。 12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行政村东风村是娄桥街道的东大门,西邻高新园区,瓯海大道穿村而过,总面积3平方公里,建有一个占地300多亩的综合工业区,汇集家电、电子、鞋革、眼镜、五金等企业210家,年产值4.5亿元,是娄桥街道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重要区域。全村412户人家,村民1647人,加上外来人口近1.5万人。近几年来,我村两委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新农村村建设的号召,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在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先后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文明村等荣誉。 13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常安镇行政村东风村位于常安镇最西端,由滚龙坞自然村、金岗坞自然村、黄金自然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至大田村、南至五胜村、西至桐庐县、北到幸福村,常桐线沿境而过。全村有住户520户,人口1830人。全村有耕地1200亩,山地400亩。村民小组11个,村民代表35人。正式党员65人,预备党员1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东风村村民有60%以上以外出劳力务工为主,20%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8160元。 村里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全村道路已基本硬化,部分池塘已砌石护岸,规模化农业生产已基本成型。2006年,投入56万元进行低产畈改造。2007年,抓住中心村整治的契机,陆续投资改造和新建了老年活动室、健身广场、篮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2008年,再投入150万元建设饮用自来水工程建设。东风村正在向全面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农村的目标前进。 14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槐坎乡行政村地理位置:东风村地处长兴县槐坎乡西北部,东靠温塘苏浙军区纪念馆,西临著名的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所在的仰峰,往南紧邻乡政府,北接白岘乡。 交通状况:东风村交通便利,10省道与村主要道路连接。村庄呈玉带状,分布在新东线两侧。 人口与面积: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区域面积7.29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7个自然村,16个承包组,农户556户,人口1442人,山林总面积6900亩,耕地面积1138亩。 经济发展:全村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11890元,集体收入13万元。全村拥有个、私、民营经济20余家,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在外经营汽配店为主和创办家庭工厂,以及工资性收入和山林收入。 村庄建设:东风村在示范村创建上,近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552.5余万元,新建了村办公大楼,完善了农民公园、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重点加强了村庄道路硬化和涧滩砌帮,同时又新建了篮球场。并在今年解决了两项民生问题即饮水工程和林道改建的完成。目前已成为集文化、旅游、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村庄。 自然条件:东风村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光协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走进东风村山区,碧水酽酽,竹海涛涛,使人陶然忘归。 旅游资源:全村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紧临我村,东风水库水质清澈,湖岸绿树成荫,是散心、休闲、垂钓的良好去处。 15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飞云镇行政村东风村是瑞安市飞云镇交通便利,经济快速发展的村.全村1014户,人口3017人,其中外来人口2367人.全村耕地面积89.2亩.村小组9人.近年来.东风村发展各业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全村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管理健全,村民遵纪守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良好。村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蓄势待发,迎接东风村经济社会的巨大腾飞。 16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行政村东风村位于南阳镇中部,东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东为南阳村,南为赭东村,距西北方向的南阳镇钱塘江观潮城仅3公里,北靠南阳横湾。全村有耕地1680亩,2007年底止共464户,1643人,设12个村民小组。 东风村原名陈家园村,其土地在古代位于钱塘江北岸,属海宁县,约于明末清初钱塘江江道变迁,移到钱塘江南岸,村民多由海宁县南沙农民迁居到此。建国初属赭东乡,为3村,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赭三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初属红旗公社,1959年属瓜沥公社赭东管理区赭东生产队,1961年属赭山公社,建陈家园大队,后改名为东风大队,1984年建立村民委员会,属赭山乡,1992年起属南阳镇。 村农业在计划经济时,以种植络麻、棉花为主;改革开放以后,主体农业为春粮、油菜、水稻;经济作物有蔬菜、大豆、胡瓜、辣椒、花生、玉米、甘蔗等;养殖业种类有生猪、家禽、鱼类、蟹等;种植类有苗木等。 村区工业有轻纺、建材、机械、伞业、卫浴等门类,全村村民以务工为主,另有部分村民从事建筑、交通运输、商贸和其他第三产业。2007年全村工农业产值2.3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1477元。 17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贤庠镇行政村东风村位于贤庠西南盛宁线边1.5公里处,距贤庠镇2公里,距丹城镇16公里,距宁波市区6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东风村在2003年县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马岙、路下庄、张家岙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当时象山东风集团在三村的北面征四十多亩土地,并建了三座大面积厂房。东风集团为使企业取得与当地落点村同一名称,并经该三村同意,决定合并成新村,名为“东风村”。 18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安龙堡乡行政村◎ 村情概况东风村隶属于安龙堡乡安龙堡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安龙堡乡西边,距离村委会5.5公里,距离乡政府5.8公里。国土面积4.71亩,海拔1960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981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149亩,其中人均耕地1.8亩;有林地68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截至2007年底,有农户24户,有乡村人口85人,其中农业人口83人,劳动力6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0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截至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49亩(其中:田36亩,地113亩),人均耕地1.8亩,主要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等作物;拥有林地68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4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亩;草地82亩;其他面积32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24户通自来水,有2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1.67%)。有24户通电,有1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2.5%和7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45.83%和33.33%)。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4辆。 全村建有小水窖56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7亩,有效灌溉率为44.9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1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万元,占总收入的55.2%;畜牧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36.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0头,肉牛30头,肉羊100头);林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工资性收入0.1万元,占总收入的0.6%。农民人均纯收入119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4.48%),在省内务工2人。 ◎ 人口卫生截至2007年底,该村有农户24户,乡村人口85人,其中男性48人,女性37人。其中农业人口83人,劳动力60人。该村以彝族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81人,汉族2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9人,参合率 93%。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6公里,距离乡卫生院6公里。该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8户,占农户总数的75%。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安龙堡中心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安龙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5公里,距离中学5公里。截至2007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人,其中小学生7人,中学生2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10.8亩。已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有固定资产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 19 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大地基乡行政村东风村隶属于大地基乡者力村委会 ,属于山区。位于大地基乡东南边,距离 村委会10 公里,距离乡政府21公里,。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81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包谷、小麦、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84.1亩,其中人均耕地1.12亩;有林地207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8户,有乡村人口75人,其中农业人口75人,劳动力5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8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0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20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行政村东风村,俗名称:上下别。地处麻布岗镇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寒冷,距麻布岗约 16 公里。 东风公路在三号桥直通上下别,四面高山峻岭。东风村具有独特的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它群山环绕,层峦迭嶂,奇峰耸立,是个典型的丘陵地。 东风村是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林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东风村是麻布岗镇四大苗竹基地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大片郁郁葱葱的苗竹。漫山遍野都是笔直的苗竹,如同一排排整齐的绿色军装。绿色的苗竹不仅能装扮家园,而且是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农村生活中扮演着多重不同的角色,竹子可以用来织箩、簸箕、斗笠、竹木家私、造纸等。 苗竹的大量种植,缘于南宋的造纸业,到现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物换星移,早已物是人非,而唯有这苗竹,却在时光的流逝中亦加的葱郁。这里生产的纸质光滑、细嫩,色泽洁白,誉称为“玉扣纸”,是书写文献、奏章、印刷线装书的佳品,据资料介绍,这种“玉扣纸”在当时还远销东南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这宁静的小山村。苗竹的经济价值也不断被村民们所发现与利用。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开发了笋、竹产品,组织实施“竹业兴乡”的策略,引导村民“把山当田耕,把竹当粮种”的经济发展措施。 东风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的地理位置,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在村中间的河道上悄然流过汨汨碧水,穿行在富州、虎头等河道上。 山好,水好,养育出来的人们更好!在东风村,父老乡亲不论贫穷与富贵,永远守护着脚下的土地,选择这与自然相亲近的家园,虔诚地祈祷在时光长廊里长成繁茂的绿叶林木。父老乡亲选择了河流山谷,经久的童话在泉水中流淌,将生命化成写满希望的十字,带着蝉鸣悬挂在小村的上空;他们祖祖辈辈站立在家乡的肩头,仰首眺望未来,渴望粮囤和票子溢满,高扬的信念,在蓝天之下闪烁着恒久的辉煌! 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相信东风村的村民, 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山窝窝里的产品能够走出去,销往各地 ;让外面的人们走进来,把先进的科技带进来,发展的春风将永驻在每个拥有梦想的乡亲们心中! 东风村原林生态保持良好,是旅游避暑之佳境。东风村不仅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水资源也是相当丰富。当地的企业家还因地制宜,建立起了小水电站,为村民们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 东风村以盛产纸、冬笋、笋干、竹帘、木耳、香菇等绿色农家特色产品而著称。 通向镇里的黄泥公路,结束了它百年的孤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新的水泥公路于2006年元月26日竣工。实现了村民们的夙愿,从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对今后东风村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刚竣工的水泥公路在山底下顺着河流的方向沿伸,它将是东风村与外界商业往来的交通要道。 河两岸的稻田,在清泉的滋润下,每年产量都很高。村民在河岸边安居乐业,看着源远流长的河流,不由自主地让人联想到: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东风村三大景观:其一,云寨瀑布,是东风村最为神奇壮观的主景,也是东风村河道里最雄伟壮丽的乐章,它从50多米之高的上空飞流直下,跃落整整一条河的热枕。云寨瀑布水量丰沛,气韵万千,在瀑布的上空水气飘然,若是置身其中,如入仙境。如果逢适当的阳光照射,还会形成五彩缤纷的彩虹景观。其二,奇岩怪石的吊蓝奇观—吊里寨,也是人们神往的佳境。潭中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难道是王母的仙镜碎于此吗?四周山崖俏立绝壁,林草苍翠,郁郁葱葱!其三,最吸引孩子们游泳的地方 --- 斋公潭 !位于东风村中央,此潭风光秀丽,空气清新自然,瀑布从高崖上疾驰而下如同一首豪放派的长诗,如痴如醉。潭水清如明镜,美如神话。 东风村峰峦叠翠,峡谷幽深,遍布溪泉,是人类天然的园林。东风村一年四季以神奇壮观而又柔和秀美的诱人风采,笑迎远道而来的访客! 21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霖磐镇行政村◎ 基本概况揭东县霖磐镇东风行政村,由广美村和玉蓝村二个自然村组成,位于霖磐镇中部,北连镇区,东与德南村、南与桂东桂西村、西与东洲村接壤。镇道霖桂线和玉蓝大道纵贯全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千人。 ◎ 文化传统东风村拥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胜地。历经二百八十年的玉篮村夏氏宗祠,依然金碧辉煌,尽显显潮汕大古建筑之风貌,是世人瞩目之胜地,风华永扬。座落于广美村上围之天主教堂,气势雄伟,是传播宗教信仰自由,教导教友爱教爱国爱民,乡里和睦之宗教胜地。 ◎ 发展状况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积极开展工作,特别是争取外出乡贤企业家回乡创业。玉篮村乡贤、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玉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仕亮先生,回乡创建了揭阳五金制品交易中心,揭东玉蓝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修筑了玉蓝大道,新建玉蓝学校,配套自来水工程项目。路通、水通、电通、财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美村本土企业家林雄先生,想方设法招商引资,创办丽彩时装厂,生产逐步发展,为东风村工业发展开了好头。东风村的工业发展,正蓄势待发。东风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虽然工业基础薄弱,但道路、学校、自来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备,而且具有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乡风文明,村民纯朴,安定祥和。投资设厂环境良好,欢迎投资发展。23、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东风村 东风村位于扶罗镇东端,距扶罗镇公2公里,具有良好的发展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村域面积7.57平方公里,12个村民小组,304户人口1231人,有耕地116.4公顷,村两委班子成员3人,都是年富力强和发展意识的专业技术人员。近年来,东风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积极进取,村级各项工作开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自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东风村在镇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大家群策群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到大坪、出版、恩溪、严家四组道路4条,硬化了到红砖、向家等组的道路7000余平方米,争取省扶贫资金130万元,修建了便民春贤桥一座,通过集资投劳了入户道路近4公里,建设民房50多户,为困难户灾后建房2户,通过沼气能源建设,实施改水改厕30多户,全村通过劳务输出和产业结构调整,年均人收入达3100多元,位居扶罗镇各村前列。 村两委抓住区位环境优势,积极鼓励引导全村村民发展蔬菜种植业,发展越级优质稻种植,开发良种培育,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并得到了县农委、科技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引进项目资金的扶持推动,目前,该村已经成为新晃县优质大米供应产区,韩国大萝卜等无公害蔬菜种植也初具规模,切实增长了群众的经济收入,更加有力、有序推进了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根据扶罗镇一村一品规划,作为农业发展主要地区,东风村在水稻品种改良种植上有多年的生产经验,育种技术家喻户晓,所以该村将规模育种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作为该村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需要的一是如何落实种植面积、突破相邻地区种植隔离技术这一瓶颈,二是完善沿河防洪堤的加固、加强防范灾害的能力。 22 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行政村【地名含义】 东风村名系于78年代,东风大队举办东风服装厂,一时驰名泉厦,本因企业兴农和文革后实施三分归一成立东风大队,因此在80年代中期改为东风村委会至今。别名狮山乡。 【历史沿革】 明嘉靖年代为盘峰乡(五音、后田、凤族、狮山、锦明),清康熙年代称为盘龙铺,辖盘龙、联群、前塘、下埔、山前等24个自然村。1932年上村、沈厝、岭下、前窑划为霞莲铺,民国初改为霞朴乡,1932年后改为狮山保,1949年成立狮山乡,1955年改为狮山高级社,58年公社化改为狮山大队,60年体制下放划分为山前、狮山、前吴三个大队,66年成立立东风大队,80年后改称东风村委会至今。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解放初隶属城关镇、涂寨区、洛阳区管辖,后归属螺阳镇,地理位置于福厦公路、国道324线边缘和泉州肖铁路西侧。 【人口、土地面积】 东风行政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6222人1684户。 【文物古迹】 1999年县文体局在上村山唐墓发掘青铜器2件,陶瓷器57件,载入县文物志。沈厝村古代的黄汉、黄森等人,古代科举受皇上封匾犹存。东吴亭清代称迎官亭,碑匾尚存。还有一座500年以上古代石建筑的坝桥的悠久文物。 【村容村貌】 改革开放政策到农村,使东风村发生巨大变化,现为城南开发区,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鞋服、箱包、石材、中绿、金木雕、家俱等厂家)。东风开发区有东风服装厂,立达轻纺有限公司、振惠家俬厂、坚石家俬公司、富士石材公司、仕达斯服装有限公司、惠安广电局、惠安县电信发射台等,就业人数1200人。 【下级组织】 下辖:山前、前窑、岭下,沈厝、上村、前宅、厝斗、前吴、后厝、蔡庄等10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邮政编码】362100 2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