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方蝙蝠
释义

东方蝙蝠英文名为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别名为:伏翼,天鼠,飞鼠,仙鼠,夜燕。鉴别特征:外形、头骨用牙齿均与普通蝙蝠相似,但体形较大,前臂长48毫米以上,背毛大部分棕褐,尖端灰白色,混的形成花白细点。腭褶8-9行。乳头1对。

生理和生活特点

形态

体形较普通蝙蝠大,前臂较长(46-54毫米)。耳短而宽略呈三角形,耳屏尖端较圆钝。尾发达,突出股间膜不超过3毫米。翼膜由趾基部起,距缘膜较狭呈小弧形。股间膜上的毛由躯体后部分布到肉胫骨前 段这连接线。后足等于胫长之半。乳头1对。

毛色

毛基均呈棕褐色,躯体背面毛的尖端灰白色,由点到面与大部分棕褐色毛相混杂,使躯体上面毛呈淡灰栗色,并有花白的细点,形成银色光泽波纹。腹面的毛近尖端一段为灰白色与淡褐色毛基相间杂,呈银白黄褐色。

头骨

颅骨较长,头长为吻的2.4倍。头骨的前端鼻窝之深为吻端到眶间最狭窄处全距之半。腭窝之宽大于深,颅高6.6毫米,超过颅全长17毫米的 。颧宽11.2毫米,颅高小于上齿列。

牙齿

牙齿为食虫型,具尖锐齿尖,上颌每侧各具门齿2枚,外门齿甚小,位于内门齿之外与犬齿有一齿隙相隔。上颌每侧具大前臼齿(Pm4)1枚。Pm2、Pm3缺失。Pm4高于臼齿,略超过齿尖之半。上颌第三枚臼齿(M3)前后方向不呈扁形。前尖、后尖之间有3个连合。下颌大前臼齿(Pm4)呈锥形。齿式 =32。

生态

东方蝙蝠无论栖居于开阔的草原或山麓河谷,多选择各类建筑物为隐蔽所,如高大的木制水楼、粮库、铁皮房盖的楼房顶架,屋舍的天棚、门窗框后等。它们匍匐或倒挂在棚顶栋梁的空隙间。

在日落后才飞出来觅食,昼夜活动中以光照条件的要求较水鼠耳蝠(M. daubentoni)更为严格。7月,傍晚开始活动。在旷野、树冠间觅食双翅目等昆虫,它们的飞行呈波状,颇为迅速,能突然变换方向而不减低飞行的速度,甚至可急转360度追食昆虫;在1分钟内可捕食昆虫14只。午夜返回隐蔽所,先以拇指钩住屋檐实物,然后匍匐爬入内休息;次日黎明,清晨3时半活动。每日晨昏各活动1次。

繁殖期间,雄雌分别栖息,雌兽集成50-70的个体群;6月底至7月初生2崽,幼兽独立生活后雌雄混合组成小群。幼崽受到惊吓时,紧紧地咬住母兽的乳头,以背靠近母体,两足抓住母体倒挂起来,或匍匐于母体体腹下;受惊时母兽也会带着幼兽飞去。

9月1日以后东方蝙蝠的活动性减低,9月15日在原来的隐蔽所已不见其踪迹。关于东方蝙蝠的冬眠地点,迁移情况还不清楚。

地理分布

东方蝙蝠分布较广,自苏联沿海边区到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在国内除黑龙江省外,还分布于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四川、湖北、湖南、福建等省区。在黑龙江省分布的地点有:新巴尔虎右旗;呼伦池;布特哈旗;成吉思汗、扎兰屯、卧牛山;喜桂图旗;乌尔其汉以及龙江、桦南(孟家岗)等县。

价值

东方蝙蝠扑食大量害虫,以双翅目昆虫为主,对人有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