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方帝都 |
释义 | 古都北京以其宏大的气魄和多元的文化格局面著称于世。让人颇为遗憾的是,关于外国文化中的北京形象研究却乏善可陈,《东方帝都--西方文化视野中的北京形象》应该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北京域外形象的专著。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实是外国作家笔下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城市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该书选择的作者有来京的旅行家、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人、记者、作家等,他们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巾华帝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基本信息·作者:吕超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32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7136859 ·市场价:¥24.00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外文书名:Eastern Imperial Capital Peking's Image in Western Cultures 内容简介《东方帝都--西方文化视野中的北京形象》同时意在给读者一个特殊视角的认知体验。旧日京城的壮丽雄伟,曾使无数西方人瞠日结舌、倾慕不已。在不同历史时期,北京的形象也在演变。近年来,北京政府开始着手修复或重建故宫、胡同等古迹,然而旧貌究竟如何,仅凭现有的中文资料是不够的,因为中国古人多少忽略了北京古迹的历史意义,也缺乏现代化的手段来记录,倒是一些外国人在有心无心之问,为我们保留了详实的文字记载和图画照片。借助这些资料,读者町以在追忆北京历史的同时,玩味异质文化在阐释“东方帝都”时的独特之处。 作者简介吕超,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中西文学文化交流等。 媒体推荐世界上只有两个城市:巴黎和北京。 ——[美]菲茨杰拉德(F.S.Fitzgerald) 北京的诱惑力、在世界的声誉和魅力是经世不衰的,近三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古老中华帝国的首都,是最有能力、最有文化、最具艺术鉴赏力的地方。为了妆点这座城市,中国人用尽了心机和力量,耗费了巨大钱财。在这里人们创造了不仅是中国、而且是远东历史中最优秀的部分,这座城市里曾发生过许多戏剧化的事件,这个伟大城市里没有任何一座建筑没有为国家的历史做出过贡献。北京已经历了太多的变化和毁坏,即使在今天,失去了昔日辉煌的她仍充满了浪漫传说,是世界艺术的朝圣地,对旅游者来说即使不是远东,至少也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地方。 ——[美]阿灵顿(L.c.Arlington) 北京的房屋精致得无以形容……环游北京,真仿佛置身于意大利一般!你可以出城登山,从一座寺院走到另一座寺院,每座都只会比上一座更精美。……我从未见过贫穷的人能够如此幸福地活着。他们是唯一在礼仪和组织上平等的民族——非常自尊、礼貌和友善,总是谢绝做任何他们认为不理智的事情。如果这样一个民族能够发展到较高的经济水平而不失却这些品质,那么我们就拥有了这个星球最美好的机会。 ——[英]迪金森(G.L.Dickinson) 那在秽浊街上的满洲贵族官邸的一堵空空荡荡的宫墙。在那宫墙背后你知道有彩绘的庭院、精雕的盘龙、天晓得的什么样的生活中微妙的纷纷攘攘。 ——[英]毛姆(W.s.Maugham) 北平是命运将尽的一种奇观,一种中世纪的残余。在这奇妙的城墙中,藏有若干世纪的宝物和掠品,在这中间住有一百多万人……这城市有活泼的温泉,有葱郁的秋果,有在霜雪满树和结冰的湖上闪耀的冬季阳光。这城市有永久的退让和轻易的欢笑,有闲暇和家庭爱,有贫乏和悲惨,有对于垢污的漠视。然而这地方也有出乎意外的壮举,革新的学生们为全民族制造斗争的标语,由戈壁沙漠吹来的大风,使得华美的庙宇和金黄的殿顶蒙有最古老的生命的尘土。 ——[美]斯诺(Edgar Snow) 目录绪论 第一章中世纪晚期的“帝王之城” 第一节汗八里:北京域外形象的起源 第二节马可·波罗的发现 第三节到汗八里拯救灵魂 第四节大汗的“黄金城” 第五节世俗欲望的异托邦 第二章“天城”的边缘镜像 第一节大都·北平-北京 第二节关于“天城”的新消息 第三节地理学想象中的北京 第四节误读的帝都传说 第三章耶稣会士与“希望之城” 第一节耶稣会士利玛窦的“旷野福音” 第二节基督教的“希望之城” 第三节圣城的贤明君主 第四节关于北京的另一种声音 第四章 “东方巴比伦” 第一节使团的新发现 第二节幻象的延续 第三节黑暗东方的堕落中心 第四节庚子之乱中的“北京末日” 第五章内心空间的隐喻 第一节京城洋隐士 第二节古都余韵 第三节想象的空间 第四节盛名之下的遗憾 第五节古都生活百态 第六章新中国·新北京·新奥运 第一节新与旧的交替更迭 第二节“伤城”:灰色的记忆 第三节改革开放后的首都北京 第四节新北京·新奥运:全球性的想象与人文情怀 附录 作为异托邦的帝都北京——以法国作家谢阁兰的《勒内·莱斯》为例 作为异托邦的现代上海——以马尔罗、横光利一的长篇小说为例 “天国咽喉”——论近代天津文化中的外来因素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 后记古都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封笔”杰作。任何一个人登临景山俯瞰京城,都会为古都的壮伟神奇深深折服: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里透出层层绿荫,衬托着南北8公里长,纵贯正阳门、故宫、鼓楼、钟楼等雄伟建筑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上其它任何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辉煌。 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对北京有着一种朦胧的崇敬和向往之情,总觉得胸前鲜艳的红领巾就象征着天安门。从高考到考研再到考博,一直希望去北京的高校就读,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今日,我依然徘徊在帝都禁城的大门外,只能借助短暂的游历来慰藉童年的梦想。失望之时,我便自嘲这难以释怀的“北京情结”:看来北京对于我而言,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中国有句古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高考时,擅长“数理化”的我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中文系,结果对文学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本科四年后,同窗学友大都考取了中国文学的研究生,而我则“一错再错”,选择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后来细分研究方向时,我干脆“将错就错”,主攻中国城市的域外文学形象。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命,所有的巧合最终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