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丹 |
释义 | 东丹是辽朝灭亡渤海国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属国,亦称东辽。东丹也是一味中药,又名铅丹、黄丹,橙红粉末细腻重,辛寒有毒供外用, 拔毒生肌膏药中。另外,还是一个复姓。 辽代属国简介东丹(926年-952?)是辽朝灭亡渤海国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属国,亦称东辽。存在时间926年至952年。 建国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辽国与渤海国的战争以辽国胜利结束,封皇太子耶律倍于其地,称“人皇王”,因渤海在辽东方,故名为东丹国(东契丹之意)。建都于渤海故都忽汗城,改名为天福城(今中国黑龙江省宁安),年号甘露。东丹国按照渤海制度治理,君主有权任命百官,每年向辽国贡纳细布五万匹、粗布十万匹、马一千匹。有四个宰相,契丹与渤海人各有二个。 不久,辽太祖死,耶律倍前往辽皇都宫(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奔丧。天显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东丹的东平郡为辽国南京(今辽宁辽阳北),强行自天福城徙东丹人民充实东平郡,天福城遂衰落。天显五年(930年),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后唐,东丹国名存实亡,后继者为其长子耶律阮。 灭亡天显六年(931年),辽按照渤海国的旧例,在南京设立中台省。会同元年(938年),将南京改名为东京。 天禄元年(947年)耶律阮成为契丹皇帝,复建东丹国,封耶律安端为明王。应历二年(952年)十二月,耶律安端死,东丹国亡,其地直属辽廷。乾亨四年(982年),废除东丹国号,东丹国灭亡。作为东丹国行政机构的中台省一直存在到辽圣宗时期。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东丹国大约至少在辽景宗时期(969年-982年)或直到982年才结束。 外交929年,东丹国遣使裴璆至日本、高成词、成文角至后唐。931年、935年,东丹国两次遣使至后唐,以朝贡名义去见逃到后唐的国王耶律倍。 国王庙号 谥号 汉名(契丹名) 年号(在位) 辽义宗 文献钦义皇帝 耶律倍(突欲) 甘露(926-930) 端顺皇后 萧氏 甘露(930-940) 辽世宗 庄宪皇帝 耶律阮(兀欲) 甘露(940-947) 耶律安端 甘露(947-952) 中药名东丹系铅氧化物, 橙红粉末细腻重, 辛寒有毒供外用, 拔毒生肌膏药中。 [来源] 为纯铅的加工品,又名铅丹、黄丹。 [产地] 广东、河南、云南、湖南等地。 [采收] 取纯铅小块放于铁锅中加热炒动,利用空气之氧使其氧化,然后放石臼中春成粉状,用水漂洗,将粗细粉末分开,滤出之粗粉再炒。漂出之细粉,再加热经氧化24小时后,即成红色或红黄色之粉状物,过筛即得东丹。 [药材形性] 为橙红色或橙黄色的粉末,光泽暗淡,不透明,质 重,用手指揉搓,先有砂性触及,后觉细腻,能使手指染成橙黄色,有 金属性辛味。以色橙红,细腻光滑,无粗粒,见水不成疙瘩者为佳。 不溶于水和酒精,能溶于硝酸和盐酸。炽热之,放出氧气,一部分变 成氧化铅。 [炮制] 用水漂去浮盐,水飞净粗粒,晾干,微火炒至紫红色,取 出摊地上过1宿,去火毒后,入散剂。制之使更纯净,并提高药效。 [成分] 为四氧化三铅(Pb3O4) [性味、归经] 辛微寒,有毒。入心、脾、肝经。 [功用] 拔毒生肌。用于各种疮疖,黄水湿疮,溃疡久不收口, 有拔毒、防腐、止痒、收敛作用。 [用法、用量]一般为外用,研末配它药作散,并为熬膏药的原料。 [处方名] 东丹 铅丹 黄丹 广丹 [保贮] 置缸甏或木箱内,放阴凉干燥处、防灰尘。 附药:铅粉、密陀僧 1.铅粉(碱式碳酸铅2PbC03Pb(OH)2,宫粉、胡粉、粉锡) 辛 寒有毒,能防腐解毒,敛疮止痒,多用于疥癣疮疡,黄水湿疹,烫伤感 染等症。外用适量,不供内服。 2.密陀僧(粗制氧化铅、金炉底)辛平,有毒,外用能燥湿杀虫、 敛疮,用于湿疹、疥癣、疮疡久不敛口,阴部湿痒、腋下狐臭、稻田皮炎等症。外用适量,不供内服。 复姓《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初, 阿保机 死,长子 东丹王 突欲 当立…… 突欲 不得立, 长兴 元年,自 扶馀 泛海奔于 唐 。 明宗 因赐其姓为 东丹 ,而更其名曰 慕华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