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大街
释义

中国城市最常见的街道名称-----东大街

东大街

东大街简介

东大街(East Street),是中国城市常见的街道名称。基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设计格局,现代很多城市依然保留着这一街道称谓。一般来说,东大街多位于旧城区中心,因而发展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而在现代城市发展改造中又有可能最先改变,抑或呈现出潮流面貌。

“东大街”称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县)中现今仍设有“东大街”称谓的包括:

北京:丰台区东大街、西城区东大街

河北:石家庄东大街,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省博物馆东侧

重庆:重庆东大街

陕西:西安东大街、汉中东大街、延安东大街、安康东大街、宝鸡东大街、凤翔东大街

山西:霍州东大街、平遥东大街、榆次东大街

四川:成都东大街、阆中东大街

河南:郑州东大街

江苏:淮安东大街(原淮阴)、苏州东大街、无锡东大街、南京东大街、

江西:赣州东大街

云南:丽江东大街

宁夏:银川东大街、石嘴山东大街、中卫东大街

福建:泉州东大街

湖北:郧阳东大街

西安东大街

西安东大街最早形成于明朝初期,目前是西安最繁华、最主要的购物区域,也是西安古城墙内唯一一条未进行大规模拆迁和改造的轴线大街。随着近年来西安南、北、西三条大街改造的完成,东大街基础设施老化、商业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发展潜能减弱等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此地段商业发展的瓶颈。

2008年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东大街进行综合整治改造,由碑林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为此,碑林区委、区政府将东大街综合改造纳入到2008年碑林区八个重大项目之一,改造后的东大街将成为西安一条文化底蕴深厚、建设风格独特、商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将成为现代城市中最具活力、最具魅力、最具人气的经济细胞聚合体,成为西部商业的航母。

赣州东大街

又称东门大街,位于今赣江路东段,东南自东河大桥拱桥下(当年的百胜门)起,西北至中山路、大公路相接处止。东依逶迤古城墙、滔滔贡江水,远眺巍巍崆峒山与马祖岩,是自宋以来最壮观的大道之一。

1958年

赣州城改造,在拆了城门的同时,连同镇南门、百胜门一带城墙一并拆尽了。百胜门类似于东大街的龙头,百胜门消亡后,它有些失了龙头的感觉。好在向东延伸的赣江路把它残余的威严延伸并捎往了热闹的红旗大道、八一四大道,乃至繁荣的贸易广场、火车站;还有东河大桥这一赣州城第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如彩虹般将水东与城池相接,较之消亡的东大街头的百胜门,东河大桥具有更开放的意识与作用。

查赣县城厢图得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抗日战争情愫影响,赣州城的街名有了历史上的一次新的大变动,如这东大街被更名为百胜路,还有和平路、中山路、南京路、新赣南路、大公路、建国路、复仇路、东北路等等街名,也是这一时期形成的。赣州城内外连接的桥历史上有四座:大木桥一座,浮桥三座。大木桥位于现东河大桥的稍上游位置,另三座浮桥分别是1170年知州洪迈修建的建春门外的东河浮桥、1174年知州周必正修建的南河浮桥、1077年知州刘瑾修建的西河浮桥。

有趣的是,在这东大街的首尾两处的百胜门与建春门之间的贡水旁,则建满了码头,货物吞吐如云,贡江桅杆如林,是个商业繁荣之地。兴国、信丰、于都、石城、宁都、会昌、福建码头毗邻成片,以至抗战时期被称为全国十四大繁华城市之一。其实,从唐、五代、宋、明、清这千百年来,偏安一隅收容了无数客家迁徙流民的赣南中心城市赣州,长时以来便是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的。

在今天东河大桥桥头的稍南数十米,有一巨大的污水出口(俗称水汊口),简朴无华,却流淌了近千年的岁月,原来却是全国绝无仅有孤品级国宝——福寿沟。宋熙宁年间(1068-1077),虔知州刘彝在州城作水窗(下水道出闸口)十二个,视水消长而启闭,以息水患。可惜,现仅存龟角尾、八境公园内与这东河桥头前三个水窗遗址了。全长12.6公里的福寿二沟,为城内二个城下排水系统,全城雨水与污水全通过二沟排入章贡二江。从某种意义上说,福寿沟之刘彝的伟大丝毫不亚于八境台之孔宗翰。

先农坛

东大街外曾有先农坛,当是祭祀人类先祖神农氏炎帝的处在,从地图上看,应是现天竺山附近的位置了。有趣的是,古天竺寺却并不在今天的天竺山内,而是在隔河相望的马祖岩下的一山腰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亲临古天竺寺,写下了吟咏赣州的最古老的诗篇:“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既写出了古天竺寺乃杭州天竺寺分寺之渊源,也表明了赣州天竺寺是个美丽境界。后来,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来过这里,又47年后,受贬惠州途经赣州的苏东坡又循父亲的足迹再度踏访天竺寺。于是,"天竺晴岚"之八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内容,便愈加声名旺盛起来了。

今天,赣州城3664米古城墙的东起点便是昔日百胜门旧址,从这里登上修葺一新的城墙,赣州八境竟有五处风景扑面而来--东面的"马崖禅影"、南面的"宝盖朝云"、西面的"雁塔文峰"、隔岸的"榕风窑韵"、脚下的"城堞桥浮"。隔岸的古天竺寺,因失了浓郁的森林之庇护也同时失了"天竺晴岚"之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的古天竺寺老树新芽,于马祖岩下、贡水岸上盎然再现新姿。

赣江路

1984年,由于独占贡水风光,直通赣江源头,东大街被尊称为赣江路。东大街的历史彻底消退,东大街的一切风流浪漫都留给了浩浩贡水,或是沉淀在了积满沧桑的古城墙上。

宿迁东大街

东大街是宿迁历史上的商业中心,具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原为古城东门外大街,简称东大街。旧时位于宿迁县砖城东门和土圩东门之间。长500多米,宽约10米。北起财神庙前(今府东大厦东边),南至财神阁(今中国银行宿迁支行大楼南边),路两边的支路或通道有:北街口东为下沟塘巷、西为打铁巷(今市府东路),南街口东通东圩门,西通东城根。街中向东通的有马墓巷、合庆巷、一人巷、南大巷口。向西通的有伍市口、水关门。为了安全,东大街曾设有三座炮楼:北炮楼在财神庙内,中炮楼在通往鱼市口的街中心,南炮楼在财神阁。

集市逐渐发展

东大街是由起初的集市逐渐发展起来的,至清末民初进入全盛时期。当时,街的路面由青石板铺设,街道两旁全为明清建筑,一律青色砖瓦结构,一般为二层楼,二层皆有临街木质阳台,整齐美观。在使用上,有的为楼下店铺、楼上居住,有的为前铺后居。门面一般为三通间一店,或四至五通间的大门面。二间门面店较少,一间门面的小店几乎没有。全街商店有300家左右。各家店门前面都有一米多宽的石台阶,石台阶也摆设各色货物。由于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农具、布匹、生活用品等各种货物应有尽有,既有国产货,也有日本等国进口货。商业经营活动的繁荣,有效地推动了金融业、典当业和饮食服务业的发展,科人钱庄、典当行、小吃店因市而立,既丰富了东大街的商业功能,也大大地方便了各方顾客。

商业中心

东大街不仅是宿迁的商业中心,同时也是全县的文化中心。每逢重大节日,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面八方的群众一齐挤来“城隍庙会”,观看玩旱船、舞狮子、踩高跷、抬阁、架阁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节目,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当时要通过整条大街,竟需要几个小时。

然1938年5月19日,日本鬼子轰炸宿城时,东大街惨遭飞祸,许多商民被炸死、炸伤,不少房屋被炸起火,其情惨不忍睹,是年11月22日,日寇侵占宿城,多数商民逃跑,东大街一片空寂,一时成了死市。后来El伪政权建立,留下的商民亦缩小经营规模,有的还迁往东圩门外市场营业。

解放后,宿城人民安居乐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又逐步活跃起来。祖居东大街或城内的居民,有的重新修整店铺,有的择吉新建店铺,东大街重新呈现一派生机,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仍然成为全县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5: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