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0bug-C/C++商用工程之道
释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C/C++语言在商用工程开发中的程序实战进行论述,从需求出发,从商用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理解C和C++语言的程序设计技巧。商用程序员在实际工作中最为关注的无错化、并行、时间片、内存池、线程池、任务池、工程库和跨平台等相关问题,在本书中都有宝贵的经验总结和理念梳理。本书不是教科书,更多的是在开发技巧、测试调试、工程代码库等方面给出实例与总结。本书也可以说是教科书,作者试图通过实战技巧的训练,帮助读者升华出一种全新的程序设计理念。本书可以帮助你摆脱“Training”式编程开发思维与方法,培养“商用”和“产品”标准的工程开发技能。

图书目录

第1章 商用工程开发思路 1

1.1 系统分析初步 2

1.1.1 需求理解和沟通 2

1.1.2 “上家”和“下家” 3

1.1.3 角色“定名” 3

1.1.4 初步的拓扑图 4

1.1.5 后续的模块级设计 4

1.1.6 商用设计思维 5

1.2 商用程序员对开发的理解 5

1.2.1 资源和成本 5

1.2.2 盈利导向 6

1.2.3 客观 7

1.2.4 平衡 9

1.2.5 服务 11

1.3 基本开发思路 15

1.3.1 边界 15

1.3.2 “细分”的分析方法 16

1.3.3 灵活,逆向思维 17

1.3.4 小内核,大外延,工程库思维 18

1.3.5 单笔交易失败不算失败 19

1.4 数据传输各个角色的开发思路 20

1.4.1 服务器的设计原则 20

1.4.2 PC客户端的开发思路 21

1.4.3 嵌入式设备的开发思路 22

1.4.4 跨平台软件模块的开发思路 23

第2章 基础知识 25

2.1 内存的理解 26

2.1.1 32位操作系统的内存分配 26

2.1.2 C/C++语言对内存的使用 27

2.1.3 内存——bug之源 30

2.2 并行运算 31

2.2.1 时间片 31

2.2.2 进程和线程 32

2.2.3 同步和异步 33

2.2.4 礼貌地释放时间片资源 35

2.2.5 跨线程通信 36

2.2.6 跨进程通信 39

2.2.7 网络,并行运算的世界 40

2.3 “锁”的使用 41

2.3.1 为什么要使用锁 41

2.3.2 使用锁容易犯什么错误 42

2.3.3 “行为锁”和“资源锁” 46

2.3.4 单写多读锁 48

2.3.5 不可重入锁 49

2.3.6 用锁的最高境界——不用 50

2.4 “池”的深刻含义 51

2.4.1 “池”的由来 51

2.4.2 “池”的使用 53

2.5 跨平台、跨语言开发基础 54

2.5.1 C/C++跨平台开发基础 54

2.5.2 dll和so 55

2.5.3 API和NPI 55

2.5.4 服务无处不在 56

2.6 debug的重要性 57

2.6.1 在数据传输领域,你亲眼看到的都不是真的 57

2.6.2 如何看到——万事从debug开始 60

2.6.3 debug的原则 60

2.6.4 如何分析数据 61

2.7 性能统计的重要性 62

2.7.1 需要统计哪些信息 62

2.7.2 基本的统计方法 63

2.7.3 随机数的产生 65

2.8 队列无处不在 65

2.8.1 数据结构在数据传输中的应用分析 65

2.8.2 需要哪几种队列形式 66

2.9 不要求全责备 66

第3章 C/C++无错化程序设计 69

3.1 “无错化程序设计”简介 71

3.1.1 无错化程序设计思路 71

3.1.2 C/C++无错化设计的解决方案 72

3.1.3 使用后的效果 73

3.2 计算机程序的真谛 74

3.2.1 程序就是“搬数” 74

3.2.2 程序就是“写文章” 75

3.2.3 程序就是“复制” 77

3.2.4 笔者看程序设计 78

3.3 定名 79

3.3.1 匈牙利命名法 79

3.3.2 函数命名原则 80

3.3.3 变量命名原则 81

3.3.4 其他命名规则 83

3.3.5 定名的折中 86

3.4 无错化程序的基本书写原则 87

3.4.1 写简单易懂的程序 88

3.4.2 严禁变量转义 90

3.4.3 严禁一语多义 91

3.4.4 函数只能有一个出口 92

3.4.5 变量如不使用,保持初值 95

3.4.6 常量必须定名 97

3.4.7 太大数组不要用静态方式 98

3.4.8 尽量避免使用递归 99

3.4.9 解决方案一套就够 99

3.5 基本程序设计原则 100

3.5.1 函数的设计 100

3.5.2 类的设计 102

3.5.3 其他要点 116

3.6 基本语句的约定 122

3.6.1 判断语句,常量永远在左边 122

3.6.2 for (i = 0; i < n; i + +) 124

3.6.3 while(1) 125

3.6.4 不要使用do...while( ) 125

3.6.5 i++和++i问题 126

3.6.6 请不要使用“?(...) :(...)”结构 127

3.6.7 善用大括号{ }缩小作用域 127

3.7 请使用goto语句 130

3.7.1 函数只有一个出口的原则需要goto 131

3.7.2 谁分配、谁释放的原则需要goto 131

3.7.3 商用工程要求goto 133

3.7.4 程序的易读性要求goto 135

3.7.5 break为什么不能乱用 136

3.7.6 goto的常规使用手法 138

3.8 指针的使用原则 139

3.8.1 商用数据传输常见的指针类型 139

3.8.2 不要使用两个以上的*号 141

3.8.3 指针不能参与四则运算 141

3.9 使用结构体的技巧 143

3.9.1 结构体传参的必要性 143

3.9.2 预防多重指针的隐患 145

3.9.3 32位到64位移植 145

3.9.4 弹性内存使用需要结构体传参 146

3.9.5 网络传输协议,需要结构体传参 148

3.10 使用宏的建议 150

3.10.1 宏的几大作用 150

3.10.2 C+ +的建议 151

3.10.3 编译宏——跨平台开发 152

3.11 回调函数设计方法 152

3.11.1 回调模型设计者 153

3.11.2 回调模型使用者 155

3.11.3 参数传递的常规手法 158

3.11.4 事件模型和回调模型 160

3.12 C语言字符串的深入研究 161

3.12.1 字符串拷贝 161

3.12.2 字符串构造 164

3.12.3 关于字符串处理的结论 166

3.13 C/C+ +语言无错化程序设计小结 166

第4章 设计自己的工程库 168

4.1 数据传输库中到底需要哪些模块 170

4.1.1 跨平台定义 170

4.1.2 锁与安全模块 170

4.1.3 内存池 171

4.1.4 资源管理池 171

4.1.5 线程池与任务池 171

4.1.6 队列管理 172

4.1.7 其他工具 172

4.2 工程库基础——跨平台定义 172

4.2.1 锁定义 172

4.2.2 线程控制相关定义 174

4.2.3 Socket传输相关定义 175

4.2.4 include系统头文件 178

第5章 debug工具 180

5.1 变参函数的设计 182

5.2 文本输出 183

5.2.1 获得时间戳 184

5.2.2 同时输出到文件和屏幕 184

5.2.3 文本输出的原则 187

5.3 二进制输出的debug函数 188

5.4 核心debug和日志系统的区别 190

5.5 统计模块 191

5.5.1 累加器 192

5.5.2 计算模块 192

5.5.3 平均值计算 194

5.5.4 统计平均值计算 196

5.5.5 辅助功能函数 198

5.6 CLowDebug工具类 200

5.6.1 需求分析 201

5.6.2 数据边界声明 201

5.6.3 类声明 202

5.6.4 类工具函数 204

5.6.5 业务函数 207

5.7 基本debug工具小结 210

第6章 锁 211

6.1 二元动作理论 213

6.1.1 二元动作在C语言中的书写特性 213

6.1.2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本质差异 216

6.1.3 二元动作在C++语言中的特殊要求 218

6.1.4 二元动作开发关注要点 219

6.2 锁对象 225

6.3 多线程安全的变量 226

6.3.1 CMint和CMbool试验 226

6.3.2 多线程安全的变量模板 230

6.4 单写多读锁 241

6.4.1 单写多读锁的来源 241

6.4.2 单写多读锁C语言实现 243

6.4.3 单写多读锁的C++实现 251

6.4.4 TonyXiaoMinSleep 252

6.4.5 单写多读锁安全变量 253

6.4.6 单写多读锁的真实意义 256

6.5 不可重入锁 258

6.5.1 需求分析 258

6.5.2 类实现 259

6.5.3 使用样例 260

6.6 线程控制锁 261

6.6.1 线程控制锁的实现 263

6.6.2 线程控制锁的使用 264

6.7 尽量不用锁 265

第7章 内存与资源管理 267

7.1 内存管理的基本要求 268

7.1.1 不泄露 268

7.1.2 不产生碎片 268

7.1.3 可以自动报警 269

7.2 内存池的核心逻辑——内存栈 270

7.2.1 内存管理的数学模型 270

7.2.2 管理模型的优化 272

7.2.3 关于链表管理的思考 273

7.2.4 内存块元素 276

7.2.5 内存栈 286

7.3 内存指针注册管理模块 292

7.3.1 内存注册模块原理介绍 293

7.3.2 模块设计及类声明 293

7.3.3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296

7.3.4 Add函数 298

7.3.5 Del函数 299

7.3.6 Modeify函数 300

7.3.7 PrintInfo函数 301

7.3.8 内存注册模块的深入使用 301

7.4 Socket注册管理模块 302

7.4.1 类声明 303

7.4.2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304

7.4.3 Add函数 306

7.4.4 Del函数 307

7.4.5 PrintInfo函数 308

7.5 内存池类 308

7.5.1 类声明 309

7.5.2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310

7.5.3 内存栈公有方法 312

7.5.4 指针管理方法 313

7.5.5 Socket管理方法 314

7.5.6 PrintfInfo方法 315

7.6 内存管理的深层次含义 315

7.6.1 资源重用的理念 316

7.6.2 注册和反注册机制 316

7.6.3 静态资源的管理思路 316

7.7 被动池的常见组织形式 317

7.7.1 被动池的数据特性及需求分析 317

7.7.2 动态与静态被动池的差异性 318

7.7.3 静态被动池实施原理 318

7.7.4 被动池的常见组织形式 320

第8章 队列 322

8.1 为什么单说队列 323

8.1.1 网络同步的需求 323

8.1.2 协议信令排序的需求 323

8.1.3 存储转发的需求 324

8.1.4 异步转同步需要队列 325

8.1.5 负载均衡需要队列 325

8.1.6 等停需要队列 326

8.1.7 特例:实时转发不需要队列 326

8.2 几种常见的队列介绍 326

8.2.1 不是队列的队列CBuffer 327

8.2.2 静态队列PopBuffer 327

8.2.3 动态队列MenQueue 328

8.3 动态Buffer类 328

8.3.1 编程思想的转变 328

8.3.2 Buffer类的需求分析 332

8.3.3 Buffer类声明 333

8.3.4 构造和析构函数 335

8.3.5 缓冲区大小设置函数 335

8.3.6 二进制拷贝函数 341

8.3.7 数值转换函数 342

8.3.8 二进制数据处理函数 344

8.3.9 文本字符串处理函数 345

8.3.10 数据比较函数 346

8.3.11 小结 347

8.4 静态Buffer类 348

8.4.1 类声明 348

8.4.2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350

8.4.3 缓冲区设置函数 351

8.4.4 二进制拷贝函数 354

8.4.5 数值转换函数 356

8.4.6 二进制数据处理函数 357

8.4.7 文本字符串处理函数 358

8.4.8 数据比较函数 359

8.4.9 小结 359

8.5 PopBuffer 360

8.5.1 PopBuffer基本需求分析 360

8.5.2 基本数据结构介绍 361

8.5.3 基本类模型 363

8.5.4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365

8.5.5 工具服务函数 366

8.5.6 业务查询函数 368

8.5.7 添加AddLast 370

8.5.8 提取GetAndDeleteFirst 372

8.5.9 MoveAllData 376

8.5.10 PopBuffer小结 378

8.5.11 PopBuffer的不足 380

8.6 MemQueue 381

8.6.1 动态队列的管理原则 381

8.6.2 基本数据结构介绍以及优化考虑 382

8.6.3 基本功能类声明 384

8.6.4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386

8.6.5 辅助工具函数 388

8.6.6 追加AddLast 391

8.6.7 提取GetAndDeleteFirst 395

8.6.8 PopBuffer相关操作 398

8.6.9 文件保存相关操作 403

8.6.10 线程安全锁封装类 407

8.7 小结 413

第9章 时间片管理 415

9.1 多线程与单线程开发的差异 416

9.1.1 单任务操作系统运行程序的特点 416

9.1.2 任天堂游戏机中断机制 417

9.1.3 利用中断实现多任务 419

9.1.4 多任务操作系统运行程序的特点 422

9.1.5 多任务操作系统运行程序的机制 424

9.1.6 多任务运行环境的世界观 426

9.2 多任务操作系统常见线程操作 429

9.2.1 线程相关变量 429

9.2.2 线程函数声明 431

9.2.3 线程函数启动 433

9.2.4 MIN_SLEEP 433

9.2.5 线程操作总结 434

9.3 线程池 436

9.3.1 线程池的来源和需求分析 437

9.3.2 线程池的设计原理 440

9.3.3 线程池的基本数据结构 445

9.3.4 线程池的类设计说明 448

9.3.5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451

9.3.6 管理者线程 453

9.3.7 服务者线程 457

9.3.8 注册函数 460

9.3.9 线程池小结 463

9.4 任务池 466

9.4.1 任务池的原理分析 467

9.4.2 任务池的需求和设计 475

9.4.3 任务池的基本定义说明 478

9.4.4 任务池的类声明 480

9.4.5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482

9.4.6 管理者线程 484

9.4.7 服务者线程 485

9.4.8 任务注册接口 488

9.4.9 任务池的小结及实现示例 488

9.5 任务池的运行体 489

9.5.1 简化运行态 490

9.5.2 任务描述工具类 490

9.5.3 任务池运行体的设计原理 497

9.5.4 任务池运行体的类声明 499

9.5.5 StartTask 501

9.5.6 StopAll和PrintInfo 503

9.5.7 任务执行线程回调 503

9.5.8 任务池运行体小结及调用示例 505

9.6 时间片小结 507

第10章 Log日志管理系统 509

10.1 日志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511

10.2 设计原理和边界定义 511

10.3 类声明 512

10.4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514

10.4.1 构造函数 514

10.4.2 析构函数 517

10.5 文件名控制逻辑 517

10.6 业务输出方法函数 521

10.7 Log日志系统小结 525

第11章 聚合工具类 527

11.1 聚合工具类的类声明 529

11.2 聚合工具类函数说明 532

11.3 额外的话题:Linux服务程序怎么写 538

11.3.1 服务器的开发习惯 538

11.3.2 Linux的开发习惯 542

11.3.3 Linux下开发服务程序的基本需求 543

11.3.4 基本设计原理 543

11.3.5 程序实战演示 546

11.3.6 程序使用说明 555

第12章 细节决定成败(代结束语) 556

12.1 工程实践注重细节 557

12.2 究竟怎样才能学好C和C++语言开发 558

12.3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软件工程师 559

12.4 关于网络数据传输 560

12.5 结束语 560

序言/前言

0.1 为什么要写本书

在本书定名的时候,笔者做了很多思考。本书究竟想说什么?关注的重点在哪里?看起来,本书所讲述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在很多书上都有讲,那么,我们的差别在哪里呢?

笔者看到过无数的年轻学子,兴高采烈地从学校出来,走向职场,但是,通常立即会遇到两个问题:

(1)他们虽然在学校中学到了很好的知识,但是到了企业中,却没有办法投入实用,甚至找不到工作。是他们学习的书不对?还是他们的老师没有教对?很多人陷入迷茫之中。

(2)另外即使一个学子,顺利进入了企业,成为一名程序员,但无穷无尽的加班和做不完的项目任务,使生活充满了压力,也充满了苦闷。即使能赚取高薪,但生活毫无乐趣可言。这又是为什么呢?

笔者在IT研发领域工作了十几年,在这里有一点心得。

首先,笔者认为,学生即使学会了基本的程序开发技能,但还不能算作一个标准的商用程序员,其工作习惯、做事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在具体程序工作中所秉持的设计思想,系统性思维,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这导致了就业上的困难,因此需要学习和调整。

其次,笔者认为程序员生活压力大,很多时候并不是任务量的压力,做过一些程序设计工作的朋友大概都有印象,“程序好写,bug难追”。真正导致我们大量加班的,往往不是程序的设计和书写过程,更多的,是debug。而企业中开发商用程序,由于对bug有着几乎为0的容忍度,这导致了商用程序员压力很大。

笔者一直在企业中做事,自己也深有体会,笔者曾经在2000年左右做过一个统计,发现工作中对bug的查找,占据了自己60%~80%的工作量。当时笔者就思考,如果能有一种方法,使程序一写出来就没有bug,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由于笔者一直从事C和C+ +语言方面的开发工作,于是笔者就着这个熟悉的领域,开始了一点探索和研究工作,其间也参考了很多大师写的书籍。慢慢地,自己形成了一套程序书写原则和方式,笔者将其定名为“C/C+ +无错化程序设计方法”。经过实际工程试用,发现效果不错,很多程序出来之后bug很少,成熟度很高,得到了一些好评。

但是,随之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商用工程,是为客户需求服务的,一段程序,如果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即使写得再正确也毫无意义;同时,一个系统的设计,如果脱离了需求分析,即使采用再精妙的算法,再优秀的设计,也是毫无意义的。

这使笔者不得不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商用软件工程,其实已经不仅仅涵盖程序设计的领域,仅仅就程序谈程序,其实并无意义。一名商用程序员,不仅仅要是程序设计的专家,也必须是商务沟通的专家、客户需求理解的专家。这大大扩展了“程序员”这个职业的内涵和外延。

笔者发现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程序设计的书籍,也有很多职业训练方面的书籍,但是,却从来没有人(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以程序开发的角度,讲述程序员进入企业后应该学习的商业开发思维和设计思想。

因此,笔者希望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一本书,帮助大家快速掌握一些工程化的开发技巧,并和自己过去所学的相结合,快速成长为企业合用的人才。

0.2 本书包括哪些内容

本书主要针对C/C+ +语言在商用工程开发中的程序实战进行论述。

本书无意重复无数书籍已经写过的一些C和C+ +语言的基础知识,而是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从需求出发,从商用解决方案的角度,去理解C和C+ +语言的程序设计技巧。

因此,本书更多的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从需求出发去挑选需要的技术,并针对需求做出相应的优化,最终形成合用的商用开发方案。

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教科书,因为里面有大量的经验和技巧,更有笔者多年积累的解决方案思路。但本书也可以说不是教科书,如果出于一种系统全面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本书,可能会有一点点失望,因为本书的知识已经打乱,完全在为需求服务。

本书是一本C和C+ +语言的开发类书籍,里面讲述了大量开发的技巧,比如如何实现无错化的程序设计,使程序在写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具有较高的鲁棒性,接近0 bug的地步。

本书还是一本兼顾调试、debug、测试的书籍。本书讲述了大型工程开发中一些基本的白盒测试技巧,也讲述了工程实战中性能测试的重要性和方法。本书可以作为一些大型商用工程的白盒测试参考。

本书也是一本实践类书籍,内附大量的工程代码,其中就包括笔者历经差不多10年时间总结出来的一套工程库,这套库代码已经在多个商用工程中获得检验,稳定可靠,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书附有的所有源代码,均执行BSD License,即大家可以免费使用,开源或者闭源发布产品,唯一的要求是,请大家保留笔者的原作者信息。

笔者近年来主要从事数据传输、分布式数据库以及服务器集群方面的研发工作,因此本书中举出的很多具体实例与这类应用开发有关,但笔者认为,这并不重要。贯穿于本书始终的商用化开发思维、以需求为导向的开发思路、实用主义的开发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笔者希望通过本书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商用开发和学校内的程序设计,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大家可能使用同一种工具,同一个平台,但是,好比一个修理自行车的个体户老板,和汽车4S店的维护工人比较,二者有着本质的“度”的差别。提供的服务品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仅是C和C+ +的程序员,其他领域的程序员,也可以看看本书,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理解一下商用工程开发的魅力所在。

0.3 商用工程开发和软件编程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讨论一下何谓商用。

在学校中,大家是学生,第一任务是学习更多的先进知识,因此,求知是第一要务,对于一个问题,要求不厌其烦、精益求精,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而在企业中,大家是公司的一分子,要不断为企业赚取利润,同时赚取自己的薪水。因此,对于工作,一方面要能做到,另一方面还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其实已经说明了二者最大的差异性:“严格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商用程序员眼中,没有程序,只有产品。

既然是产品,就要严格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将bug率降到接近0的地步,还要严格地控制成本,商用程序员深刻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能用一天完成的工作,绝对不用两天,万事从需求出发,满足需求即可,既不会不求甚解,也不会过犹不及,商用程序员善于把握平衡。

商用程序员,工作的目的是为产品质量负责,更是为产品的市场表现负责,但最终目的,还是为公司赚取的利润负责。因此,贯穿于商用程序员思维的核心,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创造企业价值,至于具体使用什么技术,技术是否很高深,是否很能显示自己的水平,其实商用程序员并不关心。

就笔者个人理解,这也是目前很多企业倡导的:“研发工作,市场为主导,不要搞科研”,的真实含义。

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传统的程序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评判产品正确与否的标准,是自己的程序是否有bug,会不会挂死,只要自己的程序OK,就视为已经完成任务了。

而拥有商用程序开发思维的程序员,会更加关心工程项目的中心思想,核心的客户需求,随时随地判断自己所做的工作,对整个项目的实现是否起到正面的作用,一切的优化方向,是否贴合需求所需要的业务数据类型以及使用方向。

商用程序员不会仅仅关心自己的程序是否OK,而更加关心整体系统的品质、性能能否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自己的开发工作消耗了公司多少人力和时间成本,在同等品质的条件下有没有更快、更廉价的解决方案,等等。

最终,商用数据传输程序员的这些思考,将直接导致工程项目能否为公司赚取利润。说句俗一点的话:一般程序员,关心技术;商用程序员,关心成本,关心利润,关心“钱”。

0.4 商用程序员的核心思想

软件编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软件开发发展这么多年,产业结构也逐渐细分,一个人的精力,不太可能面面俱到,精通所有的技术。

传统思维的程序员,更多的是站在技术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自己熟悉的技术来实现方案。

而商用程序员,更多的是站在客观的立场,理智地分析客户需求实现方案,需要用到哪些技术,或者说哪些技术更加合适,成本更低。

同时,商用程序员也不迷信最新的技术、最前沿的技术,事实上,很多时候,商用程序员偏保守,因为他知道尊重商用工程最为核心的需求:稳定!

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Windows程序员,在接到一个C/S类型的工程项目后,往往会首先思考如何利用Windows搭建服务器和客户端,迅速实现。一个普通的Linux程序员,可能也是如此,仅仅是操作系统换成Linux而已。

而实际中,大家都知道,客户端开发大多数是Windows平台,因为这个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最高,而服务器平台最好使用Linux,因为不花钱,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一个商用程序员,不管自己精通的是Windows开发还是Linux开发,首先就会针对上述市场上的具体情况做出分析,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另外,即使这个商用程序员是C或者C+ +的高手,但在Server端的方案设计时,除了特殊的一些保证效率的需求,大多数需求会建议放到Apache上,利用PHP或者JavaScript之类的脚本语言完成。因为众所周知,C和C+ +语言是底层语言,其开发和测试成本远高于PHP之类的脚本语言。

0.5 本书适合哪些读者看

关于本书适合给哪些人看,其实前面已经有过一些描述,但这里还是具体细述一下:

 很多软件专业的学生,初次进入职场,需要迅速掌握企业商业化开发的思路和技巧,建议看一看本书。

 C和C+ +的学习者和爱好者,建议看一看本书。可以掌握很多实际的技巧,并获得一个现成可用的工程库。

 商业公司的程序员,建议看一看本书。可能您已经掌握了很多商用开发的思维和技巧,但也许本书能给您一点新的提示。

 网络游戏公司的开发人员,建议看一看本书。本书的多任务工程库可能会对您很有帮助。

 各种商用服务器的开发人员,建议看一看本书,本书中很多技巧,实际上是利用C如何实现7×24小时稳定性的服务器的技巧,很有帮助。

 嵌入式的开发人员,建议看一看本书。本书中严格的代码规范和数据边界意识,对嵌入式之类资源较少,且有长期运行要求的设备开发,很有帮助。并且,如果使用开发服务器的技巧开发嵌入式产品,产品的稳定性会非常高。

 其他语言的程序员,有可能的话,建议也看一看本书。本书中很多基本模块的实现,如内存池、线程池等,对Java等程序员理解自己平台的相同模块,很有帮助,并且,本书提出的商用开发思想是跨语言跨平台的,也很有参考价值。

 各个公司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架构师,有可能的话,建议也看一看本书。本书中提出的很多商用系统工程的设计理念,是笔者多年开发的经验结晶,对于系统的设计、商用项目的风险管控,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0.6 本书中一些名词的解释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作为现代商用工程最重要的协同开发和模块划分手段,API几乎无处不在。商用程序员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各种API,如Win32 API,socket API等,甚至已经有程序员自己开始建立API意识,主动设置API来与其他模块接口。API一般为C的函数定义形式,以及一些关键数据结构的定义。能被C、C+ +、Java、PHP等大多数语言所识别并使用。

NPI:Network Programming Interface,网络编程接口。这是笔者在工作中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API作为接口标准,受到各个模块工程师的尊重,但API毕竟是本机访问,大多数时候也限于C语言一种,在复杂的网络协同环境中不能满足需求,笔者提出NPI的概念,就是在网络界面层,提出一种接口概念,不同平台,不同语言开发的模块,可以借由这个接口层互相联系、发生交互,进而完成业务。NPI除了包括API所有信息外,也包括网络信令,IP地址及端口描述等信息。

Loading:这是一个舶来词了,笔者也是向台湾的同事学习到的。原意指网络服务器的带宽占用,由于带宽通常需要向运营商花钱购买,因此,这个词就有了成本的含义。一个系统使用的Loading越高,运营成本就越高。不过推而广之,大家后来渐渐习惯用这个词代指一切需要花钱购买的资源,如CPU Loading过高,就是需要占用很大的CPU计算资源。内存loading过高,就是内存占用太多,等等。本书会常常用到这个词汇。

Log:商用工程,由于一般都有7×24小时长期运行的需求,因此一般都有自己的日志系统,用以记录运行期间的重大事件、关键报文的流转、一些可能导致崩溃的重大错误等,用以事后分析。这类日志系统,一般也称为Log系统。

Server/Client:网络通信中的服务器和客户端角色。通常说来,客户端是网络动作的发起者,服务器是被动的接收和执行者。但请注意,网络情况千变万化,角色经常会发生变化,一个Server,可能是另外一个Server的Client。

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相关的还有GUI,图形用户界面;CUI,文本控制台用户界面(就是类似DOS和Linux的文本界面,依靠用户输入文字执行命令。Windows下也有文本控制台窗口)。

其他说明

字数:736千字

页码:584

开本:1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