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北冷涡
释义

东北冷涡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海、持续阴雨洪涝、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对东北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大影响。他的老家在北纬35-60度,东经115-145度范围内;生成后也集中在东北地区及其附近上空活动。东北冷涡是从地面到6000米上空的一个冷性气柱,在500百帕天气图上至少能分析出一条闭合等高线,并有冷中心或明显冷槽配合;这个冷性气柱呈逆时针方向且不断旋转,在它旋转的过程中,会有一股股冷空气甩出来,产生降水。由于东北冷涡是个深厚的天气系统,移动缓慢维持时间比较长,其影响一般为3~5天,甚至更长。

时空分布

东北冷涡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但夏季出现的几率要明显大于冬季。东北冷涡活动的最大密集带从4月份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冷涡密集区初春主要出现在东北平原的北部,大约位于北纬52度左右,且呈纬向分布。另一个主要的密集区位于东北平原的中部和西北日本海沿岸。一般情况下,出现在北纬40-45度区域内的东北冷涡常常给辽宁带来连续几天的间断性降水、持续多日的气温下降天气,40-45度区域内的东北冷涡在初春时节出现频率较低。

影响天气与危害

东北冷涡是从地面到6000米上空的一个冷性气柱,在500百帕天气图上至少能分析出一条闭合等高线,并有冷中心或明显冷槽配合。冷涡中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常会产生阵雨、雷阵雨甚至雷雨大风或冰雹等不稳定天气,有时,强烈发展的冷涡也会造成较大范围的暴雨天气。冷性气柱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会有一股股冷空气甩出来产生降水。由于东北冷涡是个深厚的天气系统,移动缓慢维持时间比较长,一般为3~5天,最长可达10余天,带来连续数日的低温阴雨天气 ,或造成连续数天的阵性降雨天气。

东北冷涡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降雨洪涝、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对东北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大影响。

春夏季节出现的东北冷涡天气,对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因气温偏低影响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春播或幼苗的发育生长,因而造成秋粮减产。在牧区,牧草不能及时返青,牛羊由于饲料不足而掉膘。 根据低温出现的时间不同,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亦不同。6月份的低温使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而推迟生育期;8 月份农作物正处在灌浆乳熟干物质积累阶段,正需温度高, 阳光充足的天气,低温易造成籽粒不饱满或空壳而减产。

近年出现情况

2008年3月24-28日,东北冷涡造成了辽宁持续5天的连续性小雨或雨夹雪天气,24-2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4.5毫米,居历史同期第六位,冷涡影响期间全省平均气温为4℃,较前期下降了2.4℃。从统计分析资料来看,初春季节出现如此偏南且维持时间较长的东北冷涡属历史少见,历史上仅在1975年3月29-31日、1994年3月24-25日、1997年3月29-30日出现过,为十年一遇。

相关研究

对东北冷涡及其引发的天气现象一直是气象科技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国对东北冷涡暴雨的研究可追溯到1950年,先后有多位气象学家对东北冷涡产生的暴雨、雷暴、冰雹等进行研究。但由于东北冷涡的“不定性”,导致预报员对东北冷涡对流性降水的强度、落区、时间很难把握,以致东北冷涡的强对流预报一直成为困扰预报员的难点。近年来,东北地区气象工作者在借鉴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东北冷涡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问题,开展对东北冷涡诱发中尺度系统的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揭示东北冷涡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特征等,提高东北冷涡强对流天气的整体预报水平。相信在气象工作者的努力下,揭开东北冷涡的面纱之日很快就会到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2: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