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突围作战 |
释义 |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月至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部队在吉林省勃利县刁翎地区(今属黑龙江省林口县)对日伪军进行的突围战斗。 历史背景1937年7月的芦沟桥事变引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从此,东北抗日战争变成了全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东北抗日联军由单独作战变为牵制日军,配合关内抗战。同时,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回国,东北各地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从此失去联系。因此,东北抗联执行上述新的战略任务,是在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实现的。 1937年7月25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发表《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部队在辽宁各地积极主动出击,第一军一部靠近沈阳、抚顺地区袭扰敌人。 魏拯民指挥第二军一部,为打通与第一军的联系,策应全国抗战,曾接连攻下庙岭与袭击辉南县城,歼敌一部,扩大了政治影响。 此时,东北抗联各军大部分聚集在松花江下游一带,全国抗战爆发消息传来,群情振奋。汤原县格节河区军民于9月18日举行抗日反满大暴动,声势浩大。伪军警动摇情绪普遍滋长。7月至9月,二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队、驻依兰伪军三十八团一部、伪军二十九团等共一千余人先后起义,分别加入抗联第五、六八等军。 在这一高涨的抗日形势下,9月29日,中共吉东省委举行会议,适时地指出:目前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除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东北外,还要牵制日本侵略军,支援全国抗战。会议决定东北抗联第四、五、七、八、十各军合组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与此同时,独立师在同年10月正式改编为抗联第十一军。 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新高潮中继续壮大,兵力迅速达到三万余人。日本帝国主义此时虽然大举向关内进攻,却苦于无法抽走兵力,反而续向东北增兵。为了确保东北这一侵华后方基地,日本侵略者不惜动用大批兵力对东北抗联进行“讨伐”。抗联部队集中的伪三江省地区被日军列为重点“讨伐”区。日、伪军以五六万兵力,从1937年冬开始对这一地区实行大规模围攻,妄图“聚而歼之”。此后,东北抗联的斗争转入了极为艰苦的阶段。 中共北满和吉东省委早已共同议定,抗联各军除留部分部队坚持下江地区斗争外,主力部队分别脱离险区,到外线作战,以粉碎敌人的聚歼计划。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以所属第四、五军为主,向五常、舒兰旧游击区西征,以便牵制敌军的“讨伐”,并打通与南满和热河的联络。西征部队于1938年7月翻越老爷岭,突入五常境内。但敌人调集三千日伪军进行追堵,使前来接应西征部队的抗联第十军无法靠扰。部队在敌人重重围攻之下,第四军坚持战斗至11月末,军长李延平等牺牲,仅第五军余部百余人突围,返回刁翎地区。“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就是西征余部返回乌斯浑河渡口与敌军激战之后发生的。 简介1939年1月,活动在吉林省依兰县(今属黑龙江省)莲花泡附近的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面临日伪军大规模围攻的严峻形势。为了摆脱险境,总指挥周保中决定分东、 西两路突围。31日,周保中率第2路军总指挥部直属部队第9军李华堂部、救世军王荫武部300余人西进,绕过日伪军据点,通过封冻的牡丹江翻越张广才岭,于2月8日袭击方正县山元木场,又于10日击退日伪军的追击,但未突出日伪军包围,重返刁翎地区隐蔽待机。与此同时,第5军军长柴世荣率东路突围部队突破了乌斯浑河封锁线,但未能通过图们至佳木斯铁路,被迫返回喀上喀。3月,日伪军集中6000余人,分成10多个讨伐队,将牡丹江下游抗日游击区分片包围,轮流出扰,企图歼灭抗日武装。反讨伐开始后,在牡丹江下游两岸密营中养伤的第3军第2师组织科长李洪秀、中国共产党吉东省委秘书处长姚新一等先后在战斗中阵亡。第2路军作战37次,虽然消灭一部日伪军,但未粉碎围攻。30日,吉东省委扩大会议作出了突出重围,“重振旗鼓,收集联军各部,力加整顿,坚持斗争”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周保中于4月15日率总部警卫分队90余人向东突围,在刁翎以东击毙日伪军30余人,5月7日到达宝清县兰棒山。同时,柴世荣和第5军政治部代理主任王克仁率部在穆棱站越过中东铁路东线(今滨绥线)(哈尔滨至绥芬河)。随后,第5军转移到宁安县镜泊湖附近,同第1路军第3方面军取得了联系。至此,第2路军全部突围成功。 沿革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1937年10月10日成立 总 指 挥:周保中 副 总 指挥:赵尚志 参 谋 长:崔石泉 参 谋 处长:王效明 政 务 主任:黄玉清 活动地区:松花江右岸、乌苏里江左岸、牡丹江流域两岸和中东路东段道南、道北广大地区20余县 下辖第4、5、7、8、10共5个军、1个救世军(王荫武部)、1个义勇军(姚振山部) 第4军1937年9—10月组成 军 长:李延平 副 军 长:王光宇 政治部主任:黄玉清 下辖第1、2共2个师 第5军1937年11月组成 3000余人 军 长:柴世荣 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后叛变)后任:王克仁、季 青 下辖第1、2、3共3个师 第7军1938年1月组成 1500余人 军 长:李学福(后任:景乐亭) 政治部主任:郑鲁岩(后叛变)后任:王效明 下辖第1、2、3共3个师 第8军军 长:谢文东(后叛变) 副 军 长:滕松柏(后叛变) 政治部主任:刘曙华 参 谋 长:于光世 下辖第1、2、3、4、5、6共6个师 第10军军 长:汪雅臣 副 军 长:张忠喜 政治部主任:王维宇 辖10个团 救世军军 长:王荫武 义勇军军 长:姚振山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 1940年3月拟将所属部队缩编为第2、5、8共3个支队: 第2支队: 1940年3月组成 支 队 长:王汝起(兼) 副 支 队长:刘雁来 政治部主任:王效明 下辖2个大队、1个教导队 第1大队: 大 队 长:王汝起(兼) 副 大 队长:李呈祥 第2大队: 大 队 长:隋长青 副 大 队长:孙玉洁 政 委:李永镐 教导大队: 大 队 长:崔勇进 副 大 队长:赵荣久 政 委:金品三 1940年9月第2支队调整 支 队 长:王效明 副 支 队长:刘雁来 政治部主任:王效明 下辖2个大队、1个教导队: 第1大队: 大 队 长:刘雁来(兼) 副 大 队长:李呈祥 第2大队: 大 队 长;隋长青 副 大 队长:孙玉洁 政 委:李永镐 教导大队: 大 队 长;崔永进 副 大 队长:赵永久 政 委:金品三 1941年4月10日第2支队整顿 支 队 长:王效明 副 支 队长:刘雁来 政 委:姜信泰(后任:彭施鲁) 下辖2个大队: 第1大队: 大 队 长:崔勇进 第2大队: 大 队 长:杨庆海 第5支队: 1941年2月组成 支 队 长:柴世荣 政 委:季 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