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坝村
释义

东坝村为一地名,在我国福建省莆田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山东省东营市都有同名村庄,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村庄存在差别。

1、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东坝村

村庄简介

属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管辖,莆田城港北大道岳公段、城乡结合部。距离莆田市区1公里、镇中心两公里,分东坝、塘东两个自然村、人口2300多人。古名:东汾,史上人才辈出,代表性历史人物、明大才子戴大宾。

相关传说

传说,城南乡新溪村三社人王大宾知识丰富,旧时称董生古(秀才),可是命运不佳,多年应试都无中,所以他就在家乡新溪三社开了个私人学堂,收了数名学生,以教书谋生。由于没有婚配,后来年老了,养了一只猫作伴。

新溪三社王大宾跟塘东一个老人戴公(后来就是戴大宾的爷爷)是很好的朋友。当王大宾年老多病时,一天和他天天作伴的猫突然死了,主人苦思痛失而病倒了。这时塘东戴公要往城里购买东西,路过新溪三社,有人告诉他,你的要好朋友王大宾病重快不行了,塘东戴公听后就没有去城里,马上往王大宾家里探望,并煮了一碗米粉,喂王大宾吃,当米粉喂到王大宾口中,还未吞下时,昔日的好朋友撒手归西。塘东戴公含泪为王大宾理完后事,当戴公办完哀事,回塘东时,他昔日怀孕的儿媳妇已经产下一男儿。奇怪的是刚产生的男儿,哭个不停,并且嘴里含一口米粉。戴公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便对男儿这么说,小小孩儿,你如果是三社王大宾来出世的,你马上不要哭,我只改你姓,无改你名,你就叫戴大宾吧!说来奇怪,这小男儿听后便马上不哭了。后来村里的人都传说,戴大宾是新溪三社王大宾来出世的,因他口中含米粉证实他是无吃“文阳水”而出世的,所以他前世所学的知识没有忘记,并带到后世,故三岁就能善对,十三岁中探花。

过去入京应试得中的三及第,皇后会绣绣花鞋给他们穿。戴大宾入京应试这一年皇后绣的三双鞋中,其中一双是小孩穿的,皇帝问皇后你往年绣的三双都是大人穿的,今年为何有一双是小孩穿的。皇后说,我睡时做梦,今年得中的三及第中有一名是小孩,所以三双中有一双是小孩的,故此戴大宾十三岁中探花看起来也是天意。

戴大宾在京得中探花后,朝中文武百官很敬重这位少年,可是当时朝中有个大奸臣刘瑾,准备篡权夺皇位,戴大宾有所觉察。一天早晨刘瑾叫手下挑一担水放在金銮殿上,戴大宾看到后用脚踢下一桶留一桶,并说天下只有一皇(统)哪有二皇(统),刘瑾知道后想到自己的阴谋已被识破,想将戴大宾拉为知己,决定把自己才貌双全的养女,许配给戴大宾,戴大宾知道后说,我是朝廷之子,岂能做奸臣之婿,刘瑾听后从此对戴大宾怀恨在心,决定暗害戴大宾。一天戴大宾接到家乡的信,说母亲病重,并也思念家乡已订亲、尚未举行婚礼的爱妻,便决定返家乡莆田探亲。刘瑾听后决定乘机暗害戴大宾,便通知各省府手下,戴大宾所到之处,晚上大摆宴席庆贺。一天晚上戴大宾饭酒过量,再加上赶路辛苦,便昏昏睡去,这时刘瑾所派的手下认为暗害的时机已到,便端着一盆古井水,放在戴大宾床头,并解开戴大宾的长头发,放进古井水中,由于戴大宾饭酒过量睡去,再加上古井水冰冷,这时古井水从戴大宾的头发浸入脑部,引起头痛成为不治之症。事后戴大宾知道自己被刘瑾所害,病入膏肓,无药可治,在回家的半路上给家乡莆田写了最后一封信,后卒于归途。信写道:生前姓字魁金榜,死后文章挂玉楼,本欲曾无养曾子,谁知颜路泣颜回,流水落花随我去,夕阳芳草对人愁,可怜双亲无依靠,百岁姻缘不到头,药不灵兮疾下疗,功名两字怨休休,双亲年老妻年小,一旦无常万事休。

戴大宾的佳句

戴大宾虽然英年早逝(只有十三岁),但他的才华能于三国的曹子建并驾齐名。在家乡莆田民间有流传这样的佳句:

戴大宾一时无对,曹子建七步成章,

甘罗廿六为宰相,大宾十三中探花。

2、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东坝镇东坝村

概况

东坝村紧邻东坝集镇,芜太公路和双望公路穿境而过,有13个村民小组,4038人,5245亩耕地面积。今年以来,该村在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采取了新举措,取得了新成效。

大力发展经济

该村利用丘陵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围绕本村特色,着力发展以银林山庄为中心的农庄休闲旅游观光业和珍禽放养为主的养殖业。银林山庄是以亲近田园、回归自然为主题,集餐饮住宿、会议娱乐、洗浴休闲、农事参与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地,自创建以来,在接待南京和周边市民观光游玩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今年,银林山庄投资200万元扩大建设了农家乐休闲公园,并且种植了20亩生态果树,这些措施使银林山庄今年的营业额再创新高,“五一”节期间,接待游客人数达2万多人,创收30万元,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了该村的知名度。七彩山鸡一直是该村特有的珍禽养殖项目,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养殖基地一、二期工程。今年为扩大养殖,纵向发展,采用了养鸡与种草相结合的新的养殖技术和模式,放养山鸡2万多只;结合放养山鸡的养殖经验,同时还放养了1万多只绿壳蛋鸡,为该村的养殖业又增添了新的色彩,预计今年在养殖方面将取得集体经济收入10多万元。在依靠传统强势产业发展经济的同时,该村今年还加入了对开发区拓展的力度,东坝镇开发区大部分地处东坝村范围内,为推进镇村经济迅速发展,该村将范围内的开发区地带进行了整治和扩展,修整路面,扩大面积,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商在此投产,本年度新增租用土地500多亩,总的出租土地面积达到1800多亩,农户从中每年可获得租金60多万元。今年该村新增企业2家,可为集体增收5万多元,通过兴办企业等途径,转移本村富余劳动力200多人。

改善村容村貌

东坝村在大力发展经济,带动群众致富的同时,也着力改变村容村貌,打造该村的新形象。在去年聘请市园林规划设计院专家对银林山庄、东坝自然村周边带进行环境整治规划后,继续沿着整治规划思路,采取了多方面新措施,推进了有线电视安装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提高了饮用水水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开挖了14个当家塘,土方近10万方;在全村范围栽培了5600多棵生态苗木,绿化了环境,清新了空气;同时投资15万多元在各自然村铺设硬化路面4000多米;在“情系故里”活动期间,又投入资金10多万元在“强基工程”规范点山庄村浇铸了水泥路;在公共设施方面,该村也进行了改造和提高,新建公厕2个,新增户厕30多户,新建垃圾箱10个,同时,村委定职设岗20 人,对环境进行长效管理。以上这些措施都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营造和谐环境

经济发展了,环境改善了,同样要为村民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2005年,被评为县文明家园示范达标村后,该村一直未放松管理,各项工作常抓不懈。完善民主理财组织和制度;全面做到村务、财务双公开,让村民满意、让村民放心;大力培养致富能手,建立档案,定期调整,动态管理;大范围实行结对活动,村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发挥互动效应。去年又新建了村计生服务室,为广大村民服务,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方面,投资近40万元建立的村文化服务中心,将于6月底竣工。为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坝传统民间艺术大马灯及多种民间文 艺提供展示和发扬的平台。

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乡东坝村

基本情况

东坝村现位于六合乡政府驻地东3公里处,依托利六延伸路为枢纽,东至挑河,北至东崔村,南至芦山村地界,西至芦山村。所属版权耕土面积1800余亩,其中耕地1200亩。2007年全村总户数108户,总人口361人,其中男性181人,女性180人。

村史简介

该村起源于1964年,东崔部分村民迁到村南1.5公里处黄河废坝上居住,属“东崔大队”管辖,称“东崔坝”。1980地名普查时,因“东崔坝”由“东崔大队”分出置大队,得名“东崔坝大队”。但新成立大队由于名称不简明,故于1981年6月更名为“东坝大队”。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侵华战势迅速推进。1943年初,日军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占据利津县城,与地方黑恶势力破坏党组织,袭击八路军队伍,迫使党组织不断转移。

1943年7月,历史上有名的日伪军21天大扫荡在利津北三区全面展开,日军拉网式行动向清河军区、渤海大队发动强攻,地方政权被严重破坏,党的干部被汉奸告密抓杀,迫使党组织从地上转移到地下,保护群众转移到高粱地、芦苇荡,转移群众财产。同年中秋节群众就在高粱地里度过的。

清河军区政委张明(女)、渤海大队教导员郭学琴协同利津大队转战南北,英勇作战,同日本鬼子打游击战、偷袭战,不断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1944年春秋八路军清河军区整编部队,向盘踞在利津据点的日伪军发动总攻,通过三天三夜的战斗,采取里应外合的战略,一举攻克鬼子据点。击毙日伪军30余人、活捉日军30余人、伪军150余人。并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随着全国性抗日烽火燃烧,日军前无援兵,后无退路,1945年8月15日举白旗投降。历时八年的侵华战争以战败而告终。

1946年农村四清运动开始,打地主、斗恶霸,分田地、分财产,穷人翻身得解放,地方政权不断扩大。1947年秋,地方黑势力勾结国民党,组织还

乡团对共产党地方政府进行包袱,时任肖庙乡指导员的张太恒家住东崔村,8月初八组织东崔村干部开会,还乡团的一支32人的小分队身背双抢向我会议处偷袭(会址在牛东泉家),多亏岗哨即使发现,党组织及时转移,免遭敌人伤害。还乡团人多势重,没有抓到党的干部,便冲到了张指导员的家,砸烂了村里的鼓乐器,张家的家产,一把大火烧毁了张太恒家的三间房子。

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地方青年踊跃参军,牛奉元、王希佐、胡希双、綦树堂、綦兴乐等相继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利津县大队整编后随主力部队解放维坊,攻打济南,渡江南下,1948年夏淮海战役打响,战争胜利了,从此国民党蒋介石逃亡台湾岛。

解放后

1951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打响,我村军人綦树堂、綦兴乐随军援朝,战争十分艰苦,没饭吃、没水喝、吃树皮、吃皮带、喝马尿。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三年将美军打过三八线,抗美援朝战役宣告胜利。

1958年党的“三面红旗”高高飘扬,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在农村轰轰烈烈实行,深翻土地,大炼钢铁,全村人吃食堂。

1960年自然灾害袭击中华大地,蝗虫成灾,干旱无雨,天降洪涝,农民颗粒不收,靠政府调进棉籽皮、花生饼、甜萝卜渣等充饥。1960—1962年全国饿死人不计其数。

1967年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烧遍神州。随着革命的深入,工人集会罢工,停机停产,农民不劳作,学生罢课。各方集会上街游行,打倒走资派,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口号铺天盖地。老干部、老将军、老知识分子、老模范、老权威皆成为革命的对象,白天戴高帽、游街,晚上室内批斗,在无产阶级革命委员会的指挥下,从中央到地方党组织机构被砸烂,取而代之的是“红卫兵造反队”、“井冈山战斗团”。从此党、政、军、医、校停业,工、农、兵、学、商、组、团进行全国性串联,进北京,闹个天翻地覆。十年革命,一批功臣上将、科学专家、仁人志士、劳动模范,有的进牛棚,有的进农场,有的含怨走上西方路,中华民族、十亿神州一场血洗,荡然无存。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政策从根本上有了转机,从1980年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农民有了用武之地,土地增产,农民富裕,粮满囤,柴满院,从此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1984年河口区正式成立,该村划归河口区。在六合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1987年全村户户通电照明,1988年通水,2003年通柏油路。

经济水平

2006年手机拥有率为60%。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300万元,人均纯收入5500元,集体固定资产5万元。一个商农、淡水养殖为一体的新型经济村拔地而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