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定势理论
释义

定势理论是前苏联定势心理学学派的一种基本理论,是由苏联格鲁吉亚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乌兹纳捷在本世纪20年代末提出的。定势是指有机体的一种暂时状态。苏联格鲁吉亚学派的一种心理学核心理论。定势是对一定活动的准备。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学者G.E.缪勒和F.舒曼、H.J.瓦特、K.马尔比等就提出各种对定势的解释。此后直到现在的长时期内,许多人认为定势是一种预备状态,是先前的活动倾向对后来的活动的影响,体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简介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定虽然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呆板。当定势阻碍问题解决时,应暂时信下来,休息一下,或进行一些别的工作,过一会儿,定势会自然消除。武术术语。①拳械技术中的固定路数、姿势和变化规律。唐顺之《武编·卷五阳:“拳有定势,而用时则无定势。然当其用也,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通背拳论中亦有“学时有定规,用时无定法”之语。②套路中短暂的停顿或静止状态。 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又称心向。定势的概念首先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采用的:L.兰格(1880)用来标志过去经验影响反应速度的事实;G.E.缪勒和F.舒曼(1893)用来说明被试如有按顺序记忆的定势便能使记忆加快;符兹堡学派则用来说明思维决策中的决定趋势,指出了思维的方向性,从而驳斥了联想论观点。苏联心理学家Д.Н.乌兹纳泽及其学派全面研究了定势现象,提出定势理论。苏联社会心理学家用社会定势标志态度。定势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运动定势、注意定势、知觉定势、问题解决定势等。

发展

20世纪30年代,苏联格鲁吉亚心理学家Д.Н.乌兹纳泽等的实验确定了定势的扩散和定势可在催眠状态下形成。据此,他们认为定势不是某种局部的心理现象,不能简单地将定势看作某一领域中的先前活动对后来活动的影响,而应当将定势看作完整的个体的状态或完整的个性的模式。依照这种看法,定势是需要和客观情境的产物,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心理内容构成心理活动的内部条件,内在地决定着活动的倾向。同一个定势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活动中,任何活动都是在定势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们反对将个性归结为个别的心理特征,认为个性与主体的活动是分不开的,主张从赋于活动以统一的倾向的活动主体来解释个性,而定势揭示的正是个性在每一具体时刻的模式,活动的内部条件及内部联系。乌兹纳泽等认为,定势是完整个体的活动的一般心理学概念,应成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不应从个别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出发,而应当从活动及其主体即完整的个性出发。这种定势理论有人认为是一种与无意识有关的新型理论,曾受到人们的注意,50年代在苏联心理学界引起热烈的争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