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定鼎
释义

词语解释

新皇朝定都建国的意思。鼎,是古代的一种青铜炊具,三足,两耳,圆形;亦有长方四足者。相传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们作为传国重宝,从此“鼎”便成为拥有政权的象征,后世因称定都建国为“定鼎”。《左传·宣公三年》载:“成王定鼎于郏鄏。”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亦称:“高祖以圣武定鼎。”

定鼎,亦作神鼎,(391年十月-392年六月)是十六国时期翟魏君主翟钊的年号,共计2年,也是翟魏的第二个年号。《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翟辽卒,子钊代立,改元定鼎。”锺渊映《历代建元考》:“翟钊‘神鼎’,一作‘定鼎’”

纪年

定鼎 元年 二年

公元 391年 392年

干支 辛卯 壬辰

定鼎路

老城西关外有一条路叫定鼎路,定鼎南路东侧有一座规模宏伟壮观的庙宇叫周公庙,庙中现存主要古建筑是定鼎堂,取周公辅佐“成王定鼎于郏鄏(西周初年洛阳名)”之意而命名。

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接着广聚天下之铜,熔铸九鼎,以象征天下九州,将其视为国宝。商灭夏后,九鼎被迁到了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到了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举兵讨伐,灭了商朝。

传说,灭商后,周武王的头一件事就是准备把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今西安市西南)。谁知那九尊大鼎个个如小铁山似的,既难搬又难运。武王组织了大批人马,据说一共用了九九八十一万人,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阳。当他们准备继续向西拉时,不管用什么办法,大鼎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武王闻知此事,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夏朝国都在洛阳,洛阳又位于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国都迁到洛阳不成?如果这样,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阳吧!”不料,正当武王准备举行安放九鼎的典礼时,却不幸病故了。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了位,在周公旦的建议和帮助下,在太庙里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殿,选择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取得了天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周公旦,就兴建了一座殿宇辉煌的周公庙,庙里的大殿叫做“定鼎堂”,庙前的道路则取名为“定鼎路”。

自成王在洛阳定鼎之后,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王权的象征、国家存亡的标志,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鼎。洛阳位于九州之中,土地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各诸侯争夺的目标,谁想夺取天下,占据霸主的地位,就要问鼎中原。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长河里,洛阳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所以鼎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史书上也就有了楚庄王问鼎、齐宣王求鼎、秦武王举鼎、秦昭王迁鼎等一系列与“鼎”有关的故事,进而延伸出“一言九鼎”、“三足鼎立”等成语。如今“鼎”又成为洛阳城市建设的标志之一,无论是老城西关九龙柱上的大鼎,还是王城公园、洛浦公园的宝鼎,都述说着河洛的沧海桑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9: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