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1 玉鼎

汉字“鼎”,部首“目”,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2画,旧字形13画,笔顺编号25111 51321 25。或部首“鼎”。

基本信息

拼音:dǐng注音:ㄉㄧㄥˇ

编码:CJK统一汉字

Unicode:U+9F0E

五笔:HNDN

仓颉代码:BUVML

郑码:LZNX

四角号码:2222 7

鼎字笔顺:竖、横折、横、横、横、 竖折折、横、撇、竖、横、 竖、横折.

笔画数:12画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

基本解释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

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5 大:~族。~臣。~力支持。

6 正当,正在:~盛[shèng]。

详细解释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像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像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1 同本义[tripod caldron]。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2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意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3 比喻帝王[emperor]。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4 指宰相[prime minister]。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5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high official]。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6 指国家[state]。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

1 显贵[important]。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great]

高门鼎贵。——晋·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tripartite]。如:鼎分(三分)

〈动〉

变革[change; reformation]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常用词组

⒈鼎铛玉石dǐngchēng-yùshí

[simile of the luxury and waste] 以鼎为铁锅,以玉为劣石。形容挥霍浪费奢侈腐化的生活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唐·杜牧《阿房宫赋》

⒉鼎鼎dǐngdǐng

[great;be very important] 盛大

声名鼎鼎

⒊鼎沸dǐngfèi[noisy and confused] 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

义兵鼎沸,在于董卓。——《后汉书·王允传》

⒋鼎革dǐnggé

[change of dynasties] 建立新的,革除旧的。旧时多指改朝换代

⒌鼎力dǐnglì

[your kind help;your kind efforts] 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多蒙鼎力协助,无任感谢

⒍鼎盛dǐngshèng

[in a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at the height of power and splendour] 正当兴旺发达或强壮

天子春秋鼎盛。——《汉书·贾谊传》

⒎鼎食dǐngshí

[extravagant and luxurious] 列鼎而食,吃饭时排列很多鼎。形容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钟鸣鼎食之家。——唐·王勃《滕王阁序》

⒏鼎新dǐngxīn

[innovate] 去旧;更新、革新

方且言其主鼎新文物,教被华夷。——陆游《入蜀记》

去旧鼎新

⒐鼎峙dǐngzhì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confront each other like a tripod standing on its three legs with tripartite balance of forces]鼎立,三方面并峙。如:三峰鼎峙

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三国志·孙权评传》

⒑鼎助dǐngzhù

[great help] 敬辞,大力协助感谢鼎助之恩

⒒鼎足dǐngzú

[three legs of a tripod-three rival powers] 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⒓鼎足之势dǐngzúzhīshì

(1)[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形势如同鼎的足,比喻三方对立的形势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势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2)亦说“鼎足之形”

⒔鼎族dǐngzú

[rich and aristocratical family] 豪门贵族

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白行简《李娃传》

英语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2 青铜器器具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鼎的历史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现改为“后”)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呢!

发展历程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易经中一卦:

鼎:元吉,亨。

【白话】《鼎卦》象征革故鼎新:十分吉祥,亨通。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白话】《象辞》说:《鼎卦》的卦象是巽(木)下离(火)上,为木上燃着火之表象,是烹饪的象征,称为鼎;君子应当像鼎那样端正而稳重,以此完成使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白话】初六,烹饪食物的鼎足颠翻,却顺利地倒出了鼎中陈积的污秽之物;就好像娶妾可以生子一样,不会发生灾祸。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白话】《象辞》说:“烹饪食物的鼎足颠翻”,看似反常,实则不然;“却顺利地倒出了鼎中陈积的污秽之物”,便于除旧布新,反常的现象得以向好的方面转化。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白话】九二,鼎中盛满了烹饪的食物,好比一个人有才干;我的对立面嫉妒我,却不能把我怎么样,是吉祥的。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白话】《象辞》说:“鼎中盛满了烹饪的食物,好比人有才干”,应该谨慎行事,不要走错方向;“我的对立面嫉妒我”,但因无隙可乘,故终将无所怨尤。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白话】九三,鼎器的耳部发生了变化,无法将插杠插入鼎耳移鼎,精美的野鸡肉不能得到无法食用;待到阴阳调和,润雨出现才能消释悔恨,最终还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白话】《象辞》说:“鼎器的耳部发生了变化”,鼎无法移动,也就失去了它虚中纳物的意义。

九四,鼎折足,覆公诉,其形渥,凶。

【白话】九四,鼎的足折断了,王公鼎里的粥饭倾倒出来了,鼎身被玷污,凶险。

《象》曰:“覆公诉”,信如何也!

【白话】《象辞》说:“王公鼎里的粥饭倾倒出来了”,哪里还有什么信誉可言呢!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白话】六五,鼎配上黄色的鼎耳,插上坚固的扛鼎之器,利于坚守正道。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白话】《象辞》说:“鼎配上黄色的鼎耳”,是由于六五爻居中,自然可获得实惠。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白话】上九,鼎配上玉制的鼎杠,十分吉祥,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白话】《象辞》说:“玉制的鼎杠高处上方,表明刚柔相济,互相调节。

鼎与古代青铜器

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跃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青铜遂成为一个时代鲜明的标志。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其工艺流光异彩。既有权力象征的各种铜鼎重器,也有尊、壶、鬲、觥、觚、钟、灯、炉等各种宫廷礼器、祭器、酒器、盛器和生活用品、陈设品、工艺品,其造型也遍及龙、虎、牛、马、羊、鹿、象、人、鸟等各种形态和饰物,仅纹饰就有兽面纹、乳行纹、蚊纹、风纹雷纹、龙形纹、龟鱼纹、曲折纹、云雷纹、蟠螭纹、几何纹、竹节纹、菱形纹、直纹、斜纹、六山纹、叶纹等几十种。从生活用品到乐器,从饰品到战争武器。可以说如繁星满天,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充分记录了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历代王室、宫廷、候门、伯爵们生前陈设豪华璀璨耀目,死后追求不朽,陪葬昂贵富丽和考究的佐证。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以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近代以来,青铜器大量出土,使长久处于朦胧的中国古代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发展时期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权势和军权、神权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时间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风格盛行期

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

西周风格成熟期

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东周风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鼎文化介绍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之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周代的鼎分为三大类:

镬鼎、升鼎、羞鼎。

镬鼎形体巨大,多无盖,用来煮白牲肉。

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

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这里距武官村大墓西南隅大约80米。大鼎出土后,因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是,由于日本侵略者多次勒索和强购,当时恐怕被日寇掠取,便把大鼎又重新埋在地下。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大鼎出土后,先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同年10月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又将方鼎运到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是原鼎的复制品,真品早已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保护起来了。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三个铭文“司母戊”。关于这三个铭文如何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3)第三种解释把“司”释为祠。“祠”就是祭祀的意思。也还有把“司”释作王后的“后”字的。“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卜辞记载文丁的配偶为批癸,而帝乙的配偶却不见记载,因此有人认为,“母戊”可能是帝乙的配偶。据此,则大鼎力殷墟晚期的器物。另一种意见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因此作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这样,该鼎就是殷墟前期的遗物。

司母戊鼎是我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有人曾用光谱定性分析它的合金成份,结果表明大鼎的成份和殷代一般铜器的成份基本相同。人们又对铜、锡、铅三元素用化学分析的沉淀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鼎的合金成份是:铜占84.77%,锡占11.64%,铅占2.79%,这一分析与《周礼?考工记》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是相符的。

关于大鼎的铸造方法,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观察分析,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从铸造痕迹来看,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司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是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由江泽民主席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江主席与加利(原联合国秘书长)为“世纪宝鼎”赠送仪式揭幕。这一壮举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引人注目的一页,使全球掀起的“宝鼎新闻热”达到高潮,其所涉及范围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实属空前,是当年国际十大重要新闻之一。 “世纪宝鼎”是具有商周青铜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它的设计和制作经过多次论证,是在国内专家、文物考古学者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它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鼎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禁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现代宝鼎

现代铜鼎本以仿古居多,围绕鼎的自身意义在演变,大胆创新,造型新颖,比例协调大方,比起古代鼎,添加了一份活力,加浓了些色调,更加象征着城市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铜鼎陪伴我们已经走过3000多年了,位置已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从炊器到权利的象征,到如今的广泛应用,成为公司信誉,能力的标志。公司开业,企业上市的最佳礼品。起代表性的如“中华世纪鼎”、“和谐鼎”、“昌盛鼎”等。铜鼎已经汇入了主流生活,为建设和谐,昌盛的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鼎拐子

《后汉书》有云:“拐之大者,鼎人鼎己。其不鼎人者,己必被人鼎”。据《唐宋殇史》记载:“贞观年间,有谓之鼎拐子者,非gay也,汝信乎?”

漫画问鼎

人们常说的问鼎三甲、问鼎中原、问鼎拳王宝座等等,其实问鼎的故事源自春秋时代楚庄王向王孙满问鼎的历史故事。楚庄王故意在洛水附近边界驻军,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就向王孙满打听周室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很有技巧地回答说:天子能够得到天下是因为他有德行而非因为有鼎,并历举夏商朝君主为例,以说明如果有德行,即使鼎小也很重,反之,虽大亦轻。周室虽渐衰微,但仍然是天定的统治者,所以鼎的轻重是不可随便问的。楚庄王问鼎意在取代周室,取得天下。这就是鼎对国家十分重要的原因。

扩展阅读:

1

问鼎http://www.dtqt86.com/product_804.html

2

精品鼎http://www.txcxtd.com/

“鼎”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an usually three-legged ancient Chinese cooking vessel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77次
最近更新:2012-04-30
创建者:UC40267746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abccsss 展开

wws1122 

钟天勇1108 

百科拆分专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