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DPIM |
释义 | DPIM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Department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Mechanology)的英文缩写。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始建立于1932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32年的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五十年代院系调整为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六十年代初又调整为精密仪器与机械系,八十年代更名为现今的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基本概况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以下简称精仪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工程学科院系之一,77载春秋的发展历史,孕育和形成了精仪系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激光等新技术及现代机械设计、现代制造工程、现代控制及信息理论的发展,我系不断突破传统领域,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形成了机、光、电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目前,精仪系拥有四个全国重点学科,即: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仪器及机械和光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即: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各学科在全国评估中均名列前茅。建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即: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和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建有3个校内跨学科联合中心和7个与企业联合的实验室。还建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为本科生的实验、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研究制作创造了优越条件。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激光等新技术及现代机械设计、现代制造工程、现代控制及信息理论的发展,精仪系不断突破传统领域,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形成了机、光、电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目前,精仪系拥有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四个全国重点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均名列前茅。本系实行本科——研究生统筹培养,本科学制四年。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前两学年为基础平台课程,第学三年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微机电系统工程”(新增)三个专业方向选课。最后根据研究生推荐分流和选课情况核发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全系建有“摩擦学”和“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和 “光盘”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宇航技术研究中心和绿色制造中心等,还建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现代测试教学中心和创造性设计实验室等7个教学中心或基地。全系科研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和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每年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3基础研究项目、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科技开发项目等近百项。早在1958年,研制了我国第1台数控机床,与美、苏、日并驾齐驱。60年代,研制了我国第1台劈锥铣,为国防作出贡献。70年代,研制开发了分步重复自动照相机、图形发生器、光刻机、电子束曝光机工件台等半导体设备,其中“分步相机”应用于全国100多个厂家,受到好评;研制了多种磁盘测试仪器,促进了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七五”、“八五”期间,面向大型机械制造业的大尺寸测量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研制的大型电站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得到推广应用,光/热效应型可直接改写光盘技术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90年代,与自动化系、机械系等单位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一个CIMS 实验工程中心,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颁发的“大学领先奖”;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微米、纳米技术也取得了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七五”期间,全系获得各种奖励32项。 “八五”期间,科研经费显著增加,获得国家级和 省部级奖励33项 ,其中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 4项。根据学校“211工程”规划,先进制造技术与微米/纳米技术被列 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 全系十分重视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外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已组织召开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主办了多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精仪系专业特色明显,学科综合,创新能力强。研究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第一台虚拟轴机床和第一颗微小卫星与纳型卫星。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主持“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5项,承担课题20余项、“863”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项目50余项、国防重大项目2项、国防预研重点项目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等。平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和EI占70%以上)、申请专利60余项,获授权专利50余项。 师资力量目前,精仪系有教职工17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在职教授51人,副教授5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04人。三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70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生培养与课程设置精仪系采用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习年限的本科培养模式,对完成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优秀本科毕业生可直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设置了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机械大类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机、电类实验实践环节、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综合论文训练等。 为实现宽口径专业教育,精仪系实行按系“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统一招生,前两年为基础平台的通识教育,第三年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微机电系统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分流培养。 精仪系重视课程建设,知名教授、长江学者为本科生开设研讨课,本科生课程全部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讲。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中有5门国家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精品课程、9门校精品课程,其中“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制造工程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为国家精品课程。近年来我系教师出版本科教材41部,21部被列入“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国家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级教材奖多项。 教学与科研单位光电工程研究所 前身为清华大学光学仪器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1981年光电所被确定为首批博士点。1988年被评为光学工程重点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是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实验区中心实验室。近年来在光电子与仪器原理和设计、精密计量测试理论与系统、近代光学信息处理和二元光学理论与器件、双折射频率分裂激光器等诸多领域进行了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的成果。 摩擦学研究所 摩擦学是由多学科组成的综合研究领域,研究以机械学、表面科学与技术、摩擦学材料、摩擦化学为主,同时也涉及流体力学、固体力学、非线性动力学、流变学、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理论等一系列学术领域。摩擦学研究的任务是从机械学、材料科学与表面科学的角度出发,不断吸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摩擦与润滑的实质,探索新原理、新功能,推动摩擦学设计和减摩抗磨损技术的发展,并努力在实际中应用,以达到节省能量、提高磨损寿命和机械工作性能、解决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润滑问题的目的。 设计工程研究所 设计工程研究主要承担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及机械设计学科研究生专业课程。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材建设奖。研究所的科研方向涉及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生物机械与智能结构、航天器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微机械、CAD、摩擦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创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围绕现代科学仪器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米纳米技术、光存储技术、精密仪器和测试技术、导航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与智能仪器、智能微系统及控制技术和生命科学仪器等,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所。 制造工程研究所 清华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是覆盖设计、制造与管理的综合制造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单位,具有五十多年悠久历史和雄厚的教学、科研及开发实力,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机械制造学科的中坚人才,并为中国制造学科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激光与光子技术研究室 依托于光盘国家工程中心、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光学工程、仪器科学等国家重点学科和校内相关单位,着眼于国际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的最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致力于激光与光电子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研发。主要从事先进激光技术,光信息存储和光波通讯三个方面的研究。 国家级科研教学机构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摩擦学是由多学科组成的综合研究领域,研究以机械学、表面科学与技术、摩擦学材料、摩擦化学为主,同时也涉及流体力学、固体力学、非线性动力学、流变学、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理论等一系列学术领域。摩擦学研究的任务是从机械学、材料科学与表面科学的角度出发,不断吸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摩擦与润滑的实质,探索新原理、新功能,推动摩擦学设计和减摩抗磨损技术的发展,并努力在实际中应用,以达到节省能量、提高磨损寿命和机械工作性能、解决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润滑问题的目的。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的,于1995年通过国家正式验收。设有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两个实验区。 清华大学实验区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实验和教学基地,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即光电工程所为中心实验室、结合其它教研室组合而成。目前有一个中心实验室、四个分室:光电工程中心实验室、微细工程分室、传感器分室、精密测试分室、微型机械分室。 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1996年教育部首批批准立项建设4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清华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是其中之一。 清华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面向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和全校与机械基础相关的本科生教学需要,承担包括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实践系列课程、CAD系列课程等教学工作,为全校机类和近机类专业约21个行政班的学生提供包括基础实验、实践训练在内的教学支持,是我校重要的机械基础教学和训练平台;同时也是我校唯一个正式挂牌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是清华大学学生4大赛事之一的“机械创新设计大奖赛”的发起、组织以及技术支持单位,是机械学院SRT活动的重要实施基地。 教学科研机构精密计量测试教学实验室 清华大学精仪系光电工程研究所精密计量测试教学实验室是体现现代质量工程和精密计量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面向全校工科(特别是机械大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层次开放的教学实验平台。 CAD教学中心 清华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心主要从事CAD与其他工程技术软件的实验教学,为计算机系、精仪系、汽车系、机械系及其他院系的研究生、本科生开设了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实验。CAD教学中心还为香港大学的工业训练,精仪系的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精仪系、汽车系的毕业设计提供了相应的实践课程;为各系的高研班开设了 CAD/CAM讲座;为机械学院教师进行教学软件培训。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试验室开发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软件。 机械动力学与机械故障诊断实验室 机械动力学与机械故障诊断实验室主要进行与机械动力学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实际工程系统的开发,总的研究方向包括旋转机械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机械故障诊断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监测及诊断系统开发;基于智能材料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 清华大学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是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机械设计基础Ⅰ、Ⅱ、Ⅲ”的教学实验基地。每年承担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三个系及近机类工程力学系、热能工程系共20个班的教学实验课及小学期课程设计。 康复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从1981年开始从事康复工程学研究,1989年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康复工程研究室基础上,创建了康复工程研究中心,隶属于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康复医学是以人体功能康复为中心的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的四大组成部分。康复医学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对于生活质量方面的需求,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康复工程学是用工程的方法实现人体功能康复的学科,是康复医学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以康复医学、解剖学、人体生物力学、生物控制论和工程学的理论为基础,用现代工程的方法与技术,研究人体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所需装置、装具和康复治疗仪器、设备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机器人及其自动化实验室 清华大学精仪系制造所机器人及其自动化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学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在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研究室围绕先进制造学科发展,针对航天(小卫星)、医疗服务、生命科学(基因分析)、娱乐以及特种加工和操作等领域对专用智能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系统的特殊需求,开展机器人学、机器人智能机器系统的特殊结构设计、信息感知及集成、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基于DSP的分布式多轴运动控制系统、仿生系统、虚拟现实与仿真、有限元分析、人机融合与人工智能、智能柔性自动化系统及其信息集成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跨学科特种智能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并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积极开展机器人及制造自动化方向的广泛企业技术合作和课题研究,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活动。 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中国一航测控联合实验室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仪器系与中国一航集团于2005年10月26日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中国一航测控联合实验室,挂靠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和自动化系。该联合实验室在测控领域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和中国一航集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展广泛的合作。 清华大学微小卫星技术联合实验室 清华大学与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11日合作成立清华大学微小卫星技术联合实验室,挂靠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在微小卫星技术领域,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技术与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航天东方红在行业领域、工程化、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合作互补、共同发展。双方旨在技术、人才、管理、项目等方面进行合作,对微小卫星前沿技术进行探索,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 数控技术工程化联合实验室 “清华-光洋数控技术工程化联合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7月18日,联合实验室是由清华大学与大连光洋科技公司联合创建的校企合作科研机构,挂靠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专门从事数控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开发。 清华至卓绿色制造研发中心 研究机构及研究方向全系建有“摩擦学”和“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和 “光盘”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宇航技术研究中心和绿色制造中心等,还建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现代测试教学中心和创造性设计实验室等7个教学中心或基地。全系科研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和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每年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3基础研究项目、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科技开发项目等近百项。早在1958年,研制了我国第1台数控机床,与美、苏、日并驾齐驱。60年代,研制了我国第1台劈锥铣,为国防作出贡献。70年代,研制开发了分步重复自动照相机、图形发生器、光刻机、电子束曝光机工件台等半导体设备,其中“分步相机”应用于全国100多个厂家,受到好评;研制了多种磁盘测试仪器,促进了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七五”、“八五”期间,面向大型机械制造业的大尺寸测量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研制的大型电站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得到推广应用,光/热效应型可直接改写光盘技术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90年代,与自动化系、机械系等单位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一个CIMS 实验工程中心,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颁发的“大学领先奖”;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微米、纳米技术也取得了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七五”期间,全系获得各种奖励32项。 “八五”期间,科研经费显著增加,获得国家级和 省部级奖励33项 ,其中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 4项。根据学校“211工程”规划,先进制造技术与微米/纳米技术被列 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 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 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微米纳米技术 小卫星技术 信息存储技术 惯性导航技术 生物与医学工程等 传感器及其测量技术 精密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 光电工程研究所 光学测量技 激光技术 仿生技术 光栅理论和技术 光信息存储技术 机械设计研究所 现代设计与方法 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 康复工程及仿生技术 航天器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创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制造工程研究所 制造工艺 制造装备及其自动化 制造系统及其集成 机器人 工程图学与CAD 绿色制造 摩擦学研究所 摩擦、磨损、润滑状态转化与失效分析 微纳机械设计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摩擦学与纳米技术应用 纳米表面、界面与表面工程 机械动力学与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激光与光子技术研究室 固体激光技术与器件 激光变频技术 光信息存储 光波通讯 光子信息处理 2011年中国高校机械专业排名单位代码及名称 综合 学术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声誉 10003清华大学 1 93.32 6 87.98 1 100 6 82 3 98.54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2 92.9 3 93.86 2 94.59 4 85.1 4 97.71 10698西安交通大学 3 92.01 11 83.89 5 84.79 1 100 2 98.99 10487华中科技大学 4 91.84 1 100 12 78.31 2 97.7 1 100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5 90.82 2 99.47 10 80.29 3 94.9 5 96.24 10335浙江大学 6 89.42 4 93.44 3 91.62 9 77.5 6 95.83 10007北京理工大学 7 87.05 8 85.21 4 91.38 5 82.2 10 86.94 10006北航空航天大学 8 83.84 7 85.98 7 84.06 11 76.3 7 89.74 10183吉林大学 9 80.55 5 89.06 18 72.75 7 81.5 12 85.41 10141大连理工大学 10 79.14 19 76.93 15 75.16 10 77.1 8 88.1 10533中南大学 11 79.08 15 80.65 9 82.79 17 69.8 18 82.2 10611重庆大学 12 78.55 22 75.65 13 75.92 12 75.8 11 86.75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13 78.29 12 82.59 8 83.22 18 69 20 78.03 10288南京理工大学 14 78.12 18 77.11 6 84.58 16 70.9 22 76.94 10287南航空航天大学 15 78.04 13 81.77 19 71.48 8 77.9 14 85.09 10247同济大学 16 75.92 27 72.46 11 79.45 24 65.8 16 83.14 90002国防科技大学 17 74.83 16 79.46 16 74.47 21 68.4 19 79.04 10145东北大学 18 74.38 10 84.08 32 64.59 15 71.3 13 85.35 10056天津大学 19 73.79 26 73.12 22 69.07 23 66.5 9 88.03 10699西北工业大学 20 73.7 20 76.71 24 68.01 19 68.9 15 84.63 10286东南大学 21 72.69 9 84.19 27 65.32 25 65.7 17 83.12 10497武汉理工大学 22 72.21 32 68.12 17 74.3 13 73.9 26 70.06 10561华南理工大学 23 72.14 23 74.66 23 68.62 14 72.3 23 75.39 10216燕山大学 24 71.94 30 69.69 14 75.36 22 67.7 25 72.77 10532湖南大学 25 69.48 24 73.34 26 66.74 27 63.1 21 77.36 10299江苏大学 26 68.2 33 66.34 20 70.53 26 65.4 29 68.84 10700西安理工大学 27 67.52 17 77.63 31 64.85 28 63 27 69.7 10004北方交通大学 28 66.7 21 75.83 35 60.84 29 62.8 24 73.32 10019中国农业大学 29 66.37 14 80.87 33 62.5 30 62.7 30 66.73 10701西安电子科大 30 66.27 28 71.93 25 67.13 32 61.9 31 66.03 10112太原理工大学 31 65.73 34 65.72 29 65.26 31 62.5 28 69.69 10337浙江工业大学 32 65.2 25 73.21 28 65.3 34 61.3 34 64.1 10426青岛科技大学 33 64.01 36 60.81 21 70.12 37 60 35 61.4 10705西安石油学院 34 63.96 31 69.66 34 61.06 20 68.6 37 60 10614电子科技大学 35 63.15 29 70.63 37 60 34 61.3 33 64.87 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6 62.82 35 64.76 30 65.19 36 60.1 36 61.05 10013北京邮电大学 37 61.85 37 60 36 60.06 33 61.6 32 65.6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