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蔻理中丸 |
释义 | 本词条介绍中成药丁蔻理中丸。 基本信息丁蔻理中丸 拼音名: DingKou LiZhong Wan 英文名:书页号:GLPW─501 标准编号:WS- 11307 (ZD- 1307 )-2002 【处方】 丁香210g 豆蔻210g 党参630g 白术(炒)630g 干姜630g 炙甘草630g 蜂蜜(炼)3087g 制成 1000丸 【方解】本方共由6味药组成,用于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隐痛,食后胀满、便溏等。方中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为主药;白术、肉蔻甘苦而温,健脾燥湿,培脾土之虚,党参甘平,助白术补脾益气,为辅药;丁香辛温,其气芳香而温煦,能行气暖土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补脾和中为使。全方合用,共奏温中行气、散寒止痛、补脾健胃之功。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大蜜丸;气香,味辛、苦、微甘甜。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2)取本品1丸,剪碎,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l小时,放冷,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0.6g,加乙醚4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 A)。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柱温为180℃。理论板数按丁香酚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校正因子测定 精密称取丁香酚对照品及桂皮醛内标物质适量,分别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1mg的对照品溶液及内标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ml,置50ml量瓶中,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 测定法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ml,浸泡20分钟,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25kHz)30分钟,放冷,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正已烷振摇提取3次(20ml,10mL,10ml),合并正己烷液,置5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2ml,加正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丁香以丁香酚(C10H12O2)计,不得少于4.2mg。 主治及用法【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补脾健胃。用于脾胃虚寒,脘腹挛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油腻,感冒发热者忌服。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3.不适用于急性肠道传染病之剧烈恶心、呕吐、水泻不止。 4.服药三日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5.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规格】 每丸重6g 【贮藏】 密封。 【有效期】 1.5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