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舜年 |
释义 | 丁舜年,电机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电工产品设计和电工技术科研领导工作。30年代成功地设计制造出电机等电器产品。建国后领导研究了磁放大器、高性能绝缘材料等多项成果。为促进我国电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文名:丁舜年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泰兴县 出生日期:1910年12月4日 职业:电机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1985中科院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 代表作品:《交流发电机与电动机》 个人履历1910年12月4日 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 1932年 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工学士,留校任教。 1935年 上海华生电器厂,负责设计工作。 1945年 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工程师。 1947年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实习,同时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院进修。 1949年 上海电机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51年 电器工业管理局第二设计分局副局长。 1956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工艺与生产组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1958-1964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 1964-1978年 电器工业管理局总工程师。 1979年 机械工业部教育局副局长直到1984年退休。 个人生平丁舜年1910年12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父丁风元是清光绪年间秀才,在泰兴县立高等小学校任教师。母戴毓儒任女子小学教师和校长。 1912年丁舜年随父母从泰兴返回原籍浙江长兴县。在长兴县小学毕业后,考入湖州省立第三中学,1925年初中毕业。 丁舜年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辛亥革命后军阀封建割据、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和我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兴起之时。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景况,深感痛恨。通过参加历次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和抵制“日货”、“洋货”的示威游行,深受教育,激发了爱国热情。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并受到“振兴工业,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思想影响。因此,初中毕业后,立志继续升学,在父母的主张和支持下,考入杭州省立高级中学学习理科,在学习期间进一步受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刻苦攻读,坚持不懈,于1928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32年大学毕业,取得工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由于学业优异,被留校任教。为实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愿望,1934年毅然辞去大学助教职务,受聘于华生电器厂,任工程师。这是他走向工业界的一个重大抉择。 丁舜年到华生电器厂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改进变压器设计,经丁舜年多次研究试验改进,终于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任务。1935 年华生电器厂南翔新厂建成,丁舜年被调任新厂技术科主任,负责设计制造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变压器、开关、电表等产品。 技术成就振兴工业研制电器产品1935年,华生电器厂接受汉口周恒顺机器厂提出制造一台110千伏安、375转/分、2300伏三相交流发电机的订货,确定由丁舜年负责设计。制成后,运行情况良好,用户满意,后来还设计了更大的500千伏安,750转/分三相交流发动机。同时,还主持设计制造了15伏、1500安、1440转/分大电流直流发电机,解决了大电流换向器的设计制造问题。 1936年,华生电器厂接受建设委员会订制一台2000千伏安、2300/6600伏三相电力变压器任务,要求三个月交货。这是当时国内自制的最大的变压器。在丁舜年主持下如期完成设计制造任务。交货时,按英国标准试验验收,全部合格。在主持设计制造南翔镇变电所两台33000/2300伏降压变压器的任务中,除高压断路器和高压瓷套管由国外进口,其余设备都由丁舜年主持设计与该厂技术人员研制完成。变电所建成后,由上海闸北电厂检查验收,全部合格,安全送电。 在华生电器厂工作期间,丁舜年对“华生牌”电扇的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作了很多工作。由于电扇转子鼠笼压力铸铝的研制成功,获得了专利证书。改进电扇设计,采用电容式分相设计,节省原材料,提高了电扇性能。与此同时陆续研制成功噪声极低的“无声”台扇和落地扇以及可正反转的吊扇,完善了电扇的系列,创出了华生电扇的名牌,几乎占领了当时国内全部市场,并开始远销到港澳和南洋各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丁舜年应聘到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上海制造厂任工程师兼电机组组长。该厂开始制造变压器、异步电动机,以后逐步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即发展成为我国有名的上海电机厂。 1947年夏丁舜年被资源委员会派往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实习,同时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院进修。1948年回国,先后被派往湘潭电机厂新厂筹备处和上海总管理处新厂筹备处工作。当时负责人褚应璜取道香港北上参加政协会议,丁舜年代理负责组织领导从西屋公司归国实习生工作。后按褚应璜传达的中共地下党指示:第一,保护好从西屋公司运来的设备和资料;第二,组织从西屋公司归国实习人员以参观为名调查上海各私营工厂生产情况。丁舜年圆满地完成了上述任务,把从西屋公司运来的技术资料安全转移,并将调查材料交给了指定与他接头的中共地下党员杨锦山。 1949年12月。上海电机厂正式成立,丁舜年被任命为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这期间他主持设计、试制生产了许多新产品,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例如,1950年制成无轨电车用直流电动机并成批生产;1951年采用新工艺连续绕制线圈法制成4000千伏安,22/6.6千伏三相电力变压器;1952年采用真空干燥浸油新工艺,制成500千伏有载调压变压器。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上海电机厂的任务日益繁重,原有厂房已不敷使用,经勘察决定在上海闵行镇建厂。当时丁舜年已被调到华东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任设计处处长,但仍主持闵行电机新厂的设计工作。 1953年,丁舜年被任命为第二设计分局局长。 1954年前往苏联参加审查苏联援建的我国156项建设工程。年底回国后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设计总局任副总工程师。1956年组建第一机械工业部工艺与生产组织科学研究院,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建立科研基地1958年1月丁舜年调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科学研究院任院长,在上级领导和他的努力下,使该院迅速发展成为专业配套,条件完备,技术力量雄厚的电工科研基地。在电机方面,研制并生产了国防工业及科研单位、高校、工厂急需的控制微电机、高精度测速发电机、多种型式的高性能伺服电动机以及整套的测试设备。在电气传动与自动化方面,研制成了我国第一套体积小、性能高的磁放大器,为空对空导弹研制提供了配套用的磁放大器。在电工绝缘材料方面,研制成功并推广生产的粉云母绝缘材料、硅有机绝缘材料、以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酯树脂为基础的F级和B级成套绝缘材料。这些材料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有力地保证了我国电机、电器的电气性能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电器工业的发展。在电工合金材料方面,研制成功的银氧化镉触头、银铁触头以及铝镍钴永磁材料一直居于国内的领先地位。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从锗硅提纯,拉制单晶到制成各种可控硅元件,并推广生产。1959年开始研制的晶闸管,只比美国制成世界上第一个晶闸管晚两年。晶闸管的研制与日本几乎是齐头并进。1960年在丁舜年直接组织和指导下,建成了一机系统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站,当时全国变压器统一设计就是在这个站进行计算的。在电工标准化方面,组织归口管理电工行业技术标准的制订与贯彻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国委员会的工作。丁舜年曾多次任团长或副团长,率团出席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组织制订了一系列的电工基础标准和产品标准。 负责全国电器工业的组织领导工作1964年秋丁舜年调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工总局任总工程师,负责全国电器工业的技术组织与领导工作。到任不久就担负起研究开发10万和20万千瓦大型汽轮发电机的任务。这在当时是国内从未研制过的最大容量的发电机。他从调查研究,技术论证入手,进行课题研究,设计计算,最后提出设计任务书,经第一机械部和水电部联合审查批准。1966年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采用氢冷的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诞生。配套的汽轮机和锅炉也同时制成。该机组在北京高井电厂安装后运行情况良好。这一套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试制成功的双水内冷和以后改型为水氢冷的20万千瓦发电机组,经国家鉴定,已生产了100多套,成为我国发电设备的主力机组。 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决定研制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并由第一机械部和水电部从各研究、设计院所和高等学校抽调一批专家教授组成联合设计处,下设电机、汽轮机、锅炉辅机、自动化等设计组。丁舜年任电机与自动化两个组的组长。联合设计处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结合国情研究提出国产60万千瓦机组的热工参数、机组选型和设计原则,编制设计任务书,并提出一批需要提前着手研究的课题。设计任务书批准后,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研究和设计计算,完成了初步设计,由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和哈尔滨锅炉厂分别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开始进行生产试制。 1979年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教育局副局长起到1984年辞去副局长职务,退居二线为止的五年中,他在组织领导教学、科研方面作出了卓著的成绩。 热心参与社会活动在长期从事生产、科技、教育工作的同时丁舜年一直热心于有关科技的各项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中华民国时期他就参予了当时的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的组织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就和电工界知名人士毛启爽教授组建了上海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后任副理事长,同时还被选为汽轮机、锅炉学会(后改称动力工程学会)的副理事长。1981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成立任副理事长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85至1988年被选为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北京分会副主席。1989年被IEEE总会选为特级荣誉会员(Fellow)。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从20世纪50年代起丁舜年多次参加国家科技规划活动。1957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赴苏联科技考察团调查了解苏联电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和长远规划,供修订《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参考。1961年参与了我国十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被国家科委聘为自动化组副组长和电工组组员参加制订自动化和电工技术长远发展规划。这期间曾多次被邀请去苏联、东欧各国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曾五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年会。1962年和1964年曾应民主德国电机工程师学会(VDE)邀请出席该会召开的年会。1981年至1987年曾任国际大电网会议(CIERE)中国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应邀出席在东京召开的国际电力电子学术会议。1987年主持了在北京召开的北京国际电机会议,任总主席。1988年被聘为在北京召开的电磁场计算在电机工程应用国际会议的名誉主席。198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电介质及其应用国际会议上担任中国委员会主席。 于丁舜年工作成绩卓著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从事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状,1986年获北京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奖状,1988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授予他终身荣誉会员奖状,丁舜年从事电器工业历时50余年,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风雨沧桑,对民族的电机制造业,对发展新中国的电器工业和电工学科学术活动,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虽已逾80高龄,仍孜孜不倦地为推进电工学科的科技学术活动和电气工程教育发挥余热。 主要论著1.丁舜年.交流发电机与电动机.上海:上海电工图书出版社,1948. 2.丁舜年.磁铁与电磁铁设计.上海:上海电工图书出版社,1951. 3.丁舜年.保护替续器及其应用.上海:上海电工图书出版社,1954. 4.丁舜年.电工技术参考资料(1-6册).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2. 5.丁舜年.大型电机发热与冷却.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