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明德 |
释义 | 宿州市常委汉族,1956年7月出生,河南永城人,宣化炮兵指挥学院政治指挥系、中央党校领导干部班函授本科毕业,1974年11月入党,1974年12月入伍。 1974.12 高炮六十六师师直特务连战士、文书 1978.08 高炮六十六师司令部通信科收发员 1979.02 高炮六十六师政治部保卫科干事 1980.05 高炮六十六师师直特务连副政治指导员 1981.01 高炮六十六师政治部保卫科干事 1982.12 高炮六十六师政治部秘书科副科长 1987.09 第一集团军高炮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 1987.11 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团职干事兼劳改队队长 1992.12 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部正团职干事 1993.04 江西省景德镇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1998.04 江西省景德镇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2003.11 江西省吉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2005.03 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 南京大学天文与科学学院院长个人简介丁明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天文与科学学院院长。1966年9月生于江苏吴江,1982年进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学习,于1986、1989、1992年分别获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留系任教。1994年被评为副教授,1999年提升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太阳塔实验室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太阳和日球专业委员会主任。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德国太阳物理研究所(KIS)、法国巴黎天文台、美国大熊湖天文台等进修与合作研究。现任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 南京大学太阳塔实验室主任,国际天文联合会和中国天文学会会员。1995—1996年在德国Kiepenheuer太阳物理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曾应邀到日本东京天文台、法国墨冬天文台、美国大熊湖天文台、韩国汉城大学、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等国外机构做短期学术访问。主要从事太阳耀斑、恒星耀斑及相关活动的辐射机制和动力学过程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SCI论文50多篇。科研成果“太阳活动22周观测和研究”获199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和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三)。 主要研究领域太阳及恒星大气中的辐射转移和光谱诊断、太阳活动现象的机制和动力学过程、太阳的高分辨率观测等。 已发表约50篇论文,曾获1994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已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还获得了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的资助。 主持的科研项目“太阳耀斑和活动区多波段光谱的综合研究”(1995.1—199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耀斑动力学过程的理论和观测研究(1998.1—2000.12,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的项目有: “自适应光学在高分辨率太阳观测中的应用”(1998.1—200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1997.1—2001.12,攀登计划项目), “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2001.1—2005.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 相关报道专访校友丁明德教授 (发布时间:2010-11-28 ) 11月28日上午,育英电视演播室座无虚席。我校1982届校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丁明德应邀来到演播室,与育英电视台、记者团和文学社部分成员面对面,亲切交流。小主持人沈一沁代表全体师生欢迎丁明德老师抽空来到现场,授受访谈。在节目中,丁老师深情回顾了在震中求学的岁月,介绍了当年参加学校晓庵天文小组活动的往事。他说,正是在震中打下的扎实基础,对天文的深厚情结,他当年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与星空打交道。 在互动环节,他赞扬震中的学弟学妹们只用寥寥数语便概括了天文专业的特征:浪漫、枯燥、有趣、深奥。他热情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诸如:什么是空间天气学;紧张的研究之余,如何做到劳逸结合;怎样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困难等等。 最后,丁明德老师深情寄语学弟学妹们:要珍惜高中的学习生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遇到困难时不要妥协,要持之以恒才能走向成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